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_陆重庆_第1页
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_陆重庆_第2页
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_陆重庆_第3页
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_陆重庆_第4页
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_陆重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与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 南化公司研究院一室 击重庆 本文介绍钒催化剂动力学研究和数学 模型的建立以及硫酸 工业转化器数学模拟 的概况 , 它为掌握和熟悉硫酸反应 工程的 概念 , 提供一点基础知识 。 一 、 序言 为了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 开发新型的 高效的催化剂和工业转化器 , 把工业转化 器的设计和操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迫 切需要国产钒催化剂的基础数据 , 建立动 力学方程 , 提出硫酸工 业转化器的数学模 型 , 开展硫酸反应工程 和数学模拟放大工 作的研究 。 我们对钒催化剂动力学进行研究 的基 本内容 , 就是测定二氧化硫氧化 反应的速 度等动力学参数 , 其目的就是通过实验室 的研究 , 对催化反应的性能有比较深入的 了解 , 并测出能反映催化剂真实活性和选 择性的可靠的动力学数据 !, 为建立转化器 的数学模型和进行工业转化器的放大提供 可靠的基础 。 研究钒催化剂动力学和工程条件对动 力学过程的影响 , 在工业上有极重要的实 用意义 。 它为转化器的选型和催化剂的合 理分配提供依据 , 为设计和生产最佳化拟 定技术条件 , 为将来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 产打下基础 。 动力学的研究 , 也为研究探讨 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评价和筛选催化剂 、 合理 的使用催化剂提供依据 。 对国产的钒催化剂的动力学研 究 , 已 有不少人做过工作 , 但至今尚未能提习一 个比较完善的 , 可以广泛用于设 计和生产 的动力学模型 。 国外对钒催化剂动力学和工业硫酸转 化器数学模拟放大研究的报道也较多 , 据 介绍 , 不少国家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和 设计硫酸工业转化器 , 有的已经采用电子 计算机控制整个硫酸厂 。 二 、 二 氧化硫 氧化过程 的机理 和动力学方程 1 . 机 理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过程 , 是一个气固相催 化反应 过程 , 反应组分 (二氧化硫 、 氧 气)先从气流主体传递到催化剂 的外 表 面 , 接着沿催化剂 的微孔向内部扩散 , 然 后在 内表面 的活性中心上进行反应 , 产生 的产物 (三氧化硫)则先由内表面扩散到 外表面 , 再 由外表面 传递到气流主体中 去 。 这种历程 大致可分为外 扩散 、 内扩 散 、 动力 学三个过 程 。 外扩 散过程 包括反 应物从气流主体向催化剂外表面 扩散和产 物从催化 剂外表面 向气流 主体的扩散 。 内 扩散过程 包括反应物从催化剂外表面 向内 表而扩散和产物从催化剂 内表面向外表而 一97一 扩散 。 外扩散和内扩散过程也可统称传质 过程 。 