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分为哪七个纲?贝类学主要特征 : 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由5部分组成,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贝壳。 2、除掘足类和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 3、神经系统简单,主要由1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神经索、神经节组成。较高等贝类神经中枢由脑、脏、足、侧神经节和这些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连索所组成。 4、体腔退化,只有1个很小的围心腔。 5、大多数种类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贝类分为七大纲: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2、瓣鳃纲主要特征?腹足纲主要特征? 瓣鳃纲主要特征: (1)外套腔发达,内有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 (2)身体左右侧扁、两侧对称,有2个两壳,又名双壳类. (3)头部退化,没有头部,故名“无头类”,无口腔、颚片、齿舌等。 (4)足位于身体腹侧,侧扁呈斧头状,故又称斧足类. (5) 神经系统较简单,但已具有明显的神经节,有脑、脏、足神经节3对神经节,感觉器官极不发达。腹足纲主要特征: (1)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故名“腹足类”。 (2)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 “螺类”。 (3)身体不对称,头部发达,通常对称,头上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口内有颚片、齿舌。 (4)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5)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 (6)大多数水生,少数陆生,陆生种类用“肺”呼吸。3、贝壳各纲贝壳的个数形状? 无板纲无贝壳,但身体表面有发达的角质层或石灰质的骨针或鳞片保护。 单板纲具1个帽状贝壳。 瓣鳃纲具2个瓣状贝壳。 多板纲具8块板状贝壳。 腹足纲绝大多数具1个螺旋形贝壳。 掘足纲具1个牛角状或象牙状贝壳。 头足纲多数退化为内壳,有的完全退化,仅鹦鹉螺具有1个外壳。4、贝壳的主要成分?分为哪三层?分别由外套膜的哪部分分泌形成? 贝壳的成分 主要是CaCo3,占95%,还有少量Mg、Fe、有机物、磷酸钙、硫酸钙、硅酸钙和氧化物等。 贝壳根据形成的方法和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三层: 角质层(皮层):最外面一层,很薄,由贝壳素(一种硬蛋白,相当于人指甲、头发)构成,耐酸碱腐蚀。 棱柱层(壳层):中间层,比较厚由方解石(角柱状较疏松的1种CaCo3 结晶体)和少量贝壳素构成。 珍珠层:最里面一层,由霰石和少量贝壳素构成。霰石是砖状CaCo3 结晶体,每层之间都有极薄的氨基酸充塞其间,较紧密富有光泽。 角质层和棱柱层由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随动物生长逐渐增大,但不增厚。珍珠层由外套膜整个外表面分泌而成,随动物生长而加厚。5、影响贝壳生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钙生物沉淀的重要环境因素有温度、碳酸钙的饱和度和压力。 (1)水温愈高,CO32-的含量就愈多,生物对碳酸钙的吸收愈快,因而大型贝壳贝类仅出现在热带海区或暖流经过的某些海区。