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实验材料_第1页
实验报告实验材料_第2页
实验报告实验材料_第3页
实验报告实验材料_第4页
实验报告实验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 姓名 学号 组别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一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时间 2013.03.29 温度 干:22湿20 相对湿度82%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二。水泥石的密度指导老师签名:实验一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固体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检测方法的练习,掌握材料基本物理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利用所测得物理状态参数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等构造参数,从而推断其对材料其他性质的影响。二、实验仪器游标卡尺、直尺、天平、李氏瓶、试样筛、量筒、天平。温度计、漏斗三、实验内容和步骤a、表观密度测量1、用天平称量出试件的质量m(kg)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长,宽,厚),并计算试样的体积v。(m3) b、密度试验1、往李氏瓶注入与试样不发生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v1) 2、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3、微倾并转动李氏瓶,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冲入瓶内液体中,待液体中(v2)4、取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5、计算瓶中试样所排开水的体积:v=v2- v1四、实验结果计算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二)水泥粉的密度 (三)水泥石孔隙率的计算p%=(1-1.663/2.255)100%=26.6% 1?(1?0/)?100p2?(1?0/)?100%=(1-1.355/2.255)100%=39.9%五、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水泥石的性质差异)由p1<p2可知,一号水泥石的孔隙率比较小,其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好实验二 混凝土用砂实验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时间 2013.3.29 温度 22 相对湿度82%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二、砂的表观密度测定三、砂的堆积密度测定篇二: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1姓名:郑 杰,学号:10041127 姓名:周邵巍,学号:10041128 姓名:李欣欣,学号:10041129 姓名:谢 强,学号:10041118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碳钢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 一、 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1、分别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1、 2、 3、显微镜、浴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金像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三、 实验内容三个尺寸形状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3、 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四、 实验步骤:1、 观察平衡组织并测量硬度:(1) 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 测试硬度。 2、 进行热处理。3、 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1) 制备金相试样(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五、 实验报告3、fefe3c合金平衡相图4、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图1 工业纯铁图2 工业纯铁图3 亚共析钢 篇三: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分)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s、b)和塑性指标(、)。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l曲线)。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二、实验设备(1分)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三、实验数据 (2分)?s?b?psa0pba0300mpa 左右 420mpa 左右2030左右 6075左右?l1?l0?100 l0a0?a1?100 a0?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略2、画出拉伸曲线图。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压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分)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b。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二、实验设备 (1分)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0.5分)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 (0.5分)三、实验数据(1分)四、实验结果处理 (2分)?b?pb=740mpaa0左右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1. 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 略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 略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当试件的两端稍有不平行时,利用试验机上的球形承垫自动调节,可保证压力通过试件的轴线。4. 对压缩试件的尺寸有何要求?为什么?1?h0?3 d0试件承受压缩时,上下两端与试验机承垫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试件两端的横向变形受阻,导致测得的抗压强度比实际偏高。试件越短,影响越明显。若试件过长,容易产生失稳现象。 5. 铸铁的压缩破坏形式说明了什么? 铸铁的抗剪能力低于抗压能力。测定弹性模量e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分)1. 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二、实验设备 (1分)机器型号名称 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 引伸计标距 50 mm三、实验数据 (2分)四、实验结果处理(3分)e?fnl0(约a0?l200gpa)五、画出f?l曲线图 (1分)六、讨论题 (2分)1. 试件尺寸和形式对测定e有无影响? 无影响弹性模量e是只与材料有关的量,与其他量无关。2.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何要用等量增载法进行实验?扭转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分)1. 观察低碳钢和铸铁的变形现象及破坏形式。 2. 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s和剪切强度极限?b。 3. 测定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二、实验设备 (1分)机器型号名称 电子扭转试验机 选择量程:钢 nm 精度 nm铸铁 nm 精度 nm测直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三、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 (6分)四、回答下列问题(2分)1. 画出低碳钢和铸铁试件实验前、后的图形。篇四: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4)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篇五: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前 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筑材料试验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通过试验预期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三是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对常用的材料具有独立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针对于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10074班于2011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建筑材料实验室实训。建筑材料试验是一门与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必修具备一定的建筑材料试验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评价材料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和使用材料。通过建筑材料试验,我们不仅要对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试验前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是上好试验课的前提和保证,试验中的记录和数据分析是整个试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现象,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和正确分析试验结果本试验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混凝土、粗细骨料等主要试验。目 录第一章 水泥试验第一节 水泥密度试验?(2 )第二节 水泥细度试验?(2)第三节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 )第四节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 4)第五节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7 )第六节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9 )第二章 细骨料试验第一节 细骨料颗粒级配试验? (10 )第二节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试验?(11 )第三节 细骨料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12 )第四节 细骨料的含泥量试验?(12 )第三章 粗骨料的试验第一节 粗骨料表观密度试验?( 13)第二节 粗骨料的堆积密度试验?(14 )第三节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试验?(15 )第三章 普通混凝土试验第一节 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和取样?(16 )第二节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试验?(18 )第三节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9 ) 第一章 水泥试验第一节 水泥密度试验1. 试验目的准确测量出水泥的密度,及学生的动手能力。2. 试验仪器:(1)天平(2)里氏容量瓶3. 试验步骤首先称重60g水泥,在向里氏容量瓶中注入煤油,注入后的体积为0.8cm,在将水泥缓慢灌入瓶中,放置24h后,观察里氏瓶中液面的变化,其读数为20.2cm. 33m60103p=v=(20.20.4)106=3.03103kg/m3第二节 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来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筛(2)天平3试验步骤称取水泥500g,倒入筛中左右摇晃,边摇边拍打,并且将颗粒碾碎,直到被筛滤干净,最后称得筛网上剩余量为0.36g.4. 结果分析f=rs/w100%=0.36/500100%=0.72% 所以0.72%<1.0% 满足要求。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泥试样的质量(g)。第三节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2)标准法维卡仪(3)天平(4)量筒3试验方法及步骤(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水泥试样加入142.5g水中,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4试验结果计算用固定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p= 260.185s=260.18530=20.46%当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第四节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1试验目的 : 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法维卡仪(2)养护箱3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 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汽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6)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