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专业施工方案(4大系统)_第1页
消防工程专业施工方案(4大系统)_第2页
消防工程专业施工方案(4大系统)_第3页
消防工程专业施工方案(4大系统)_第4页
消防工程专业施工方案(4大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ressed that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should focus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ral focus with,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grasp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deepen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opening up, ensur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ve priorities, play development mix. To with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measure work, and command action, and training cadres, in implement implementation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and build highlights, and expand advantage; to full deepening reform, break bound the aspects created vitality of system mechanism obstacles; to active advance full aspects open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cast 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construction; to guarantees and improved livelihood, strongly won poverty battle; to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d spa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left sky blue, and to green, and water clear of better homes. We must in-depth implement implementation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nsisted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for Center, firmly caught development this first priority, absorbed make construction, heart no distractions caught development, speed up development six big industry, in-depth implementation three big engineering, active create two big environment, out of a article quality more high, and benefits better, and structure more excellent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oad.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n March 22, the deep restructuring examined and adopted the opinion on perfecting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forests, grasslands, wetlands and other areas of focus and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verage,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 will be further highlighted. We need to go green eco-building, as the essential polic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main function reg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careful implementation and Xiaoxing an mountains fores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ky blue, . Acts prohibited by picking up the remaining wells in standing timber. To focus on forest resource conservation, increase the acquisition and supervision of cold storage, no buy fruit, encourage support to leading enterprises, workers cooperatives as a uni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rationa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o work actively towards policy aimed from the level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formulate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forest resourc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chieve law and regulation to protect forest resources. Should focus on forest fire prevention. Fire safety is the first priority第一章 编制依据1.1主要依据的规范、标准和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4715-2005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GB4716-2005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2005手动火灾报警按钮GB19880-2005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A767-2008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部门规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2.2工程特点及难点2.3系统设计概况2.3.1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2.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第三章 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本公司技术部在接到该工程信息后后,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针对该工程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水系统,特制订本施工方案,做为工程施工依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节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一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管道、线槽敷设线、缆敷设校接线及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安装单机调试系统调试验收。二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布线1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有利于穿线后提高线路的绝缘电阻,在穿线时,必须使用护围,以保护导线绝缘层。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3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4.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穿越人防防护墙或临空墙处,应按规范要求做好密闭处理。 5.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5.1 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时;5.2 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时;5.3 管子长度每超过15m,有2个弯曲时;5.4 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时。 6. 金属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7. 