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说课稿.doc_第1页
《过秦论》说课稿.doc_第2页
《过秦论》说课稿.doc_第3页
《过秦论》说课稿.doc_第4页
《过秦论》说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高中语文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4、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四、重点、难点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五、教学程序:过秦论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讨论绘制结构图示。第二课时的要点是:详细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第三课时的要点是: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进行讨论)同学们刚才都分析的很有道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西汉的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1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三、文章的疏通:大家知道,在学习文言文时都会有拦路虎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由于它们和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不一样,阻碍了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下面我将和大家共同来解决这一问题。教法:通过逐字逐句的串讲翻译课文,结合启发性提问,互相讨论(让同学们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教学方法来学习文言词句知识。四、熟读课文,讨论绘制结构图示,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五、作业布置1、教材练习第三题2、附加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宁()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静乐()毅安乐()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蒙恬()?()逡()巡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絮()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务耕织()守战之具()会盟()重宝()明智忠信()尊贤而重土()兼韩、魏之众()杜赫之属()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开关延敌()天下诸侯已困矣()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陈利兵而谁何()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斩木为兵()同年而语天下非小弱也()为天下笑者()(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外连衡而斗诸侯然陈涉瓮瞩绳枢之子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矢遗链之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5)在横线上填空:“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身死”后面省略了词;“为天下笑者,何也?”是修辞句。(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3、熟读课文。六、板书(由于内容过多,我将以课件的形式来展示)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生字】腴(y)轸(zhn)镞(z)笞(ch)恬(tin)藩(fn)瓮(wng)牖(y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召滑(sho)俯首系(x)颈践华为城(hu)劲弩(jng)不及中人(zhng)墨翟(d)蹑足行伍(hng)将数百之众(jing)度长絜大(du)比权量力(ling)万乘之势(shng)朝同列(cho)一夫作难(nn)学生依据注释理解文意,并归纳文言知识。1、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百有余年(通“又”)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2、古今异义例句古义今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水道的通称赢粮而景从担负胜或获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山东省份流血漂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爱惜、爱护、喜欢宽厚而爱人爱惜人民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分裂山河划分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3、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至尊而制*名词动用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动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B、动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4、一词多义(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制(例句出处释义)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亡(例句出处释义)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固(例句出处释义)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利(例句出处释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遗(例句出处释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度(例句出处释义)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次、回、量词感慨今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