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doc_第1页
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doc_第2页
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doc_第3页
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doc_第4页
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谈域名抢注与商标侵权问题福建万石律师事务所 陈 宇【摘 要】:在全世界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成为“地球村”时,域名抢注问题成为近几年知识产权法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郑成思教授看来,知识产权的立法重点亦应摆脱对诸如专利、版权是不是专有权、作品是受保护客体还是受保护对象、未经知识产权人许可的使用是否使权利穷竭等等传统问题的无谓讨论,而应当抓住计算机程序和网络两个重点。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前言第45页。也是目前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难点问题。虽然我国立法上还没有对此作出具体的规定,但是一些典型判例和司法解释以及某个高院的指导性意见早已是在各级法院适用和参照多年了。 目前关于域名抢注的立法,仅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其他文件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因此有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的民商立法缺乏前瞻性,远远跟不上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前言第23页本文基于对三个典型域名抢注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对此问题再作一些解析。【关键词】:域名抢注 商标权 侵权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域名争议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笔者通过google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域名与商标争议”,发现搜索到67400条相关内容。可见该问题受关注程度之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行的CNNIC通讯1999年1月记载,1998年3 月一个月内,世界上注册了17.93万个通用顶级域名,平均每天注册5977个域名,每分钟25个,这个记录正在以每月7%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域名注册的数量,从1996年底之前累计的300多个,至1998年11月猛增到1.66万个,每月注册速度为10%。人们之所以如此青睐域名,无非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甚至有学者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域名就将为“企业的网上商标”。也正是这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于是也就有了以下三个典型的域名抢注案例。一、案 由案例一:2004年10月26日东南早报报道了厦门首起驰名商标认定和计算机网络域名侵犯商标权案。本案的基本事实是:年中泉州三兴体育用品公司欲用“特步”商标以中文域名在互联网上注册时发现厦门个体工商户蔡某于今年6月抢先注册了“www.特步鞋业.cn”中文域名,并在网上销售同类产品和其他产品,提供与自己产品、服务相混淆的销售信息;于是该公司以蔡某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还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自己所拥有的“特步”商标为驰名商标,注销蔡某恶意抢注的“www.特步鞋业.cn”中文域名,由自己注册使用该域名,还要求蔡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法院的最终判决三兴公司胜诉,依法确认该中文域名由三兴公司是使用,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6万元。案例二:搜狐网转载羊城晚报(2004/1/11):上海二中院受理首起新类型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原告蒋海新于2002年3月1日注册了域名,与被告飞利浦公司发生域名纠纷。原告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裁决 先前,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飞利浦公司)于2002年7月19日向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提出申请,认为蒋海新注册该域名侵害了飞利浦公司的PHILIPS商标权。2002年9月19日,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作出裁决将争议域名转移给飞利浦公司。,再向上海二中院起诉要求确认域名所有权。法院审理认为,原告注册的域名与飞利浦公司商标十分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遂认定原告注册使用域名侵犯了被告飞利浦公司的商标权。案例三:新浪网报道:作为从事建筑智能化设施和居住小区安保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晨铉”公司,选择“safe-guard”这一英文名词作为自己的域名;无巧不成书,公众所熟知的“宝洁”产品英文商标也是“safeguard”。此safe-guard和彼safeguard撞车。诉讼中晨铉公司辩称自己是房产安保智能系统,而safeguard的含义是安全、防护,用作域名合情合理,对“safeguard就是舒肤佳”这一说法一无所知,不能认定说是恶意抢注。宝洁公司则认为“safeguard”是驰名商标,享有知名商标享有特有权,是被人恶意抢注的。关于此类案例是举不胜举,一度成为我国新闻热点问题。关于这一点,郑成思教授早在1996年就预言并提醒国内的企业注意域名抢注的问题,但让郑教授感到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96年1月,郑教授就把当时已在发达国家发生的“域名抢注”问题在中华商标第1期上提醒国内企业注意,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下半年由于香港某公司已经完成大量“抢注”并企图以此牟利时,国内企业才感到自己面临棘手的难题了。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第203页。