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_第1页
比较文学复习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填空1)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由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提出。2) 世界文学首次由歌德提出。3) 法国比较文学家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刻画“经过路线”时,必然要涉及影响的放送者、传输者、接受者三个对象。4) 放送者传输者接受者5) 6)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7) (誉舆学)8) 流传学的类型:总体影响、个别影响、技巧影响、内容影响、形象影响。9) 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根据梵第根的分类,渊源学主要有五种:笔述渊源、口传渊源、印象渊源、直线式渊源、集体渊源。10) 作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一个专门题目,一般把媒介者分为个人、环境和文字材料三大类。11) 文字材料媒介者,翻译学、翻译文学。12) 中国翻译史上四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13) 翻译理论:一是原著中心论(直译、硬译),二是译作中心论(意译)。14) 平行研究分为类比比较(同)和对比比较(异)两种类型。15) 主题学研究的要素有:情节、人物、题材、意象、形象。16) 母题常项:情境、人物、意象。17) 阐发法由中国台湾学者古添洪率先正事提出。18) 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对文学的影响,如进化论、系统论、信息论、热学第二定律耗散结构。二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法国学者主要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对国际间的作家之间,作品之间,以及作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行大量的事实上的考证,而基本不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也不探讨作品之间的美学关系。此后,人们将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法国学派”。2.流传学 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3.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之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4.文类学 文类学研究文学的种类、类型和风格,也就是研究文学的体裁。它可以研究无事实联系的同一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某种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轨迹,以及变迁演化的过程。包括“缺类研究”和“文学风格研究”。5.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是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批评观念和文学批评原则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异同优劣。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就中国学者而言,这里“诗”泛指“文学”,“诗学”泛指“文学理论”,指一般的文学理论。6.套话 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它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套话往往只存在于一定历史时期,不具备那种无限的反复的可使用性。如1718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皇帝的印象是“开明皇帝”。7.接受屏幕 每一个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和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文化坐标中。正是这个坐标构成了读者独特的有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趣味以及个人经历所构成的接受屏幕。8.期待视野 读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9,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指在文化系统迥异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用外来研究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的作品,现象和理论。或者用本民族文学中的理论模式去解释外民族文学中的作品,现象和理论,以期获得新的角度和视野的比较研究方法。如,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王安忆的作品。三、简答1、如何来认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最本质的特点。作为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比较”,不仅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的文学领域里的同类事物、异同、高下进行比较,而且对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之间的影响与接受等关联性的事实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就形成比较文学所特有的可比性。(二)比较文学与可比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1、比较文学的思维特点:a、比较法的客观性。比较法是对照各个研究对象,以便揭示其中共同特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有局限性。b、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在进行比较文学具体研究时,要注意无条件性与条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2文化异质心里同构:a、人的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b、文学实践到理论认识具有可比性c、自我求证的文学昭然可比。 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世界各国文学中有类似的主题,如“徒劳”的主题,“变形”作品的反思,“睿智”与二妇争子等。 4、世界文学与可比性,“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文学研究视野。2、题材学研究的内容 (1)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研究相同题材在历史上,在不同作品中的流传和变异。(2)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体现出来的相同或累死题材的变异。(3)第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中所出现的不同的题材。3、现象,举出例子并评述。针对“中国缺少叙事诗、缺少悲剧”谈谈你的看法 (一)缺类现象,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国家有,而在其他国家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的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等。如有些观点认为中国没有长篇叙事史诗,没有按西方古典文论界定的悲剧等。 (二)1、认为中国无史诗是用西方史诗概念来衡量中国文学的一种偏见。中国不仅有史诗,而且很丰富,也颇有特色。如中国的史诗出现在周文王时代,被称为“周文史诗”或者“文王史诗”,这种史诗不同于西方史诗中那种尚武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崇文的英雄主义。中国少数民族是有史诗的,如格萨尔王传、格斯尔王传、江格尔传、玛纳斯、伊玛堪等。 2认为中国无悲剧,即使是用西方传统悲剧理论衡量中国戏剧,也不能做出中国觉悟悲剧的偏颇理论。朱光潜以欧洲悲剧模式衡量中国无悲剧,说中国戏剧结尾总是大团圆,是不全面的。古典主义悲剧奠基人高乃依代表作熙德是以主人公谅解的大团圆为结局的,但此举仍被誉为古典主义奠基作。王季思先生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指出中国古代存在悲剧。中国近代、现当代的悲剧,如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乏悲剧的感染力。4、形象学研究的内容、范畴 (一)内容:(1)注重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性;(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3)注重总体分析(二)相关范畴:(1)文化研究;(2)肖像研究;(3)套话5、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差异? (1)接受研究突出地把接受者放在主体的地位,影响研究重视传送者本身。(2)二者基本立足点不一样,影响研究立足于文学史、历史的考证;接受研究立足于现代的阐释学接受理论。(3)影响研究关注的是有事实联系的传送者A与接受者B之间的联系;接受研究可对毫无事实联系的文本进行接受研究。6、某一国家的文学中某一特点谈谈你的认识?从以下特点中找出一个自己总结(200字)1、印度文学:(1)文学内容的泛神化(2)形象的泛神化(3)形式的泛音乐化 2、日本文学:(1)思想的构造方面,皇国概念与“脱政治化”的二元结构(2)情感表征方面: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3)审美取向上,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3、英国文学:(1)帝国叙事(2)“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