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节免疫调节,.,2,稳态的实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细胞,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迁移到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4,免疫细胞的来源,.,5,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防卫的方式:人体的三道防线,.,6,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7,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8,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B细胞T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9,、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2、抗原的三大特性:异物性:一般是外来物质。,三、特异性免疫(一)抗原,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特异性:有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各种细菌,各种病毒,.,10,、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2、抗原的三大特性:异物性:一般是外来物质。,三、特异性免疫(一)抗原,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特异性:有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11,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特别强,死亡率特别高的传染病!,天花,.,12,天花病毒,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天花病毒,抗原,抗体,(二)抗体,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特别强,死亡率特别高的传染病!,.,13,抗体的形成:,抗原刺激,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14,抗原,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四、特异性免疫的类型,靠浆细胞产生抗体作战,靠效应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15,免疫作用的过程(重点),1、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2、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的抗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消灭,若是侵入了宿主细胞,体液中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效应T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16,.,17,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18,体液免疫,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吞噬、处理、呈递抗原,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感应阶段,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19,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20,.,21,抗原,细胞免疫的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22,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为什么会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23,淋巴因子:指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在体内可促使免疫活性细胞繁殖及增强免疫活性,在体外可作为测定细胞免疫的指标。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不是由T细胞产生的,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加强相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等。淋巴因子的种类繁多,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淋巴因子,有的能杀伤肿瘤细胞,有的能刺激造血组织,对抗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干扰素能使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干扰病毒在正常细胞内的繁殖,因而得名。白细胞介素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淋巴因子。,浆细胞,B,效应T,3.特异性免役,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识别抗原激活溶酶体酶与靶细胞结合ABCD,浆细胞,B,效应T,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6,判断下列免疫方式,对于外毒素:对于胞内寄生物(麻风杆菌、结核杆菌、病毒):,体液免疫,体液免疫(阻止寄生物传播感染)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体液免疫(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分泌抗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识别抗原、增殖分化,.,28,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脾B、淋巴结C、扁桃体D、肝脏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抗原C、淋巴因子D、溶菌酶E、淋巴细胞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ACD,D,.,29,4、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感染是由于致病的微生物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使机体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并不一定突破两道防线,比如说人的呼吸道感染。大多冲破了第一道皮肤防线,正在第二道防线的防护下,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进行的非特异性免疫,如伤口发炎。,.,30,反馈练习一,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永久记住该抗原的特征。()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不完全正确,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是有限的,从几个小时到几十年不等。这就是为什么乙肝要四年注射一次疫苗。很多抗原的记忆细胞并不能长期记忆抗原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的疫苗要经常接种的道理。,很长时间内保持,.,31,问题探讨,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通过这种防卫功能,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的侵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当免疫系统过强或过弱时,都可引发免疫失调性疾病。常见的免疫失调性疾病有:,.,32,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的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倒流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心病相似,也是由某种病原体引发的抗体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自身免疫病,.,33,自身免疫病,病理:,由于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反应过度,错将当成进行攻击。,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异常敏感(过强),,自身物质,外来异物,.,34,例如:有的人吃了虾、蟹等食物后出现恶习呕吐等消化道不良症状。(消化道)有的人接触了花粉、动物毛屑甚至灰尘后,出现呼吸困难,浑身瘙痒难忍等症状。(呼吸道)有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全身),过敏反应,病例分析:,青霉素过敏产妇休克,.,35,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体,抗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36,过敏反应,病理: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发作,反应,消退;一般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倾向和差异。,迅速,强烈,较快,不会,也不会,遗传,个体,免疫系统过分敏感,.,37,免疫缺陷病,概念及特点: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很多。,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脾切除等。),类型:,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38,艾滋病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39,细胞免疫的过程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病例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艾滋病的全称和病理,知识回顾,.,40,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41,致病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HIV(蓝色)攻击T细胞,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42,后期艾滋病人症状,.,43,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20世纪的瘟疫,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HIV急性感染期2)无症状期3)症状期,.,44,1)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2)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温家宝在河南与艾滋病患者共度春节,津巴布韦一名6岁的艾滋病患儿,.,45,3)症状期: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46,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共用针头和注射器3)母婴传播,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和剃须刀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47,.,48,2004年主题:Women,Girls,HIVandAIDS(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3年12月1日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Liveandletlive(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5年主题:StopAIDS,KeepthePromise(遏制艾滋、履行承诺),.,49,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并分析为什么?,1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50,问题探讨:,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这是为什么?