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 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71线槽始端、终端及接头处;72 距接线盒0.2 m处;73 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应采用防晃吊架。8. 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9.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2)火灾探测器的安装1.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12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1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14 在宽度小于3 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点型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 m;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 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1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2. 线型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有特殊安装要求的探测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3.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4. 同一工程中的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选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电源线正极应为红色,负极应为蓝色或黑色。5.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6.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7. 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8.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3) 报警按钮的安装1.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 1.31.5m。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4)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1. 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2 m。2. 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31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32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33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湍,接线不得超过2根;34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35 导线应绑扎成束;36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4.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5.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5)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2.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3.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4.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6)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1.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2.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3.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4.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41 测量接地电阻,并作好记录;42 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43 审查施工质量。7)系统的调试1.一般规定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应具备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所列文件与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13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2.调试前的准备21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应按设计要求查验。22 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23 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2.4 对系统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设备应急电源、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传输设备、消防控制中心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动装置、防火卷帘控制器、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消防应急灯具控制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等设备分别进行单机通电检查。3.火灾报警控制器调试31调试前应切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所有外部控制连线,并将任一个总线回路的火灾探测器以及该总线回路上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部件连接后,方可接通电源。32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GB 4717 的有关要求对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并记录,控制器应满足标准要求:1 检查自检功能和操作级别; 2 使控制器与探测器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控制器应在 100s 内发出故障信号(短路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除外);在故障状态下,使任一非故障部位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控制器应在 1min内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应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再使其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检查控制器的再次报警功能; 3 检查消音和复位功能; 4 使控制器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控制器应在 100s 内发出故障信号; 5 检查屏蔽功能; 6 使总线隔离器保护范围内的任一点短路,检查总线隔离器的隔离保护功能; 7 使任一总线回路上不少于 10 只的火灾探测器同时处于火灾报警状态, 检查控制器的负载功能; 8 检查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并在备电工作状态下重复第 7 款检查; 9 检查控制器特有的其他功能。3.3 依次将其他回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接,重复 4.3.2中 2、6、7 项检查。4.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4.1 将消防联动控制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任一回路的输入/输出模块及该回路模块控制的受控设备相连接,切断所有受控现场设备的控制连线,接通电源。 4.2 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 的有关规定检查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内各类用电设备的各项控制、接收反馈信号(可模拟现场设备启动信号)和显示功能。 4.3 使消防联动控制器分别处于自动工作和手动工作状态, 检查其状态显示, 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 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列功能检查并记录,控制器应满足相应要求: 1 自检功能和操作级别。 2 消防联动控制器与各模块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时,消防联动控制器能在 100s秒内发出故障信号。 