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沾化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规划说明书 100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规划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背景、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5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6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7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8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9. 沾化县城市总体规划10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1. 滨州市及沾化县其他行业发展规划(二)规划期限和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52020年。2、规划范围至2008年底,沾化县现辖行政地域包括富国镇(县驻地)、下洼镇、古城镇、泊头镇、冯家镇、大高镇6个镇,黄升乡、下河乡、利国乡、滨海乡4个乡以及一个海防办事处,县域2008年底总人口388231人。县域东西宽53.75公里,南北长68.99公里,总面积为2214.57平方公里。(三)规划背景1、外部条件的变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独特背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同步推进,使城市的外部发展条件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给沾化县的城镇发展带来重要机遇;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海新区等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沾化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以上外部条件的变化都需要扩大视野、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来研究沾化县的村镇体系规划编制。2、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落实县(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编制包含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城镇和中心村四个等级的区域村镇体系规划,以引导和调控区域村镇的合理发展和空间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3、土地资源和发展建设实现和谐的要求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各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之间出现了不平衡,为了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村镇体系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现状布局散乱、占地超标、设施不配套的村庄进行合理的迁并和整治,走土地集约化高效发展的道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4、规划理念变化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城乡统筹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新理念。(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1、规划的指导思想(1)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区域发展条件、产业发展潜力、需要与可能等方面出发,按照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对区域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确立该地区经济与城镇协同发展的思路,实现空间的战略拓展与整合,推动区域合作,提升区域地位;(2)从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入手,研究区域发展目标与战略。实行产业发展、资源开发、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空间的整合,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互动发展;(3)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城乡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设施配置和城乡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4)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发挥沾化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生产要素,合理组织城镇体系,促进形成各类经济系统、城乡聚落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有序综合空间系统; (5)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6)着眼于科技创新,加快产业重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梳理和重整空间架构,积极构筑新的经济发展平台,提升发展能力; (7)通过对区域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明确资源与职能时空配置关系,增强城镇空间结构与布局的弹性;(8)结合当地现状条件、自然环境,继承与发扬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保护好珍贵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化城区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塑造“现代化园林城市”,体现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特色风貌。 2、规划原则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发展能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生态安全、社会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镇;发展成为区域关系协调,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大,城乡生态良好,人居环境优越,社会整体和谐,彰显现代文明的生态城乡环境。具体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五个统筹”,实现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构建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村镇体系。