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三)主讲人:王顺娣,第五章宋代文论,一、定位:深化时期1、诗话崛起于宋,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原初“大一统”格局,更加专业化、专门化,样式也更加多样化。近人陈一冰诗话研究:诗话,文学批评之一种也。词话、曲话、文话、四六话、赋话、剧话、小说话、书话、画话,2、宋代文学批评更具针对性。陈师道后山诗话、吕本中紫微诗话:为江西诗派及其诗论张目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批判江西诗派及其诗论3、以禅喻诗严羽沧浪诗话,二、宋代思想文化风貌1、文化异常繁荣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2、儒释道的高度融合。宋初名僧智圆: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湖居感伤:礼乐师周、孔,虚无学老庄,3、宋代士子普遍建立起处变不惊,从容淡泊心态。欧阳修: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则后所学者宜然也。刘敞:达亦欣欣,穷亦欣欣。蔡启:惟渊明则不然,观其贫士,责子也其他所作,当忧而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超越仕与隐的二元对立模式。,三、文论概括1、诗话即诗歌之话,就是诗歌的故事,关于诗歌的随笔体。首创:欧阳修六一诗话吾集古录(金石、铭刻类图书)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六一诗话序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话、刘克庄后村诗话,特点:(1)内容上,记事为主,重在诗歌本事之述、用事造语之考辨与寻章摘句之欣赏。李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花已落,又曰下,增之不赘,语益奇。(许顗彦周诗话)乐天云:“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乐天特得其粗尔。此句用“悲愁”字,乃愈见其亲切处,何可少耶?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岁寒堂诗话)(2)形式上,互不相关的论诗条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风格上,平易浅近,娓娓动人。欧阳修:资闲谈,2、宋代大家之诗文论苏轼、黄庭坚、朱熹、严羽3、词论李清照词论第一篇词论专文第一篇女性文学家的理论批评文章代表北宋词学的最高水平,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观点,具有文体论意义。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词的本质特征:协音律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而诗文仅分平侧而已。情致温婉的个人小情调小歌词。重大、严肃的题材内容与豪放雄壮的风格情调不适宜于词。典重高雅批评柳永“词语尘下”贺苦少典重,秦少故实,第一节苏轼,心似已灰枯木。身似无系孤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既是自嘲,更是自表(文学的多产期、心智的成熟期),一、文学创作发生论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南行前集序)创作是充实而勃郁的思想内容的自然流露,反对虚无主义。,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凫绎先生诗集序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十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与杜甫、白居易批判现实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二、艺术思维与艺术表现论1、艺术思维的“空静”观夫操舟者常患不见水道之曲折,而水滨之立观者常见之。何则?操舟身寄于动,而立观者常静故也。(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送参廖师)“空静”观:强调艺术思维静观和摒弃杂念的重要性道家的“虚静”思想禅宗的“空寂”观念,2、辞达说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语言达意就行,对文采要求不高)苏轼(1)从艺术思维规律的高度论述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答谢民师推官书,求物之妙观察万物了然于心艺术构思了然于口与手艺术传达辞达说,通过仔细观察,深入事物本质之理,将心中构思酝酿成熟的艺术形象等内容用语言文字完全、充分地表达出来,(2)辞达和文采的关系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答王庠书文采是辞达的内在要求,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形象思维和无穷意味,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江千雪霁图卷,诗中有画:鲜明的形象性,如绘画一般画中有诗:深刻的内蕴,如诗之有味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三叹也。书黄子思诗集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题渊明饮酒诗后,4、法度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推官书)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自评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1)艺术表达随文思变化而灵活自由。行云流水、随物赋形(2)这种自由抒写又须遵循艺术规律逻辑,在法度基础上充分发挥作家的艺术创造力。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既要遵守又要超越法度技巧,灵活运用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三、艺术风格论平淡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柳集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书黄子思诗集后凡文字,少小时即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与二郎侄书平淡不是单纯之平淡,于平淡纯朴中包含最浓最深之味,显示细密浓丽之美。,第二节黄庭坚,江西诗派的领头人物“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刘克庄后村诗话,黄庭坚(10451105),一、诗人之道与诗歌品质山谷尝谓余言: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发而然。(宋潘潘子真诗话)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想见其人。