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杞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_第1页
09杞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_第2页
09杞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_第3页
09杞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杞国君主世系简介杞国君主世系图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和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目前为止,发现的杞国存在的考古证据不多。共计有六块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为商代杞国存在的证据。而在杞县尚未找到杞国遗存,县城中曾有后人建的东娄公庙,祭祀杞国开国君主东娄公(即东楼公),该建筑在1949年后也已被拆毁。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绪年间曾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2002年新泰周家庄又发现了杞国的贵族墓葬群,证实新泰曾是杞国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商朝时期商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杞国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证实,武丁娶了一位杞国的女子(“妇杞”)为妻,是其60多个妻子之一,当时,杞被册封为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而在商纣(帝辛)时,卜辞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的字样。周朝时期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舜的后人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政,和周武王封东楼公差了200多年,共经历了10个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杞谋娶公的时候,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了山东。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后来,由于别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先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迁到淳于,即现在山东安丘县附近。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的杞国古城遗址,是杞都城之一。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常被侵扰,鲁国就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杞国末年,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前506年,杞悼公死,杞隐公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就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釐公。好景不长,杞釐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湣公,在位16年后,于前471年又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史记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其所提到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前445年,杞国终于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成了末代君主。杞国君主商代时的杞国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时期杞国国君世系较全,现公认能考证出来的有20位国君,自杞东楼公始,至杞简公终,基本父子相继,偶有兄终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4位国君在位具体时间不可考,并且其间很可能还有缺漏。杞武公之后的君主在位时间都有记载,其中最长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最短的是杞隐公,在位仅数月,便被弟弟杀死篡位。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东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被贬,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杞国君主1.杞东楼公杞东楼公,又作东娄公,姓名不详,杞国开国君主。路史后纪记载“杞后析于曹东之娄,故号东楼”,因此“东楼”是号,而非谥号。根据史记记载,杞东楼公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封东楼公于杞。东楼公生卒年月不详,传于其子杞西楼公。杞县曾有东娄公庙,是后人用来祭祀东娄公的,该建筑在1949年后已被拆毁。2.杞西楼公杞西楼公,姓名不详,杞国第二任君主。根据史记记载,杞西楼公是杞东楼公之子,继承其爵位。但其生卒年月不详,传于其子杞题公。3.杞题公杞题公,姓名不详,杞国第三任君主。根据史记记载,杞题公是杞西楼公之子,继承其爵位。但其生卒年月不详,传于其子杞谋娶公。4.杞谋娶公杞谋娶公,姓名不详,杞国第四任君主。根据史记记载,杞谋娶公是杞题公之子,继承其爵位。其当政时是周厉王时期。但其生卒年月不详,传于其子杞武公。5.杞武公杞武公(?-前704年),姓名不详,杞谋娶公之子,春秋时杞国第五任君主,卒于前704年,在位共47年。6.杞靖公杞靖公(?-前681年),姓名不详,杞武公之子,春秋时杞国第六任君主,卒于前681年,在位共23年。7.杞共公杞共公(?-前673年),姓名不详,承袭自杞靖公,春秋时杞国第七任君主,卒于前673年,在位共8年。8.杞德公杞德公(?-前655年),一说杞惠公(史记记载为杞德公,世本和古史考记载为杞惠公),姓名不详,杞共公之子,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八任君主,在位18年,传于其子杞成公。史记记载杞德公传于其弟杞桓公,根据考证,德公(惠公)生杞成公和桓公,桓公是成公之弟,史记记载缺失了一环。9.杞成公杞成公(?-前637年),姓名不详,杞国第九任君主。(史记记载的杞国世袭缺少杞成公这一环,但根据其他史料,应该存在杞成公)。杞成公是杞德公(又称杞惠公)之子,继承其国君之位。鲁庄公二十五年(前669年),成公娶鲁女为妻。在位时将国都迁侄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杞成公在位18年,传于其弟杞桓公。10.杞桓公杞桓公(?-前567年),姒姓,名姑容,杞成公之弟,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任君主,在位70年,传于其子杞孝公。11.杞孝公杞孝公(?-前550年),姒姓,名匄,杞桓公之子,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一任君主,在位17年,传于其弟杞文公。12.杞文公杞文公(?-前536年),姒姓,名益姑,杞孝公之弟,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二任君主。杞文公将国都迁至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文公在位14年,传于其弟杞平公。13.杞平公杞平公(?-前518年),姒姓,名郁,杞文公之弟,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18年,传于其子杞悼公。14.杞悼公杞悼公(?-前506年),姒姓,名成,杞平公之子,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四任君主,在位12年,传于其子杞隐公。15.杞隐公杞隐公(前506年),姒姓,名乞,杞悼公之子,继承其爵位,杞国第十五任君主。即位当年,即被其弟弟杞僖公所杀。16.杞釐公杞釐公(?-前487年),又杞僖公,姒姓,名遂(一说名过),杞隐公之弟,杞国第十六任君主。于隐公即位当年杀了兄长,自立为君主,在位19年,传于其子杞湣公。17.杞湣公杞湣公(?-前471年),姒姓,名维,杞釐公之子,继承爵位,杞国第十七任君主。史记记载,湣公15年,楚国灭亡了陈国,16年,湣公被其弟弟杞哀公所杀。18.杞哀公杞哀公(?-前461年),一说杞懿公,姒姓,名阏路,杞湣公之弟,杞国第十八任君主。湣公十六年,阏路杀了君主自立,成为杞哀公,在位10年,湣公的儿子即位,即杞出公。19.杞出公杞出公(?-前449年),姒姓,名敕,杞湣公之子,杞哀公之侄,继承哀公国君之位,杞国第十九任君主,在位12年,传给其子杞简公。20.杞简公杞简公(?-前445年),姒姓,名春,杞出公之子,继承其国君之位,杞国末代君主。被楚惠王灭国。身份有争议的君主:杞伯每亡杞伯每亡,也有学者厘定称为杞伯每刃或杞伯敏亡,是中国周朝诸侯国杞国的国君。清朝时期,相继出土了杞伯每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