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 通 话 的语音标准和读音规范袁钟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语委)普通话推广处原处长首批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011-04-29开头朗读:颈椎 针灸 拓片 叨扰 刹那创伤 提防 禅让 曲阜 炮制下载 处方 匕首 尽管 供给舍亲 狩猎 舷窗 违背 殷红星宿 荫蔽 走穴 生肖 士大夫力能扛鼎 有求必应 载歌载舞量体裁衣 按捺不住 霓裳羽衣曲说明: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指语音体系方面的发音要求,是宏观的;读音规范,指具体字词的正确读音,是微观的。民族共同语成熟的标志是确立语音标准一、普通话语音标准1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确定普通话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国语和明清时期的官话。官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参照,但没有确切的语音标准。1924年确立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汉民族共同语成熟的标志。中华民国成立的当年,民国政府的临时教育会议就肯定了“国语”这个名称,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语。第二年又召开了有各省代表出席的“读音统一会”。会上各省代表意见不一,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何在呢?原来,虽然大家都同意推广国语(官话),待到真要确定国语的语音标准时,才发现大家对官话的理解并不一致,并非所有的人都赞成官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王照等人互不相让,最后决定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 所谓区分尖团音,就是原来在北京话里与“坚(jin)”“强(qing)”同音的“尖”、“墙”要读成zin和cing;所谓入声,本是北京话里没有的,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东北人、山东人、河南人、西北人根本就不会读入声字,南方方言里的入声字在北京话里早就“入派四声”了。国语要不要保留入声也是会议的争论焦点之一。会议从2月份一直开到5月份,可见国音之难产。最后无奈,会议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决定了6500个汉字的逐个读音,后人称之为“老国音”。这种老国音是人造的南北方言的混合物,自然无法真正推行开来。这次会议还制定了拼写老国音的“注音字母(后人又称“注音符号”)”,这套“注音字母”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时。今天50岁以上的人当初上小学时学的就是“注音字母”, 例如“中国”的注音是,“北京”的注音是 丨。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大大促进了国语运动的发展。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并说:“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以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方才算得真正的国语。”这是完全正确、非常英明的见解。所谓国语,应当是有典范的书面语言为依托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因此国语语音标准和词汇语法规范的制定必须倚仗白话文学的发展。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翼,互助互动,相辅相成,分别取得历史性的成就。1916年,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国语研究会”,会员很快达到一万多人。1919年北洋政府在教育部下设“国语统一筹备会”,负责推行国语的各项事务,并且把全国国办学校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国文科”改为“国语科”,意义非凡,说明语文教育从书面语教育转向口语与书面语教育并重,也说明普及国语于国家和民族之意义重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国音属于人造的语音标准,事实证明难以推行。