(五)规划重点和技术路线1、规划重点沾化县需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协调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口分布与村镇发展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开发管理与行政区划、协调城乡统筹与设施配置。以此来解决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发展模式、发展空间选择与安排,划定区分空间发展阶段与发展管制,提出发展政策与行动计划。所以规划要突出重点,强化研究。(1)注重对城镇发展的宏观分析,通过区域发展研究,确定沾化县经济和城镇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2)确定县域内村镇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重点研究县域村庄整合布局方案,解决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与耕地平衡之间的矛盾;(3)确定重点发展的村镇,提出重点镇的产业和用地发展方向。(4)完善县域对内对外交通,调整路网,优化交通;(5)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优化用地结构,安排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6)优化县域生态环境,提出村镇空间管制建议,突出村镇特色(7)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为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创造条件。2、技术路线(1)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方法:近期重点解决问题,远期注重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2)技术路线:现状调查一现状基础资料汇编一现状分析一规划纲要(图纸)一规划成果。二、镇域自然、经济、社会分析(一)经济、社会与城镇发展情况1、区位优势沾化县所在的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开发区及环渤海湾经济圈,是京津唐与烟威青两大经济区的接合部。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西与无棣、阳信两县相临,南接滨城区,东部与东营市利津县、河口区接壤,北部濒临渤海,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山东省“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战场,处于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曹妃甸工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两翼的“金三角经济带”上,区位优势独特。2、交通优势近年来随着威乌、津汕(沾化段)高速公路的竣工,以铁路沾化段、威乌高速公路、津汕高速公路、205国道、永馆路、滨孤路为陆运主骨架,以大高航空城为空运航道,徒骇河为水运主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在建的滨港铁路、黄大铁路将与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唐津铁路等铁路干线,共同构筑起环渤海地区完善的铁路网络,把天津滨海新区和我省正在开发的黄河三角洲连为一体。沾化县的交通区位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水运:滨州港为龙头的徒骇河30005000吨级港口群正在建设。滨州港东港距黄骅港31海里、曹妃甸87海里、天津港109海里。2008年底投资5917万元的富国新港一期工程已竣工。(2)公路:截止2008年底,沾化县已有国省道干线公路总里程211.4公里,其中国道76.6公里,省道134.8公里。已建成国道3条(津汕高速、威乌高速、205国道),省道4条(东滨路、孤滨路、永馆路、新海路)。(3)航空:大高机场4C级跑道可起降各型公务飞机,与天津滨海新区国际机场遥相呼应。根据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沾化县力争把大高航空城建成国内知名的通用航空城,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支线机场。(4)铁路:在建铁路两条:黄大铁路和滨港铁路。滨港铁路一期按照地方铁路单线级设计,沾化县境14.09公里。设沾化火车站一处,集货运、客运于一体,年货运量1000万吨,日客运8对/日。3、资源优势(1)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沾化县的特色自然资源主要有:冬枣、棉花、草场和海洋渔业。沾化冬枣是沾化县特有的一种珍稀果品资源,因而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 目前,沾化冬枣密植园已发展到50万亩,2008年全县冬枣总产量突破6.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沾化是植棉大县,常年种植面积45万亩,2009年种植面积可达50多万亩,是全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素有“鲁北植棉第一县”之称。沾化县域内有滨海草场67万亩,人工草场10万亩,荒地30余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香港中宏工程公司与浙江横店集团共同投资,利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牧开发设备,整体开发后成为亚洲地区面积最大的苜蓿生产基地。沾化县域有海岸线171公里,盛产驰名中外的渤海梭子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计划海水养殖在潮间带新增以文蛤为主的滩涂贝类护养2万亩,养殖面积发展到36万亩。实现养殖产量55000吨,产值61500万元。这些特色农业资源为沾化县发展绿色农产业加工业提供了独特的基础。(2)矿产资源沾化县含有多种矿产资源。地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储油区有徒骇河农场、渤海农场、海防办事处及下河、河贵、齐氍、利国、李家、富国、泊头等乡镇,总面积约14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2/3,境内有套儿河、大王北、邵家、义东四个油田。深层煤蕴藏颇丰,新生界第三系地层有煤层,古生界二迭系地层有可采煤23层,石炭系地层有可采煤34层。境内有3道贝壳堤和一贝壳滩,沿河贝壳矿藏量已探明2.43亿立方米,贝壳开采、加工、销售已成为县境东部乡镇支柱产业。县境沿海地域分布有优质的卤水矿,是原盐生产的优良基地。另外,境内还有广阔的虾池,地热区和盐区。(3)风力资源沾化县位于蒙古风和太平洋气流的必经之路,年平均风速5.4m/s,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3)土地资源沾化县土地总面积为3173940.6亩,其中农用地1634396.8亩,占51.49;建设用地323077.8亩,占10.18;未利用地1216466.0亩,占38.33,另有5米浅海面积200万亩。2007年年末人口38.7人,人均耕地2.21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土地多为盐碱地和滩涂,人口密度小,在我国工业用地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这些非耕地土地资源,可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用地空间。随着防潮堤坝的建设,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在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4、农业发展情况沾化县现辖10个乡镇1个海防办事处、435个行政村,乡村户数102467户,乡村人口数342637人,农村经济总收入3015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0元。