动力学 过程包括反应物在催化剂表 面上 的吸附和进行反 应 以及产物从催化剂 表面上的脱附 。 为了分析机理和建立动力 学方程的需要 , 我们通常又把动力学过程 分别叫做吸附过程 、 表面 反应 过程和脱 附 过 程 (或叫脱吸过程) 。 2 . 动 力学公式 的 型 式 ” 一“ 厂4 叮6J 一 8 (9 10厂12 13 二氧化硫氧化动力学 的公式 , 可采用 机理性方程 型式 和经验性幂指数型式 。 幂 指数型 式 的公式比较简单 , 而机理性公式 在一定程度 上能反映事物 的内在联系和物 理本质 , 对深入认 识和掌握反应的本质很 有益处 。 所以近年来 , 多数研究者都采用 了机理性方程来作为动力学公式 的基础 , 然后再作一些修正 。 以假定均匀表面吸附 的 朗 格缪尔 (L a 叱。 i u r )吸 附等温式的基 础为霍根 沃森 (H ( ): ge l 一Wa t son )机理式 , 至 今一直被广 泛地用来解释和分析气固相催 化反应 , 也可以用来作为二氧化硫氧化动 力学模型 的基础 。 尽管有人认为钒催化剂 是典型 的负载型液相催化剂 , 在工业探作 条件下活性组成是液相并在载休上形成一 个薄的复盖 层 , 尽管我们也知道以吸附为 主的机理对钒催化剂来说不一定是很合适 的 , 假设也 不 尽正确 。 但因根据实验来决 定参数 , 相当于作了一定的校正 , 而且还 对试验数据和采用公式 的拟合程度进行统 计分析和鉴别 , 因此适用性还是很好的 。 这样 , 雀根一一沃森动力学机理式 就成为 开发模型和数据处理的依据 。 我们采用霍根 一一沃森方法 , 根据可 能的反应历程 , 并按不同的假定和控制步 骤 , 推导出一 系列 的动力学 机理 公式 , 见 表 1 。 文献报道了许多有关二氧化硫氧化 的 动力学方程 。 不 少的作者从 二氧化硫催化 反应是以吸附的二氧化 硫与原子态吸附 的氧反应 , 或与气相中的分子氧反应的机 理出发 , 特别是考虑以表面反应 为速度控 制步骤 , 提出了他们 的机理性的动力学公 式 , 或以此机理为基础 的半经验性动力学 公式 。 并以试验数据对动力学方程式拟合 程度比较好 , 或对工业转化器模拟计算的 结果比较理想来证明他们提出的动力学方 程 的可靠性 。 另外还有以液相催化为基础 的动力学方程和 幂指数的动力学方程型式 等等 。 可参见表 2 。 三 、 动 力学模型 的参教确定 1 1 . 计算机 在线规划实验 我们假定并推导了各种可能型式 的动 力 学模型 , 还有许多作者提出 了他们的独 特的模型型式 , 因此我们必须对大量 的模 型进行筛选和鉴别 , 以确定对实验值拟合 最好的 、 可靠性最大 的动力学模型 。 筛选 模型 一首先必 须确定模型 的 函数形式 , 然后 确定 该模型中的每个参数值 , 并要作出相 应的统计分析 。 因为这些模型的 函数形式 是非线性而且是多参数的 , 所以模型 的筛 选和鉴 别工作是 很复杂 、 很 困难的事 。 过 去只能将函数形式简化 , 并作为线性来处 理 , 但是 这样容易使模型失真 , 井破坏了 实验误差呈正 态分布的规律性 。 近十多年 来 , 以统 计学 和信息论为基础 , 特别 运用 了 电子 计算机 的高速度大容量处理数据的 能力 , 发展了 一系 列更 科学 、 更 有效的数 据处理和自动搜索优化的计算模型参数的 方 法 , 使我们 有可能采用比较先进可靠的 方法来建立动力学模型 。 从统计的观点来 看 , 反应动力学规律本身是必然 的 , 而 实 验误 差是偶然的(系统误差应 当是可以避 免 的或可以加以校 正 的) , 应 用统 计学 的 知 识 , 应当可以从 大量 的偶然性中找出其 内在 的必然性 , 这就是模型筛选 、 鉴别 和 建忆的墓础 。 一9 8一 精确的实验数据 , 再加上统计 的办 法 , 扩展了我们对模型的筛选能力 , 但是 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 , 还应注意一种 比较特殊的情况 。 