如砗磲壳长可达1米,重约300公斤。 (2)海水中碳酸钙往往是过饱和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贝类也可简单看成是碳酸钙从海水中沉淀的催化剂。 (3)随着压力的增加,碳酸钙溶解度提高,这也是生活在深海贝类贝壳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6、外套痕 外套窦 外套腔? 外套痕:外套膜环走肌的痕迹。 外套窦:水管肌在贝壳上留下的痕迹,是外套痕向内弯入的部分。 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与外界相通的空腔。7、瓣鳃类贝壳方位的辨别? 首先确定前后方位,再辨别左右和背腹。前后辨别 (1)壳顶尖端所指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2)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端。 (3)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 (4)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 (5)只有1个闭壳肌的,闭壳肌痕所在的一侧为后端。 贝壳前、后方决定后,以手执贝壳,壳顶向上,前端向前,后端向观察者,则左边的贝壳为左壳,右边的为右壳,壳顶所在面为背方,相对面为腹方。8、瓣鳃类贝壳壳高、壳长、壳宽?牡蛎贻贝等特殊贝壳的壳高、壳长? 瓣鳃纲贝壳的测量标准 (1)壳高: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 (2)壳长:由前端至后端的距离。 (3)壳宽:左右两壳面间最大的距离。有些瓣鳃类如贻贝、牡蛎等:贝壳较尖的一端为壳顶,它的口接近这个部位,故又把壳顶称为“前端”,相对的一端称“后端”,前端至后端最大的距离为壳长。靠近鳃的一方称“腹面”,相对的一方称“背面”,背腹最大的距离为壳高。9、腹足纲贝壳分为哪两部分?各部分容纳什么? 整个贝壳可分: 螺旋部:是动物内脏盘曲之处,一般分为许多层。 体螺层:是贝壳最后一层,容纳动物头部和足部。10、腹足类贝壳的方位辨别和壳高、壳宽? 方位辨别: (1)手拿贝壳,壳口向自己,壳顶向上,若壳口在右边则为右旋贝壳,在左边为左旋贝壳。(2)贝壳前、后、左、右方位辨别 是按动物行动时的姿态来决定。壳顶端为后端,相反的一端为前端;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在右侧者为右方,在左侧者为左方。贝壳测量 壳高:由壳顶至壳口最前端的距离。 壳宽:贝壳体螺层左右间最大的距离。11、头足纲贝壳分哪四种? 分四种:外壳、内外壳、内壳、假外壳。 1、外壳:鹦鹉螺有外壳,在1个平面上旋转。 2、内外壳:旋转乌贼,大部分埋在外套膜内,外露一点。 3、内壳:发育初期原位于皮肤外,至胚期中隐于皮下,埋在外套膜下。石灰质(金乌贼)或角质(枪乌贼)。 4、假外壳:船蛸,贝壳完全退化,但雌体由两只特化的背腕分泌石灰质壳,覆盖在外套膜外,所以叫假外壳。雌体产卵与壳内,用 于携带卵子,故又称孵卵袋。12、瓣鳃纲外套膜边缘分为哪三层?各自功能? (1)外层:生壳突起,主要起分泌贝壳的作用。 (2)中层:感觉突起,外界刺激感觉较灵敏,专司感觉作用。牡蛎有触手和感觉突起,扇贝有外套眼。 (3)内层:缘膜突起,肌纤维较多,它的伸展和收缩控制外套腔开口的大小,起着调节海水进出量的作用。13、瓣鳃纲外套膜类型?主要经济贝壳属于哪种类型? (1)简单型 除背缘外,前、后、腹缘游离,无愈着点,例如蚶科、扇贝科。 (2)二孔型 外套膜后缘仅有一个愈着点,形成出水孔(肛门孔)和进水孔(鳃足孔),例如珍珠贝科、牡蛎科、贻贝科。 (3)三孔型 外套膜边缘有两个愈合点,即在第一愈合点的略近腹侧处形成第二愈着点,形成三孔型。即形成出水孔(肛门孔)、进水孔(鳃孔)和足孔,例如帘蛤科、蛤蜊科等。 (4)四孔型 外套膜缘有三个愈合点。