近年来,沾化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沾化冬枣、畜牧、水产、棉花步入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轨道,成为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棉花生产:棉花产业特色明显。沾化是植棉大县,常年种植面积45万亩,是全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素有“鲁北植棉第一县”之称。随着棉花良种补贴及植棉效益的提高,全县棉农种棉积极性高涨,2009年种植面积可达50多万亩。随着科技的推广,全县棉花生产成本、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棉花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生产:粮食产业稳中有升。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更加调动了我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沾化县粮食面积、产量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34.11万亩,平均亩产达376公斤,比上年增长8.07%,总产达12.8万吨;玉米面积34.13万亩、单产437公斤,总产14.9万吨。畜禽养殖:沾化县是传统的畜牧强县,2008年全县牛存栏10.67万头,羊存栏20.1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8.9%;出栏牛8.36万头,出栏羊3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6%和61.5%。通过实施“基地+农户”工程,建起全省最大的洼地绵羊标准化繁育基地,完善运营机制成立了瑞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实现生态化,2008年,全县猪存栏14.96万头,增长11.5%,出栏26.18万头,增长8.6%。2008年家禽存养501万只,增长51.8%,出栏1030万只,增长7.3%。全县已建成肉禽规模养殖场区86个,存栏能力近100万只。海洋与渔业: 沾化县海岸线长170.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284.5万亩,是山东省海洋渔业大县。沾化县牢牢抓住“海上山东”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实施“海上沾化”建设,实现了海洋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继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目前,全县有海洋渔业从业人员4万人,其中1.8万人直接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加工流通业。据2006年数据,实现海洋渔业产值26.1亿元,水产品产量13.2万吨,水产品产值11.1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海洋渔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县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8.4万亩,主要分布于滨海乡、海防办事处、冯家镇,其中,浅海封滩护养18万亩,年养殖产量6.8万吨,产值6.63亿元。枣业生产:沾化冬枣是沾化县特有的一种珍稀果品资源,因而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冬枣密植园已发展到50万亩,2008年全县冬枣总产量突破6.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沾化重点突破沾化冬枣产业,巩固“全国人均水果收入第一县”,争创黄河三角洲地区群众收入第一县。继续全面推进沾化冬枣产业创新,大力开展沾化冬枣“三品”创优年活动,创优品种、品质、品牌。5、工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沾化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滨州市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开发黄三角,融入环渤海,打造新沾化”为目标定位,按照“高新技术引领,重大项目支撑,特色产业富民,开放开发助推,环保节能保障,关注民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科学实干,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沾化先后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全国养殖用海执法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县实现GDP97.19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4.37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5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9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00元、5680元,比1998年分别增长了2.77倍、1.74倍。工业化进程加快。沾化县挖掘整合土地宽满、热电充足、海洋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遵循“高新、循环、集约”理念,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品链条化”,确立了工业兴县战略,始终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这条主线,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工业经济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南部大高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中部县城循环经济产业板块、北部沿海高效生态产业板块“三大板块”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油盐化工、飞机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医药、皮革加工、生态造纸等六大产业体系。大高高新技术产业园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城东工业园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146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1)电力能源工业火力发电。以热电联产为重点,积极推进风能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电力能源优势。目前,电力能源产业总装机容量达到594MW,包括沾化发电厂2135MW火力发电机组、山东沾化热电有限公司2150MW热电联产机组、沾化炜烨热电有限公司212MW热电联产机组。风力发电。国华瑞丰套尔河一期(49.5 MW)、二期(49.5 MW)、海防一期(49.5 MW)和鲁能沾化风电(48 MW)项目均已被省发改委核准立项,核准总规模达到196.5MW,总投资达约25亿元人民币。国华瑞丰沾化风力发电在沾化县北部沿海已核准三期项目,总规模148.5MW。电网建设。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2.5亿千瓦时,网供最高负荷7.8万千瓦时。2004年实现全社会用电量3.68亿元,网供最高负荷将达到7.9万千瓦时。