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对老国音和注音字母重新修订,由于白话文运动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会议顺利地放弃了人造的老国音,确立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剔除了入声,为国语运动和后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北京音系”概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意思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其内涵就是“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 个,加上必要的轻声和儿化,但不包括北京话的土音”。例如北京话把“隔壁”叫做jibr,两个去声相连时第一个去声变阳平(如“做报告”说成zu bogo), “归了包堆”,北京话说成“归了包zu”,“往东走”说成“wn东走”,“看电视”说成“看din视”,这些北京土音就不能进入普通话。3声母(21个)双唇音3个:b p m唇齿音1个:f舌尖中音4个:d t n l舌根音3个:g k h舌面音3个:j q x舌尖后音4个:zh ch sh r 舌尖前音3个:z c s(双字母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并非是两个音合成的音)4韵母(39个)单元音10个:a o e i u -i(后) -i(前) er 复韵母13个:ai ei ao ou(前响) ia ie ua uo e(后响) iao iou uai uei(中响)鼻韵母16个,其中:前鼻韵母8个:an ian uan an en in uen n后鼻韵母8个: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ng也是双字母表示一个音)5声调(4个)阴平(第一声):调值是55阳平(第二声):调值是35上声(第三声):调值是214去声(第四声):调值是51一般认为,轻声不是独立的调类,因其没有固定的调值。这里标注的调值是单独发音时的标准调值。其实,在语流中,四声的调值也是在变化的。6轻声、儿化轻声和儿化使得普通话的口语表现力特别强,是普通话的魅力所在之一。但如果轻声和儿化过多,就显得很土,所以轻声、儿化虽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滥。实际上,轻声和儿化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1) 轻声就是把音节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轻声的作用一般是使语调变得轻松自然,有时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dinz不读轻声是“电子”,读轻声是“甸子、垫子”;“地道”不读轻声是名词,指“地下通道”,读轻声是形容词,是“真实、好、正宗”的意思,如“这个餐馆的兰州拉面特别地道”;“地下”不读轻声是“地面以下”,如“地下铁道、地下工作者”,读轻声是“地面上”,如“把西瓜轻轻放在地下”。一般来说,老资格的词轻声比较多,而资历浅、年纪轻的新词一般不读轻声,比如“月亮、窗户、行李、关系、技术、分析、糊涂”读轻声,而“职称、导弹、飞机、信息、电脑、鼠标、手机”这些词就不读轻声。当然,读不读轻声不是绝对的。那么如何确定是否轻声呢?一般来说,在不区别词义,只有口语色彩作用时,能不轻声就不读轻声(例如“玫瑰、上班”),这样可以降低一点儿方言区人学普通话的难度,而且不是显得太土气我听过一个中年老北京人把“职称”也读成轻声,实在是过分了。 有些词是一定要读轻声的。词尾(后缀)“头、子、们”读轻声(如“石头、木头、骨头、罐头、来头,儿子、丸子、笛子、旗子、炉子,我们、你们、他们、孩子们、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如“美好的祝愿、衷心地感谢、激动得流出眼泪、吃着饭、丢了钱包、到过桂林”),语气词“啊、吗、呢”等(如“好哇、是吗、闲着呢”)。 还有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方位的字应该读轻声,如“省里、乡下、山上、这边”,表示动作趋向的字读轻声,如“坐起来、跑过去、抢回来、坚持下去”。实际上,很多轻声词是习惯使然,如“馒头、芋头”轻声,“窝头、葱头”却不轻声。各地方言处理轻声也不同(如“石头”在普通话读轻声,在东北一些地方读作shtu)。普通话的发展趋势是轻声逐渐减少,在比较陈旧的普通话教材里规定读轻声的许多词,如“太阳、老虎、苹果、白菜、西瓜、棉花”,现在都是可轻可不轻的了。在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请熟练掌握测试词表里的必读轻声词,以免无谓失分。(2) “儿化”也是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有不少人问:“就不能取消儿化吗?”当然,没有儿化,绝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发生误会的,但有了儿化,普通话的表现力就更加生动和活跃,这是语言高度发达成熟的表现。试想,“小孩”和“小孩儿”、“煤球”和“煤球儿”、“芍药花”和“芍药花儿”,儿化和不儿化的语体风格及其营造出来的语言气氛一样吗?(在诗歌里,儿化词一般读作原来的音节,如:花儿、船儿)很多情况下,儿化具有区别词义、词性和表示不同感情色彩的作用。