在足孔和鳃孔之间形成第三愈合点,从后向前依次为肛门孔(出水孔)、鳃孔(进水孔)、腹孔和足孔,称为四孔型。14、头足类鳍分为哪三种类型? 据鳍的位置、形状不同分为3种 周鳍型:金乌贼 中鳍型:耳乌贼 端鳍型:中国枪乌贼15、齿舌、胃楯、胃板、晶杆、消化盲囊? 齿舌:齿舌是贝类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是一种角质带状物,上有许多齿尖,类似锉刀,帮助贝类摄取及磨碎食物。 胃楯:在瓣鳃类和某些腹足类,胃内皮特别发达形成一种能脱落的厚皮质物,称为胃楯,用以保护胃的分泌细胞. 胃板:在某些腹足类,胃内皮特别发达形成一种角质或石灰质的咀嚼板,称胃板,用来压碎食物。 晶杆:草食性瓣鳃类或腹足类胃内有晶杆,是一种几丁质棒状物,由晶杆囊内表皮分泌产生,末端突出于胃腔,一般为黄色或棕色,起机械消化作用,晶杆还能溶解出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消化盲囊:指瓣鳃类的肝脏,瓣鳃类的肝脏是一对大型近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由许多一端封闭的盲管组成,这些盲管具有吸收养料和进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故称消化盲囊,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16、瓣鳃类、腹足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区别?瓣鳃类消化系统:包括唇瓣、口、食道、胃、肠、肛门、消化盲囊。腹足纲消化系统包括吻、口、口腔、食道、胃、肠、肛门及唾液腺、食道腺、肝脏。17、瓣鳃类消化管壁不具肌肉层,无蠕动能力。靠纤毛的煽动运送食物。消化道任何部分均可以找到大量吞噬细胞,可进行细胞内消化。瓣鳃类对食物大小和重量有严格的选择,但除了对它特别有害的化学刺激物品外,一般对食物性质没有、选择。18、贝类的呼吸器官有哪三类?什么叫本腮? 贝类的呼吸器官有三类:鳃、外套膜、肺 本鳃:水生贝类主要呼吸器官,由外套膜内侧壁一部分皮肤伸张形成,是在发生过程中最初出现而在成体仍然被保留的鳃,为了与他种鳃区别,特称本鳃。 本鳃分为楯鳃与栉鳃。19、瓣鳃类腮的类型?常见经济贝类属于那种类型? 鳃的类型 (1)原始型 原始瓣鳃类,鳃构造与腹足类羽状 鳃一样。鳃轴两侧各有一行接近三角形的鳃叶, 位于身体后方。如湾锦蛤。 (2)丝鳃型 变化较大 原始种类:鳃叶延长成丝状,称为鳃丝。各 侧的鳃是由二列呈悬挂式分离状态的单纯 鳃丝组成,故称丝鳃型。如日月贝。 (3)真瓣鳃型 外鳃瓣上行板游离缘与外套膜内面愈合,内鳃瓣上行板游离缘与内脏囊愈合。板间联结与丝间连接都是用血管相连。鳃的构造成为极其规则的格子状。如文蛤、杂色蛤、青蛤、竹蛏等。 (4)隔鳃型 鳃退化成外套膜与背隆起之间一个肌肉性的有孔的隔膜,真正营呼吸作用的为其外套膜的内表面。在瓣鳃类中,只有孔螂族的动物具有这种类型的鳃,因此又可称它为隔鳃类。20、瓣鳃类雌雄异体者生殖腺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 生殖腺组成: 一般由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三部分构成。 滤泡和生殖管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而生殖输送管仅为排出生殖细胞之用。第二章 贝类的生态习性与分类1、 潮间带、中潮区、低潮区、浅海?潮间带与浅海:亦称潮区,指大潮高潮线到大潮低潮线中间的区域。低潮区:中潮区:2、 哪些情况造成水体缺氧?当发生以下情况会造成水中缺氧,贝类死亡:水过浑,水中有机物过多,COD水被污染,细菌分解大量耗氧,特别海水富营养化,赤 潮生物大量繁殖,BOD。贝类本身密度过大,耗氧。老化池塘底泥耗氧。3、 底质分为哪几种?常见的经济贝类(后面几章讲的贝类)栖息于哪种底质?不同贝类对底质要求不同,同种贝类的不同生活时期对底质要求也不同。可分为岩礁底、砂砾底、沙底、沙泥底、泥沙底及泥底.