例如 , 按照催化剂表面 反 应或双活性中心反应二种机理 , 可 以导 出 不 同函数形式 的两种动力学模型 , 这两种 函数形 式在低压时十 分接近 , 只有在高压 时 , 才会有较大 的差异 。 因此 在低压范围 内 , 即使有大量的数据并采用统计学的方 法 , 仍然不 足 以作出可靠的鉴别 。 但只要 有一些实验在高压范围内进行 , 我们就可 以作出肯定的取舍 。 尽管因为硫酸 工业 转 化器通常都是在常压下操作 , 所以加压的 条件往往被忽略而不 致于意成很大的误 差 , 但对模型 的筛选来说 , 这至少 是不充 分的 。 由此可以说 明 , 实验条件的选择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 问题 , 有时它比实验的精 确性和数据的处理方法更为重要 。 这就是 如何去规划实验的问题 。 以往的试验工作程序习惯于先规定不 同的实验条件 , 然后进行试验 , 最后进行 数据处理 。 这种程序不仅要花费很大 的时 间 和精力去进行大量 的繁琐 的试验 , 而且 还会出现反复 , 这时又 得重复进行上述的 试验程序 , 使试验周期变得 很长 。 而计算 机在线规 划实验则是先进行少量 的最低限 度组数的一些实验 (只要保证 足够的精确 度 , 则试验组数的量就要求很少) , 然后 充分利用这些试验的结果 , 根据信息论原 理和应用统计学 的方法 , 并通过计算机计 算 , 确定下一次实验应在怎样的条件下进 行 , 才会最有利 于模型 的鉴别和参数的求 取 。 然后将这种信息返回实验室 , 再进行 补充实验 , 如此反复直至模型得到鉴别和 精确求得参数值 。 即实验测定数据分 析实验测定模型鉴别 。 数据分析 通常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 。 由于这种实验 由计算机直接参与 , 所以称 “ 计算机 在线实 验 ” , 或称 “ 逐次实验 ” 。 通过在线实验 , 在模型得到鉴别的同时 , 也就可以求得 精确的模型参数 。 由于应用计算机 , 计算 虽然相 当复杂 , 但仍很易处理 。 2 。 非手温条件下反应速 度的求出 工业 硫酸转化器 , 是一个非等 温的绝 热型反应器 , 所 以我们可以根据工厂操作 时的温度分布 , 在 工业装置的全部操作条 件 一F推算反应 速度 , 并可用来考核建立的 动力学模型 。 对于工业转化器 , 假定满足没 有轴向混和的理想排挤的定常条件 , 我们 就可以从非等温的实验数据出发来直接求 出反应速度 。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不容易保 持等温条件的困难 , 特别是在发热量大的 情况 一F , 等温条件更难做到 , 而且这种方 法不必 分析反 应物 的变化 , 只需依靠热力 学数据 , 实测和计算各种进口条件下 的温 度分布 。 我们假定工 业转化器是处于理想绝热 状 态 , 则反应速度可表示为 : a d x d(V/G) (1) d x =C , (dT 。 )/ aq (2) 对于一定的进口气 量 , G一常 数 , ( 1 )式可写成 : C p ,甲 一 口 1 0 q (3) .r 一VG一 一一 这是绝热型硫酸工业转化器计算反应 速度的关系式 。 求得了工业转化器的反应 速度 , 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求得工业转化器 数学模型 的其他参数值 , 并用来考核和深 入了解理论模型与工业模型之 间的关系 。 四 、 工业 转化器的数学模拟计算 硫酸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 , 就是 用 描述转化器性能和过程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转化器中的化工过程 , 通常将每一化学处 理或单元操作步骤 , 表示为一个 独立的数 学模型(在计算机程序 里 , 就是表示成一 个独立的模块 , 并通 过特定的程 序将这 些 一g分一 表 l 在钒催化 剂上二氧化硫 反应机理反应 速 度 控 制步骤 . 