笔者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所作的域名争议历年受理以及裁决情况进行了统计:域名争议解决中心自2000年12月成立以来,所受理域名争议案件逐年递增;2004年中心受理案件59件,而至2007年8月份的案件数已达131件,平均年递增40.7%;2004年2007年8月期间中心受理裁决转移域名的案件比例逐年下降,2004年90的案件被裁决转移域名,而2007被裁决驳回投诉的案件数多达31件,占22.9%,裁决转移域名的仅占77.1%。 二、本类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一) 现行域名注册、管理体制为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的域名注册实行形式审查制,即只要在申请人之前没有相同的域名申请在先,申请的域名不含有禁止性内容,一般予以批准注册。域名注册组织不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与注册商标是否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关于域名注册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未规定域名申请人有查询的义务。当在后申请的域名与在先注册或登记的商标或企业名称相同或相似时,在后域名权很有可能与在先商标权发生抵触。因此,正是由于这种体制设置,致使现有域名与商标权极易产生冲突。(二) 将他人商标注册成域名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将他人商标注册为域名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应依照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商标侵权包括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与侵犯驰名商标特有权。注册商标专用权主要有三种:1)禁止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2)禁止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3)禁止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驰名商标特有权就是扩大注册商标保护范围,而不限于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因此将他人商标注册域名构成商标侵权的前提要件在于该商标是否注册商标或者驰名商标,其行为是否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借用驰名商标进行商业活动并使公众对产品产生了混淆,即使得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如案例一中蔡某将泉州三兴体育用品公司的“特步鞋业”商标注册为“www.特步鞋业.cn”;案例二中的蒋海新将飞利浦公司的“philipscis”注册为“”等,这两种情况都是侵权人侵犯了驰名商标的特有权,明显构成商标侵权。但是从一般侵权理论分析,这些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侵权,主要原因是在于它使公众对产品产生了混淆,即使得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那么这种行为也就同时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而构成市场混淆行为。而对案例三“晨铉”公司的“safe-guard”与宝洁公司 “safeguard”撞车,我们认为就不宜认定商标侵权,因为“safe-guard”与 “safeguard”还是有区别的且两家公司的产品天差地别,不适用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原则。至于驰名商标特有权是否适用,则还要对其主观要件进行分析。很明显,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对这种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中英文名称注册成域名的行为必须进行进一步判断才能准确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当然,这种行为即使没有侵犯他人的商标权,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犯了他人注册商标或者是知名商标的特有权。因此,应当根据合理原则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使用他人商标进行注册域名是构成商标侵权还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侵权,或者只是善意在先注册。换言之,笔者认为,单纯从域名抢注这一行为上不宜就直接认定违反不正当竞争,属于商标侵权。因为,从公平合理角度考虑,目前出现的反向域名侵夺之行为也应当引起我们以及立法、司法系统的重视和关注。 反向域名侵夺是指商标或商号权属人恶意使用统一域名解决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企图剥夺已经注册的域名持有人域名的行为。(三) 抢注域名构成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分析将他人商标抢注域名,究竟给权利人造成了什么损害,会在什么情况下造成损害。无论是商标还是域名,它们在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均体现在识别上,因此抢注域名可能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害应体现在误认方面。而当将他人商标注册为域名的行为不太可能也不容易造成双方商品上的误认时,就难以适用商标法的调整范围而认定其构成商标侵权。恶意抢注是域名和商标冲突的主要形式,也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主要纠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互联网名称及地址的管理:知识产权议题中认为:恶意抢注是指“若域名持有人持有的域名与异议人所持有的商品和服务商标完全一致或极其相似时,且域名持有人对域名本身并不享有任何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则域名的注册和使用为恶意”。它是人为地将域名与商标权的关系造成对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恶意抢注行为从两个方面进行认定、处理:第一,对于“注册人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的恶意抢注行为,给商标权人造成了损害,应当受商标法的规制,按侵犯商标权处理。