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超克(学习笔记).doc_第1页
近代的超克(学习笔记).doc_第2页
近代的超克(学习笔记).doc_第3页
近代的超克(学习笔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内好与鲁迅孙歌在竹内好近代的超克开始前所做的代译序在零和一百之间,即使对我这样的恐惧理论书籍的学生来说,读来却觉得真的收获颇丰。从竹内好的眼中看到的鲁迅,真的让人大吃一惊,仿佛去掉了先觉者的帽子,只是作为历史中存在的一个人,与泯泯众生一样的个体,只因为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微小举措”所包含的原理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便能真实的记录了历史中存在的一个时代。这里的鲁迅,他所扮演的思想家和启蒙家的角色不再是以高高的凌驾他人的方式,而是作为与中国的现代史共同摇摆,共同生存的人出现,他不断抵抗,又始终有绝望,敏感使他孤独。这样的鲁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亲切的;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而是鲜活生动的。 一 竹内好与鲁迅的关联性与相通性竹内好在一九三四年与武田泰淳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文学研究会,其中竹内好的主体意愿通过他对于翻译的选择性体现出来,他特别关注的中国文化人有三位: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对于一个作家的偏爱,总是会基于这作家在某些特性上与自身的吻合性,在通读整本书得过程中,总会觉得竹内好在鲁迅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鲁迅身上的孤独,同时也出现在竹内好的身上,这些共通性使得竹内好在描写鲁迅的过程中,多了一点感性的成分,鲁迅不再是诸多人笔下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的鲁迅,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少了些匕首般得尖锐,多了些人生体验“挣扎”。(一)相通的孤独“战士”竹内好是大学教授,但是一生的精力却倾注于学院之外的著述、翻译、编辑等工作,而非学院体制内部的教学工作。在创办中国文学月报后,竹内好与当时处于学术巅峰的优秀支那学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的经历规定了此后竹内好思想发展的方向,并且锤炼了他对于学院派操作方式的高度警觉。对于学院知识生产体制的根本性怀疑,使得竹内好的知识立场彻底的非体制化了,由此,竹内好对于在这一体制内形成的诸多“前提”跟“起点”的真实性怀疑起来,并试图加以追究。这就奠定了竹内好在所从事工作中的孤独性,因为他选择的是一条彻底颠覆知识领域内部的权利政治结构的路,这种工作方式的非直观性格,注定他在路途中要承受很多恶意的攻讦。这样的人生体验,当他遇到鲁迅的时候,才会说出“我看到,鲁迅以身相拼隐忍着我所感到的恐惧,更准确的说,从鲁迅的抵抗中,我得到了理解自己那种心情的线索。”赤手空拳的战斗总是艰难的,鲁迅跟竹内好都不是直观意义上的战士,所以两人都是孤独的,然而竹内好并没有如同鲁迅那样为信守这份孤独而“一个也不宽恕”的把嬉笑怒骂的杂文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但两人在根本点上确是相通的,即打破权利下的常识,不要轻易的相信约定俗成的前提,因为这前提本身或许就是陷阱,善良的人们自认为是为正义而战,或许有可能却正在与邪恶同谋。(二)自我否定的行为模式竹内好在我与周围与中国文学一文里,强调“自我否定”为生的个体的核心意象,他拒绝形而上的主体观念,强调直观可视的我的具体性,同时,他也拒绝朴素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反对把认知对象直观的设想为具体实在的“自在之物”。而这种自我否定同样也是鲁迅的行为模式,鲁迅以自身特有的“强韧的生活者”方式扮演自己的各种角色,他既不后退,也不追随。他先让自己与新的时代对决,通过“挣扎”而涤荡自身,再把涤荡过的自身从中拉将出来。但是,一度经由挣扎而涤荡了自身的他,却与此前的他别无两样。这种在自我的否定中前进的方式,无疑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根本力量之所在。竹内好和鲁迅在这一点上也是相通的,在实际的操作中,竹内好以自己的方式真正的投身于那个时代,无论是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的发表,或者是解散中国文学研究会,都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方式把自己从中选择出来;鲁迅同样也是,他拒绝成为自己,同时也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这形成了鲁迅的绝望的意味。孙歌在序中写道:“绝望,在行进中无路之路的抵抗中显现,抵抗,作为绝望的行动化而显现。把他作为状态来看就是绝望,作为运动来看就是抵抗。在此,没有人道主义插足的余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自身的这种自我否定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与独特性。(三)对于“微小举措”的敏感性竹内好在关于关于战争体验的一般化一文中,着重阐释了身处内部和外部的人对于战争的不同的体验。文中提到:“我们这一代人直接体验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过程。每个人体验的内容不同,但身处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的漩涡之中,这一点则是共通的。这种共通性作为对法西斯主义预兆的敏感反应以及本能的姿态呈现出来”。外部观察者与内部的当事者对于战争的不同体验在于,外部观察者侧重于一系列的后果,内部战争的当事人则侧重于通向这些后果的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过程。