3 消防联动控制器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时,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在 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 4 检查消音、复位功能。5 检查屏蔽功能。 6 使总线隔离器保护范围内的任一点短路,检查总线隔离器的隔离保护功能。 7 使至少 50 个输入/输出模块同时处于动作状态(模块总数少于 50 个时,使所有模块动作),检查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最大负载功能。 8 检查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并在备电工作状态下重复第 7 款检查。 4.4 接通所有启动后可以恢复的受控现场设备。 4.5 使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处于自动状态,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的有关规定和设计的联动逻辑关系进行下列功能检查并记录: 1 按设计的联动逻辑关系,使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检查消防联动控制器接收火灾报警信号情况、发出联动信号情况、模块动作情况、受控设备的动作情况、受控现场设备动作情况、接收反馈信号(对于启动后不能恢复的受控现场设备,可模拟现场设备启动反馈信号)及各种显示情况; 2 检查手动插入优先功能。 4.6 使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处于手动状态,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的有关规定和设计的联动逻辑关系依次手动启动相应的受控设备,检查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联动信号情况、模块动作情况、受控设备的动作情况、受控现场设备动作情况、接收反馈信号(对于启动后不能恢复的受控现场设备,可模拟现场设备启动反馈信号)及各种显示情况。 4.7 对于直接用火灾探测器作为触发器件的自动灭火控制系统除符合本节有关规定外, 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规定进行功能检查。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系统性能调试5.1 将所有经调试合格的各项设备、系统按设计连接组成完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和设计的联动逻辑关系检查系统的各项功能。 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连续运行 120h 无故障后,按规范规定填写调试记录表。三、施工难点及相应措施施 工 难 点相 应 的 措 施消防施工时要随时受到相关部门监督,稍有不周,对工程质量的整体印象及对以后的工程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主动与消防部门密切联系,了解消防检查部门对工程消防施工方面比较具体的要求和做法,对检查中提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及消防要求的教育,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小节,每一小项都符合规范及消防要求交叉作业多,尘埃多,对消防控制设备的性能影响大,且设备容易生锈敦促土建及早进行相关墙面、楼板底的装修粉饰工作。探测器、模块及控制盘等相关墙面及楼板完全装修完毕后,方进行安装就位,探测器就位后盖好外盖,模块(箱)控制盘安装后做好密封处理,调试前进行干燥处理,另外要保证接地的可靠性涉及工作面广,施工空间大,施工管线线路长,走向复杂,容易发生遗漏,另外,哪怕是一个探测器、模块的连接发生问题及故障,都会影响系统调试对各项工程进行细化,落实至施工小档,保证施工内容内容不遗漏,探测器及模块安装前进行功能试验检查,符合要求的方可使用,接线时保证稳固接触良好与各专业的施工接口多,配合面大,配合时间长要求项目部及专业工程师扩大活动空间,与各专业工程师主动联系,保持密切的配合关系,每一个接施工前均要求与各相关专业落实具体位置及施工时间等内容,调试阶段与各专业成立联合调试小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决不拖延施工难点分析建议:1. 消防系统设计专业多,各专业之间图纸问题、各单位之间配合问题。2. 火灾报警联动设备要尽快定型,不同厂方设备在线路敷设和施工要求上有不同要求。3. 设计人员应明确各消防联动设备的启动条件和控制方式。4. 具体工程具体分析,如:超高层、超高作业、封闭空间作业、防爆系统等。第二节 自动喷水灭火喷淋系统一、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二、系统施工准备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采用的系统组件、管件及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系统组件、管件及其他设备、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出具出厂合格证; 1.2喷头、报警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等主要系统组件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 2管材、管件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折迭和重皮; 22螺纹密封面应完整、无损伤、无毛刺; 23镀锌钢管内外表面的镀锌层不得有脱落,锈蚀等现象; 24非金属密封垫片应质地柔韧、无老化变质或分层现象,表面应无折损,皱纹等缺陷; 25法兰密封面应完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及径向沟槽;螺纹法兰的螺纹应完整,无损伤。 3.喷头的现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3.1喷头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2喷头的商标、型号、公称动作温度、制造厂及生产年月等标志应齐全;3.3喷头外观应无加工缺陷和机械损伤; 3.4喷头螺纹密封面应无伤痕,毛刺、缺丝或断丝的现象; 35闭式喷头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并以无渗漏、无损伤为合格,试验数量宜从每批中抽查1%,但不得少于5只,试验压力为3.0Mpa;试验时间不得少于3min。当有两只及以上不合格时,不得使用该批喷头。当仅有一只不合格时,应再抽查2%,但不得少于10只。重新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当仍有不合格时,亦不得使用该批喷头。 4.阀门及其附件的现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4.1 阀门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4.2 阀门及其附件应配备齐全,不得有加工缺陷和机械损伤,阀瓣及操作机构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阀体内应清洁,无异物堵塞; 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管网安装 1.1管网安装前应校直管子,并应清除管子内部的杂物;安装时应随时清除已安装管道内部的杂物。 1.2 在具有腐蚀性的场所安装管网前,应按设计要求对管子、管件等进行防腐处理。 1.3管道连接后不应减小过水横断面面积。热镀锌钢管安装应采用螺纹、 沟槽式管件或法兰连接(实际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选用)。 1.4 螺纹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4.1管子宜采用机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飞边、毛刺;管子螺纹密封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尺寸要求、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的有关规定; 1.4.2当管道变径时,宜采用异径接头;在管道弯头处不得采用补芯;当需要采用补芯时,三通上可要1个,四通上不应超过2个;公称直径大于50mm的管道,不宜采用活接头; 1.4.3螺纹连接的密封填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 1.5焊接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1.6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的最小距离公称直径(mm)253240507080100125150200距 离(mm)404050607080100125150200 1.7 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7.1管道应固定牢固;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下表规定公称直径(mm)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距 离(mm)3.54.04.55.06.06.06.57.08.09.511.012.0 1.7.2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7.3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妨碍喷头的喷水效果;管道支架、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与末端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50mm; 1.7.4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1个;当喷头之间的距离小于1.8m时,可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6m; 1.7.5当管子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1.7.6竖直安装的配水干管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1.51.8m。 