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P1(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2)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论。(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邻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2、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P3(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3)增加对心理学各种学派的了解。(4)明确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5)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第一章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1、 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P132、 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3、 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有神主宰着,但这些神不是全知全能的。4、 阿尔阜斯秘教(名词)相信轮回的影响最大第一节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P151、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他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将唯物主义思想向前推进一步。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二、毕达哥拉斯学派P161、毕达哥拉斯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包含着有益的数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2、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P16171、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两派是对立的。2、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万物不断变化,“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为火永远在变化,所以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3、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好的”。4、巴门尼德是南意大利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物质也是思想。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一、恩培多克勒P181、 恩培多克勒:他将世界是变的与不变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爱憎带有物质性。万物不同,是因为所含四根的相对数量和排列的不同。2、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3、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是后来气质与神经类型说的萌芽4、 恩培多克勒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二、安那克萨哥拉P20安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三、德谟克利特P211、德谟克利特认为,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2、客观上只有原子与虚空;颜色、滋味、冷热等感官都是主观的。第三节 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一、阿尔克迈翁P231、阿尔克迈翁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曾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2、阿尔克美恩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二、希波克拉底P231、 希波克拉底长于外科手术,善于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他的著作论圣病是一本专论羊痫疯的书。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2、 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系统化。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水根),黄胆汁生于肝(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土根),血液生于心(火根)。正是这四种液体“形成了人体的性质”。羊癫风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3、 希波克拉底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第四节 智者的兴起一、 普罗塔哥拉(雅典)P241、 普罗泰哥拉是第一个“智者”,“在私事上和公事上的明智”。在认识论上普罗泰哥拉是个经验论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认识的本源。片面的认识物质内部的对立面。他得出了错误的相对主义的结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2、 普罗泰哥拉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或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在历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人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3、 普罗泰哥拉是最早从研究自然转向注意人事的问题。二、 苏格拉底P261、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以承认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为出发点。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2、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名词)”,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纳的论证”。第五节 柏拉图一、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P26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2、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民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义的人。他对人的心理的看法无疑是他对国家看法的缩影。二、伊迭耶与知识即回忆说P271、柏拉图提出了“理念学说”,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形式。2、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感官只能认识个别事物,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为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认识即回忆的过程。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一、灵魂论P28291、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只限于动植物和人,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生物。