第二,对于“注册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的恶意抢注行为,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这些抢注行为只是置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正常交易安全秩序于不顾,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从现实分析,抢注域名在下面情况下会给商标权人造成的损害:如果商标权人的商标在公众或特定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该商标被他人抢注域名,公众看到该域名时,会认为使用该域名的网站与商标权人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访问该网站,客观上利用了原商标的声誉,在网络领域无偿享用或占有了原商标权人为自己的商标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付出的努力。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给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造成损害。根据目前法律体系,这种行为应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范围 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侵权认定上与商标法有所不同。对于商标侵权,被控方在相同或类似产品上所使用的标志只要与权利人的商标相同,就可认定侵权。不正当竞争侵权在认定上则要复杂一些,一般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并不是某项特定的权利(如商标权、专利权等),它所保护的是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只有在权利人确实因行为人的不当行为使自己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实际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侵权才能构成。,即侵犯了知名商品特有权和注册商标专有权。且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有关不正当竞争的“兜底条款”即禁止采用违反公平、诚实信用、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行为,应该说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正是基于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0年8月15日发布的作为北京地区审理这类案件依据的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其基本法理就是根据案件情况认定域名注册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案件审理和裁决。具体到此类案件来说,仅是域名与商标标志相同并不一定必然构成侵权,权利人还需证明自己为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作付出被对方无偿占有了即对方确实通过注册域名无偿享受了商标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所带来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侵权才能成立。因此,被抢注域名的商标属于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被抢注域名的商标只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足以为抢注者带来利益,并不一定是有关机关确定的驰名商标。,是此类纠纷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的条件。(四) 抢注域名是否必然构成侵权(即抢注域名构成侵权的必要条件)民法通则规定了一般侵权的四个条件即过错、侵害行为、损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郑成思教授认为商标侵权有其特殊性,特别要区分“抢注”和“先注”的区别,“从先注册原则可以推论抢注域名本身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与恶意在先注册要区分开来”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第204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以下简称审理域名纠纷司法解释)第4条规定对具有以下条件的应当认定为侵权或不正当竞争:1)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2)被告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者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者相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的;3)被告对该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无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4)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笔者认为:作为域名抢注的侵权行为应该认定为一般侵权行为。要认定这种具有特殊性的一般侵权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客观上实施了注册使用与他人驰名商标或者注册商品相同或者相似域名的行为。2)行为结果上造成了与商标权所有者的产品或者服务相混淆,侵犯驰名商标特有权与注册商标的商标权。3)主观要件“过错”应当界定为“故意”而非“过失”。即主观上存在注册、使用域名的恶意。4)由于侵权人的恶意注册、使用行为造成了原由驰名商标或者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在这四个要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恶意”。关于确定“恶意”的看法,北京高院的指导性意见所认定的“恶意”须要三个要件,一是域名与商标标识相同或足以导致误认;二是域名所有人不享有任何在先权利;三是域名注册、使用中有恶意。域名所有权人提出向权利人出租、出售、转让域名或以营利为目的故意混淆域名与权利的商标、商号的方式,引诱网络客户进行入网或在线服务或专门为阻止他人商标或商号用于域名注册而注册域名或为损毁他人商誉而注册域名。但2000年北京高院的这一指导意见显然规定得过于简单和不合时宜了。而200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司法解释第5条对“恶意”的认定标准做了一个权威的司法解释:1)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2)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者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者其他在线站点的;3)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4)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5)具有其他恶意情形的。