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_第1页
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_第2页
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_第3页
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_第4页
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鸟类资源介绍珠海地域和气候得天独厚,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市鸟类有12目40科共320种,占广东省65%。近年来,随着珠海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执法力度的加大,乱捕滥猎、盲目经营利用等危及鸟类生存的现象已发生根本改观,鸟类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回升。2004年12月14日,斗门区上空出现上万只丝光椋鸟归巢的壮观景象。2005年3月8日,横琴岛一块4000多亩的天然红树林中,栖息了上千只白鹭、灰鹭。3月17日,华南濒危动物保护所在淇澳岛湿地大澳驻点观测鸟类的专家会同珠海有关部门,对淇澳湿地大澳一带进行日常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已在珠海消失3年之久被环保人士称为“环境清道夫”的大嘴乌鸦,其中较大一群有5只。淇澳红树林区域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节栖息着40余种候鸟,其中许多是受有关国际公约保护的候鸟,例如大白鹭、中白鹭等。珠海淇澳岛 淇澳岛红树林珠海鸟类品种1:海鸥(珠海市市鸟)海鸥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甚至人们一提起海鸟就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海鸥。(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海鸥是候鸟,分布于欧洲、亚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及台湾;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海鸥的解释有二:广义的海鸥是鸥科40余种海鸟的总称;狭义的海鸥是鸥科,鸥属的一个物种。中文名称:海鸥外文名称:Mew Gull,Common Gull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鸻形目科:鸥科属:鸥属种:海鸥拉丁学名:Larus canus命名时间:生活习性: 海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有些大型鸥类掠食其他鸟(包括其同类)的幼雏。 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在海边、海港,在盛产鱼虾的渔场上,成群的海鸥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觅食,低空飞翔、喜欢群集于食物丰盛的海域。海鸥除 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港口、码头、海湾、轮船周围它们几乎是常客。在航船的航线上,也会有海鸥尾随跟踪,就是在落潮的海滩上漫步,也会惊起一群海鸥。4 海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乘舰船在海上航行,常因不熟悉水域环境而触礁、搁浅,或因天气突然变化而发生海难事故。富有经验的海员都知道:海鸥常着落在浅滩、岩石或暗礁周围,群飞鸣噪,这对航海者无疑是发出提防撞礁的信号;同时它还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每当航行迷途或大雾弥漫时,观察海鸥飞行方向,亦可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 此外,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海鸥之所以能预见暴风雨,是因为海鸥的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这不仅便于飞行,又很像气压表,能及时地预知天气变化。此外,海鸥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个个小型气压表,能灵敏地感觉气压的变化。珠海鸟类品种2:白鹡鸰中文学名:白鹡鸰中文目名:雀形目中文科名:鹡鸰科中文属名:鹡鸰属中文俗名: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拉丁文名:Motacilla alba英文名:White Wagtail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分布区域:多处可见。(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物种信息:体长约20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分布于非洲、欧洲及亚洲。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巢的外径为1317厘米,内径78厘米,巢深3.55厘米。每窝产卵45枚,大小约为20.715.4毫米。卵壳灰白色,满布着淡紫灰、黄褐、黑褐色的斑纹。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珠海鸟类品种3:白喉红臀鹎 白喉红臀鹎为鹎科鹎属的鸟类。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耳羽白色或灰白色。上体灰褐色或褐色、尾下覆羽血红色。主要生活于森林、竹林以及开阔的乡间。属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分布于印度、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中文学名:白喉红臀鹎拉丁学名:Pycnonotus aurigaster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鹎科属:鹎属亚种:9种命名时间:Vieillot, 1818英文名称:Sooty-headed Bulbul(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珠海鸟类品种4:白头鹎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中文学名:白头鹎拉丁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鹎科属:鹎属亚种:4种命名时间:Gmelin, 1789英文名称:Chinese Bulbul英文名称:Light-vented Bulbul(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珠海鸟类品种5:红耳鹎中 文 名:红耳鹎(又名:红颊鹎) 物种分类: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 striatus panaxy拉 丁 名:Pycnonotus jocosus 英 文 名:Red-whiskered Bulbul 迁徙:留鸟,不迁徙。 红耳鹎也叫高鸡冠、高冠鸟、高髻冠、黑头公、高髻郎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雀形目、鹎科、鹎属。 