福氏玉螺、泥蚶、缢蛏等栖息于软泥底。文蛤、扁玉螺、四角蛤蜊栖息于沙底或沙泥底。鲍栖息于岩礁底,泥沙是其天然的屏障。扇贝、珠母贝、牡蛎栖息于岩礁底或砂砾底。 4、 海水运动对贝类有利、有害方面?海水运动对贝类有利的方面潮汐、波浪和海流是良好滩涂创造者,为贝类提供了各种底质。海水运动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给贝类带来饵料。海水运动带来丰富的溶氧。大潮期间T、S、Do发生很大变化,诱导贝类繁殖。传播幼虫,扩大种的分布范围。海水运动对贝类有害的方面。剧烈运动破坏底质,淤埋贝类,影响贝类生活和分布。海流将幼虫带到不适宜地方,因条件不适而死亡或被敌害所吞食。5、 简述贝类的生活型并举例?贝类按其生活习性和栖息底质划分为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游泳型、浮游型、凿穴型、寄生与共生型8种生活型。(1)埋栖型 绝大多数瓣鳃类,如泥蚶、文蛤、缢蛏等.(2)固着型 牡蛎、海菊蛤(3)附着型 贻贝、扇贝、珍珠贝等(4)匍匐型 大多数腹足类,用足在岩礁、滩面爬行(5)游泳型 头足类某些种类如柔鱼、枪乌贼等(6)浮游型 翼足类、海蜗牛、大多数贝类幼虫(7)凿穴型 海笋和船蛆(8)寄生与共生型内寄生有内寄螺,外寄生的有圆朴螺,寄生在棘皮动物体上。短口螺吸食贻贝的体液,内寄蛤寄生在锚海参食道中或者吸附在它体表。骑马齿蛤亦与一种虾、砗磲与虫黄藻营共栖生活。 6、 贝类生长特征?影响贝类生长的因素?(判断题)贝类生长的特征(1)它的生长表现在贝壳与软体部两个方面,且往往不同步。有时贝壳长得快而软体部并未长,有时软体部生长快而贝壳不长。(2)贝类生长有两种类型:短期生长型和终生生长型影响贝类生长的因素(1) 年龄胚胎时期体积不增加,幼虫期生长缓慢。稚贝后生长速度非常快(栉孔扇贝70-100微米/天、魁蚶100-200微米/天),这种快速生长可保持到性成熟前。性成熟后生长显着减慢。幼贝壳生长快软体慢;成贝壳生长慢而软体生长快。(2)季节与水温:适温季节贝壳生长随T而加快。寒冷冬季贝壳几乎不长,而软体部仍然生长。(3)繁殖:贝类繁殖力很强,繁殖季节体内营养物质生殖产物,软体消瘦生长缓慢,在贝壳上形成繁殖纹。繁殖后壳生长加快,但肥满都很小。随T贝壳生长 ,软体部却逐渐增重,肥满。(4)饵料:海区营养盐多,饵料多,贝类生长快;反之慢。同一海区外海比内海快,低潮区比中高潮区快。 (5)密度:贝类的生长与密度成反比。(6)其它盐度、水质、混浊度、底质等均对贝类生长有很大影响。半咸水种类正常海水中,软体部消瘦,生长速度受限,如近江牡蛎。污染水质中,多数贝类生长缓慢,但污损贝类快,如贻贝、褶牡蛎。滩涂贝类底质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底质适宜呈氧化状态,生长快;反之生长慢,甚至死亡。7、 性别区分瓣鳃类可以从生殖腺颜色区分:红色代表,白色通常是代表 腹足类:原始腹足目鲍土黄,灰绿。中、新腹足目有交接器。头足类:有交接腕。8、 性转变、繁殖季节?性变(性转变)即从一种性别转换成另一种性别。贝类中普遍存在性变现象,尤其是贻贝、牡蛎。繁殖季节:是指每年这个季节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适合这种贝类产卵、排精,从开始产卵起到最后结束为止这个时期,称为其繁殖季节。9、 哪些环境条件对贝类繁殖有重要影响?环境条件对贝类繁殖的影响 主要有温度:贝类的繁殖季节实际决定于水温,春季产卵的南方早于北方,秋季产卵的,北方早于南方。盐度:长牡蛎性腺成熟后,只有盐度下降到18才会产卵繁殖,河口性贝类也有这个现象。潮汐:瓣鳃类一般在大潮时产卵,潮差大,潮流大,温度、盐度、溶氧变化大,刺激贝类产卵。 10、贝类的繁殖方式分哪几种?(1)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及少数原始腹足类。水中受精,水中发育。(2)幼生型:某些瓣鳃类如蚌、密鳞鳞牡蛎,母体鳃腔内受精、孵化成面盘幼虫,再离开母体。(3)有交尾活动的:大部分腹足类,交接突起伸入受精囊中,体内受精,受精卵包被在卵块或卵囊内排出体外,在其内发育到面盘幼虫或稚贝孵出。