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知觉-错误再认实验报告_第1页
无意识知觉-错误再认实验报告_第2页
无意识知觉-错误再认实验报告_第3页
无意识知觉-错误再认实验报告_第4页
无意识知觉-错误再认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意识知觉摘要:实验通过对汉子错误再认的结果分析,来探究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即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的注意水平,即当背景词在低注意水平下时,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在高注意水平下时,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实验采用23 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合。表明实验失败。在讨论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键词: 错误再认 无意识 注意水平 1 引言 错误再认是指,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与以往的再认测验不同的是,每个测验词呈现之前闪现一个背景词,用于干扰被试的反应。 背景词与测验词的关系有三种:(1)匹配:背景词和随后的测验词完全相同;(2)不匹配:背景词和测验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3)基线:背景词是一个非字。研究者(Jacoby&Whitehouse,1989)的一个有趣发现是: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的呈现时间。当背景词的呈现时间较短时(如 50ms),一个没学过的测验词在匹配背景下比在不匹配背景下更有可能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呈现时间较长时(如 200ms),则出现相反的情况,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在本实验中,我们控制了背景字的注意水平。 Jacoby 和 Whitehouse 认为,在匹配条件下,由于背景词和测验词完全相同,会引起测验词知觉熟悉性(Johnston,Dark,& Jacoby,1985)的提高,而被试对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的归因依赖于背景词的知觉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当背景词被有意识知觉到时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背景词的呈现,因而错误再认率低;而当背景词被无意识知觉到时,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在前面的学习阶段学习过,因而错误再认率高。可见这种错误再认的质的差异反映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之间的质的差异。2 实验方法2.1 被试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4级心理学系71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9,年龄标准差为0.70。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色觉正常,听觉正常。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2.2.1实验仪器:计算机、反应键和PsyKey实验教学系统。2.2.2实验材料: 256 个汉字,字频为 1890/百万,全部为名词。2.3 实验设计2.3.1 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1)背景字的注意水平:分高、低两个注意水平(高、低);(2)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关系:有匹配、不匹配、基线三种条件。因变量:个条件下被试的错误再认率。控制变量:背景字的呈现时间,定为60ms。2.3.2 实验设计 这个实验是一个 23 两因素混合设计。两因素为:(1)背景字的注意水平:分高、低两个注意水平,采用组间设计。提高注意水平的方法是在背景字的周围加一个小方框,低注意水平下不加小方框。这里的一个控制变量是背景字的呈现时间,定为 60ms。(2)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关系:有匹配、不匹配、基线三种条件,采用组内设计。在基线条件下,背景字是一个非字,由汉字的偏旁构成但无意义。 本实验选取 256 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字频为 1890/百万,全部为名词。其中 16 个用于练习,其余 240 个汉字分为两组,每组 120 个汉字。其中一组用作再认测验中的新字(没学过的字),另一组用作再认测验中的旧字(学过的字)。每组又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 30 个汉字,分别用于下列四种条件: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和测验字,不匹配条件下的测验字,基线条件下的测验字,不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把这 8 组汉字在 8 种条件下(新 vs.旧上述 4 类字)进行拉丁方的排列,就产生 8 种排列顺序,每个被试用一种顺序进行测验,在所有被试中,8 种排列顺序被应用的次数相等。根据这样的结构,被试在学习阶段学 90 个汉字,再认测验时测 180 个汉字(90 个学过,90 个没学过)。在学习和测验的时候,汉字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但有一个限制条件是: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汉字连续呈现不能超过 3 个,以保证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汉字在整个呈现序列中分散开来。16 个用于练习的字,其中 6 个是学习过的,3 个放在学习序列的开头,3 个放在学习序列的末尾。测验时用作练习的测验字是 12 个,每种实验条件有两个(新 vs.旧匹配 vs.不匹配 vs基线),其余 4 个字用作不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新 vs.旧,各两个)。2.4 实验程序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 96 个汉字,一秒钟呈现一个,让被试默读并尽可能去记它们,告知被试随后要对这些字进行测验。