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二、共同感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他认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三、心理功能的两分法亚里士多德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四、对心理器官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错误观点)第二章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第一节 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一、怀疑学派P32皮浪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可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语。二、伊壁鸠鲁学派P33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在公元前307-306年间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取名“花园”,后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2、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3、 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他毫不怀疑认识客观真理的可能性。4、 伊壁鸠鲁认为,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5、 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享乐就是没有痛苦。6、 卢克莱修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长诗物性论。7、 卢克莱修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写道,宗教使人类陷入极端的贫苦;它蒙蔽人们的理智;唆使人们作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罪犯;宗教奴役人们贬低人的尊严。三、 斯多噶学派P371、 斯多噶学派由他的信徒集会地点画廊而得名。早期的有唯物主义的倾向2、 后来,斯多噶学派的唯物主义的倾向完全消失了,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也是理性。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3、 斯多噶学派认为,人的心由八个部分,包括五种感官、生殖能力、语言能力和理性;理性是最高部分,居于心脏。他们分心理活动为两类:认识和情感。第二节 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一、格林P391、 格林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他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2、 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3、 格林认为心理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包括外部功能。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4、 对于身心关系,格林认为,心理与生理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5、 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第三节 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P401、 奥古斯丁信奉基督教。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2、 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对“心” 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3、 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合产物。4、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的记忆,(2)理智,(3)意志。二、经院哲学的高峰:阿奎那P421、 阿奎那认为社会上的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则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2、 阿奎那尽量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当它与基督教义冲突时,他就抛弃了它。三、第十三、四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P431、 罗杰尔.培根反对罗马教会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束缚人的思想。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他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2、 司各脱反对阿奎那关于理智与意志关系的主张,意志不受其他心理功能的左右,它支配理智而不受理智支配3、威廉奥卡姆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主张教会只应管理宗教信仰的事第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一、文艺复兴的含义P471、 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再生时期,也称“文艺复兴时期”。2、 从十四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名词)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二、人文主义运动P481、 随着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因素的逐渐增长,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尘世。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名词)。 2、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脱拉西说:“不认识自己,决不能认识上帝”。3、 斐微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作品人的神话。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P491、 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2、开普勒推翻了天体运动不同质的谬论。他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3、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伽利略,应用数学和实验方法发现了动力的基本规律,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证明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进一步打击了基督教神学。4、荷兰人维萨留斯写成了论人体构造。5、塞尔维特发现了肺循环。6、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7、意大利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根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论。于1600年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烧死。第二节 进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学的见解一、达芬奇P531、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西方最先进的国家。达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并是个多方面的天才。2、达芬奇提出人眼对远近物体的知觉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 线条透视(2)节目透视(3)空气透视(4)移动透视(5)双眼视差二、特勒肖P54 特勒肖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应该用实验去研究自然界。并认为几何学也是根据经验的。三 斐微斯P561、 在认识论方面,斐微斯强调感性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2、 斐微斯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贡献,他强调情感的作用,包括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他认为情感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阻碍记忆。