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 精品系列课件,95戊戌变法,酝酿中的变革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变法前的形势,1、国际形势,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大势所趋,救亡图存,引进技术,改变制度,民族危亡,2、国内形势,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危在旦夕,2、国内形势,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政治(阶级)基础,经济基础,(二)新思想的演进,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高考链接,A,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 兴,梁启超,李鸿章,魏 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 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中国人学习西方进入了制度层次,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岭南奇才”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人物介绍,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富,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答:“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答: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材料一,想一想:“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答: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想一想: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1、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动动脑筋,为变法寻找依据,以减少变革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保守、软弱。,2、康梁等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封建君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 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3、康梁等人如何宣传他们的维新思想?,思想基础,(1)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2)创办报刊,传播维新(3)创办学堂,聚徒讲学(4)成立团体,组织力量(5)展开论战,挑战顽固(6)上书皇帝,恳请变法,活学活用,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 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2、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光绪帝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变法背景政治: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B、甲午战败的震撼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戊戌变法内容,大势所趋,历史根源,新思想的演进,士人干政,百日新政,戊戌政变,戊戌余音,酝酿,兴起发展,高潮,失败,影响,戊戌变法,重点突破,2、戊戌变法前,中国近代新思想是怎样演进的?康、梁等维新思想主张有哪些?有何特点?原因何在?3、维新派是怎样推动变法的?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4、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试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5、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兴起与发展,发动“公车上书”,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与顽固派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组织“保国会”,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宣传西学,鼓吹变法,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具有政党性质的资产阶级团体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国闻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2、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帝党”和“后党”两大官僚集团,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改变傀儡地位。,百日维新,新政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变法内容的评价,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涉及?为什么?,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戊戌政变,西太后弄权政变六君子人头落地,改革失败,改革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已日渐腐朽没落,但对于维新变法而言仍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自身实力不足,又把维新变法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能实现;光绪帝和维新派斗争经验不足,变法的实施较为仓促,政令颁布操之过急;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 固势力过于强大。,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变法余音,(1)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3)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变法的意义,1、是一次资阶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2、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西学成为社会时尚,变革成为潮流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成了资革时代的到来,突出的历史功绩,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基础),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三、整合与探究,思考: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对此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做出了怎样的反应?,(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革命派,(4)地主阶级(清政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政 “预备立宪”,(1994年全国卷)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参考答案 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行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在是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 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论证与分析。,史海钩沉,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四、近代改革整合,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2、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2、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1、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享有特殊地位,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精练海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以史为镜,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你有何启示?,1、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变化,追求进步!2、要勇于探索,寻求真理,不怕失败!3、要敢于借鉴别国的经验,寻求突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A(2007宁夏文综)(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巩固与提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材料二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材料三 严复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