二者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否就意味着两者之间永远无法共通呢?竹内好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外部者必须进入历史的内部,又必须有能力把内部的体验带到外部世界去。只有在自己的时代里具备对于那些“微小的举措”可能包含的原理问题具有高度敏感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这种历史想象力,成为打通历史的外部观察者。“鲁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充分的把对于恶势力的敏感化为生活感觉,在历史的漩涡里不断的剖析那些“微小的举措”在原理上的意义,不放过任何一个被人忽视的过程,却从来不脱离那些具体的过程,因而,鲁迅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录,他始终作为“现役文学家”而与历史共存。”通读竹内好整本近代的超克,说他是一个对细微事物具有灵锐的敏感性的人,其实是毋庸置疑的。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的话,可以引用他在一九六零年的安保运动的磨砺下,敏感于那些与既定的理论相左的状况,从而集中提出了一个“由美国强加的、在战后的确起到积极作用的宪法,是否真的适合于日本国民的需求?”的极为大胆的问题。竹内好敏感体制化的学院知识结构,敏感文化是否自律性,敏感主体性的自觉,他一直思考如何进入同时代中,在他的不断实践中,打破自我保全的方式,为文化上的东亚融合提供准备。 二 竹内好笔下的鲁迅竹内好笔下的鲁迅侧重于对文本的分析,鲁迅思想的成因、作品的优劣、关于传记的疑问,竹内好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似乎在与一位鲁迅崇拜者聊天一般。游走于学院体制外的竹内好,以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生产方式接近了鲁迅,更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解读鲁迅。(一)打破鲁迅研究中的历史进化论倾向鲁迅作为一部“鲁迅研究著作”,它的特异之处在于彻底的打破了鲁迅研究中潜在的历史进化论倾向,比较常见的思维模式参照西方的近现代理论模式,关注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预设了鲁迅思想的变化与历史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所以竹内好在写鲁迅之际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境况,即用历史的进化论的视角来呈现鲁迅思想的变化过程,而中国现代史被设想为对于西方同时代史的对抗性挪用,鲁迅作为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不得不按照这样的思路被解释。这种解释并非没有道理,从鲁迅的言论和活动中都可以发现这一类解释的基础,例如其思想的预见性,思想的变化发展过程化,所写杂文与社会转型的某些精神风土的契合。而竹内好鲁迅的出现,使得对这理所当然的按照历史进化论的方法论出现了疑惑。鲁迅成书之前,竹内好思考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投身同时代史?包括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解散中国文学研究会等,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竹内好显然获得了关于历史发展的非现代化视角,他不是用先进、后进的指标衡量历史人物,而是以介入历史的深度衡量历史人物。竹内好的这种衡量标准给予“历史过程”以新的定义。对于竹内好而言,每一个紧张瞬间通过主体而被连接才能构成历史。它是否进步不是现在的条件,那些紧张是否真实才是决定性的要素。竹内好在对鲁迅的描写中,不再侧重于直线式的一般路径以及以“先进”、“后进”为指标的衡量标准,而是选择纵向式的阐释,深入挖掘鲁迅的思想根源,强调对于紧张瞬间的敏感。(二)政治与文学鲁迅通篇讨论的是鲁迅文学非政治的政治性。鲁迅的态度问题,即如何处理他所面对的恶是竹内好讨论的关键,对此,竹内好提出了著名的命题。那就是: “在政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打破那影子,换言之自觉到本身的无力,文学才成为文学。政治是行动,因此,与它对决的也不能不是行动。文学是行动,不是观念。但那行动是排除了行动为条件而成立的行动。文学不是在行动之外,而是在行动之中,如同旋转着的球体的轴心一般,以集动于一身的极致的静的形态,存在着。没有行动,文学不会诞生,但是行动本身不等于文学。因为文学是余裕的产物。”鲁迅这章节的核心部分,即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安放鲁迅的位置。竹内好认为,鲁迅必须直面政治,与政治正面交锋,而在这种交锋中,认识到文学的无用,这就是鲁迅的文学自觉。而因为这种文学的自觉,使得鲁迅的所有作品都具有了某种政治性。也就是说,在鲁迅表现为政治的鲁迅时,背后潜藏着文学的鲁迅,也即政治的鲁迅包围着文学的鲁迅。从我们对内容的梳理来看,竹内好的书并不是谈鲁迅是什么,而是把鲁迅分为两个部分:可见的部分是生、政治、动、有;不可见的部分是死、文学、静、无。可见部分包围着不可见的部分。竹内好给我们的提示,大概也就是对鲁迅内部复杂性的提醒。当然能否用政治与文学来解构鲁迅是另外的事,毕竟那是竹内好在侵华战争之际的书写,本身面临着政治与文学的矛盾。但竹内好提醒的是我们不能在读鲁迅的时候,忘了可见的鲁迅背后,也许存在着不可见的鲁迅。 三 鲁迅的孤独与时代苦难的关系这是孙歌在代译序中所提出的一个疑问,原句是:在竹内好眼里,鲁迅信守的那份构成他生命本源的孤独,究竟与时代的苦难是什么关系?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停顿下来,仔细想了一下,还是觉得时代的苦难与鲁迅本源的孤独之间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