原子 态吸 附的氧和吸附的 二 氧化硫反应 全 O : 一 一 50 2;弃 二全 (S ) 3 ( A) ( B)(S) 1 . 表面反应控制 A 叮 + l 乡6= S 仃 + 仃 2 . _ 二氧化硫吸 附控制 子3+ 仃 B仃 3 , 氧的吸附控制 入十2汀一ZA 仃 4 . 三氧化 硫脱 附控制S仃一S+ 。, 1 . 原 子态吸附的 氧和气相中 的二氧化硫反应 6 . 表面 反应控制 A 。 BS a 6 . 氧的 吸附控制 A卜2叮一ZAJ 一告 一 O : 。 50 2 (A)(B夕 二幸匕50 , 叮S) 7 . 三氧化硫脱附控制5。一S 一扮叮 1 . 吸附的二氧化硫和气相中 的氧反应 七)2 一卜2 50 : 芬之250 5 (A)(B)(S) W 。 分子态 吸附的氧和 吸附的 二氧化硫反 应 0 2+ ZSt) 2 芬士二250 3 (A)(B)(S) 8 . 表面反应控制八 一二 ZB。25叮 。 ._ _二氧化硫 吸附控制 B十 a B叮 10 . 三氧 化硫脱附控制S。事二S 一 a 11 . 表面反应控制 A a 一厂 ZB口一艺Sa 一 口 1 _ 2 . 二 氧化硫吸附控制已弓 一 口一 B(T 】 3 . 氧的吸 附控制A一。 一 A仃 执 . 三氧化硫 脱附控 制 5叮二共二亡5一 (, V . 分子态 吸附的氧和 气相 中 的二氧化硫反 应 0 : + 25() 2妥二兰2503 (A)(B)(S) 16 . 表 面反应控制A J ! 一 叮一 2 J3一 25叮 16 . 氧的吸附控制 A 十J一 A口 1 7 . 三氧化硫脱附控制 S。S十 J 关 氮气是惰性 气体 , 分压变化很小 , 吸附量也极小 。 为了简化计算 , 动力学模型中 一(川 。一 催化氮化 动 力学的机理方程式 动 力 学机 F e q 理模 型 叫 口自 丫 KP soZP。, / 2 1 一仁 s K o Z P so, + (K o: P o: ) 1 / 2“ K、 o 3 P so , “ ; K一k , K o。 / 2 K so: Ks P 。 1+(K o: P o: ) / 2+ P so3 E性 K s o: /P o: 1 / 2 . 吻 一: 一瓦砚护 拓)尹 K一k s仇 ; K一k卿 2飞 丫丫 厂 , K P o: F eq (i 工Ks o : 氏 。2一 平 福户了呱 。 打尸。 。 K; , Ks o , 户牙 瓦碑 I丈P s oZ P o: / 2 F e q 1 + K s吸 Ps o 。 一干 (K o。 o P Z ) 1 / 2+ K so3 K乒P仇勺厄Ps o: K二ks 0 3 / K s 。 , Kp 厂 弓 KP so: P o: / 1 + K 。: / Z P o , / 2 了eq + K so 3 P ,。 3 一一;K 二 k : K o: l / 2 丫 K Po 戈 i子eq : (1 + K o: / Z P、 03 /K pPs o:、 一 K、 。)3 P s o3 ) “ K一l; 。、 K氏。 : P。 : / “ F 。q 一 尸 臼口白丫? 1+Ko : / Z P o _ / 2+ K so 3 Kp 几 。: P叽 K一ks o。 产 K、 n 3 KP 丫 R二= _ _ _ Ks P oZZ o P : F e 电 _ _ _ _ _ (1 + K s o , P s o , + I认 (); P so 、 ) “ , K一k : , !丈 、o: 之 ; K 二二 k s oZ 一 q e 丫, K P s o Z 1 + K s o: P so 3 /P o: / 2 Kp + K ,03P,o, 丫 z。 K Ps o。 1 + K s o: Ps o。 