如“头”指“脑袋”,“头儿”指“头领、为首的”;“眼”指“眼睛”,“眼儿”指“小窟窿”;“画、盖”是动词,“画儿、盖儿”是名词;“准”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如“准备、批准、准予放行、准确、这只手表走得很准”,而“准儿”或是名词,如“你有准儿没准儿?”,或是副词“也许”,如“他没准儿不来了”;儿化用在名词上可以体现喜爱、怜惜、亲切、细小、轻蔑等感情色彩,如“男孩儿、小媳妇儿、小猫儿、金鱼儿、皮筋儿、小辫儿、刘海儿、胡同儿、拐弯儿、铜钱儿、碱面儿、牙签儿、冰棍儿、面条儿、水饺儿、手绢儿、瓜籽儿”,当然,对“小偷儿”不是喜爱而是表示鄙夷了。 跟轻声词一样,新生的词一般不儿化,如“电影”产生的时间较早,有时人们说成“电影儿”,但是产生较晚的“电视、录像、光盘、电脑、鼠标”,至今还没有谁读成儿化词。普通话词语儿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少,只要是不会改变词义的,能不儿化的就不必儿化,如“师院、上班、下班、硬件、软件、电影、服务员、售票员”,这些词都不要儿化。北京有很多桥名。凡是老资格的桥名多数读儿化(如“半步桥儿、北新桥儿、白石桥儿、甘石桥儿、红桥儿、白桥儿、板桥儿、太平桥儿、后门桥儿、高梁桥儿、立水桥儿、马驹桥儿、后门桥儿”。但“卢沟桥、金水桥、银锭桥、十七孔桥”不儿化),新修的桥不儿化(如所有立交桥,“六里桥”常儿化,是因为现在六里桥立交桥修建之前那个地点就叫“六里桥儿”)。北京的城门一般不能儿化。有些东北人把“天安门、前门、地安门”都读作儿化词,十分可笑。在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请熟练掌握测试词表里的必读儿化词,以免无谓失分。7语流音变(1)“一”的变调 “一”字变调的规律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字的前面,变读为去声;在去声字的前面,变读为阳平。但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在所有情况下都需变调,具体如下:首先,“一”字做表示“多少”义的基数词或语素时,要变调,而做表示先后顺序的序数词时不变调。例如“一连”,如果是表示“连续”义的副词,“一”要变读为去声(试读“他一连投进两个3分球”);如果是表示“第一连队”的名词,“一”字读原调(试读“王成发被任命为一连长”)。又如“一把手”,如果是指“第一把手”,“一”字不变调;如果是“一把好手”,“一”字要变读为去声。同样,如果说“ybn”,就是“一班”;如果说“ybn”,就是“一般”。这样的例子再举一些:“一”字变调的:一时、一代、一律、一贯、一件、一间、一股脑儿、一分为二、一箭双雕、一见钟情、一路顺风、一帆风顺、一步登天、一丝不苟、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技之长、一事无成、一环扣一环、一物降一物、一码是一码“一”字不变调的:一年级、高三1班、1月1日、2001年、同一律、说一不二、从一而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例外:下午“一点半”,变调)其次,“一”在一个词的词尾时,读音不变,仍读原调,如上面说到的“专一、同一、统一、整齐划一”。即便在这个词的后面出现了其他声调的字,“一”的读音也不变,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并不因后面出现了“思”就变读为去声,也不因后面出现了“认”就变读为阳平,这是因为“一”是“统一”的词尾,与后面字的关系是松散的。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十一斤”的“一”是“十一”的词尾,不能变调,如果认为“一”字后面有个阴平的“斤”,就盲目变调,就会使人误听为“十亿斤”!这样的情况再举例如下,请你体会即便“一”后面有其他字,也不变调: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是党的生日)、八一(军旗)、十一(国庆)、万一(有什么事)、逐一(检查)、单一(花色)、第一(个)、单打一、星期一、九九归一、合二而一、始终如一、不一而足。数字里的“一”该怎么读呢?在“百、千、万、亿、兆”前,“一”字要变调,如“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一兆”。但是有个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长数字中,只有位于开头的“一”才变调,位于中间和末尾的“一”并不变调,例如“1万1千1百1拾1”,只有“万”前面的“一”需变读为阳平,其余的“一”并不变调。又如,尽管“一车、一年、一种、一个”的“一”要变调,但在“十一车、二十一年、三十一种、四十一个”里,“一”是数字词尾,所以也无须变调。另外,“一”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看一看、想一想、擦一擦、推一推、挪一挪、让一让、尝一尝、拍一拍、抬一抬(2)“不”的变调“不”的变调比“一”的变调简单。“不”的本调是去声,但在去声字前面,“不”要变读为阳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无须变调。试体会:不该、不吃、不听、不稀罕不行、不服、不长、不明白不好、不冷、不少、不管事不坏、不是、不怕、不愿意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见不散另外,“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是不是、来不来、说不说、去不去、开不开、会不会、动不动、吃不吃、想不想(3)上声变调上声是个降升调,是个先下降后上升的拐弯调,当它与其他声调相连的时候,后面的字调往往影响前面的上声调值,这就是上声变调。