但书中规定如果纠纷前被告所持有域名已有一定知名度且不会与原告造成混淆或者其他情形足以证明其不具有恶意的,不以认定为恶意。根据我国的法律渊源看,司法解释显然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这一司法解释显然也就被各级法院作为日常审判实践过程中的“尚方宝剑”而屡试不爽了。而2006年2月1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该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恶意”情形是:(1)注册或受让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2)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标志;(3)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4)其他恶意情形。对比办法的“恶意”规定与最高院司法解释的“恶意”认定情形看,法理本意基本一致,即恶意抢注要认定是否“恶意”要具备以下条件:1)注册人通过注册的域名获得非法利益,即具有商业目的侵犯驰名商标特有权与注册商标专有权;2)肆意占用有限网络资源而未实际使用的;3)如能证明“善意在先注册”、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并不与他人造成混淆,不构成恶意。笔者认为,案例三中的晨铉公司注册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了,且与宝洁公司的产品不是同类或者类似,不会造成市场混淆,因此不是恶意抢先注册,而是善意在先注册,与舒肤佳英文名称相同也完全是一种巧合。而案例一与案例二中的注册与使用域名的行为则可以认定为恶意抢注行为。因为无论是泉州三兴体育用品公司的“特步鞋业”还是飞利浦公司“philipscis”均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侵权人主观上明显具有利用这种知名度获得非法利益的“恶意”,为“恶意抢注”。三、引发的思考以及对策域名与商标权问题是网络环境对商业标记保护提出的新问题。早在2000年召开的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李顺德教授在其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报告中提到,从广义上讲,域名也应属于一种商业标记。尽管对域名是否能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争论言犹在耳,但并不妨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开始对域名管理问题的干预和介入。域名与传统的商业标记(如商号、商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域名所涉及的纠纷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成为司法管辖的难题。正如上面对抢注域名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法院解决域名纠纷时除认定域名注册行为是否构成市场混淆以外,还要确定“恶意”与否。这样就给原被告举证带来一定难度,且存在诉讼成本高,解决纠纷期限长等“于己于人”都不利的情况,是寻求诸如和解、调解、仲裁等多种争议解决机制便提上日程。(一) 这一类问题的复杂性其实域名抢注并非在我国甚为突出 相反,在郑成思教授看来,在中国计算机网络是由国家管理的,不大容易出现大量的“抢注”,即在二级域名.cn下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监管的。在这样情形下采用事前审批制,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注册和恶意注册的情况发生。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第204页。,其始作甬者在“网络之乡”美国。康柏、麦当劳等著名公司斥巨费换回与其商标相同的域名。世界著名电脑制造商康柏,98年用5000万美元换取康柏的英文域名;世界快餐连锁店麦当劳与麦当劳商标相同的域名善意持有人一个报社的记者华兰士达成协议由麦当劳给一所学校赠款后才恢复使用自己的域名;世界网络的著名服务商雅虎也是诉讼缠身,被德州一个蛋糕加工厂(“Misscake Y”)起诉,要求雅虎公司停止使用此名称等等,此类案件举不胜举并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急剧攀升的趋势,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法理上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域名能否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1)商标成为知识产权客体的原因商标主要是用来区别商品的不同来源,使消费者不会对类似产品发生混淆。企业通过商标给产品树立一种形象,消费者通过商标识别他所认可的产品来源。同时商标是由于企业花了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信用运作建立起来的代表该企业商业信誉的一个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甚至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每年我们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诸如“可口可乐”、百事、耐克、阿迪达思等著名商标给这些公司带来的巨大无形资产,象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就值200多亿元。也正是因为商标本身所具有的某种价值。所以商标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法律保护就是为了避免产品来源地混淆的可能性。2)域名与商标的比较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强调域名与商标权的区分。域名并非商标权,但一定情况下,涉及到商标权。域名所有者就其域名拥有民事权益,又区别于商标。首先,识别对象不同。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标志;而域名则是网络地址及电子邮件地址的识别标志。其次,根据国际通行的商标和服务分类体系,相同或近似商品上的相同商标可以由不同的所有者拥有,而域名必须独一无二。再者,域名具有与商标不同的构成。域名由多级域名组成。域名惟一性是就其整体而言的,只要其中的顶级域名或二级域名不同,则其二级域名或三级域名可以相同。商标则没有同一性商标与域名应属于广义上的商誉。一般说来,顾客评价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商誉首先是看其有关的商标及有关厂商、企业的商号。除此之外,广义上的商誉至少还包括三种:1)顾客名单或者较为固定的销售渠道;2)商品或者服务;3)研究与开发状况以及有关骨干人员的声誉。郑成思教授认为在商品或者服务这一项中具体包括提供者所拥有的、具有识别性的营业点(如房屋的位置、门面等),甚至连其所有的电话号码,E-mail地址,互联网上的域名,传真号等都应该纳入 对于电话号码是否体现商誉,郑成思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在北京灯市东口的全城一家修理钢笔的营业点,曾具有相当好的声誉,在京城以服务上乘著称,其电话号码64226688就实实在在形成了其商誉的一部分。