P oZ + K s o , 之 P s o ; K二k、 。、3产 1 叉 5 0, I丈p 恤几 甲一 饰 曲 目目 Y l- KP so:2Po: I了eq z (1 + K s仇 P s o: + K o: P o:十 K sos P、 o。 ) 3 ; K二k : K o: K ,(): 2 丫 巳一 一江 不而i瓜千 KP s o: F eq K so Z Ps o3 /Po Z / 二, Kp 一卜K s o3Pso3) KP o: F eq, ; K一k s o。 Y 13 1+K o: P so32 /K p ZPso:2+ Ks o : P s o Z + K s o3Pso3 ; K一k o: Y卫 - 1十 ; K一ks o3 K s o3 Kp 丫1 5 一 - ; K二k , 1众 : Y一 6 ; K 二二 k o Z 丫乍 7 K P so: o P : / 2 于 eq K so: P so, + K oZ o P : + K s o3 Kp P s o。 o P , / 2 K P s场ZPo: F eqz (i + 助 : F o: + K so, P so3 ) 2 KP o Z F eq 1+ K o, Ps o,2 /Kp , P so 22 一卜 介 o 3 P s o 3 - - - 一妙渔 P“ : / I鱼q _ _ _ _ _ _ _ _ _ _ 1 + K o: P 。 ): + K ,o: Kp P o: / 2 , P s o: 一; K一k s o3 产 K so3 KP 没有考虑氮气的影响 。 一10王一 编 一号 作 表 2 者 二乳化硫催化氛化动 力学方程 式 一叮一 一 一 - 动 力学方 程 式 B or es k ov (1 967) (1, kP s o: P o , F eq, Ca ld e r ba n k(95 2) ” ,1 ” 丫一k Ps o: 3 K a dle e (1970) ( ”,“ 一k Ps o Z (子而厂千 一刃 j而功 P , / 2 2、 e q P : 八 F eq 4 ! M a r s (1964) 9 k K s o。 P s o: P o: /P s o3 F e q 1 + (K so: P so : /P s o, ) / “ 2 5 !Sim e e e k(1969) 9) 丫藉 笋 羚毅瓷 /P s o 3 F eq, /P s o3 ) / 2 6 ! M alhur (196 6) 1“ 丫一 7 C l O lio a (1970) 。 _ _ _ _ 玉E圣丝卫9己少 _丘见_ 1 + K so: P so: 十 Po : 1 / Z K 、o3 P s o3 _2 k P so。 P o: F eq (1 + 凡 。: P s o: 十 K s o, P so: ) 2 kP so: P o: F eqz (P so: 一于 DP s o 3 ) (T石0) 下 - 9一11 G o ld m an (1967) ( 9 ”“ , H ar a (106 0) , D av id s on (1064) , 等 。 k P , o , P o , / 2 F ea 丫 : = 二万下 一;于一一 下布-一 - 一 二万万一一汽 一认 二石万一刃万一 、 ; -一一( 弓一 1十氏50 , r sOZ十L氏o忍I一。二少 / 一 十 八50 3厂s o3) “ 模型关联起来进行处理和执行) , 然后用 对数学方程 (模型) 求解的方法来得到有 关转化过程 的信息 (转化率 、 反应速度 、 催化剂用量等等参数) 。 有了转化器的数学模型 , 借助于模拟 的方法 , 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每层催 化剂中相应的温度分布 , 浓度分布和产量 等 , 还可以研究过程的参变数改变时装置 的行为与变化趋向 , 预示产生突变的条件 和变化范围 , 以及状态变化或外界条件波 动时系统变化的过程和速度等等 。 