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程分泥脱氮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关键技术,报告内容,1背景介绍2高效亚硝化技术3高效短程反硝化技术4短程脱氮耦合技术5结论与展望,1背景介绍,1.1高氨氮废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我国废水污染物中氨氮排放量为238.5万吨,是主要污染物之一。,生活污水:出水氮基本可以满足排放要求。高氨氮废水:尤其是垃圾渗滤液和厌氧消化液等,出水达标仍有一定难度,且处理成本相对较高。,高氨氮废水的特点,传统硝化-反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面临的问题:硝化过程需消耗大量氧气,且工艺运行不稳定。污水中低浓度有机碳源不能满足反硝化所需。若投加外碳源则会增加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刘亚敏等,2012;KhinandAnnachhatre,2004),1.2脱氮技术分析,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的优势:,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节省25%的供氧量节省40%的有机碳源需求量减少63%的污泥产量基于NO2-N反硝化速率是基于NO3-N反硝化速率的1.5-2倍,(AbelingandSeyfried,1992;Bernetetal.,2001;Fuxetal.,2006;WangandYang,2004),1.2脱氮技术分析,短程硝化-反硝化可能会增加N2O的释放。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为CO2的300多倍,且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为114年。大气中N2O的浓度以每年0.3%的速度增长,而污水处理厂是N2O的第六大排放源。,(Baninetal.,1984;IPCC,2007;Lawetal.,2012;Usepa,2006),N2O的释放,高效脱氮,1.3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污水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释放机理及主要途径:,(Wunderlinetal.,2012),1.3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通过采用具有较高基质浓度梯度的SBR反应器,在高负荷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以期实现高效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并深入研究影响实现高效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因素,为高效可持续污水脱氮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1.4关键技术研究目标,2高效亚硝化技术,2.1反应器装置图,高效短程硝化反应器:容积为6L,SBRH-NH4-N为800mgN/L,SBRL-NH4-N为330mgN/L。SRT:驯化阶段开始控制污泥龄为10天,运行3个SRT后不再排泥,以提高污泥浓度。,2.2长期运行亚硝化效率分析,进出水氮元素变化分析,稳定阶段,两个反应器的NH4-N去除率均达到99.8%,且均实现了高效稳定亚硝化。,稳定条件下反应器运行负荷分析,进一步提高负荷:)提高污泥浓度(如培养颗粒污泥);)缩短沉淀时间;)提高好氧阶段的曝气量。,2.2长期运行亚硝化效率分析,2.3亚硝化典型SBR周期解析,反应器周期中氮元素变化,实现稳定亚硝化的原因:DO:反应阶段较低的DO浓度(小于1.5mg/L),以及NH4-N反应完到曝气结束之间的时间较短。FA和FNA的联合抑制作用。,2.4亚硝化活性抑制分析,FA和FNA分别对AOB和NOB的影响,FA对AOB的影响模式不同,且FA对较高负荷条件下驯化的AOB抑制程度较低;FA对NOB的影响模式相同,且同样对高负荷条件下驯化的NOB抑制程度较低。FNA对两个反应器中AOB和NOB的抑制模式相同,FNA对高负荷条件下驯化的AOB和NOB抑制程度低。,2.5亚硝化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特征,模拟周期过程中N2O的释放,2.6亚硝化反应器中微生物解析,微生物种群活性分析OUR,微生物种群分析高通量测序,2.6亚硝化反应器中微生物解析,2.6亚硝化反应器中微生物解析,2.7结论,SBRH和SBRL两个反应器均实现了稳定亚硝化,NH4-N负荷分别为2.4g/(Ld)和1.0g/(Ld)。亚硝氮积累的主要原因为:反应阶段较低的DO浓度(小于1.5mg/L),NH4-N反应完到曝气结束之间的时间较短,以及FA和FNA的联合抑制作用。当氨氮负荷较大(即反应器内FNA浓度超过一定浓度)时,N2O的释放因子随负荷的升高而降低。较高负荷条件下驯化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较低,反应器中的NOB和异养菌仍有一定活性。,3高效短程反硝化技术,3.1反应器装置图,基于NO2-N的反硝化反应器:四个不同碳源的反应器(乙酸-SBR1、丙酸-SBR2、蛋白胨-SBR3和淀粉-SBR4),容积均为2L,进水NO2-N浓度均为200mgN/L,COD/N为4:1。SRT:每天排泥200mL,控制污泥龄为10天。,3.2短程反硝化运行性能分析,反应器周期,反应器运行性能分析,四个反应器的去除负荷分别为0.602、0.604、0.518和0.559gN/(Ld)。SBR1、SBR2和SBR3中,N2O产生的变化趋势相似(先升高,后迅速降低至较低水平并稳定),最大N2O产生量为0.0200、0.0281和1.3772mgN/L。SBR4中,N2O产生的变化趋势在0-40min与其他三个反应器相似,但产生量较高,然而,N2O的产生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升高,在反应结束达到最大值5.888mgN/L。,3.2短程反硝化运行性能分析,3.3短程反硝化活性抑制分析,FNA对反硝化活性的影响,以简单有机物(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时,反硝化活性受FNA影响较大,而以复杂有机物(蛋白胨或淀粉)为碳源时较小(碳源代谢途径?),3.4短程反硝化菌群解析,微生物种群和nosZ基因分析高通量测序,3.5结论,四个反应器的去除负荷分别为0.602、0.604、0.518和0.559gN/(Ld)。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速率和N2O的产生同时受碳源和FNA的影响(尤其FNA浓度过高时)。以复杂碳源为电子供体时,FNA对反硝化性能影响较小。四个反应器中均检测出反硝化菌Thauera,所占比例分别为19.8%、19.0%、2.6%和10.7%。,4短程脱氮耦合技术,4.1反应器装置图,耦合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容积均为6L,进水NH4-N浓度为1200mgN/L,碳源为蛋白胨和淀粉1:1混合,COD/N为2:1。反硝化反应器出水3L全部回流入短程硝化反应器,反硝化进水为1.5L高氨氮废水和1.5L短程硝化反应器进水。SRT:反硝化反应器为10天,短程硝化反应器开始控制污泥龄为10天,运行3个SRT后不再排泥。,4.2耦合工艺长期运行分析,反应器长期运行,4.3耦合工艺反应周期分析,短程硝化反应器模拟周期,反应器中较高浓度的NO2-N并未导致较高浓度的N2O释放,可能的原因是较高浓度的FNA(大于0.08mg/L)会抑制AOB反硝化过程中N2O的释放。,反硝化反应器模拟周期,4.3耦合工艺反应周期分析,以蛋白胨为碳源的反硝化反应器模拟周期,4.4反硝化碳源影响解析,以淀粉为碳源的反硝化反应器模拟周期,利用淀粉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过程中,部分淀粉作为外碳源进行反硝化,另一部分积累为内碳源。当外碳源消耗完后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4.4反硝化碳源影响解析,4.5结论,系统氨氮负荷为1.76gN/(Ld),短程硝化反应器中亚硝化率为93.24%,反硝化以蛋白胨和淀粉为混合碳源实现了完全脱氮,且系统N2O的释放较少。以混合碳源作为电子供体时,供电子能力较单一碳源强,且NOS竞争电子的能力高。,5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硝化、反硝化分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