第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二)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第二节 笛卡儿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一、唯理论P601、笛卡儿认为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2、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二、心物二元论P61笛卡儿运用他的唯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心物二元论的结论。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其中,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能存在。三、心身交感论P621、笛卡儿说身对心有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2、笛卡儿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四、论反射P63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五、 论情绪P641、笛卡儿认为有些情绪主要是灵魂的作用,著有论情绪。2、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一、逢会论:P65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2、马勒伯朗士是另一个逢会论者,也是笛卡儿派的唯心主义者,著有对真理的追求。二、复合感觉P66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第四节 斯宾诺莎一、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自因说P71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他所谓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二、唯理论与伦理学一书P68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是伦理学1675年,认为知识分三种:第一种是感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记三、心身平行论P69在斯宾诺莎看来,思维(心灵)和广延(物质)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可是他将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却不能相互决定。四、论联想和情感P69斯宾诺莎认为,联想的条件是同时经验到。他认为,假如人体一次被两个物体同时作用过,那么,以后心想象到其中的任何一个时,会立刻记起其他另一个。斯宾诺莎承认存在着相似联想。斯宾诺莎认为情绪有两类,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另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三)17世纪的英国和德国第一节 英国的社会背景一、培根新工具的提出P721、1620年代英国唯物主义的开山祖弗兰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工具,提倡求知识的新方法。培根提出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名言。2、相信两种灵魂说,认为有两种灵魂,一种是感性灵魂,一种是理性灵魂。第二节 霍布斯一、机械唯物论P741、霍布斯认为,世界由具有广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所构成。物体的特性只有数量上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2、霍布斯认为世界是无质的。世界只有一个实体,那就是物质。物质的运动是机械的。二、论人性P74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压迫他人,提高自己。三、论感觉与梦境P74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四、联想主义的萌芽P75霍布斯以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霍布斯将联想分成两种,一种是无指导的、无计划的、非恒久的。另一种是有个欲望或计划节制的。后人把前者称为自由联想。第三节 洛克一、经验论P76英国思想家洛克的著作人类悟性论1690年出版。书中反驳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洛克反驳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抨击“唯理论”二、感觉与反省两源说P771、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材料来源:(1)对客观世界的感觉(2)反省2、洛克把人所能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观念。又将一切观念分简单与复杂的两类。3、 洛克以为反省是观念的另一来源,称它为内感官,以别于耳、目等外感官。他将反省称为内感官,意即反省与感觉一样是被动的。4、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三、外物的原始性与次起性P78洛克把外物的性质区分为原始性与次起性;如广延、形状、体积、动静、不可入性、数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种类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色、声、香、味等感觉的能力是次起性。四、联想主义的开始P78联想一直是心理学史上受到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联想是一种普遍的、比较容易分析的心理现象。洛克最先使用“联想”这一词语。第五节 莱布尼茨一、唯理论P81莱布尼茨德国第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著有单子论和人类悟性新论。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莱布尼茨认为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理性真理,一种是事实真理。二、单子论P81“单子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单子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单子是上帝,上帝也是原初单子,由他发射出一切其他单子。三、预定和谐说P82莱布尼茨认为单子虽然各自独立,但却与其余单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内。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创造之时已经把每一单子造得在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单子的状态。他用“预定和谐说”来说明心与身的关系。四、论微觉与统觉P8384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微觉。最明白的叫做统觉。 “统觉那是意识,或说,对这个内部状态的反省认识。”微觉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几乎等于零的观念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四)十八世纪的英国第一节 英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了解)约翰、托兰德认为只有人脑这个具有特殊构造的物质才有思想第二节 贝克莱贝克莱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著有视觉新论和人类知识原理。一、存在就是被感知P87贝克莱地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方面。二、空间知觉的经验论P881贝克莱在他的视觉新论中提出空间知觉的问题,人的视网膜如何感知对象的距离,他也是运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的,用经验论来处理空间知觉第三节 休谟一、不可知论P90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二、联想主义P93休谟认为联想的条件包括:(1)相似(2)时地接近(3)因果关系第四节 哈特利一、振动说P94(名词和简答)1、哈特利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代表,是系统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强调心理对生理的依存性,被称为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2、哈特利认为振动是神经的一种活动,前人都把神经管看成是空心的,认为活动精气在其中传导。