例如人名“柳海”会使人误听作“刘海”,这是因为上声的“柳”在上声的“海”前面要变成阳平调,这时姓“柳”的与姓“刘”的就分不清了。这就是个规律:两个上声字相连的时候,前一个上声字要变读为阳平调,如“美好”要读成“没好”,“厂长”要读成“常长”,“组长”要读成“族长”才对。有的方言在上声与上声相连的变调时往往把后面的上声字变读为阳平,不是把“粉笔”读成“坟笔”而是读成“粉鼻”,这就错了。你可以练一练这几个上上相连的词:手掌 老李 土产 稳妥 展览 水土 保险 跑腿儿 要是三个或者更多的上声字相连呢?在“展览馆”里,前两个字关系更加紧密,变调时第一个、第二个变读为阳平,第三个不变;在“老祖母”里,后两个字关系更加紧密,变调时第二个字变读为阳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不变。你再试试读几个这样的词,自己判断能否正确变调:“虎骨酒、吕厂长、小老虎、老领导、许小姐、管理组、种马场、五百米、跑百米、永远友好、转眼两载”。上声变调还反映在上声字与其他声调相连时,会变成“半上声”,就是只有下降而失去上升。试体会一下“马路、手绢儿、老黄、品尝、广东、点滴”。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错音,就不细说了。(4)“啊”的音变 “啊”出现在句首时是感叹词,其音变只是声调的变化:读阴平时,表示惊异或赞叹啊,大海这么蓝哪!读阳平时,表示追问啊,你到底看过没有哇?读上声时,表示惊疑啊,怎么是你们俩呀?读去声时,表示应诺(音较短)、恍然大悟(音较长)或舞台朗诵中的赞叹、感叹(音较长)啊,我去就是了;啊,原来如此;啊,黄河!应该多下功夫掌握的是“啊”出现在句尾时的音变,这是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的一个小难点:“啊”出现在句尾时是语气词,它都要读轻声,但是往往增添不同的声母,甚至改换成“哇、呀、哪”等字。语气词“啊”音变共有6种情况:第一,当“啊”前面字的韵母是a(ua、ia)、o(uo)、e、i(ai、uai)、ei、e 时,“啊”要变读为ya(或者写成“呀”)。例如:我真傻啊(呀)、好甜的瓜啊(呀)、回家啊(呀)、拼搏啊(呀)、真多啊(呀)、马三立的相声真可乐啊(呀)、做游戏啊(呀)、来啊(呀)、奇怪啊(呀)、好累啊(呀)、养鱼啊(呀)、好大的雪啊(呀)。第二,当“啊”前面字的韵母是u、ao(iao)、ou(iu)时,“啊”要变读为wa(或者写成“哇”)。例如:苦啊(哇)、好啊(哇)、笑啊(哇)、走啊(哇)、羞啊(哇)。第三,当“啊”前面字的韵尾是n(an、en、in、un)时,“啊”要变读为na(或者写成“哪”)。例如:看啊(哪)、多精神啊(哪)、使劲啊(哪)、这一枪打得真准啊(哪)。第四,当“啊”前面字的韵尾是ng(ang、eng、ing、ong、iong)时,“啊”要变读为nga(无字可代替)。例如:上啊(nga)、冷啊(nga)、请啊(nga)、痛啊(nga)、有用啊(nga)。第五,当“啊”前面字是zi、ci、si 时,“啊”要变读为zA(无字可代替)。例如:自顾自啊zA;原来如此啊zA;别装死啊sA。第六,当“啊”前面字是zhi、chi、shi、ri时,“啊”要变读为rA(无字可代替)。例如:没治啊(ra);吃啊(ra);是啊(ra);暗无天日啊(ra)。总之,“啊”在句尾时,从来不读原来的a音,总是要音变的。如果不会句尾的“啊”音变,那就不是地道的普通话。你试试下面的句(词)尾的“啊”音变,看你掌握了没有: 他喜欢很多种运动,游泳啊、跳水啊、滑雪啊、滑冰啊、跳舞啊、标枪啊、铁饼啊、长跑啊、足球啊、射箭啊、钓鱼啊、围棋啊、桥牌啊什么的,真是个全才!菜市场里什么品种都有:韭菜啊、香椿啊、萝卜啊、竹笋啊、菜花啊、茄子啊、西红柿啊、羊肉啊、鲜鱼啊、鸡蛋啊、香肠啊、苹果啊、香蕉啊、饮料啊,真是琳琅满目!植物园里有各种树木花卉:杨树啊、垂柳啊、油松啊、桧柏啊、牡丹啊、芍药啊、玫瑰啊、月季啊、郁金香啊、桂花啊、车前子啊、仙人掌啊,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据说,现在普通话测试时对“啊”的音变放宽要求了。但作为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考一级甲等,最好还是把“啊”音变熟练掌握为好。8合辙押韵:所谓合辙押韵,就是在韵文(例如诗词曲赋歌)中,某些句子末尾用同韵的字。押韵,不一定使用完全相同的韵母,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第二句末尾是“流”字,第四句末尾是“楼”字,两个韵母分别是iu和ou,也算做押韵。押韵依据的是十三辙或十八韵。明清以来,民间说唱文学押韵都运用十三辙。十三辙是:(1)发花辙(a麻、ia霞、ua画)(2)坡梭辙(o坡、uo多、e车)(3)乜斜辙(ie野、e月)(4)姑苏辙(u书)(5)一七辙(i医、雨、er儿、前-i斯、后-i时)(6)怀来辙(ai排、uai快);(7)灰堆辙(ei雷、uei推)(8)遥条辙(ao高、iao校);(9)由求辙(ou口、iou留)(10)言前辙(an般、ian先、uan团、an元)(11)人辰辙(en根、in金、uen村、n军)(12)江阳辙(ang党、iang详、uang旺)(13)中东辙(ong工、iong勇)还有一种划分韵辙的十八韵,是黎锦熙先生编写的中华新韵提出的。十八韵分别是:1. 