2005年实现网供最高负荷达到8万千瓦时。2006年实现网供最高负荷达到11.2万千瓦时。2008年实现网供最高负荷达到12.8万千瓦时。(2)油盐化工工业沾化县充分利用独有沿海资源优势,抢抓海上山东建设机遇,一大批盐及盐化工项目纷纷落户,该行业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实现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循环经济初显成效。全县盐田开发面积已达60万亩,设计原盐生产能力360万吨,盐区内海水养殖超过20万亩。2008年全县原盐实际总产达70万吨,已有14家盐场、14家盐化工厂的28家盐及盐化工企业落户沾化,企业占地面积400万公亩,从业人员4682人,资产总额93263万元,已形成年产300万吨原盐、1万吨溴素生产能力。预计到2009年底,将形成原盐150万吨、50万吨氯碱、50万吨PVC及其它系列产品10万吨。(3)食品加工工业近年来,紧紧围绕“冬枣、棉花、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以枣制品加工、肉类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沾化工业经济的六大产业体系之一,并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有以金丝、健源、华安、海金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枣制品加工及相关企业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产品共有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食品加工行业年可生产枣制品 6 万余吨、牛肉2万吨、海产品2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8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出口创汇40万美元。(4)生态皮革产业沾化县立足盐碱荒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对接南方的产业转移,实现了本县资源与外商企业超常规对接合作,城北工业园现已与70多家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目前,已有入园企业70家,现注册企业65家,合同投资额24.47亿元,开工建设56家。其中皮革企业63家,化工企业7家。已投产56家,开工建设的14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实缴税金27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52.3%,成为沾化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5)生态造纸产业依托生态循环治污模式,沾化县大力发展生态造纸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造纸产业规模急剧膨胀,随着年产9.8万吨纸浆的海韵纸业项目的建成投产,生态造纸工业成为沾化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该产业有企业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6)高新技术产业以山东滨奥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DA40型飞机制造项目为龙头,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膨胀延伸产业链条,培植引领沾化发展的“高科技板块”。飞机制造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居领先地位,发展山东省飞机制造业,是开展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山东滨奥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DA40型飞机生产初具规模,并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生产组织机构批准(POA)认证证书,同时中国民航局与欧洲航空安全局签定双边认可协议,使该机型拿到销往世界各地的“通行证”,这是EASA在欧美以外地区首次进行的通用航空产认证。同时,鲁北药业、益心科技、美东树脂、冬枣科技与深加工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4年以来,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省级科技项目23项,专利申报165项,引进科技成果239项、科技人才310人;目前沾化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2008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26.05%。(7)家纺产业近年来,沾化县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六低六足”优势,以环宇纺织、英伟纺织为龙头的家纺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迈出了可喜一步。目前全县拥有纺织企业近20家,其中规模企业12家,拥有10万纱锭,1000台织机,玩具设备180台套,床上用品设备200台套,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产纱2万多吨、各类布匹1700万米。2008年,家纺企业实现产值1.4 亿元,实现利税7202万元。(8)冶金建材产业沾化县依托临港沿河区位优势,利用国外资源、资金,大力发展大进大出的冶金建材产业。以香港庆翔金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庆翔金属年产40万吨镍钛合金项目为龙头,采用公司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优化产品结构,有利于发展临港产业。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建设内容为28t/h熔炼炉系统、220t/h熔炼炉系统、290m焙烧流水线等。庆翔金属2台8t/h熔炼炉已于2008年1月建成投产,2台20t/h熔炼炉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完工,炉壳安装完成70%。(9)先进制造产业沾化县濒临渤海,海岸线长达170.5公里,是滨州市连接京津唐地区的重要门户,随着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发展船舶及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条件,而江、浙、闽等省造船业资本的外移,又给沾化县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目前,山东海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9月开工造船,并与韩国新亚船舶株式会社签订了16500吨级船舶制造合同,计划2009年6月交付使用。6、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坚持“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全县仓储流通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全国连锁配货站超过70家。供销商贸城开工建设。实施农村现代流通“新网工程”,发展新合作直营店15家、加盟连锁店186家。园区物流、交通物流、邮政物流、冬枣物流迅猛发展,成为全省交通物流试点县。沾化冬枣物流配送企业达到78家,全国沾化冬枣专营和直销店超过500家。实施省级旅游“三级联动创优工程”,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和休闲渔业示范点各1个,“文化古城”恢复建设全面启动,农业特色旅游渐成规模,全年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50万元。