1.8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采取抗变形措施。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穿过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 mm;穿过卫生间或厨房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 mm,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 1.9管道横向安装宜设0.0020.005的坡度,且应坡向排水管;当局部区域难以利用排水管将水排净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当喷头数量小于或等于5只时,可在管道低凹处加设堵头;当喷头数量大于5只时,宜装设带阀门的排水管。 1.10 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 4.11管网在安装中间断时,应将管道的敞口封闭。2喷头安装 2.1 喷头安装应在系统试压、冲冼合格后进行。 2.2 喷头安装时,不得对喷头进行拆装、改动、并严禁给喷头附加任何装饰性涂层。 2.3喷头安装应使用专用扳手,严禁利用喷头的框架施拧;喷头的框架、溅水盘产生变形或放原件损伤时,应采用规格、型号相同的喷头更换。 2.3当喷头的公称直径小于10mm时,应在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上安装过滤器。 2.4安装在易受机械损伤处的喷头,应加设喷头防护罩。 2.5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2.6当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宽度大于1.2m时,增设的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2.7当喷头安装在不到顶的隔断附近时,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直立与下垂喷头)水平距离(mm)a150150a300300a450450a600600a750a750最小垂直距离(mm)751502403203904602.8当喷头溅水盘高于附近梁底或高于宽度小于1.2m的通风管道腹面时,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直立与下垂喷头)喷头与梁、通风管道的水平距离a(mm)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mm)a3000300a60090600a900190900a12003001200a1500420a1500460 3.系统试压和冲冼1)一般规定 1.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对其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冲冼。 2.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宜用水进行。干式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应做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 3.系统试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3.1埋地管道的位置及管道基础、支墩等经复查符合设计要求; 3.2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少于2只;精度不应低于1.5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值的1.5 2倍; 3.3试压冲冼方案已经批准; 3.4对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应加以隔离或拆除;加设的临时盲板应具有突出于法兰的边耳,且应做明显标志,并记录临时盲板的数量。 4.系统试压过程中,当出现泄漏时,应停止试压,并应放空管网中的试验介质,消除缺陷后,重新再试。 5.系统试压完成后,应及时拆除所有临时盲板及试验用的管道,并应与记录核对无误。 6.管网冲冼应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冲冼顺序应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冼 应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 7.管网冲洗宜用水进行。冲先前,应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措施。 8.冲冼前,应对管道支架、吊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9.对不能经受冲冼的设备和冲冼后可能存留脏物、杂物的管段,应进行清理。 10. 冲冼直径大于100mm的管道时,应对其焊缝、死角和底部进行敲打,但不得损伤管道。11. 管网冲冼合格后,应按规范要求格式填写记录。 12.水压试验和水冲洗宜采用生活用水进行,不得使用海水或有腐蚀性化学物质的水。2) 水压试验1. 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低于5时,水压试验应采取防冻措施。 2.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不应低于1.4 Mpa;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1.0 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 Mpa。 3.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 对管网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30min,目测管网应无泄漏和无变形,且压力降不大于0.05 Mpa。 4.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冼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应无泄漏。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源干管,进户管和室内埋地管道应在回填前单独或与系统一起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水压严密性试验。3) 气压试验 1.气压试验的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 2.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0.28 Mpa,且稳压24h,压力降不应大于0.01 Mpa。4) 冲冼 1. 管网冲洗宜设临时专用排水管道,其排放应畅通和安全。排水管道的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冲冼管道截面面积的60%。2. 管网冲洗的水流流速、 流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水流流速、 流量; 管网冲洗宜分区、 分段进行; 水平管网冲洗时, 其排水管位置应低于配水支管。 3.管网的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连接前,应在配水干管底部加设堵头后,对地下管道进行冲冼。 4.管网冲冼应连续进行,当出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口处水的颜色基本一致时,冲冼方可结束。 5.管网冲冼的水流方向应与灭火时管网的水流方向一致。 6.管网冲冼结束后,应将管网内的水排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压缩空气吹干。9.系统调试1) 一般规定 1. 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 2. 系统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 2.1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储备设计要求的水量; 2.2系统供电正常; 2.3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水位、气压符合设计要求; 2.4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已充满水;干式、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的气压符合设计要求;阀门均无泄漏; 2.5与系统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工作状态。2) 调试内容 1.系统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1水源测试; 1.2 消防水泵调试; 1.3 稳压泵调试; 1.4 报警阀调试; 1.5 排水装置调试; 1.6 联动试验; 2.消防水泵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2.1 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30s内投人正常运行。 2.2 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或备用泵切换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30s内投人正常运行。 3. 