红耳鹎体长16-21厘米,体重23-38克。头顶黑色,具耸立的羽冠;眼下后方具红色的羽簇,因而得名。耳羽与颊下方同为纯白色,外围以黑色。上体褐色,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上有白色的端斑。下体为白色,胸侧有近黑色的横带,尾下覆羽为猩红色。虹膜棕色或棕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红耳鹎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区的雨林、季雨林,以及坝区村寨附近的林缘、庭园、灌木丛中。成群活动,冬季集2030只的大群,甚至多达百余只。常集于树上啄食。性情活泼。喜欢在高枝上高歌,鸣声宏亮激昂,略具韵律。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等为食,也吃昆虫等。筑巢于树上或灌丛中。每窝产卵3-4枚。卵呈圆形、粉红色。孵化期约14天左右。 红耳鹎是常见留鸟。喜欢结群活动。3-8月在树上筑巢繁殖。因有高耸的冠羽,俗称“高髻冠”。鸣叫声为轻快悦耳的“布比、布比”或“威-踢-哇”,在广东一带常被作为观赏鸟饲养。在文园中学内还发现,腹部灰色,其余全是黑色的高冠鹎。珠海鸟类品种6:苍鹭中文学名:苍鹭别称:老等、灰鹳、青庄二名法:Ardea cinere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鹳形目科:鹭科属:苍鹭是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叫声粗而高,似 刮、刮声。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珠海鸟类品种7:小白鹭“在珠海前山河以及淇澳红树林均能观察到” 学名:Egretta garzetta 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英文名:Little Egret 别名:舂锄、雪客、白鹭鸶、鸶禽、白鸟、白鹤、极小白鹭、丝琴、一杯鹭 分类位置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鹭科 Ardeidae 鹭亚科 Ardeinae 白鹭属 Egretta小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 )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分布范围广泛,从欧洲南部经欧亚大陆南方,包括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一直到日本列岛,整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等。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羽毛:成鸟夏羽:全身羽毛纯白色;繁殖期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悬垂于后颈;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枝特别松散而延长,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 冬羽:全身羽毛纯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胸的蓑羽或矛状羽均消失。 虹膜黄色;眼先裸露皮肤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嘴黑色,冬季下嘴基部黄绿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爪黑色。学术上一般称“白鹭” 珠海鸟类品种8: 绿翅鸭 【中文名称】绿翅鸭 【中文别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 巴鸭,八鸭,小蚬鸭 【拉丁学名】Anas crecca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Green-winged Teal,Common Teal,Eurasian Teal,Tea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绿翅鸭在中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中国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成千上万的大群。9月中旬抵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东南沿海一带。在越冬地区常栖息在水草丰盛的湖面上和沿海的潮间带。几乎整天取食,晨昏时最频繁。在南迁中和到达越冬地的初期,它们嗜食稻谷,秋后多吃水生植物种子和嫩芽以及少量软体动物。绿翅鸭肉质细嫩,堪称野味中的上品。羽毛除用作填充材料外,雄鸭的外侧肩羽、翼镜及整个翅膀均可供装饰用。 该鸟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有些越冬活动于沿海滩涂盐场、水库、湖池中,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常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和海湾等水域,以草籽、稻谷、螺、软体动物为食。珠海鸟类品种9:白胸苦恶鸟白胸苦恶鸟(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额甲,嘴峰较趾骨为短;跗骨较中趾(连爪)为短;翅短圆,不善长距离飞行。善奔走,在芦苇或水草丛中潜行,亦稍能游泳,偶作短距离飞翔,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种子为食。在繁殖期间雄鸟晨昏激烈鸣叫,音似“kue,kue,kue”,故称“姑恶鸟”或“苦恶鸟”。在荆棘或密草丛中,偶亦能在树上,以细枝、水草和竹叶等编成简陋的盘状巢。分布于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和中国。中文学名:白胸苦恶鸟拉丁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别称:白胸秧鸡、白面鸡、白腹秧鸡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鹤形目科:秧鸡科属:苦恶鸟属种:白胸苦恶鸟亚种:4种分布区域: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命名时间 :Pennant, 1769英文名称 :White-breasted Waterhen 关于苦恶鸟的中国民间传说,是说这种鸟为一个苦媳妇所化,被恶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为怨鸟,所以叫起来总是“姑恶、姑恶”。苏东坡、陆放翁等人都有咏姑恶诗,可见宋朝已经有了这传说。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序曰:“姑恶,水禽,以其声得名。世传姑虐其妇,妇死所化。” 苏东坡诗云:“姑恶,姑恶,姑不要,妾命薄”。这里所说的“姑恶”,应该是现在所谓的“苦恶鸟”之名的由来。珠海鸟类品种10:棕背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劳科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大红背伯劳 拉丁文名:Lanius schach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亦称“桂来姆”、“黄伯劳”。