第十届沾化冬枣节成功举办,沾化的影响力和关注力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09亿元和35.33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6.05亿元和3.28亿元。强泰、天虹、齐融三家民营金融投资担保公司落户。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7.1%。(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淡水资源。黄河三角洲属淡水贫乏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年际年内降水不均,拦蓄利用难度大;黄河作为重要客水来源,引水量受到国家分配我省每年70亿立方米的指标限制;地下水含盐量高,碱地种植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9.5亿立方米,人均303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平低4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思源湖水库、清风湖水库、大高高新区平原水库等工程,到2010年,蓄水能力新增1亿立方米,达到3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生态环境。海岸防护设施有待完善,现有防潮堤标准低,风暴潮威胁较大,海岸蚀退明显。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林木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恢复整理的难度较大,地质、地震构造背景复杂,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问题。三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现有港口规模小,吞吐量低,配套支撑能力不强,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干线公路改造还没有完成,特别是滨孤路急需改造;农村公路等级及结构标准较低,且建设年限较长,很多路段属于超期服役,特别是县道,亟需改造升级;铁路虽然已初步建成,但尚未实现运营,没有形成运量;机场初具雏形,尚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威乌高速、津汕高速、黄大铁路、滨港铁路等国省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交通滞后的情况将逐渐改善。四是产业结构。高层次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效生态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地方工业总量规模较小,产业素质偏低,关联度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沾化县城东、城北、滨海、大高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路、水、电、讯等设施虽然已经完善,但是工业经济最需要的汽、污水处理等生产必备设施还不太配套,生活等设施较为滞后。六是节能降耗压力逐年增大。沾化县作为传统工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近几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后发优势,多措并举 务实创新,节能降耗工作积极有效开展。自2006年以来,沾化县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1.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1.736吨标准煤。2008年下降到1.626吨标准煤,下降比例为6.321%。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构想及城镇建设目标研究(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沾化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滨州市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开发黄三角,融入环渤海,打造新沾化”为目标定位,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着力培植壮大电力、油盐化工、食品加工、飞机及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等骨干产业,使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步入新的阶段。1、特色农业。立足绿色生态农业优势,加快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打造高效生态品牌。重点突破沾化冬枣产业,巩固“全国人均水果收入第一县”,争创黄河三角洲地区群众收入第一县。继续全面推进沾化冬枣产业创新,大力开展沾化冬枣“三品”创优年活动,创优品种、品质、品牌。进一步完善县内冬枣市场建设,全民动员开拓县外销售市场,引导县、乡、村三级分批次、多领域、大规模走出去,考察市场,宣传推介,打假促销,全力维护好沾化冬枣品牌的生命力。继续高水平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滨州沾化冬枣节,为群众卖枣、招商引资搭建平台。竭尽全力促进枣农增收,加快推进沾化浩华果汁等深加工项目。同时,全力抓好水产、畜牧、棉花等特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工业。充分发挥港口拉动作用,按照港口为前沿、工业为重点、贸易为突破的“港、工、贸一体化”开发思路,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重点延伸突破油盐化工、新型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链条,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即:油盐化工产业链条,以滨州海洋化工、海明化工、中海精细化工为龙头,全力实施油、盐对接,打造“油盐化工基地”;镍铁合金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招聘公办幼儿园人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南湘潭市韶山学校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新宁县招聘教师3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春季中国太平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临沂郯城县技工学校公开招聘教师(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意向金协议书5篇
- 2025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父母外出互助协议8篇
- 劳务装修包清工劳务合同
- 《计算机视觉-基于OpenCV的图像处理》全套教学课件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
-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每天打卡)
- FZT 34002-2016 亚麻印染布行业标准
- 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 全国身份证号地区对应表
- 主要机械设备表(汇总200种)
- 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