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共8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由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而成,其中写道:“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人主孝,则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这表明该书A. 融合了儒法的思想精神B. 主张重建宗法政治秩序C. 开始提出礼法并施主张D. 成为秦朝治国理政纲领【答案】A【解析】【详解】引文之意是主张以忠孝维护君臣上下之道,体现了儒家的忠孝思想,故选A项;该书主要体现了秦国的治国思想,没有强调主张重建宗法政治秩序,故排除B项;秦国主要奉行法家思想,不是礼法并施,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吕氏春秋的主张,并没有说明该书成为秦朝治国理政的纲领,故排除D项。2.“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A. 门阀士族操纵政权B. 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C. 尚书职责得到规范D. 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尚书职权显要,魏晋置中书分其职权,南朝时又设门下掌书奏,尚书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一变化说明中枢的执掌是受控于皇权的,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异变,并没有反映门阀士族操纵政权,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地位的下降,而不是职责的规范,故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此时尚未形成,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3.图为甘肃瓜州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锻铁图(摹画),其中一人推拉当竖式风箱。鼓风冶铁,另两人合力锻打。宋代典籍只记载了单门风箱,直到元代,中原地区的著作中才有类似的木风箱。据此可知,当时A. 西夏冶铁制铁技术先进B. 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C. 政权并立局面阻碍了技术传播D. 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示和文字材料看,西夏冶铁业使用双门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要早于中原地区,说明当时西夏冶铁制铁技术先进,故选A项;由图示内容不能看出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和政权并立阻碍技术传播的信息,故排除B、C项;材料只反映了西夏的冶铁鼓风工具比中原地区先进,不能说明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故排除D项。4.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A.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B. 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C.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D. 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在广东地区推行的赋役改革举措是将广东地区固定的丁银摊入土地税一并征收。因其缴纳标准不再依据实际人丁而是依据土地的多少,因此无地、少地的农户的丁银负担减轻,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广东地区的赋税制度改革,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状况得到缓解,故排除A项;赋税制度改革的内容是要将丁税并入田亩征收,而不是扩大人丁税的征收范围,故排除B项;清朝厉行海禁政策,赋税制度的改革并不一定促进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故排除D项。5.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孔子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革命者乃“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其意在A. 揭露预备立宪的骗局B. 宣扬天赋人权思想C. 以传统论证民主革命D. 肯定传统政治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孙中山的观点是以传统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汤武革命”来论证反淸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故选C项;孙中山旨在论证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非是揭露预备立宪的骗局,更不是宣扬天赋人权思想,故排除A、B项;孙中山的观点是带有“托古改制”的意味,是以以传统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汤武革命”来论证反淸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非是为了肯定传统政治精神,故排除D项。6.民国时期的研究表明,上海话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上海、杭州等地方言的苏州语系占75,宁波语系占10,粤语系占0.5,其他语系占14.5。这反映出近代上海A. 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B. 具有移民化社会特征C. 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D. 中西交融的城市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近代上海话语系结构表明上海人口来源的多元性,说明上海具有移民华社会特征的倾向,故选B项;从上海话的构成成分上无法推知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社会习俗的内容,故排除A、C项;上海话的组成来源广泛并不能说明近代上海的城市特色是中西交融,故排除D项。7.1949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与会各界代表共423人,会议选举聂荣臻为北京市市长,讨论了98件市政建设议案,制订了5项税收方法。据此可以推断,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A. 代表都是经由选举产生B. 组织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 以制定新宪法为工作目标D.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答案】D【解析】【详解】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故选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不是由选举产生,故排除A项;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新宪法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的,各地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不是以制定新宪法为工作目标,故排除C项。8.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下图为中国1981-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 加工贸易开始于1981年B. 进出口贸易逐步实现平衡发展C. 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与生产D. 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加工贸易可以理解为经营企业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出口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说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了国家化分工与生产,故选C项;图中反映的是我国19812008年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加工贸易是开始于1981年的,故拍粗A项;材料主要是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数额的统计,没有相关比较内容,无法得出“逐步实现平衡发展”的结论,故排除B项; 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中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故排除D项。9.英国近代法学家梅因指出“在(希腊)早期共和政治中,所有公民都认为,凡是他们作为其成员之一的集团,都是建筑于共同血统上的。”其意在强调,古希腊城邦共和具有A. 排他性B. 自治性C. 民主性D. 开创性【答案】A【解析】【详解】每个城邦都是一个血缘共同体,公民权仅授予本邦血统的男性自由民。所以根据“建筑于共同血统上”可知体现了城邦的排他性,故选A项;城邦的独立自治是指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城邦的民主性和开创性同样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D项。10.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以“天才、自由、创造”为口号,掀起一场文学狂飙运动,恩格斯热情称赞他们的作品“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这场文学运动A. 反对德意志帝国的专制统治B. 代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C. 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D. 凸显了工业社会的矛盾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以“天才、自由、创造”为口号”、“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文学运动应该是受到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与鼓动,故选C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才标志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所以这场文学运动与反抗德意志帝国的专制统治无关,故排除A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是在19世纪上半期,故排除B项;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与工业社会的矛盾冲突事件不符,故排除D项。11.在18世纪,伦敦是全世界工资水平最高城市。19世纪初期的美国,熟练的普通机器制造工人的工资,甚至相当于同期英国同行的114129。英美的上述情形A. 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B. 刺激了生产工具的革新和运用C. 提升了工业品的竞争力D. 说明工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英美制造业的高工资现象。人力资源的高成本,促使英美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项;人力资源成本高是生产效率低的结果,故排除A项;人力资源成本高会提高工业品成本,不利于提升工业品的竞争力,故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工人的工资水平,没有体现工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故排除D项。12.苏俄(联)的欧洲部分在19171940年间,平均每年建成78座新城市,其建立大致都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 应对西部地区严重的战争威胁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 改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需要D. 