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_第1页
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_第2页
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_第3页
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_第4页
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中国房地产发展与创新,Page2,孟晓苏简介,著名企业家、学者、北大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集高级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学者等多重角色为一身,既擅长宏观角度洞悉中国房地产走势,又长于实战地决策房地产运作。他的专业思想与观点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Page3,第一讲,回顾篇:我国房地产业七年来的发展,Page4,导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令世人瞩目。25年里GDP平均年增长幅度为9.4%,今年预计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7天连锁酒店最近五年来GDP平均年增长幅度为8.8%。回顾篇、价格篇、发展篇、战略篇、责任篇、金融篇、土地篇、体制篇、文化篇、道德篇、营销篇,Page5,销售热点,房屋已经成为最热销的商品之一。销售额七年平均每年增长31%,去年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销售面积平均每年增长26.5%,去年达到3.8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七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0.2%。这样旺销的市场,目前没有几个产业可以与它相比。,Page6,消费热点,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学会了一个词汇,叫“美国人的梦”,现在中国出现“中国人的梦”,购买住房和汽车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目前存款“负利息”、股市风险大,所以拿钱买房子仍然是居民最为理性的选择。,Page7,价格热点,历史上从1988年以来的17年来城市商品房平均价格都是在涨,平均涨幅为年上涨12%。而1998-2003年商品房价格涨幅仅为1.3-5.8%,这是由于前几年实际上发生的通缩造成的。2004年出现了通胀,房屋市场上又出现“供不应求”,推动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了14.4%,使房屋价格上涨过快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今年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Page8,信贷热点,住房抵押贷款是在我国刚发展起来的金融产品,很受购房居民与商业银行的欢迎。现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508亿元,比1997年增长88倍。有人渲染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对银行有潜在风险,实际上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仅为0.12%,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好的资产。,Page9,经济热点,房地产开发直接就业人员100万,加上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就业人员有500万,在服务业中居第二位,对于拉动其它产业就业,特别是帮助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业大军就业,安置进城的几千万农民工,都起到不小作用。,Page10,广告热点,房屋成了叫卖最欢的商品,据统计在平面媒体广告收入中房地产占20%,是各个产业中最高的。在北京纸质媒体中房地产广告费收入最高的占60%,所以他们盖起了报社大楼,惹得影视媒体眼热。房地产广告费支出支持了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Page11,人物热点,有媒体帮忙人就容易出名。房地产现在名人多、出名快。柳传志、袁隆平临退休才有名,搞房地产的一般40多岁就成为“名人”。7天连锁酒店福布斯全球100富中房地产大亨只有5人,而胡润的百富榜上却有45人是做房地产的。,Page12,调控热点,在七年里已经发生了三次涉及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一是1998年起扩大内需的调控,实行七项促进住房消费、发展房地产业的政策;二是2003年到2004年防止投资过热的调控。这两次调控都是成功的。由此可以看出,理性调控的特点是“认识超前、措施到位、力度适中、转折及时”。现在进入的是七年来的第三次经济调控,调控重点转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Page13,发展热点,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8,户均75,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倍,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5。但目前的居住水平与美国人均使用面积60,欧洲的40,新加坡的30相比还差得远,预计需求要发展到人均35的水平才可能逐渐减缓。按照现在平均每年人均增加一平方米计算,房地产业面临的是十多年持续发展的大市场。,Page14,研究热点,房地产不仅是项生意,也是一门学问。特别需要在研究方面下功夫。我到房地产行业工作十三年来,随时关注着宏观经走势,1994年我们创立了中房指数,发布了十年,起到了有效的预警作用。,Page15,第二讲,价格篇:如何防止房价过快上涨?,Page16,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成本推进房价”标准提升房价更重要的因素是“需求拉动房价”,Page17,如何看待“投资性购房”?,现在社会舆论严厉批判“投资性购房”,说它是泡沫、是投机。那么居民为什么要投资性购房呢?因为现在只有购房才可以让家庭财产不贬值!在中国其实也正是房价上涨抵消了“股市黑洞”和“储蓄负利率”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成为居民家庭财产的唯一“避风港”。,Page18,“抑制过快上涨”不是要“房价降下来”,只有定位于“房价基本稳定”和“稳中有升”,定位于“降升幅而不是降房价”是正确的。从香港的经验看,当年经济调控的力度过大,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Page19,“抑制需求”措施已见到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升息、加税、减少抵押贷款”的调控措施,目的是为遏制投机性炒房和投资性购房,对居民住房消费进行引导。这次调控的力度不小,数据表明,抑制需求的措施现在已经见到明显成效。,Page20,要巩固调控成果关键在于增加供给,在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上还有“增加供给”的意见。我认为一味压抑需求很危险,要么压不下来,如果真的把居民住房需求压抑住,受损失的就不仅是房地产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Page21,如果“取消期房预售”将导致房价大幅上升,本来“预售期房”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通常采用的房屋销售方式,对于生产者与购买者都是有利的。在中国提出“取消期房预售”不仅明显不符合国情,而且背离了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目标。,Page22,对我国房价走势的分析稳中有升、长期利好,所有人都关心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