而这些 结果在实际条件下有时是很难 、 甚至是不 可能达到的 。 因此数学模拟对进行最佳化设计和制 定最适宜操作与控制方案来说 , 是必不 可 少的 。 我们用 一个五 段转化器为例 , 来说明 运用动力 学公式来模拟动力学过程的计算 方法 。 假定这个转化器一段后采用炉气冷 激 , 其余都是采用内部换热器 , 五段出口 还有一个外部换热器 。 首先考虑动力学方程式 , 我们采用波 列斯科夫 的动力学方程式 , 这个动力学方 程式是建立在以氧的吸附为控制步骤 的反 应机理的基础上 的 31 11 213 。 动 力学方程 的形式为 : _. _ k P so , P o , 丫一 不藏耳衣百凡百 ”e q 气斗少 一10 2一 如果设 的起始浓度 , a 、 义 b分别为二氧化硫和氧气 表示转化率 , 则有 : 式可写成 : 心 一 , ) . P( 5 ) k 了 、 _ a x / 1一 x 丫二 了 、 【 , 一 2一八1二石 几 五/ i一 - - 一 、 一翌竺 _ _ _ Kp Z。一二)2 “ (9) . 二 IJ 豁 2 瑕 一2 反应速度常数K的计算 . 1 1 , (反 应速度常数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 : 、 了 6 了 、 P . l 产 、 l 了 然 一2 联 2 1)一 1一 一 旦不 1 a戈 夕 (7) _匆 r孔_ 一苦 k二k o e刀 ,:, (10) 在压力为大气压时(P 二1) , 体积百分 浓度即等于分压 。 那未(4 )式可以演化为 : b 一背 丫一 不一飞 一 王 二 一 普 1一 x 1一0 。 2又 1 一 x2 KP Z (1一 x ) 2 如果计算时我们忽略气体的体积变 化 , 则(5) ( 7 ,) 式的分母项略去 , ( 8 ) 在T 器 一768 o K( 486c)时为标准活性 , k。1 . . 6 4 , 我们只要知道活化能的数值 , 则其它温度时的反应 速度的常数值就可以 用 ( 1 0 )式算出来 。 已知 : T峨713 O K(4 40) E= 6 3 8 0 0卡/克分 子 713 O K(T簇803 “ K(53 0 C) E一14 3 0 0 一片 /克分 子 T803 “ K E=0 , k1 。 7032k 。 , 反 应速度常数值的计算结果如下 : 一 l 了t I、 了 了 . r 、/了 l 、 . 一一一一一一 00 0 s PP几 8 跃 2 ! 盯 一 2 一一 ,土 tU 一一一下一 一 一 一-一 . 一 .一一. - 一一 一 ” 一 缨 63 0 52051050 04904 8 () k 秒 一1 , 大气压一 470 ! 4 6 0 _ _ _ _ _ _ 一 , 23 . 1 97 1 一 1 一 亡 5 一梦 . 在绝热条件下操作的转化器内 , 催化 剂床温度 T与转化率 x 的关系为 : T 了= T。 + 入(X二一X 叮) (11) T K一 T H 又称绝热温升 。 入的计算可参 见文献5( 3 “ 。 我们编制了程 序 , 在S IEMEN S竹3 0 计算机上进行了计算 , 计算步骤是 : 根据 进口温度介 , 先用(10 )式算出反应速度常 数 , 然后在一个很小的 区间内(例如计算机 内取步长为 1)来对动力学方程(8 ) 式积 分 , 求出停留时间为 , 时能达到的最大转 化率 , 然后用(11)式求出相应的出 口温 度 。 模拟计算作了很多简化 , 所以比较简 单 (每组数据计算时间约需5分钟) 。 计算的数据和简要结果如下 : . 1已知条件: 进第一段催化剂床的气最 G , 二3 270 0米 3 /时 第二段进口冷激炉气量 13 8 0 0米 3 /时 进第二段总炉气量 G : 二46600米 3 /时 进其余各段炉气量 G 3 G 4 一G , 4 6 500米 3 /时 一10B一 进 第段 z 毛鼠占总 炉气量的百 分数7 。 5 % 日 7 0 . 