第二阶段为再认测验阶段,让被试判断每个测验字是否在刚才的 96 个汉字中学习过,学过按“红”键,没学过按“绿”键。与以往的再认测验不同的是,每个测验字呈现之前要闪现一个背景字或非字。 在低注意水平的条件下,每个试次的实验程序如下:(1)空白 500ms;(2) 背景字呈现 60ms;(3)掩蔽刺激呈现 500ms;(4)空白 300ms;(5)测验字呈现到被试做出反应,伴随着每个测验字有一个提示“学过 没学过”出现,位置在测验字下面约 3cm 处。被试做出反应后,测验字和提示消失。两个试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 秒-2 秒之间的一个随机数。在这种实验条件下,指导语不告诉被试背景字的存在,让他们把四个“”作为测验字出现的警告信号,看到测验字尽可能快地做出反应。两个试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1 秒2 秒之间随机变化的目的是使得这种警告信号的说法看起来更为可信。在高注意水平的条件下,每个试次的实验程序如下:(1)小方框呈现500ms;(2)背景字在小方框内呈现 60ms;(3)掩蔽刺激呈现 500ms;(4)空白 300ms;(5)测验字和提示“学过 没学过”呈现到被试做出反应。在这种实验条件下,指导语告诉被试在每个测验字呈现之前有另外一个字闪现,这个字有时和测验字相同,有时和测验字不同,有时是一个非字。这时要求被试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大声读出这个短暂闪现的字(非字除外),然后尽可能快地判断测验字是否是前面的 96 个汉字中学过的字。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3 结果 经过计算各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错误再认率,试验及过如表1所示。本实验所讲的错误再认率是指把没学过的字反应为“学过”的比率,即虚报率。表1 各实验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实验条件 匹配 不匹配 基线 低水平注意 35.43% 24.38% 28.09%高水平注意 41.76% 26.73% 23.89%对实验的背景字的注意水平和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关系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 表2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Effect Sig.背景字与检测字的关系 .000注意水平 .680背景字与检测字的关系*注意水平 .010 结果表明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关系的主效应显著(P=.000);注意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P=.680);背景的注意水平和背景字与测验字之间交互作用显著(P=.010)。表3 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多重比较结果(I) 背景与检测字的关系(J) 背景与检测字的关系Sig.a12.0003.00021.00031.00031.00021.000(I)列与(J)列的1,2,3分别表示匹配、不匹配和基线。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匹配与不匹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匹配与基线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不匹配与基线之间差异不显著(P=1.000)。 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差异显著,进一步探究是在注意的何种水平下体现出差异,对背景字与测验字进行简单效应比较,结果如下表。表4 背景字与测验字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注意水平(I) 背景与检测字的关系(J) 背景与检测字的关系Sig.a低12.0453.21721.0453.11531.2172.115高12.0033.00021.0033.29331.0002.293在低注意水平的情况下,背景字与测验字的三个水平都没有显著差异;在有高注意水平下,匹配与不匹配之间差异显著(P=.030),匹配与基线之间差异显著(P=.000),不匹配与基线子之间差异不显著(P=.293)。 4 讨论预期结果为:当背景词在低注意水平下时,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在高注意水平下时,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实验结果为:当背景词在低注意水平下时,由表4可知,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与不匹配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而当背景词在高注意水平下时,由表4可知,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与不匹配条件下有显著差异,但是由表1可知,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是显著高于不匹配条件下。实验按照原定方案进行,然而由于预期外的原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导致了实验真实的结果与预期不符,实验失败。分析失败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 实验过程中,有一些测试用的计算机出现错误、司机导致不得不重新实验,影响实验数据;(2) 实验时间在午休后。午休后的大脑从休息状态到清醒状态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大脑唤醒水平较低,难以做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高注意水平组的影响较大;(3) 实验过程有些单调和冗长,有些被试做到后期会产生疲劳,存在疲劳效应的影响;(4) 高注意水平实验组的被试没有按照要求大声读出短暂闪现的字,会对高注意水平组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5) 不同被试的判断标准不同,有些被试宁愿漏报也不虚报,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6) 可能存在一些被试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太极端实验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 将实验时间适当延迟,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