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教育作文文档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教育作文文档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教育作文文档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教育作文文档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教育作文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摘 要:新课程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了“阅读链接”这样一个新栏目。该如何科学有效使用,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此,笔者对该栏目进行了整理及使用现状分析,并结合课例,提出了“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四个策略。 一、“阅读链接”的安排及特点 “阅读链接”是从四年级开始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安排在单元精读、略读课文之后,而且只是部分课文才有,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仅出现了19次,其中四年级7次,五年级5次,六年级7次。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小故事、散文等。它围绕单元文化主题,提供一些文字资料及图片,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语文观。它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是单元精读、略读课文的延续和扩展。 一个栏目虽小,但是它蕴含的内涵并不小。“阅读链接”作为语文材料的基本构成要素,直接反映编者意图,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它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紧紧围绕着课文链接的。从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那么,怎样配合课文选择拓展性阅读的材料,这种隐性的提示,是对教师提出来的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教学理念:阅读链接的意识应贯穿到更多文本的学习当中,不是只有学习阅读链接时才能链接,而是以课文为本,把握链接机会,只要需要、只要有价值,就可以时时链接、处处链接,来创作大语文的课堂,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双赢。 二、“阅读链接”使用的现状分析 调查所知:本栏目在教师心里的地位不高,教师往往简单地把“阅读链接”作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或让学生蜻蜓点水似的浏览,或让学生课外自读。有的甚至都还不清楚还有这样一个栏目。如我校四年级老师说:“课本其他内容都来不及上,哪还有时间上这块内容。反正是课外阅读链接,就让他们自己去读读、看看吧”。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块内容与考试不是很有关系,所以就不是很重视。其实,这些做法是对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教师要揣摩“阅读链接”的编选意图,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要点,与课文教学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之“文尽其用”。 三、“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策略探讨 “阅读链接”它并不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阅读链接”和“教材正文”的特点,把“阅读链接”教学与教材正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更好地学习文本起到铺垫或拓展的作用,从而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味。 (一)用于导课结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做一些灵活处理。阅读链接的学习方式亦是如此。虽然它是教材的辅助材料,但也要发挥其最大功效。因此,“链接”的时机是很关键的。不管是放在课前,还是在课尾,或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都要结合不同的“阅读链接”和课文好好去琢磨,使它与文本解读的整合恰如其分,让“阅读链接”发挥其“链接”的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课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语言。课后“阅读链接”中威尼斯之夜一文,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美丽风光。这篇文章可布置学生自读,增长见识,陶冶情趣,也可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还可与课文对比阅读,领悟写法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像这样的“阅读链接”穿插在课尾比较合适。 (二)用于群文比较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相关的段落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开阔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如虞大明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时,他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各种各样不同的笑,展现出对笑有所了解后,并用屏幕出示各种笑的名称,再到曹雪芹笔下“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发红楼众姐妹的开怀之笑,以及到教师下水文我的父亲母亲母亲的笑,最后回到托德的笑。虞大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德的笑,经过朗读体会,在多维视角的对比下,托德的笑以其虚伪、刻薄、见钱眼开,彰显了出来。这当中还出示了一张沙皮狗皮笑肉不笑之脸的图片,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虚情假意的笑有多么丑陋,多么令人恶心。这样一比较,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还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一文时,除了可链接选学课文剥豆,还可以链接教材之外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三篇课文都是毕淑敏的作品,都反应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母爱,很值得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再如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中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就可以发现老舍笔下的春节是热闹又喜庆,而梁实秋的过年就显得烦躁又不耐烦;斯妤的除夕则更多是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显然,通过群文阅读比较,同样是春节,但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其实,写作就是这样很个性的事情! (三)用于练习巩固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矛盾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创造。仿写、扩写等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在理解中积累、习得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