3、哈特利认为,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振动是上下波动,本身垂直运动而作向前推进的纵波运动,这是脑的细微运动,传导是按神经表面水平传导。4、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微振与振动基本一样,只不过微振在振动的份量上更加微弱,二者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量上和程度上的不同。5、哈特利反对洛克地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二、系统的联想主义P951、哈特利受洛克影响,他对联想心理学加以系统化,是系统化的联想主义,他认为联想其实就是一种,联想的条件就是一个:时间的接近。2、哈特利认为联想的条件只是时间接近,联想包括同时联想和相继联想。三大联想规律可以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规律。三、三条次级联想律P96(名词、简答)(1)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2)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3)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他认为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这样由联想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的高尚品质都是由联想养成的。第五节 苏格兰学派一、兴起的背景P105休谟的不可知论主张没有外物不可知,有没有灵魂与上帝不可知。因此苏格兰大学的教授为维护宗教信条就出来反对他的学说,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苏格兰学派,又因为他们自称根据常识立论,又叫常识学派(名词)。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强调心的主动性。二、代表人物:里德与司徒亚特P98三、心的主动论P99苏格兰学派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有主动性,相信材能心理学。第七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五)十八世纪的法国第一节 法国当时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代表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P102在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的孟德斯鸠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认为社会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服从什么天命。二、拉美特利(人是机器)P102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机器,人就是机器,根本不需要什么灵魂。三、狄德罗P103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四、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P1041、爱尔维修认为心理活动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是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但他过于夸大感觉的作用,他是机械唯物论的感觉主义者,他的心理学思想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是教育万能论者,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2、爱尔维修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反对先天素质决定论,认为人生下来时根本没有任何倾向。人们知识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出生后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是教育的产物。五、卢梭(民约论、主情说、儿童教育论)P106卢梭著有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他的教育主张中表现了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倾向。他主张进行自然教育,主张培养孩子走向自然。他主张人应该回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应该给儿童以自然的教育,避免受文化的影响。第二节 孔狄亚克一、感觉主义心理学P1081、孔狄亚克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把各种心理过程都归结为变相的感觉,他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也反对洛克的“反省说”。2、他著有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他把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成为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这是他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3、狄亚克承认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认为心理过程是感觉的变相。4、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和感觉主义的心理学的区别,感觉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感觉主义的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只是感觉的变相。5、感觉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们相信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6、他主张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第三节 两个早期的生理心理学者博内和卡巴尼斯一、博内(身心平行论、感官分工说)P1111、查理博内是瑞士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用神经的运动来说明心理过程,他不认为感觉是神经的直接结果,而认为是那个运动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经特殊纤维说又叫感官的分工说。2、所谓感官分工说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不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二、卡巴尼斯(神经阶层说、内部感觉)P1121、笛卡儿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是指灵魂,卡巴尼斯认为我是指脑,是指神经系统。2、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3、卡巴尼斯提出内部感觉,内部感觉不是指洛克所说的反省的内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识之中代表内脏、肌肉和膜等的状态的感觉,即后来说的机体感觉和本受感觉。内感觉属于神经低级阶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机能不被意识到,这种低阶层的内感觉虽不被意识到,但还是能起心理的背景作用。第八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六)十八世纪的德国第一节 德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德国思想家提出的理论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第二节 伏尔夫一、伏尔夫P1181、伏尔夫在当时的德国思想是很有影响,他是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的继承人,而且是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2、伏尔夫曾于1721年演讲过“中国人的实践哲学”。他很推崇孔子,孔子看重人的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而不看重鬼神。他认为孔子提倡的道德是没有启示的宗教,可以通过实践慢慢建立道德体系,单从理性也可以建立道德体系和宗教信仰。