麻韵(对应发花辙)2. 波韵 3. 歌韵(对应坡梭辙)4. 皆韵(对应乜斜辙)5. 模韵(对应姑苏辙)6. 支韵(前-i和后-i)7. 儿韵 8. 鱼韵 9. 齐韵(对应一七辙)10. 开韵(对应怀来辙)11. 微韵(对应灰堆辙)12. 豪韵(对应遥条辙)13. 侯韵(对应由求辙)14. 寒韵(对应言前辙)15. 痕韵(对应人辰辙)16. 唐韵(对应江阳辙)17. 庚韵 18. 东韵(对应中东辙)儿化韵的归韵:多数韵母儿化后仍然是独立的韵,但也有一些韵母本来不是同韵,儿化后变成了同韵。这样的情形共有两组(详见现代汉语词典凡例中对注音的说明): a(ia、ua),ai(uai),an(ian、uan)本是3组不同韵韵母,但儿化后变成一组同韵韵母,如:“脚丫、小牌、小盘”,本不押韵,儿化后“脚丫儿、小牌儿、小盘儿”变成押韵的了。 i(、前-i、后-i),ei(uei),en(in、un、n)这10个韵母本是3组不同韵韵母,儿化后也变成了一组同韵韵母,如“小红旗、小树枝、小字辈、打百分”本不押韵,儿化后“小红旗儿、小树枝儿、小字辈儿、打百分儿”变成押韵的了。所以,在诗歌里,原本不押韵的句子,可以通过儿化变成押韵的句子。例如:小耗子,上灯台(儿),拿小瓢,揉白面(儿)。做烙饼,卷瓜菜(儿),不吃不吃吃两块(儿)。这4句中,“台、面、块”应该押韵,但“面”与“台、块”不押韵。如果儿化发音,“台儿、面儿、块儿”就押韵了。9常见的语音错误类型:A. 声母错误:平翘舌混淆(zhz chc shs): 摘花 / 栽花 常州 / 沧州 姓商 / 姓桑鼻音边音混淆(nl): 男女 / 蓝缕 河南 / 荷兰 湖南 / 湖蓝fu-hu混淆: 湖南 / 福兰 拂晓 / 胡晓 普通话 / 普通发f 出现尖音B. 韵母错误:复韵母单音化 白菜bici pi i 误为 p前后鼻音混淆: 信服 / 幸福 民心 / 明星 er发音卷舌不够 (儿童 / 鹅童)C. 调值不准确或不到位:东北话的阴平调值偏低天津话去声下降不足等(南方人发音,调值一般没有问题)二、普通话读音规范1异读词审音所谓异读词,就是一个词(其中的一个字)的读法不同,但意义不变。例如“教室”,有jiosh和jiosh两读,意义却没有差别。类似的例子还有:“质量、血液、比较”等。为了规范读音,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一批异读词进行了读音规范。举例:帖:ti纸片(请帖,帖子)ti写字和画画的样本(字帖、碑帖、临帖)结:ji结巴、结实、开花结果、结了个果子ji:结果、结论、结婚、结束、总结、完结挨:i 遭受义(挨打、挨说、挨批评)i 靠近义(挨个、挨近、挨着)供:gng给予物资、钱财、条件义(供给、供水、供电、供应、供销、供他上学、提供)gng招认、敬奉、从事(供词、口供、翻供、串供;上供、供品;供职)冠:gun名词,帽子义(桂冠、王冠、皇冠、张冠李戴、冠心病)gun动词意义(冠军、夺冠、冠名、冠以英雄称号)混:hn混日子、混沌、混杂、混淆、混合hn混蛋、混球,“混水摸鱼”应写作“浑水摸鱼”(注意无hn读音)巷:hng 巷道xing小巷、巷子、街巷劲:jng (形容词)劲敌、劲旅、劲松、疾风知劲草jn (名词)干劲、使劲、他劲儿真大汗:hn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可汗、大汗)hn汗水义(出汗、汗腺、汗水、汗流浃背、汗马功劳)作:zu 手工业生产场所(作坊) zu 其他意义绩:j(不读j)成绩 绩效 丰功伟绩迹:j(不读j)事迹 迹象 足迹审音表对一些异读字实行统读:骨头 教室 质量 比较 友谊 确凿 结束 酵母(发酵) 脊梁(脊背、脊椎) 胜(不胜感激、不胜荣幸、不胜酒力) 手指(指头、指甲、指甲刀) 桦树(白桦、桦木) 肖像(不肖子孙、十二生肖) 颈椎(脖颈、瓶颈)呆板 2文白异读所谓文白异读,就是一个词(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有不同的读法,但意思相同。例如“血”在书面语中读xu,在口语中读xi。怎样区分呢?可以这样区分,在口语的,可以拆分的词中,按白读;在固定的词语中,按文读。血:(文)xu 血液、血型、血压、血糖、血脂、流血牺牲、血肉联系(白)xi 流血了、献血、献了200毫升血、血流不止谁:(文)shu 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白)shi 谁来了?他是谁呀? 悄:(文)qio 悄然、悄无声息(白)qio 悄悄话、悄悄地溜号了 削:(文)xu 削减、削弱、剥削 (白)xio 削苹果皮剥:(文)b 剥削、剥夺、盘剥 (白)bi 剥橘子皮薄:(文)b 义薄云天、薄暮冥冥、单薄、淡薄(白)bi 薄厚、这种纸太薄了 遂:(文)su 遂愿 未遂 毛遂自荐 (白)su 半身不遂(只此一词)给:(文)wn 给养、给水、供给 (白)gi 我给你一本书塞:(文)s 堵塞、阻塞、塞音、茅塞顿开(白)si 塞子、软木塞儿、加塞儿、塞车 吓:(文)h 恐吓、威吓、恫吓(白)xi 吓一跳、吓唬 勒:(文)l 勒索(白)li 勒紧腰带 逮:(文)di 逮捕(白)di 逮小偷、逮个小虫子尾:(文)wi 尾巴、虎头蛇尾 (白)y 尾巴、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爪:(文)zho 爪牙、利爪、魔爪、鹰爪 (白)zhu 爪子落:(文)lu 通常读音 (白)lo (用于口语)“掉下来、降低、停留、归属、得到”等义(落下了骂名、太阳落山了、落架的黄瓜、落枕、莲花落、树上落着一只喜鹊) (白)l 遗漏、丢掉、落后义(一个字也别落下、点清人数,别落下人、丢三落四、走不动了,落后了)这、那:口语(主持词、讲故事、艺术台词等)中的“这、那”,当其后含有“一个”的意义时,可以读作zhi、ni、ni(这个、那个、哪个;这天、那天、哪天;这回、那回、哪回;这样、那样、哪样;这次、没、那次、哪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在庄重的文体中,如社论、评论、领导讲话等,“这、那、哪”仍读zh、n、n。