(书嵇叔夜诗与侄榎)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次韵杨明叔序)诗人品德:忠义笃信诗歌品质:超迈绝俗,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陵,引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之祸也,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不主张剑拔弩张式的对现实的批判,强调诗歌创作应本于温柔敦厚的儒家传统。,二、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点铁成金:取古人陈言加以点化,即经过诗人的陶治熔铸,取用陈言点化自己的作品,生发新的艺术魅力。汉代李延年佳人歌:一歌倾人城,再歌倾人国。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贺铸鹧鸪天(半死桐)汉枚乘七发载:龙门有桐,其根半死半生,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唐李峤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琴哀半死桐。半死桐正取其悼亡之意以寄托深沉的哀思,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宋名娼徐月英: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蔡确: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栊两依依。汉乐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庚伏厌蒸暑,细君弄针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功乃我职,一日安敢堕?尝闻古俚语,君子毋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燃艾医。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问内,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惠洪冷斋夜话)夺胎换骨: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换骨侧重于辞,夺胎侧重于意。,评价:积极性:借鉴古人、推陈出新的意义局限性:否定诗人自我个性和创造精神,违背诗歌创作规律江西末学片面的学习鼓吹,使得文坛流弊丛生,第三节朱熹,一、文道合一1、道为本,文为末,文根本乎道。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是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本为末,可乎?朱子语类道:先天存在的理自然万物之本源2、道是文,道文一体。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语类,二、重道:重视主体内在修养和义理学问今之学文者,何曾作得一篇,枉费许多气力;大意主乎学问以明理,则自然发为好文章,诗亦然。语类不必有意学如此文章,但须明理。理精,然后文自典实。语类洗涤得尽肠胃间夙荤血脂膏,然后此语方有所措;如其未然,窃恐秽浊为主,芳润入不得也。答巩仲至纯然、深厚的道德修养(道)是创作的重要条件局限:“道”是先天的精神存在。体现于人,则指仁义忠孝、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三、文道合一:朱熹认识到文的重要性。1、肯定欧苏之文,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木之问:老苏文议论不正当。曰:议论虽不是,然文字亦自明白洞达。语类文字到欧、曾、苏,道理到二程,方是畅。苏氏文辞伟丽,近日无匹,若作文自不妨模范。答程允夫文字自有一个天生成腔子。语类,2、批评江西末流的形式主义文风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曰:“关关睢鸠”,出在何处?语类反对生硬照搬和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的拟古之风3、提出“玩味”、“涵泳”说诗歌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泳处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却诗人活底意思来。答何叔京诗歌欣赏不重在逻辑理性的分析,而是以读者的情感体验、品味领悟为主,第四节严羽沧浪诗话,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改变自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专供消遣的随笔形式,代之以严谨的理论体系。诗学见解鲜明尖锐,独树一帜。,一、“以禅喻诗”的诗学建构“以禅喻诗”:以禅语说诗:以禅宗话语作为诗学言说方式以禅理说诗:以禅宗理论作为诗学建构的基础,1、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沧浪诗话诗辨)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同上)“悟”:指直觉跃迁式的艺术思维方式。“妙悟”、“透彻之悟”: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时领悟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2、熟参妙悟之基础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诗辨熟参:对前代优秀作品进行广泛透彻地阅读,领会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3、识与辨妙悟之关键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沧浪诗话诗辨)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今人作诗,差入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市缣帛者,必分道地,然后知优劣,况文章乎?仆于作诗,不敢自负,至识则自谓有一日之长,于古今体制,若辨苍素,甚者望而知之。(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识”、“辨”:指高度的艺术鉴赏和审美判断能力,尤其是对作品体制类型的识别辨析。,二、严羽对诗歌审美境界的追求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沧浪诗话诗辨),针对宋代诗学“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风气尤其江西末流“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的形式主义流弊,提出别材别趣说。别材:材,指诗歌题材。即诗歌创作不以知识学问为表现对象,应有自己特殊的题材吟咏情性(审美情感)。别趣:趣,指艺术旨趣。即诗歌创作不以一定抽象道理的阐发为目的,应有自己特殊的艺术旨趣(独特的审美感受)。,镜花水月:诗中境象既空灵虚幻,又富有无穷情致。含蓄、蕴藉、朦胧。,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雪泥鸿爪,第六章明代文论,一、定位:反叛时期1、空前的思想解放色彩。李贽:“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袁宏道:决不肯从人脚跟转。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张扬个体精神,鼓吹个性解放袁宏道徐文长传: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复古主义的变异:前七子:李梦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李攀龙“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唐宋派:王慎中等(标举“唐宋八大家”散文)李梦阳:今真诗乃在民间。