3、他的著作经验的心理学和理论的心理学4、伏尔夫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目的论的世界观。他主张二元论的身心平行论。他在认识论上是唯理论者。二、材能说P120伏尔夫系统化了材能心理学,材能心理学也叫能力心理学。伏尔夫是材能心理学的创始者。象亚里士多德的二分法一样,伏尔夫把人的材能分为认识材能和动求材能两大类。第三节 提顿斯一、内省法P122(简答)提顿斯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心理学上相当重要的人物。对内省法的系统阐述是从提顿斯开始的。(1)内省法的含义及系统化,提顿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用内省的方法。他所说的内省法是指人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观察经验的变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复观察心理经验。(2)内省是可能的。有人认为内省不可能,因为主观心理现象不象客观现象那样可以允许人在一旁观察而不妨碍它进行,人要观察自己的主观想象的变化,一定会妨碍这个过程,使它不能正常进行,因此也就观察不到它的真相。针对这个问题,提顿斯提出“最初的回忆”,提顿斯认为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此时此刻进行观察,而是指对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这样的内省过程不会妨碍心理现象的进行。二、心理三分法P122提顿斯以前有人已经认为人的心理作用除认识、意志之外还有感情。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个部分。第四节 康德一、不可知论P125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想要调和科学和宗教,但他的哲学基本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二、时空知觉先验论P126 康德的空间超验论引起空间知觉的天生说。康德对于空间这样认为,人不能设想无空间之物,也不能设想无物之空间,所以空间是心所固有的。三、对心理学的影响P1271、(1)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2)康德还认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因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有科学的心理学。(3)康德的这个看法相当片面,而且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他对心理学的这种评价使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同时也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而不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而勉强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不适合于数学处理或者还不能用数学处理的问题及研究结果,以至陷入玄虚。2、康德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3、康德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七)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学派及联想主义第二节 骨相学与苏格兰学派一、骨相学P1301、由德国医生哥尔创立。骨相学这个名称只是到了哥尔的门徒斯铺宰姆才开始使用。2、骨相学的主要论点有三个:(1)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2)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这些心理材能是参照苏格兰学派所列的材能项目而定的。(3)每个材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即每个材能与脑的特定部位相应。心理材能分为37种。3、骨相学在学术界从来没有得到过承认,但是它在社会上却很流行。第三节 法国的反联想主义的倾向比兰、拉娄米杰、德特雷西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强调了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P133第四节 布朗一、两种引式P1351、布朗是苏格兰学派司徒亚特的学生。2、布朗认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这是心的主动作用,不是观念间有什么粘合力。3、布朗认为人有两种经验:(1)简单引示,即一般人所谓的联想。(2)关系引示,相当于马勒伯朗士的自然判断,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能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布朗还由此提出了“心理化学”的见解。他认为,由“引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就是说,它具有与构成它的成分地性质不同的一种性质。他把这种作用称为“心理自发化学”二、九条联想次级律P137(1)持久(2)生动:观念越生动就越容易联想起来。(3)频率:重复次数越多的观念,越容易被引起。(4)新近:越新近的经验就越容易回忆起来,例如刚学过的东西容易记起。(5)迭代(6)体质差异(7)情绪状态(8)生理状态(9)思维习惯 其中(2)、(3)、(4)条最为重要第五节 詹姆士.密尔一、彻底的联想主义P1391、詹姆士密尔是苏格兰人,但是他的心理学没有苏格兰学派的特点,却继承了英吉利联想主义的传统,并且把联想主义推向到极端,成为一个彻底的联想主义者。2、詹姆士密尔认为,联想都可以归于一个原因:接近。3、他认为联想有两种:一种是同时性联想;一种是相继性联想二、心理机械学P1411、詹姆士密尔认为,联想只是观念与观念机械的结合。他把联想的机械学观点推到了极端,因此有人说他持有心理的机械学观点。2、他的儿子约翰密尔看到他父亲这种看法的缺陷,转而发挥布朗已经提出的“心理化学”的见解。第十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八)19世纪初期的德国心理学第一节 影响心理学的几种思想一、谢林“自然哲学”的影响 P143 按照谢林的意见,现象是宇宙精神的存在和自我意识的某些特定的形式。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是无意识盲目活动的结果。自然界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更高阶段的发展则意味着以无意识的东西向有意识的东西的逐步转化。谢林把自然界的发展道路描绘成宇宙精神的辩证的自我发展。二、英国联想主义的影响P1441、联想主义心理学是由英国学者于十七世纪中叶所创立。联想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比较,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心理学派别。2、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经验,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三、费里斯的影响P1451、他著有心理的人类学。2、费里斯同意康德的灵魂不可知的说法,强调心理在一切发展阶段都是统一的、主动的。第二节 霍尔巴特 P145霍尔巴特的著作心理学教科书,他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以下是四个名词一、实子论P146霍尔巴特崇奉的形而上学,也叫实子论。认为世界由许多实子构成。每个实子都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可消灭的。实子相互干扰就产生保存自己状态与地位的运动。一般物体都是由实子构成的,所以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实子来去的运动。人的身体是实子的集团。人的灵魂是单一的无时间无空间的实子。二、溶合与纠葛P146霍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三、观念的相合相与相排P146观念具有相合相排的力量。时时刻刻占据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允许与它自己可以调和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之中,而将与其不调和的观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四、意识阈限P1471、霍尔巴特认为,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即是霍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2、他的意识阈限概念后来被费希纳所继承。3、弗洛伊德的观念是情欲性的,而霍尔巴特的观念则主要是认识性的。