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省。它们习惯于独来独往,一般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一带,有时也到园林、农田、村宅附近活动。它们经常停栖在空旷地的突枝上,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有猎物出现便会迅速猛扑过去,捕获猎物后又会重新返回原来树枝上啄食。伯劳习惯性的会驻足在同一个地点觅食,这种捕食方式我们也称之为坐等型掠食(sit-and-wait predation)。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如金龟(虫甲)、象(虫甲)、蝼蛄、蝗虫、蝽象、毛虫等以及青蛙、蜥蜴、鼠类等小型的脊椎动物,有时甚至会捕捉绿绣眼之类的小鸟。虽然它们上喙的先端钩曲如鹰嘴,爪也强健有力,但同真正猛禽鹰隼之类的钩嘴利爪比起来,还是稍有逊色的,所以在撕扯小型脊椎动物时还要借助于树枝或尖刺来固定猎物。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好居于树冠、跨空电缆上鸣叫,鸣叫时常昂头翘尾,激健有力,并能仿效它鸟鸣声。珠海鸟类品种11:黑卷尾黑卷尾(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全长约30cm。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栖息活动于开阔地区,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域行为,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主要取食昆虫。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食。分布范围是伊朗至印度、中国、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中文学名:黑卷尾拉丁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别称:黑黎鸡、篱鸡、铁炼甲、铁燕子、黑乌秋、黑鱼尾燕、龙尾燕、笠鸠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卷尾科属:卷尾属种:黑卷尾亚种:7种命名时间 :Vieillot, 1817英文名称 :Black Drongo珠海鸟类品种12:金腰燕 金腰燕(学名:Hirundo daur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7cm,体重18g,寿命15年。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及中国。中文学名:金腰燕拉丁学名:Hirundo daurica别称:赤腰燕二名法:Cecropis dauric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燕科属:燕属种:金腰燕亚种:10种命名时间:Linnaeus, 1771英文名称:Red-rumped Swallow珠海鸟类品种13:黑领椋鸟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Black-collared starling。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俗名黑脖八哥、白头椋鸟。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常见于坝区、村镇田边、粪坑、草地以及营巢于大树的枝杈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头白色,颈黑色与下喉和上胸的黑色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领后颈黑色领环后有一窄的白环。背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白色尖端,但此白色尖端常常被磨损而不显或缺失。腰白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两翅黑色,初级覆羽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微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下体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两侧延伸与后颈的黑环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 虹膜乳灰色或黄色,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绿黄色或褐黄色。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白天活动,不时在空中飞翔,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珠海鸟类品种14:四声杜鹃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俗名快快割麦、光棍好过、豌豆八哥、关公好哭。分布于北抵前苏联、东到日本、向南抵马来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至甘肃以南各地、西至云南边境、海南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鸟种:四声杜鹃 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 英文名:Indian Cuckoo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似大杜鹃,区别在于尾灰并具黑色次端斑,且虹膜较暗,灰色头部与深灰色的背部成对比。雌鸟较雄鸟多褐色。亚成鸟头及上背具偏白的皮黄色鳞状斑纹。 虹膜红褐;眼圈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绿;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菲律宾、婆罗洲、苏门答腊并附近岛屿及爪哇西部。 珠海鸟类品种15:普通翠鸟普通翠鸟是人们最熟悉的种类。身长16 - 17 cm,翼展24 - 26 cm,体重40 - 45 g,寿命15年。引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中文学名:普通翠鸟拉丁学名:Alcedo atthis别称: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秦椒嘴二名法:Common Kingfisher界:动物界属:常见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珠海鸟类品种16:斑鱼狗 中文学名:斑鱼狗拉丁学名:Ceryle rudis界:动物界纲:鸟目:佛法僧科:翠鸟属:鱼狗分布区域: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小型食肉鸟类,为翠鸟科下的一属。以小型鱼类、甲壳类、昆虫为食,寿命较短。1758年由Linnaeus命名。成对或结群活动于较大水体及红树林,喜嘈杂。惟一常盘桓水面寻食的鱼狗。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和湿地,沿沟附近的公路,村庄的池塘边,大型水库和湖泊都可以看到。它也往往生活在缓慢的河流边,河流,稻田,淹没区和沼泽。