3多音字读音所谓多音字,是指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如:和:h 连词,我和他h 动词,表示附和,和诗、一唱一和hu 动词,表示混合,和泥、和面、和稀泥hu 量词,表示次数,洗了两和、投了三和h 动词,表示打牌时达到了目标,和了huo 某些词尾,软和、暖和、热和量:ling体裁衣,还是量ling体裁衣?空:kng 形容词,没有东西,空间、空房、空洞、空驶kng动词,使变空(kng),空出一间房,两段之间空出一行kng 名词,尚未利用、使用的,空缺、空白、空闲、没空儿、空隙、空位便:bin方便义(便宜坊、便宜行事) pin 价廉义(便宜、便宜不贵)坊:fng 街巷义,多用于地名(白纸坊、虎坊桥、锦什坊街) 牌坊义(牌坊) fng 手工业生产场所(作坊、油坊、磨坊、染坊)菲 fi 其他意义(芳草菲菲、雨雪菲菲、菲律宾) fi 微薄义(菲薄、不菲),古书上说的萝卜一类的蔬菜 卡:k音译外来词,卡片、信用卡、卡宾枪、卡通、卡车qi老资格的中国词,卡子、发卡、关卡、卡住了蔓:m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 wn,名词,瓜蔓、蔓生 mn,蔓菁龟:在“龟裂”中读jn,其他读gu。当:dng天和当dng天:dng,表示那个(时间或地点)。dng,表示同一个(时间或地点),读去声(当家子、当营子)。其他有“当年、当时、当月”。比较:“我上次见到他是20年前,当时他刚刚从大学毕业。” “对于他的无理要求,我当时就回绝了。” “当dng年投资,当dng年获益。”创:chung,伤害义,创伤、创口、重创敌军chung,开辟义,创造、创新、创举、开创、首创拓:t印刷方法,拓片、拓本、拓印tu 开拓义,开拓、拓展、拓宽宿:s 睡觉,宿舍、住宿、晓行夜宿xi 星座,星宿、二十八宿xi一夜,在草垛上将就了一宿尽:jn “完毕”义(繁体字为“盡”),尽头 使尽力气 jn “最大限度、最、优先”义(繁体字为“儘”),尽量、尽管、尽快 尽东头柏:b 柏林 bi 柏树 柏油路脯:f 果脯 肉脯 p 胸脯系:x 除了“打结”义外,都读xj “打结”义 系鞋带、系个死扣儿佣:yng 跟“钱”有关,佣金、佣钱yng 雇用,佣人、女佣、雇佣扛:kng 用肩顶起,扛枪、扛活、扛轿子、扛麻袋gng,用双手举起,力能扛鼎。吐:t能控制的,吐痰、吐瓜子皮、谈吐自如t不能控制的,呕吐、吐血识:sh 认识义,识字、认识、识别zh记忆义,博闻强识、标识(注意:“标识”作为异形词已被淘汰)。泥:n 动作义,拘泥、泥子n 名词义,泥土、和泥、泥泞(nng) 菌:jn (看不见的)微生物,如细菌、病菌、抗菌素;jn (看得见的)菌类植物,如菌子、猴头菌、野山菌片:pin 画片儿、照片儿、相片儿 pin 画片、照片、相片、影片、片段、片刻 翘:qio 举起、抬起 翘首企盼 板子翘棱了 qio 一头抬起 翘尾巴 翘舌音晕:yn 动词(头脑发昏有旋转感)晕车 晕船 眩xun晕 yn 名词 日晕 月晕 灯晕 动词(头脑不清但无旋转感)头晕脑胀 晕头转向旋:xun(转圈)旋转 (返回)凯旋 (时间短)旋即 xun 形容词(转圈的)旋风 (切削工艺或用刀子转圈地削)旋床 旋苹果皮儿转:zhun (一次性的)改变方向 传递 转移 转交 向右转 zhun 围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不停地) 转圈(但注意:“旋转”读xunzhun) zhui (口语)故意卖弄辞藻以显示有学问 转文 臭转为:wi,介词,因为、为人民服务、为嘴伤身wi,动词,大有作为、为所欲为、古为今用名不见经传(zhun),经,指的是经书,包括春秋、尚书、诗经、乐经、易经;传,指的是为经书做注解的书,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经传,借指史书和权威的书籍。夹:ji动词义,夹道、夹道欢迎、夹子、(用胳臂)夹住ji形容词义,双层的,夹袄、夹衣、夹被、夹鞋乐:yu名词,音乐、乐曲、管弦(xin)乐yu,姓氏,乐毅、乐和、乐松生l动词,高兴,不亦乐乎、乐于助人、后天下之乐而乐yo动词,喜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shu,说话、说服、小说shu,说客、游说瑰:gu,瑰丽、瑰宝gui,玫瑰兴:xng,动词义,兴奋、兴起、振兴xng名词义,兴趣、兴致勃勃、兴高采烈、诗兴大发转:zhun一次性的动作,转移、转交、转发、转岗、调转 zhun连续不停的动作,转动、转圈儿、转来转去否:p“坏”,否极泰来、臧否(褒贬人物)fu“不是、否定”,否定、否决、否则、是否艾:y “治理、改正”,自怨自艾i “艾草、停止”,艾草、方兴未艾、期期艾艾观:gun“建筑物”,道观、白云观、三清观gun “看”讲,观看、观众、旁观裳:chng “下衣”,初闻涕泪满衣裳,霓裳羽衣曲shang 只限“衣裳”一词簸:b 动词义,颠簸、簸簸箕 b 名词义,簸箕与:y 除“参加”义外,都读yy 动词 参加义 参与 与会4常见误读字而r:然而、而后(不读r,在“而且”和“而已”中,因上声变调掩盖了误读)倾qng:倾向 倾斜 