报警阀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3.1 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 4Mpa、放水流量大于1L/s 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 3.2干式报警阀调试时,开启系统试验阀,报警阀的启动时间、启动点压力、水流到试验装置出口所需时伺,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雨淋阀调试宜利用检测、试验管道进行。自动和手动方式启动的雨淋阀,应在15s之内启动; 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雨淋阀调试时,应在60s之内启动。雨淋阀调试时,当报警水压为0.05MPa,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4. 联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并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4.1 湿式系统的联动试验,启动1只喷头或以0.94-1.5L/s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时,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和消防水泵等应及时动作,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4.2 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的联动试验,可采用专用测试仪表或其他方式,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种探测器输人模拟火灾信号,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采用传动管启动的雨淋系统、 水幕系统联动试验时,启动1只喷头,雨淋阀打开,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启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安装与施工方案一、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施工准备、一般规定(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2)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3)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4)系统中采用的不能复验的产品,如安全膜片等,应具有生产厂出具的同批产品检验报告与合格证。(5)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1) 防护区和灭火剂贮瓶间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2) 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系统组件检查(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 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2) 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3) 铭牌清晰,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符合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的规定。4)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充装量与充装压力,且应符合下列规定:5)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充装量的1.5。6) 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2)在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对阀驱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2) 气动驱动装置贮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3)气动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阀芯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3 、系统主要部件的功能及作用(1) 箱体箱体是用来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启动瓶控制器等部件的,箱体底部有地脚螺栓,供固定设备用。箱体部有进线孔,供外部设备进线用。(2)火灾感烟探测器火灾感烟探测器是带编码的感烟探测器,采集现场的烟雾参数,通过传输线向控制器反映烟雾浓度的数据,控制器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实现火灾的探测及报警功能。(本装置不含此件,需另配件)(3)火灾感温探测器火灾感温探测器采用温敏元件为传感器件,可根据要求设定报警温度值,对现场温度进行探测,并将信号放大,经传输线传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处理,确认现场是否存在火警。(本装置不含此件,需配套)(4) 探测器底座探测器底座用于安装烟感或温感探测器。(5)紧急启停控制盒能在人工确认火灾后按下控制盒紧急启动按钮,手动输入火警信号,以使灭火控制器发出灭火指令,实施灭火。或在灭火控制器发出火警信号后,若现场无火警,则在延时时间内,按下控制盒内的紧急停止按钮,停止控制器向电磁阀发出灭火指令。(6) 放气显示灯放气显示灯安装在灭火区入口处,当现场发生火灾正在实施灭火时,放气显示灯闪亮,警示人们该区域正实施灭火。(7)声光报警盒声光报警盒应安装在灭火区内,当现场发生火灾时,发出火警声响,并伴有光信号显示,提醒现场人员迅速撤离。(8) 灭火剂储瓶灭火剂储瓶采用高压气瓶,容积分别为70升、90升、120升。灭火剂储瓶用来储存灭火剂。灭火储瓶的维修和保养可参照国家劳动局气体安全监察规程执行。(9) 启动瓶启动瓶采用高压气瓶,是用来贮存启动气体,启动气体为氮气。(10) 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启动瓶头阀上,发生火灾时,控制器发出灭火命令,打开电磁阀,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去打开灭火剂瓶头阀,释放灭火剂。灭火装置于保护区外时,也可以拔掉电磁阀上的保险片,按下电磁阀上端手动按钮,实行机械应急手动灭火。(11) 瓶头阀瓶头阀安装于灭火剂储瓶上,用于密封瓶内的灭火剂。发生火灾时,启动气体将瓶头阀打开,将灭火药剂释放到保护区,实施灭火。注:正式使用前,不得装上瓶头阀上,用来喷射灭火剂。4 、系统安装调试及使用(1) 装本装置就位于预先设计的位置。(2) 将装箱时拆下的立管及喷嘴装在容器阀上,连接处要牢固密封。(3) 确认模拟报警后中心控制器能有DC24V电压输出给电磁阀。如本装置自带报警控制器,由按说明书中调试并将所有联动接好,检查线路是否正确。电磁阀暂时不装在启动瓶上。(4)将电磁阀接通DC24V1A电源,观察是否动作,并动作有力。(5) 打开压力表确认压力是否正常,必要时对照铭牌上的参数,称重检验瓶内灭火剂重量是否亏损。(6) 待电控系统验收合格后再将本装置全部装好开通。(7)投入使用后,非专业人员不得随便打开箱门,或乱放其他物品。(8) 保护区内无人时,应将选择开放在自动位置。5、系统维护与保养(1) 维修保养人员,必须熟悉本装置的性能结构及工作原理。(厂家可以培训)。(2)每天对本装置巡视一遍,观看其是否正常。(3) 每3个月检查一次灭火剂储瓶及启动气体储瓶的压力,当压力下降超过设计值10%时要予以补充。(4) 每年进行一次整体功能调试,从报警信号输入电电磁阀动作均应正常。(5) 每年检查灭火剂重量一次,灭火剂净重减少5%以上应予以补充。(6) 每八年检查灭火剂贮瓶及启动瓶有无腐蚀和机械损伤,并做一次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再继续使用。(7) 本装置启动应用后,应及时更换启动膜片、充气及灭火剂,并重新使各阀复位,重新提示报警控制器。(8) 维修保养中如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本公司联系。6、系统注意事项(1) 本装置在发出报警后灭火剂释放之前所有人要撤离现场。灭火完毕后要将废气排掉,通风方可进入现场。(2) 本装置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3) 本装置在交付使用前和拆卸保养过程均不得装上开启杠杆,以免误喷。(4) 更换膜片,或部件时必须与厂方取得联系,不得随意更换。(5) 本装置在搬运过程中应直立方向上,并防止碰撞震动。(6) 无关人员不得乱动本装置,以免发生意外。第四章 安全保证措施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严格遵循现行的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措施如下:1、施工过程中遵循国家现行的施工与验收规范,以科技为先导,争创优质工程;以规范为依据,保证过程受控;以质量求发展,让用户更满意的精神,加强技术管理,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各专业施工作指导书的要求,施工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QC小组活动)及其质量管理P-D-C-A循环。(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 2、全体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技术工人要树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并且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争创优良工程,应做到:单位工程合格率:100%,杜绝一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施工安装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