(4)卵胎生:腹足类某些种类如滨螺、海蜗牛等,体内受精,在子宫内发育到幼螺后才离开母体。11、每一个生殖细胞经过2次成熟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卵子;1个初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受精多数在第1次成熟分裂中期,大多数瓣鳃类1个精子即能使1个卵受精,腹足类通常需较多精子才能使卵受精。 12、以鲍为例简述腹足纲的生活史?13、以扇贝为例简述瓣鳃纲的生活史?14、幼虫器官幼虫器官:胚胎孵化后与成体相差很远,它自己本身要形成许多适宜于这一时期生活的器官,以后这些器官随变态过程的进行逐渐消失,称幼虫器官。这一时期的幼虫包括: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匍匐幼虫又分为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 第三章、贝类人工育苗1、贝类人工育苗定义n 贝类人工育苗:是指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受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2、简述贝类人工育苗工艺流程或以扇贝为例论述贝类人工育苗过程?3、论述贝类常用的催情方法并举例?n 1、物理催产方法n (1)温度刺激 包括升温法和变温法。n 升温法:将温度从正常突然升高3-5,往往导致贝类繁殖. 特殊魁蚶需4-6。贻贝、扇贝、牡蛎、马氏珠母贝等均可采用。n 变温法:有些贝类单独使用升温法难以引起产卵,需经过高温、低温几次反复刺激才能见效。像鲍、文蛤、魁蚶等,变温范围2-4。n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后,停止流水10-20min便可排放精卵。如贻贝,但一般不单独使用。n (3)阴干刺激:将成熟亲贝直接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阴干时间随种类不同,壳封闭严的时间长,不严的时间短。扇贝2-3h,文蛤8h,牡蛎12h,鲍0.5-1h。n (4)阴干流水升温法:单独用1种方法不如几种结合用。生产中最常用这种方法。n 栉孔扇贝:阴干2-3h,流水1h,升温2-4。n 牡蛎:阴干12h,升温10-12h,微流水刺激。n (5)紫外线照射海水法(UV海水法):将海水用2537埃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再将贝类放入。n 应用此法主要有皱纹盘鲍.杂色鲍.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蝾螺.栉江珧等。n (6)改变密度:利用降低盐度的方法诱导贝类产卵。如近江牡蛎及一些滩涂贝类。n (7)电刺激:20-30V交流电,贻贝5-15min效果很好。n (8)超声波诱导:贻贝、鲍。2、化学方法n ()双氧水海水法(H202) 原理同紫外线照射海水法。如鲍n ()氨海水法 珠母贝.青蛤.文蛤.泥蚶等埋栖贝类。、生物方法n (1)异性产物刺激法:如魁蚶n (2)食母生溶液:62.5mg/L浸泡2h,诱导翡翠贻贝繁殖。4、自然排放4、洗卵、选育常用的方法?n 受精卵的处理(洗卵)n (1)虹吸法:双壳类常用。静置30-40min待受精卵下沉,吸出1/22/3水,然后再加水洗。静置1h左右再吸,隔1h一次。在胚体开始扭动前洗2-3次(受精后5-7h前)。n (2)倾倒法:鲍常用。小水体,卵子沉到水底后,倒出上清液,20-30min一次,洗5-10次。n (3)过滤法:用剖取生殖腺的方法取得精子、卵子的及用氨海水浸泡的,受精后用筛绢除去比卵大的组织块和比卵小的体液及血细胞(把水全部换掉) 。n 选育n (1)虹吸法:培育池中先加10cm左右水,将中上层幼虫吸到培育池中。幼虫损伤轻但将孵化用水带入 。n (2)浓缩法:海湾扇贝分布均匀需用浓缩法。