倾销(不读qng,因“顷”而误读)向往xingwng,不读xingwng召zho:召开、召集、召唤、号召(不读zho,因“招”而误读)隧su:隧道 隧洞(不读su,因“随”而误读)弦xin:弦乐 和弦(不读xun,因“玄”而误读)疾j:疾病、疾风知劲草(不读j)膝x:膝盖、屈膝投降(不读q,因“漆”而误读)腹f:腹部、心腹、挺胸收腹(不读f)栖q:两栖动物、栖霞(不读x,因声旁“西”而误读)捺n:按捺不住、一撇一捺(不读ni,因声旁“奈”而误读)坷k:坎坷(不读k)挫cu折(不读cu)泥泞nng(不读nng)南无nm阿弥陀佛(不读nnw)亲昵n(不读n)妮子n(不读n)机械xi(不读ji)绮q丽(不读q和y,低绮户,照无眠)仆p人(不读p)干戈g(不读g)隧su道(不读su)脂zh肪(不读zh)酯zh(不读zh,甘油三酯)档dng案(不读dng)穴xu位(不读xu,走穴、点穴、太阳穴)肖xio像(不读xio,肖像权、十二生肖、不肖子孙)骨髓su (不读su,精髓 敲骨吸髓)绯fi闻(不读fi)瞭lio望(不读lio)火焰yn 烈焰yn塑s:(不读su,塑料、塑造、雕塑、泥塑)框kung:框架、对话框(不读kung,因“匡”而误读)氛fn:氛围(不读fn,因“气氛”常读作轻声而误读)符f:符合、符号(不读f)附f:附近、附属、附点(不读f)剖pu:解剖、剖析、剖面(不读po)谊y:友谊、情谊(不读y,因“宜”旁而误读)谥:sh(不读y,谥号。因益旁而误读)矢:sh 有的放矢 矢志不渝(不读sh,因“失”而误读)鄙:b 鄙人 卑鄙 鄙视(不读b)仍:rng 仍然 频仍(不读rng,因“扔”而误读)5由于“一简对多繁”造成的误读:舍sh “舍”是简化字,其对应繁体字有两个:读sh时,写作“捨”,如“捨棄(舍弃)”;读sh时仍写作“舍”,如“宿舍、校舍”。作家老舍应读作losh。背:bi、bi“背”是简化字,其对应繁体字有两个:读bi时,写作“揹”,如“揹負、揹包”;读bi时,写作“背”,如“后背、背面”。干:gn、gn“干”是简化字,其对应繁体字有三个:读gn时,有两种情况:第一, 作“干燥”义时写作“乾”,如“乾燥、餅乾”;第二, 其他意义时,仍写作“干”,如“干涉、干预、干系、天干地支、一干人犯”。 读gn时,写作“幹”,如“幹部、幹活、樹幹、幹細胞”。 “乾”字还读作qin,如“乾坤、乾隆”。斗:du、du“斗”是简化字,其对应繁体字有两个:读du时仍写作“斗”,指“星星”或容量单位,如“星斗、北斗星、斗胆、两斗谷子”;读du时,写作“鬥”,如“鬥爭、戰鬥”。几:j、j几是繁体字,读j时仍写作“几”,如“茶几、几乎、几率”;读j时写作“幾”,如“幾個、幾年”。6古汉语中的读音(与审音表的关系)原则上按普通话的规范读音读,单在特殊情况下可保持传统读法,如:胜:统读shng。但在古诗词“高处不胜寒”中仍读作shng,在普通话“不胜荣幸、不胜感激、不胜酒力”里读作shng。但需要押韵时可变读为传统读音。野: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天苍苍,野(y)茫茫,风吹草低见(xin)牛羊。斜(斜xi风细雨不须归 / 远上寒山石径斜xi)期(j)年鬓毛衰(传统读cu,现更正读shui)阿房png宫(说文解字:房,室在旁也。)君子好ho逑(好的配偶) 单于chny可汗khn大月氏druzh注意:古汉语里有很多破读字(如“弟”同“悌t”)、古今字(如“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好有一本古书常见误读字字典(曹聪孙著,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备查。7人名地名的特殊读音(1)姓氏的特殊读音:那n(那五、那英) 单shn(单雄信、单明)纪j(纪昀、纪连海) 尉迟ych(尉迟恭)乐yu(乐毅、乐松生) 牟m,mu(牟燕玉、牟玄甫)仇qi(仇虎、仇方迎) 臧zng(臧伯平、臧天朔)华hu(华国锋、华罗庚) 令狐lngh(令狐冲)任rn(任弼时、任贤齐) 濮p(濮存昕,地名“濮阳”)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附录有505个姓氏读音表。 (2)人名的特殊读音:陈寅恪 伍员 尉迟敬德 隗 牟 谌 乐 妲己 比干 单于 / 浙江 蚌埠 六安 东莞 大城 济南 华山 丽水 燕山 燕京 会稽山 并州 繁峙人名地名的读音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虽然其中有很多读音是由于方音造成的,如“大栅栏、番禺、蚌埠、乐亭”,但有的方音地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向普通话靠拢,如“六安、鹤岗、丽水、大城、百色”。这种现象仍在继续,在国家语委和民政部尚未正式更改地名读音的时候,我们仍要按现行读音执行。甘肃s(省内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故不宜称甘s)8生僻读音:合(容量单位)g 星宿xi工尺ch谱( 合 四 乙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相当于简谱的5 6 7 1 2 3 4 5 6 7 ) 斗姥m宫 南无nm阿弥陀佛9受家乡方音习惯影响的误读告诉(s,不读sng)摞(lu,不读lu)起来 猫(mo,不读mo)着腰 弄(nng,不读nng)复:f 复杂(不读f,也不读f)在(不读zi)家王馥荔(fl,不读fl) 赵尚志(shngzh,不读shngzh) 健忘症(不读jinwngzhng)10. 因轻声造成的误读亲戚qi,皇亲国戚q,戚q继光规矩ju,矩j形,中规中矩j 玫瑰 migui或migu11. 