3 % 2 . 计算结果汇 总如下 ( 、 b 一 1 0 。 5 % ) : 一 一一 一一一 一 一一尸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二 一 一 - 催化 剂床 接触时间 秒 温 度 进 口 转 化 率% ) - 出 口 _ 进 口 出 口 催化剂用量 ” 米 3 458Z n 口 . , 一 9 7072 ,1月.J39 3446 卜 - 丫 899 9 0 。 6签) ,. 4 46乃89 9 44 0 4 80 46 0 4 3 8 4 30 6惬冬 5 63 48 4 4 4 4 31 ,1 9 0 0万686 . 00 ,Jl 23 45 璐 催化剂用量是按苏联设计取的安全系教临 一 3 4“ 一至五段分别取 4 . 0 、 3 . 0 、 1 . 3 、 一1 . 浙 。 催化剂 总 用量为1 1 . 6 8 米 3 。 2 。 0 、 实际上 , 转化器还带有换热器 , 而 且 操作并非全在动力学范围内 , 因此要作硫 酸工业 转化器的数学模拟 还要有复杂得 多 的数学模型 和许多参数 。 不过 国外已经 有了整个硫酸厂采用数学模拟并用计算 机 控制的例子 , 所以我 们也完全可以用 国产 钒催化剂的动力学模型和其他数学模 型来 实现对工业转化器的数学模拟以及最佳 化 操作及设 计 。 是; 、 h 原料气混合物中的二氧化 硫和氧气 的 起始 浓度 , % C 。 气体混合物 的平均比热 , 千卡厂公斤 分 子 度 只 活化能 , 卡/克分子 I e ! 平衡因子 , ,户。 1 一 ( , 叫 1 平衡因子 , 1 了。I 一 ! ,一 P、 0 3 P、 02 I ( )2 / 2 Kp k、 (): 、 k ): 、 女5 0、 分别为三三氧化 硫 、 氧 气 、 三氧化硫 的吸 附速度常数 k、 。)3, 三氧化硫 的脱附速 度常数 K s o: 、 K 。 _、 K 、 。 分别表示二氧化 硫 、 氧气 、 三氧化硫的吸附平衡常数 卜 ,5 02、 P )2 、 P、 、 ) , 分别表 示 二氧化 硫 、 氧气 、 三氧化硫 的分压 , 大气 压 q 克分 子反应热 , 千卡/公斤分 子 R 气体常数 , 卡/克分 子 度 t , r 温度 , 度 r二 、 T二 分别表示 转化器 的进口和 出 口 温度 , 。 K d r l, 进 出口反应 气体的温度 差 , 度 dV 催化剂床体积 , 米 3 转化率 , % 又二 、 X 二 分别表示 转化器 进口和 出口的 转化率 , % 入绝 热温升系数 、 虚拟接触时间 , 秒 Ps )3 ,、o: P 。)2飞 / / 参 考丈献 IJ G 进转化器反应气体的流量 , Kp 平衡常数 , 大气压 一。 , k l 表面反应的 正反应速度常数 k , k s 反应 速度常数 K。 ) _ 米 3厂 小时 2 3 上海化工学院化 机 系 , 化学 反应 器数学模拟 法放大 , 19 74年 。 浙江大 学化学工程组 , 石油化 工) ) , 19 77年第3 期 293 页 。 南化公司设计院一 室 , 接触法 一 1 04一 4 一 J6 9 硫酸工艺设计参考资料选编 , 第二分册 , 1 9布年 。 硫酸工 业 编辑部 , 石油化 工科技资料(硫酸译文选编) , 197 7年第5 期2 4页 。 马林 , 硫酸工学 (中译本) , 1954年 。 原春一 , 硫酸 ( ) , 1阴 , 2?8 , 2(;7 (1 958) ; 15 5 , 20分 (J95甘) 。 石井忠雄 , 化学工学 (IJ) , 限 8 , 6)盛少(19; ;) 。 () . A 。 l一( ,、 1从、i l , 主又 。 M 。 W al 一 、。,: , Chomie dlF:劝e o s、 P ri,i eiple s , Pa r t l , 19 47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