将孵化水全部抛掉,但造成水流伤亡部分幼体,注意操作。n (3)拖捞法:一般和浓缩法结合使用,先拖捞再浓缩。幼虫不受损伤,也不带孵化水,但时间长,劳动量大,水质恶化,拖捞晚的幼虫受损,且不能捞净。5、幼虫培育过程中,PH偏高或偏低可能的原因?n 培育水体pH值偏高的原因:饵料影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CO2,导致pH值上升。新建水泥池浸泡时间不够(1-2个月浸泡,先淡水后海水,隔一段时间换1次水,时间紧可加少量弱酸)氨氮积累。n pH值偏低的原因:有机物大量增加,细菌氧化作用或水处理系统老化。6、常见经济贝类的采苗基?出现眼点是采苗的标志,20%30%幼虫出现眼点埋栖型(滩涂贝):文蛤、缢蛏软泥底的贝类:投放自高潮区取回的呈氧化状态的软泥,用200目筛绢网过滤(煮沸),铺厚约0.5-1cm。砂底:60目筛绢网过滤的细砂,淡水淘洗干净后入池.n 附着型:扇贝、贻贝、江珧等,魁蚶、毛蚶等虽成体埋栖,但幼贝期营附着生活。可用红棕绳、无毒网片、贝壳等做附着基。泥蚶附于砂粒上n 固着型:牡蛎。可用贝壳(扇贝壳、牡蛎壳)、石块、瓦片、水泥构件等做附着基。n 匍匐型:鲍、螺等。可用聚乙烯波纹板、聚乙烯薄片、瓦片、石块等做附着基。7、附着性贝类中间育成采用的方法,扇贝海区吊养中间育成采用水层?海区吊养和虾池保苗 贝类中间育成一般选中层水,不同贝类深度不同。 第四章、牡蛎养殖1、牡蛎外套膜二孔型;丝腮型;雄性性腺均乳白色,雌性粗糙雄性光滑;以左壳固着;成体无足2、影响牡蛎幼虫固着的因素? 影响幼虫固着的因素 盐度:影响足丝腺的发育、足丝粘度及粘胶物质量。 固着基粗糙程度:附在粗糙基质上,扇贝壳放射肋沟凹处。 固着角度:阴面阳面,附着时避光。 固着基种类:质地坚硬的好于柔软的,大型固着基较好,小于0.25mm不能固着,不能小于自身壳长。 固着基颜色:灰色最好,黑色、红色次之,白色最差。3、牡蛎常用采苗器?主要的采苗器有以下几种: (1)贝壳:牡蛎壳、扇贝壳等。适用垂下式采苗。 (2)石类采苗器 石块 条石 (3)竹子采苗器 (4)水泥制件 (5)废旧胶胎4、牡蛎苗和藤壶苗的区别? 蛎苗与藤壶苗区别 蛎苗:圆形、色深、扁平,用手摸较光滑。 藤壶苗:椭圆形、乳白色、较高,用手摸较粗糙。5、牡蛎单体采苗的方法? 1、物理方法 (1)先固着后脱基法(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2、化学方法 肾上腺素(EPl)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法6、简述牡蛎的养成方式?*滩涂养殖:投石养殖(满天星、梅花式、行列式)、桥式养殖、立石养殖、插竹养殖、滩涂播养等。*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筏式养殖、延绳养殖。 第五章 扇贝养殖1、扇贝外套膜:简单型、丝鳃型;栉孔扇贝成体附着生活,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成体以右壳平铺海底生活。栉孔扇贝温水高盐、海湾扇贝广温广盐;虾夷扇贝冷水高盐,华丽栉孔扇贝暖水性高盐。2、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区别?3、影响扇贝生长的因素?(判断题)v 影响扇贝生长的因素v (1)自身因素,不同种之间差异很大。v (2)同一种扇贝生长速度与年龄有关(1、2龄快,3龄减慢)。v (3)生长速度与季节有关。v (4)生长速度与海区条件有关v (5)同种扇贝不同个体间生长存在差异,而且与养殖密度有很大关系,越密差别越大。4、扇贝的运动方式跳跃式游动5、初次附着、再次附着?再次附着时的大小?v 初次附着:眼点幼虫分泌足丝附着变态为稚贝的过程。v 再次附着:稚贝长到一定大小离开原附着基,随水流游到新附着基上重新分泌足丝附着生活,称为再次附着。v 不同扇贝再次附着时个体大小有很大差异。v 海湾扇贝壳高3-5mm;栉孔扇贝2-3mm;虾夷扇贝6-10mm6、扇贝常用催产方法?常用附着基?