汉语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的规范读音汉语拼音字母有自己的名称音。英文字母读音应规范,不要读成中国式的发音。 12. 读音的词典依据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新华多功能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语文出版社和外研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语文出版社: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当几种字典词典的注音有不一致时,应以审音表为准。古汉语读音一般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特殊情况可遵从传统习惯。13. 使用普通话的词汇 在播音和主持时一般情况下不要冒出方言词语。特别是不理解的方言词更不能贸然使用(例如“哇噻”,是闽南话中特别难听的脏话) 三、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1.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由来18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三级六等标准研制与试行(1992年起在师范院校试行,1997年起在全国正式试行)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1994年,国家语委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的若干规定2003年,教育部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2.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标准参照性考试,不是文化程度的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形式进行。测试满分为100分。应试人得分与对应的认定等级是:一级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甲等:97分(含)以上乙等:92分(含)至97分(不含)二级普通话(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甲等:87分(含)至92分(不含) 乙等:80分(含)至87分(不含) 三级普通话(合格的普通话) 甲等:70分(含)至80分(不含) 乙等:60分(含)至79分(不含)(很多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界限是模糊的,但仍需要以测试为准。测试丢分可能在于语音的系统性错误,也可能在读音的规范性失误。)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4大项:(1)读单字100个(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10分(具体要求见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下同)(2)读双音节词语50个(含轻声、儿化、变调),限时2.5分钟,20分。(3)读短文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安全证书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讲稿课件
- 2025年乡村振兴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 出纳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出租车员安全培训课件
- 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洞察及研究
- 2025贷款协议方案:中国工商银行借款合同
- 2025农产品订购服务合同
- 空间数据与地方认同-洞察及研究
- 2025专业体育教练劳动合同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护理
- 202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图职能部门及工作职责
-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计划
- 《水利工程质量》课件
- 《市场营销岗位介绍》课件
- 《电子收费系统E》课件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40m预制箱梁汽车吊双机台吊专项方案(经典)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式教案)
- 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网络竞赛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