(文学的希望不在已死的古人,而在现实社会的下层百姓之中),2、俗文学戏曲、小说理论的兴起和繁荣。,汤显祖牡丹亭长篇白话小说: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二、明代思想文化风貌1、市民阶层崛起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文人世俗化、市民化个性意识、主体精神强化创作题材:描写包括物欲、情欲在内的追求现世享受的种种欲望。金瓶梅,三、文论概括1、诗文理论批评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性灵说钟惺:活物说2、戏曲理论批评3、小说理论批评,第一节李贽,一、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说,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故吾因是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童心说道理闻见:指扼杀人类个性的封建名教童心: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的人类的自然情感,童心说:文学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由抒发人们真情实感的工具。闪烁人文主义光辉,具有划时代意义。,二、“发愤之所作”论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忠义水浒传序时水浒传为统治阶级禁毁之作具有个性解放色彩和意义,三、文学发展观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文学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各具特色,第二节袁宏道和钟惺,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系统的文论观点,开创新的创作风气一、性灵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袁宏道叙小修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主体精神的解放,摆脱束缚1、传统性理观念;2、七子派标榜的汉魏盛唐诗文格调,性灵说的主要特征:(1)露。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叙小修诗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叙竹林集倾泻情感、发自本性的诗即是好诗。(2)俗。不肖诗文质率,如同父老语农桑,土音而已。,(3)趣。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叙陈正甫会心集趣指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封建正统观念相对立。,二、文学发展观古之不能为今者也,势也。其简也,明也,整也,流丽痛快也,文之变也。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与江进之文学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叙小修诗)各个时代文学自有其特色,不必论优劣,三、法因于蔽而成于过法因于蔽而成于过者也:矫六朝骈丽饤饾之习者以流丽胜,饤饾者固流丽之因也,然其过在轻纤,盛唐诸人以阔大矫之;已阔矣,又因阔而生莽,是故续盛唐者以情实矫之;已实矣,又因实而生俚,是故雪涛阁集序因于蔽:新法度出于纠正旧法弊病的需要而产生;成于过:新法度矫枉过正,暴露新的弊病,走各完结,更新的法度来矫正。深刻揭示新旧法度转化的矛盾运动规律,具辩证思想。,钟惺(竟陵派)的活物说:诗,活物也。游、夏以后,自汉至宋,无不说诗者,即在不必皆有当于诗之中。非说诗者之能如是,而诗之为物不能不如是也。说诗者盈天下,达于后世,屡迁数变然而诗之为诗自如也,此诗之所以为经也。(钟惺诗论)作品的生命即在于允许后人对它的不同理解之中。非封闭、僵固,而是开放的活的生命体。偏颇:纯粹个人化、主观化。,第三节戏曲理论批评,一、戏剧本体论情韵与音律焦点:戏曲创作是以情感为主还是以韵律为主汤沈之争:1、主情感的临川派:汤显祖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情”:突破世俗常理,与封建正统观念完全对立。,2、主韵律的吴江派:沈璟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吕天成曲品引)怎得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纵使词出乡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二郎神曲词)把音律的地位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二、戏剧语言论本色与文词论争:戏曲创作中语言的本色派与文词派之争“文词”曲文语言要雅化,注重案头化、文人化的倾向。“本色”何良俊:“情真语切”、“不带脂粉”、“不弄学问”、“清丽流便”徐渭认为只有通俗,才是戏曲的本色。,三、王骥德曲律第一部独立的曲论专著,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成为明代戏剧理论的一大高峰。(1)调和吴江派和临川派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夫曰神品,必法与词两擅其极。情趣和格律都应尽善尽美,不能此长彼短,(2)调和语言上的本色和文词大抵纯用本色(指平易通俗),易觉得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至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九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春天到了 第5课《探索春天的奥秘》说课稿 冀教版
- 中医医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夺冠系列
- 广东省肇庆市碧海湾学校、博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城市园林编制外员工劳动合同及养护责任协议
- 便利店品牌直营店承包经营合同
- 包含押金退还流程的出租房退房手续合同
- 个人股权无偿转让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合同
- JBT 6064-2015 无损检测 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正版授权】 ISO/TR 21380:2022 EN Matcha tea -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 JT-T-747.1-2020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 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大单元作业设计
- 医药行业市场营销计划书药品销售预算
- 人民监督员知识讲座
- 《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件
- 汽车行业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