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易引发癌症吗?,.,51,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对外,防卫功能;对内,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的细胞。,免疫系统除了具有功能外,还有和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的细胞,以及的细胞。,防卫,监控,清除,衰老,破坏,癌变,.,52,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3.器官移植4.人工标记抗体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抗原,免疫学应用在四个方面:P38,疫苗-根除许多传染病,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53,1、免疫预防与接种疫苗,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或保留抗原特性的经杀死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内产生特定抗体并形成记忆细胞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种了疫苗后的人体能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当传染病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就能迅速清除,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免疫预防是人类免受传染病折磨的有效措施。,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1.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2.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较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体的持久免疫。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效果优于死疫苗。3.基因重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疫苗。可制成种类多、价格廉、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或多价疫苗。比如:现在常用的乙肝重组疫苗。,.,55,我国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预防疾病的原理是:A预防接种能消灭体内的细菌B预防接种能增强人的抵抗力C预防接种能提高人的兴奋性,加强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D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56,预防接种,卡介苗,牛痘,糖丸,疫苗,预防疾病,.,57,2、免疫治疗,概念:是指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例:注射含多种抗体的健康人的血清-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如用“非典”康复者的血清治疗“非典”患者)注射胸腺素(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的多肽类激素)-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如给艾滋病患者注射胸腺素延缓急性发病期),.,58,胸腺是主宰免疫的器官,夺得免疫中枢的桂冠。除可产生T淋巴细胞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胸腺素。胸腺产生的胸腺素能使骨髓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肾脏移植”不易成功的原因就是胸腺产生的T细胞在查户口时发现了这个新户主不是身体肾脏而进行攻击排斥的结果。胸腺小小的器官有“生命时钟”之称,她决定人的衰败。人出生时,胸腺只有14克至16克,到青春期发育到高峰,约35克至45克,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到40岁时萎缩到只有一枚葡萄干般大小,到60岁时就完全消失不见。由于胸腺的萎缩,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也就越来越差,使得与老龄相关的一些疾病,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各种传染病相继出现。胸腺分泌的激素可增强人的免疫功能,血液中胸腺素浓度越高,免疫功能越强,对人体防癌、抗感染及延缓衰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得癌症的多,为提高免疫功能减弱的机体,补充胸腺素是必须的。,.,59,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60,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61,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4、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年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62,四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63,3、器官移植与免疫抑制剂,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临床上常用的同种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什么?,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匹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迟钝”,.,64,本节小结,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特点,物质基础,特点,免疫系统,一、,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细胞、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是效应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65,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五、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六、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下列属于免疫治疗的是A输入胸腺素B预防接种C移植器官D服用免疫抑制药,(2007年广东理综)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66,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67,过敏原:,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1、抗原是大分子物质,而过敏源可以是大分子物质,也可为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2、抗原与过敏源都可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但分布部位不同。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而过敏源刺激产生的抗体吸附于皮肤、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血液某些细胞表面。,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B抗原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2007年广东理综)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井都中学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护航学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综合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电功率》综合测试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江苏公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护师主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成安一中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药品管理法gsp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完整版)个人简历模板大全(60种)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DL∕T 5850-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双页版)
- DG∕TJ 08-2220-2016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
- 火灾车辆鉴定评估讲解
- 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尘肺病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文
- 窗口人员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 电务室外设备安装及基础面硬化标准动车论坛样本
- 新媒体视频节目制作 课件 学习领域1 新闻短视频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