在西非,生活在淤河口,沿海环礁湖和红树林。常见沿岩石或沙质海岸游泳。经常集群多达200多只。 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叫声:尖厉的哨声。珠海鸟类品种17:大白鹭大白鹭,拉丁名:Egretta alba它的别名有白鹭鸶、鹭鸶、风漂公子、白漂鸟、冬庄、大白鹤、白鹤鹭、白庄、白洼、雪客等。它是人们常见的观赏鸟之一。大白鹭颈、脚甚长,两性相似,全身洁白,繁殖期间肩背部着生有三列长而直,羽枝呈分散状的蓑羽,一直向后延伸到尾端,有的甚至超过尾部30一40毫米。蓑羽羽干呈象牙白色,基部较强硬,到羽端渐次变小,羽支纤细分散,且较稀疏。下体也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轻微黄色。【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2 【英文名称】Great Egret3 【科属分类】鸟纲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大白鹭大白鹭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迁徙种类。珠海鸟类品种18:大山雀 大山雀(Great Tit),学名Parus major,又名仔伯、仔仔黑、黑子、山仔仔黑、羊粪蛋、白面只、灰山雀、花脸雀、花脸王、白脸山雀,是一种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的鸟类。 大山雀是体大(含尾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属于山雀属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但本种的形态特征与麻雀有较大差别。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大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头部的黑色在颌下汇聚成一条黑线,这条黑线沿着胸腹的中线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是辨识大山雀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亚种的不同,大山雀上背的颜色也有很大变化,从纯灰色到橄榄绿色各自不同。飞羽呈蓝黑色,大覆羽蓝灰色,端部白色,形成一条白色翅斑,依靠这一特征可以将绿色型的大山雀与近似种绿背山雀相区分,后者具有两道白色翅斑。虹膜、喙、足均为黑色。 大山雀善鸣叫,鸣声清脆悦耳,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变奏。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或chee-chee-choo。中文名称:大山雀外文名称:Great Tit别称:灰山雀、黑子、白脸山雀等二名法:Parus major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山雀科属:山雀属种:大山雀分布区域:欧洲大部,亚洲大陆大部,非洲西北部珠海鸟类品种19:大嘴乌鸦中文名:大嘴乌鸦 拉丁名:Corvus macrorhynchos英文名:Large-billed Crow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鸦科-鸦属- 全长约48cm。全身羽毛纯黑,背、翼及尾带蓝绿光泽。嘴形粗大,上嘴前缘与前额几成直角。 栖息于平原、山地,多见于村落、农田。常集群活动,取食昆虫、鼠类等。在高大乔木上营巢,56月繁殖,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我国除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山区,是常见的留鸟。大嘴乌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是我国常见的留鸟。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近年来由于各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大嘴乌鸦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以路旁、公园中的高大乔木为落脚点。 大嘴乌鸦主要以蝗虫、金龟甲、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蛹为食,也吃雏鸟、鸟卵、鼠类、腐肉、动物尸体以及植物叶、芽、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种子等,属杂食性。 叫声单调粗犷,似呱-呱-呱声。粗哑的喉音kaw及高音的awa, awa, awa声;也作低沉的咯咯声。珠海鸟类品种20:夜鹭夜鹭,又名水洼子、灰洼子、星鸦、灰洼子、苍鳽、星鳽、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狭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羽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黄色。头大、颈短、健壮的中型鹭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东省一级保护动物。中文学名:夜鹭拉丁学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二名法:Nycticorax nycticorax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鹳形目科:鹭科族:夜鹭属种:夜鹭相关报道“偷运六千夜鹭卖给酒楼食肆 野生动物保护严峻” 广州市林业局介绍,外地及广州偏远农村山区滥捕、滥杀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经常发生,2008年4月以来广州市林业和森林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5月份仅在广州东旺冻品批发市场,2个小时内就缴获1000多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另外一次行动中,则在一辆货车里一次性截获了近6000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夜鹭,这批夜鹭都是从安徽运往广州卖给酒楼食肆的,可见广州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仍比较严峻。珠海鸟类品种21:麻雀英文名: sparrow 鸟纲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鸟科(Motacidae)麻雀属鸟类的通称,亦叫北国鸟(个别地方方言又称呼为:家雀、户巴拉)。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 9 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中国产5种;其中树麻雀为习见种 ,雌雄相似。麻雀属晚成鸟。 麻雀因为其个头小,一指那么大,有的地方,如河南将麻雀称之为小雏。它是常见的一种鸟类。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 , 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 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