(1)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法 (2)紫外线照射海水法 (3)光照刺激v 附苗基:红棕绳、聚乙烯网片、贝壳7、浮筏的结构及设置注意事项?v 浮法结构v (1)浮绠(大绠、筏身):2.5cm聚乙烯绳,长60m(30m)。v (2)橛缆(橛绠):比浮绠略粗,长为2倍水深(2:1),与海底加角30度。风浪强、流速大的海区用3:1。v (3)橛子:木质橛、水泥橛(15-20cm,长80-200cm)、石砣(1000-2000kg)、铁锚。v (4)浮子:玻璃和塑料(30cm)。v 浮筏的设置v (1)划分海区、定位置:俗称下水线,标出橛子位置,水线一定要准。橛间距=筏长+2橛缆的水平长度。v (2)打橛子、下砣:按标出位置打橛。打桩机、舢板v (3)下筏v 浮筏设置中的几个问题v (1)合理布局:筏间距5-7m,40台筏为一区,区间距30-40m,机动船能通过。v (2)设置方向:据主风、主流方向而定,与主风或主流方向成一偏角,约30-40度。v (3)筏子不要下的过紧。v (4)橛缆长度:一般为2:1, 风浪大的海区用2.5-3:1。8、扇贝常用的养成方式?(1)、笼养法(2)、筒式养殖(3)、吊耳养殖 适用于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4)、粘着养殖(5)、贝藻套养(6)、贝藻轮养 海带和海湾扇贝(7)、扇贝的混养9、吊耳养殖适用哪种扇贝?贝藻轮养指哪种扇贝哪种海藻?吊耳养殖 适用于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贝藻轮养 海带和海湾扇贝10、 三种扇贝收获的适宜时间?干贝加工忌沾淡水。栉孔扇贝:秋季收获较为理想。海湾扇贝:10-11月最好,虾夷扇贝:5-9月收获较宜第六章 鲍的养殖1、 鲍足分上、下足,上足司感觉,下足爬行吸附;鲍雌雄异体,无变性现象;生殖腺墨绿色,奶黄色。成体夜行性,主要以大型褐藻为食;匍匐幼体以底栖硅藻为食。2、 鲍的催产方法?采苗基?海区吊养越冬需要达到的大小?催产方法(1)、紫外线照射海水法(2)、活性炭过滤海水法(3)、H2O2法v 采苗板v 一般选用厚0.2cm 4233cm的透明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波纹板,网箱流水饲育鲍生长快,入冬前一般达到1.2cm以上,这样过冬死亡率低,苗越小对低温耐受力越差。v 室内越冬10mm以上,成活率90%以上,7mm以上成活率40-60%。3、 鲍的养成方法?一、筏式养殖二、海底沉箱养殖三、池式养殖 四、陆地工厂化养鲍 第七章 文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抢救技巧教程
- 检验科病原体检测实验规范
- 急诊科抢救危重疑难病例要点
- 2025合同订立必须遵循这些步骤
- 2025年家庭护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关于建筑工程贷款合同范本
- 2025贷款担保合同协议书
- 食品销售培训课件
- 胃镜检查前后指导要点
- 麻醉科术前镇静药物使用须知
- GB/T 9442-2010铸造用硅砂
- 溶胶-凝胶法: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制备
- GB 17498.7-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7部分:划船器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蚕丝课件
- 医务处的管理职责课件
-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
- 甾体及其苷类-2011课件
- 大健康数据课件
- 创伤弧菌授课课件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教学课件
- 岩土专业软件的区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