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生理-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ppt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生理-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ppt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生理-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ppt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生理-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ppt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生理-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LOOD,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2血细胞生理3生理性止血4血型与输血,概述:,细胞内液(40%)体液(60%)组织液15%细胞外液(20%)血浆4%淋巴液.脑脊液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血浆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含氧量、pH值、温度、渗透压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细胞,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一组成:,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1.0501.060(血液)1.0251.030(血浆)(二)血液的粘滞性:4-5/水(三)血浆渗透压:313mOsm/L=5790mmHg(osmoticpressureofbloodplasma)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与溶质颗粒数的多少成正比.电解质晶体渗透压: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311mOsm/L白蛋白胶体渗透压: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100万/l血小板过多血栓形成10万/l血小板减少5万/l血小板过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超微结构模式图,(二)血小板(thrombocyte)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生理止血过程:1).局部缩血管反应,封闭止血2).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白色血栓).3).在血小板作用下,局部迅速出现血凝块,形成牢固的止血栓(红色血栓).4)血凝的同时,激活生理抗凝及纤溶系统,防止血凝块扩大.,2.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因子(PF):PF2:纤维蛋白(FP)原激活因子PF3:血小板磷脂,膜磷脂表面,为因子和的激活提供吸附界面PF4:抗肝素因子PF5: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FP)原PF6:抗纤溶蛋白因子;,3.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沉着于毛细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并保持其完整性.颗粒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进损伤的修复.,(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adhesion):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纤维血小板膜糖蛋白I、Vonwillebrand因子和内皮下组织的胶原是参与的主要因素。2.聚集(aggregation):第一时相:发生迅速,可解聚,由受损组织和细胞释放的ADP所致.第二时相:发生缓慢,不可解聚,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所致.,3.释放(脱粒):致密颗粒释放:ADP:促进血小板聚集PGTXA2:促进血小板聚集PF因子:促进血凝5-HT、CA:收缩血管4.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血凝块血栓硬化5.吸附:血小板质膜结合有多种凝血因子:、,3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相继激活,势如瀑布(一)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s):已编号的12种+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血小板磷脂,凝血因子CoagulationFactor,1.除因子(Ca2+)外,其余均为血浆蛋白2.除因子(脂蛋白)外,其余均为球蛋白3.除因子为组织细胞释放外,其余均在血浆中.4.因子、及前激肽释放酶均为蛋白酶.5.除因子外(因子、)都是无活性的酶原酶原,必须被激活.6.因子以活性型存在,但必须有因子同时存在才起作用.7.因子、为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二)凝血过程:,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a):内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因子为因子,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参与。外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因子为因子2.凝血酶的形成(a):3.纤维蛋白的形成(a):aaa,(三)与凝血有关的疾病:,1.维生素K缺乏:出血倾向因子、VitK羧谷氨酸残基肽链的谷氨酸残基(Ca2+结合位点)2.血友病(hemophilia):A型:先天性缺乏因子血液很难凝固微小创伤出血不止。B型:先天性缺乏因子,(四)抗凝系统:,1.抗凝血酶:与凝血因子a、a、a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使之失活.2.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使之与丝氨酸残基的亲和力100倍.3.蛋白质C:灭活凝血因子和.,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赖氨酸-精氨酸键裂解,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分泌,Fa、激肽释放酶,纤溶与凝血的平衡作用,4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RBC凝集: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二.RBC血型:,(一)ABO血型系统:1.血型抗原(凝集原):嵌于RBC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寡糖链决定了其特异性.2.血型抗体(凝集素):天然抗体,生后半年出现,对抗自己没有的抗原.属不完全抗体(IgM).,(二)Rh血型系统:,1.Rh抗原:C、c、D、E、e有D抗原:Rh(+)RBC膜上无D抗原:Rh()汉族人口:99%Rh(+)1%Rh()2.Rh抗体:获得性抗体,属完全抗体(IgG),能通过胎盘.,3.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无天然抗D抗体B.抗D抗体为不完全抗体IgG可通过胎盘,1)给患者再次输入同一供血者血液,临床,第一次输Rh+血,Rh-,Rh-,产生抗D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溶解Rh+血细胞,第二次输Rh+血,Rh-母亲再次怀孕Rh+胎儿,2)新生儿溶血,Rh-母亲怀孕Rh+胎儿,胎儿D抗原(分娩时),Rh-母亲血液产生抗D抗体,抗原通过胎盘,溶解胎儿红细胞,流产,抗体通过胎盘,3.临床意义:,Rh阴性病人重复输血时可能发生意外Rh阴性病人怀孕时可能发生意外第一次怀Rh阳性胎儿胎儿少量红细胞入母血分娩时大量胎儿红细胞入母血母体产生的抗体经胎盘入胎血母体产生高浓度抗体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或死亡再次怀Rh阳性胎儿可能发生严重后果,三.输血原则,血型相合输血原则:配血相合(一)血型相合:1.首先保证ABO血型相合.2.育龄妇女和需反复输血者:必须Rh血型相合.(二)配血相合:1.复查血型.2.排除Rh血型.3.排除亚型.,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红细胞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