五、统觉团P148霍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霍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六、简答题 材能心理学和霍尔巴特的理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P147-148)第三节 本尼克一、原始材能说P149 本尼克如霍尔巴特,也反对材能心理学。他认为,人生来不存在如知觉、记忆这类材能,只有原始材能,即简单的感觉材能和运动材能。这些原始材能不是被动的,是活动的,是冲动,它们主动地寻求外部刺激,并与这些刺激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能力。二、痕迹说P149本尼克和霍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心不是一大群的观念,而是一大群的冲动。这些冲动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后留下痕迹。因此,与这种痕迹相应的经验,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再现,并能以此痕迹为基础发展出更复杂的过程。第四节 洛采1、洛采的医学心理学曾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P1502、部位标记说是陆宰在心理学史上有影响的关于空间知觉的学说。P150 视觉也存在着部位标记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九)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十九世纪早期德国开始研究化学和物理学。P155在转向生物科学的研究事,德国在生物科学及物理科学研究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P164十八世纪中期,科学在德国的大学课程中成为重要的部分。P155德国人的气质比英国人和法国人更爱好细心的和精确的分类和描述工作。P155一、谬勒1、神经特殊能力说:蔑勒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神经特殊能力说。P1552、蔑勒将神经特殊能力说成十条“规律”。他认为,人的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对光反应,耳只对声音产生反应,而舌只能反应味觉等等),它们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各种感官只有一种适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条件下,其他刺激有时也会引起某个感官的活动;但只能使此感官发生惯有的特殊的感觉。如压迫、敲击,或电刺激作用于视感官,只能引起光的感觉。P1553、蔑勒的神经特殊能力说,虽然是错误的,因感觉无疑是我们知识的最基本的来源,原因是感觉所反映的是关于外物的属性。当然,感觉机构对外物性质的反映并不是说感性映像与被反映的外物的性质是完全等同的。P157二、韦柏1、在心理学史上是韦柏第一个将实验法与数学测定法结合起来对感觉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说实验心理学开始于冯特,但应该说实验心理学由韦伯开始。P1572、两点阈限:韦柏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两点阈限”。P1573、韦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后来所谓感觉的差别阈限。P1574、韦柏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P158三、费希纳1、名望最高的是他对心理物理学的研究。P1592、费希纳规律:想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感觉与引起感觉的刺激都是可以测量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ClogRRo。S代表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o是阈限刺激度。P160四、霍尔姆霍兹1、空间知觉经验论 p1612、在视觉方面,霍尔姆霍兹还支持杨氏的理论,对杨的三色说作出了新的发展。他认为对颜色做出不同反映的眼内受体只有三种:由于三种受体的作用,人眼获得了红、绿、兰三种基本色的感觉。P1623、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霍尔姆霍兹关于神经传导速度的实验表明,思维与运动是在可测量的间隔时间内彼此相继产生的,纠正了以前认为是同时发生的错误说法。P163五、黑林P1641、空间知觉天生说。他认为空间知觉是生来就有的,在他看来,网膜上生来就存在三个部位标记,一个是关于上下的,一个是关于左右的,一个是关于远近的。黑灵的这种看法后来被完形派心理学所继承和发展。P642、黑林另一个与霍尔姆霍兹相对立的学说是色觉说。霍尔姆霍兹认为,基本色有三种,每色都有特殊的纤维。黑灵认为,基本色有六种,网膜上有三种物质,这三种物质,一是“红绿质”,二是“黄兰质”,三是“白黑质”。他认为,一对原色之一必然在受体中引起一种化学变化。黑灵以次解释补色的现象。黑林色觉理论最大的成功是“色盲学说”3、黑灵认为皮肤有它自己的“生理零点”,外物温度比皮肤零点高则感温,低则感冷。皮肤的“生理零点”会随适应而有变化。一般认为黑灵的看法是对的。第十二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十)19世纪中叶及其后的英国心理学一、汉密尔顿P168他按照苏格兰学派的传统见解,强调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他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感情和动求作用三类。他又把每类分为各种材能,如认识分为六种才能:呈现才能、保存才能、再生才能、表象才能、加工才能、以及法则才能。二、约翰密尔P1681701、他认为心理状态可以直接观察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无须借助于生理学,心理学是与生理学不同的独立科学。2、约翰密尔明确提出“心理化学”。他认为复杂观念不是由简单观念堆积而成,而是由它们产生,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成的新观念具有与原先观念性质不同的新的性质。三、培因P1711、1876年创办心杂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1872年发表心与身一书,主张心身平行论。2、培因于1872年发表心与身一书,主张心身平行论,他认为身体是 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不互为因果。3、培因认为人有“自发的动作”,即没有从感官来的刺激而能发生的动作,人由有这种自发的动作。进化论影响下的心理学四、斯宾塞P1721、著有心理学原理2、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他认为生命是“内部关系不断对外部关系的适应”,心理是有意识的机体对环境的不断适应。3、还主张心理学是独立的科学,它处在生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间,即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五、查理士、达尔文P174(简答2004年)1、达尔文是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人与动物的表情2、他的进化论主要是关于生物的种是否由进化而来和生物进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力提升2.0方案解读
- 《窗边的小豆豆》课件
- 护理人员应知应会
- 皮牵引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 2025设备抵押贷款合同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销售区域经理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经理安全培训课件
- 红斑狼疮护理
- 2025解除购销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三方股权合作合同协议书
- 地方病竞赛试题及答案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社工抗压与情绪处理课件
- 单元考点必刷卷 (一)(含答案)我上学啦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农村厨师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14)
- 起重机作业人员Q2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四川遂宁2021-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4篇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轧钢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