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第393页。对此,笔者十分赞同郑教授的观点,在厦门需要搬家,人们就会提到 “小羽佳”,就会想到5178888,这个电话号码俨然成了搬家公司的代名词了,当然也就构成了其商誉的一部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域名发生了形式的变化。在电子商务中,商家要通过域名来寻找交易方。同时域名又是广告商标,在电子格式合同中,一点击,合同成立。这种商业活动极大有别于其他传统商业活动,如拆包装订合同。所以“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域名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益,它是一种民事权益,应受法律保护”对于域名的法律定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域名只是一个代码,没有任何价值,无需保护。从上面对域名和商标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域名与商标一样构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广义上的商誉,是能给经营者带来商业利益的,同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域名也就具备了成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条件。2、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域名虽不是商标,但与商标却是存在冲突的。网络域名与商标权冲突纠纷类型主要是,第一网络域名包括他人注册商标的英文单词或字母引发的纠纷,主要发生于域名为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情形下。第二是域名恶意抢注引发的纠纷,行为人故意将他人的商标包含于域名之中,再转让给商标权人。三是行为人选取、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中的图形归入其网页或设计为网页图标的纠纷。四是域名与商标权、商号冲突的纠纷,五是新类型网上商标侵权纠纷。一种是网上进入链接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另一种是隐形商标权侵权纠纷,如网页关键词中含有商标的关键词。(二) 域名与商标发生争议时的解决途径以及思考虽然目前国际上各国通常并没有明文规定域名与商标权一旦发生冲突就必然构成侵权,但是被抢注的商标权所有者一旦发现域名被抢注一般都会通过法律诉讼这一司法程序或者域名争议解决中心进行投诉这一行政程序来解决纠纷以维护自身利益。我国现有的解决域名争议的途径显然也不例外。域名争议双方可以任意选择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受理并组成专家组进行裁决;或者选择径直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在专家组裁决过程中、裁决后再行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依据仲裁协议提起仲裁。但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现有的不管是司法程序还是行政程序,这些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难以适应需要。特别是作为纠纷解决中最重要的诉讼手段,具有多方面的局限性,表现在:1)由于域名具有全球性,许多国家的法院都可以基于地域管辖而行使管辖权,因而发生适用法律与司法协助上的冲突;2)由于其跨国域名注册导致被抢注的知识产权人分别提起诉讼,使得诉讼成本高昂;3)网络上的商贸活动发展迅速,商机稍纵即逝与诉讼程序在解决纠纷时间上的拖延之间的矛盾;4)不足以对恶意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薛虹著,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页。而作为域名争议解决中心的行政程序,其局限性更是不言而喻:(1)效力不足问题:域名争议解决中心的行政裁决是非一裁终决的,根据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投诉人在任何争议阶段甚至是专家组作出裁决后,得知或预见裁决结果不利的,都可以就该争议提起诉讼。换言之,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所受理的案件除双方和解或调解之外,其他任何裁决如转移域名或驳回投诉,承担不利后果的一方仍然会寻求法院诉讼予以救济。因此由于该行政程序的效力不足问题,也导致不利于双方争议的解决,使得案件双方陷入长期诉讼这一泥潭中。(2)时效限制问题:办法规定投诉所涉及的争议域名已经被他人注册两年以上的,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不予受理。这一规定势必导致超过这一时间规定的大量域名争议案件无法通过投诉程序予以解决,依然只能提起法院诉讼,致使法院系统陷入大量案件中。如此看来,现有的域名争议解决方式以及途径不尽合理,仍然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因此,我们提倡一些更为实际有效的方法与处理原则,即建立一套简便易行,解决争议的机制,避免动辄诉讼。笔者认为要缓解直至解决这些冲突,应本着预防与解决二手抓的原则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法律宣传并提高维权意识是首要。域名注册管理单位与国家商标管理部门配合行动,对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进行一些法律宣传,或者至少在权利人获得商标权时告知权利人。他可以以其商标的相关字母、数字与连接符组合或注册与商标相同的中文域名向有关机关申请域名,以开展网上经营活动,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商标权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免得他人恶意钻空子。虽然,权利人可依诉讼程序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域名,但与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于打官司上,不如将其用于开展网上经营业务。鉴于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域名注册管理单位、国家商标部门采取行动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帮助维护商标权人的权利,而且也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为了执行其社会事务管理者的职能,所以,对于域名注册管理单位和国家商标部门,宣传、告知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