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该时期苏联欧洲部分的新建城市增多,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苏俄(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所以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故选D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30年代中期,日益严重的战争威胁主要是在30年代后期,故排除A、B项;苏俄(联)城市的增多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改变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故排除C项。第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这一时期德、法、意、英等国出版针灸著述57种,介绍了针灸理论与实践、针灸对关节炎和风湿痛风等的临床疗效及成功案例。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经传教士之手或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术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摘编自王明强等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材料二 19世纪以来,近代西医学在中国广泛传播。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合信、傅兰雅等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教会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他们所译述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他们医术精湛,著述宏富,影响深远。摘编自张晓丽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答案】(1)特点:传播方式多样,以翻译出版为主;内容丰富广泛,包括理论和技术等;传播面广,涉及欧洲诸大国。意义:提高了欧洲的医疗技术水平扩大了中医的世界影响有利于西方了解中国。(2)变化:传播者主要由传教士变为中国的医师和医学家西医逐渐走向普及,为更多国人所接受中西医出现融合汇通的趋势。认识:是近代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表现,反映了世界整体性的发展特点;中西医在交流中得到发展进步,说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创新等,【解析】【详解】(1)根据“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这一时期德、法、意、英等国出版针灸著述57种”、“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经传教士之手或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等内容可知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方式多样、翻译出版为主、内容广泛、传播面广等;意义:中医向欧洲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医疗水平,同时也能扩大中国在西方的影响。(2)变化:根据“近代西医学在中国广泛传播。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合信、傅兰雅等人在中国创办医院”、“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等内容可知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普及度、国人的接受程度和中西医的融合程度上。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从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人类发展进步的推动以及促进中华文明发展创新方面进行论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以英镑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二战后期,为结束金融乱局,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1944年召开的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各国纷纷拋出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被迫实行与黄金比价的自由浮动,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欧元、人民币、日元、加元、英镑等币种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结算、支付、投资、储备当中。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组成一篮子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这是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事件。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等根据材料,围绕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评分建议:论题提示: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变迁的表现;国家兴衰决定国际货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国际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公平民主的国际货币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示例: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变的。17、18世纪,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到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随着英国实力的增强,英镑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已难以维系。与此同时,美国实力空前膨胀,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以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国际货币金融。本题属于开放式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根据材料内容可得出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变迁的表现,国家兴衰决定国际货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国际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观点。结合所学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选取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初统治者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北宋政府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根据常产的多寡将主户划分为五等。客户在唐朝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北宋政府一并将之编入户籍而不再视为贱民。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规定“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客户有了田产,就可以上升为主户。北宋政府还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城市坊郭户列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等城市居民,按其资产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为便于管理和征榷,宋代还设有专门户籍,譬如从事手工业的匠户、从事纺织的机户、从事采茶的园户、从事制盐的灶户等。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依据财产、地域和职业等划分户籍户籍种类繁多,实行等级制户籍管理严密,与赋役征派相结合;户籍资格有所放宽。(2)作用:适应了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身控制;有利于保证政府收入,也兼顾了社会公平;对后世提供了借鉴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代根据田地、家产的多寡将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又划分为五等,并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对不同户籍进行管理和征榷。反映了宋代户籍制度依据财产、地域和职业进行划分,划分的种类众多,实行等级制,管理严密,与赋税制度相结合的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人民的人身控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形势,既增加了政府收入,也兼顾了社会公平等。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二战后,法国在经济、财政上严重依赖美国援助,在对外事务上甚至唯美国马首是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迟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戴高乐第二次当选为法国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独立、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戴高乐认为,“忽略一个正在亚洲不断扩大影响的崛起大国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1963年10月戴高乐特使富尔秘密来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双方经过3个月的谈判,最终在“承认一个中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和“断绝同台湾当局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西方媒体惊呼中法建交为“外交核爆炸”。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述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影响。【答案】(1)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法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恢复大国地位;戴高乐认识到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2)影响:扩展了法国的外交活动空间,增进了中法两国的友好合作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权,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范例。【解析】【详解】根据“戴高乐第二次当选为法国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独立、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忽略一个正在亚洲不断扩大影响的崛起大国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可知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