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荷塘月色.doc_第1页
课题荷塘月色.doc_第2页
课题荷塘月色.doc_第3页
课题荷塘月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荷塘月色重点:1、 品味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2、 理解作者心情与景物的和谐统一。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记忆仓库,找出几个描写月亮月光月色的名句。张九龄(唐)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晏殊(宋)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辛弃疾(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李白(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唐)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唐)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温庭筠(唐)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张若虚(唐)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柳永(宋)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是古人最喜欢描写的事物之一,一轮古老的月亮曾牵动了多少人的情丝,真是“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啊!同样的,荷花也是人们喜欢描绘的事物,下面请大家再从记忆仓库中拿出几个与荷花有关的名句:孟浩然(唐)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王昌龄(唐)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李白(唐)别储邕至剡中:“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杨万里(宋)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晓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是因为它“出 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品质高洁。那么假如把月与荷放在一起,又写月又写荷,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散文,题目叫做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二、新课:(一)作者1朱自清是哪一年去逝的?1948年。2他的原名叫什么?朱自华。3他的字号是什么?字佩弦,号秋实。4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作品?春背影等。此外他的著名作品还有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诗文集主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朱自清是一位正直的、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民主战士,他在后来极度贫病交迫的境况下,坚决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二)朗读课文:要求体会作品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在文中的具体表达。(三)词语:曲折 煤屑 蓊蓊 踱 缕缕 颤动 霎时 薄薄 参差 (四)语段阅读:1阅读第四段,讨论问题:(1)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该段,同时请大家看一看这一段主要是写月光下的荷塘,还是写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2)接下来请大家按内容的不同划分本段的层次,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荷叶,荷花,荷香,荷波。(3)让我们先来看看朱先生是怎样描写荷叶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里用了一个书面语词“弥望”和一个双音叠词“田田”,突出的是荷叶的什么特点?多。(4)正是因为荷塘里荷叶非常之多,所以才有了下面所描写的特点,所以本段起首一句看似寻常随意,实际上它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作者在写了荷叶之多后,又写了荷叶之美,他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荷叶之美的呢?作者用了一个明喻来描写荷叶之美,把荷叶比做“亭亭的舞女的裙”。他为什么这么来比喻呢?为什么不说荷叶像雨伞像笸箩呢?这个比喻究竟好在哪里呢?这个比喻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荷叶由于出水很高,与苗条的舞女很相似,再加上“亭亭”一词,就更能写出荷叶那亭亭玉立的姿态;第二,说荷叶像舞女的裙,那么它像什么状态下舞女的裙呢?能像立正站着、靠墙倚着或坐着的舞女的裙吗?当然不像,荷叶的自然舒展像在舞蹈中旋转着的舞女的裙。这样,就显出了这个比喻的妙处,妙在何处?我们知道,这里的荷叶本来是静的,而这个比喻却给人以动感,这就叫以动写静,化静为动。(5)接下来作者描写了荷花,他是用哪些手法描写荷花的呢?拟人,比喻。 在这里,作者先用拟人手法,通过“袅娜”一词,表现开放了的荷花的柔美,又通过“羞涩”一词,突出了含苞欲放的荷花的可爱。然后,作者又连续使用了两个比喻,对荷花进行更为生动细致的描写。(6)请问作者所做的这两个比喻着眼点是什么呢?他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呢?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比喻,是因为月光下的白色荷花的光亮与一粒粒明珠相似,而白花在绿叶丛中若隐若现与碧天里闪烁的星光相似。在此,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作者说的是“碧天里的星星”而不是“黑天里的星星”,为什么?因为白色荷花的背景是绿色的荷叶;二要注意明珠的反光与星星的发光都是闪闪烁烁的,这就使本来静态的荷花具有了动态感,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这样,作者就通过两个拟人和两个比喻十分形象、十分生动地写出了月下荷花的美。(7)接下来作者由荷花自然而然地写到了荷花的清香。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特殊的比喻,把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清香本来是嗅觉上的感受,而歌声是听觉方面的东西,这种将不同的感觉沟通起来的手法,在修辞上叫通感。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荷香比作“歌声”呢?二者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因为荷香的时浓时淡、时有时无与歌声的时断时续、时隐时现相似,所以作者就通过联想在嗅觉和听觉之间建立了沟通,突出了荷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8)作者在写荷香的时候,说荷香是微风送过来的,所以接下来水到渠成地描写了风吹荷叶而形成的荷波。作者在描写荷叶的颤动时,用了一个明喻“像闪电般”,这个比喻突出的是荷波的什么特点?波动迅速。作者在上文写荷叶荷花的时候,主要描写静态的事物,而在此则描写了动态的景物,正因为这里所写的荷波是动态的,所以作者使用了“凝碧”一词,请大家品味一下“凝碧”的妙处。“凝碧”这个词妙在何处呢?它妙就妙在把迅速波动、瞬间消逝的荷波固定住,让你去品味,让你去欣赏,如果说作者在描写静态对象时运用了化静为动手法的话,那么在写动态事物时,又用了化动为静的手法。2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欣赏第五段,上一段写的是“月光下的荷塘”,这一段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1)这一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写得更加幽静、朦胧、和谐、美好。这一段可分成两个层次,大家看一看应从哪里划开?见书。(2)这一段的第一层先从正面描写荷塘上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月色之美,第二层通过描写树影反衬塘上月色。现在请大家品味一下,看看这一段中哪些词语用得最好。如下:泻:作者在此为什么用“泻”,而不用“照”呢?请谈谈你对这个词进行品味后的感受。这个词用得好,好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前面流水很好的呼应,二是使静态的月光富有了动态感,三是使人获得了对奶白色月光的实感,使空蒙的月光变得像实物一样似乎可以用手去触摸。若用“照”既不能与流水呼应,又无动感和实感。浮:为什么这里用“浮”而不用“升”呢?这个动词反映了水气和月色的交织,准确地表达了水雾轻柔及自下而上逐渐缓慢扩散的特点。如果换为“升”,则无法表现这些特点。洗:把“洗”改成“浸”“泡”之后怎么样?改后不好,因为原文说“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就把荷花、荷叶在月光下蒙了一层乳白色而显得清朗、柔和的特点写出来了,改为“浸”“泡”则太重了。梦:作者为什么要把“叶子和花”比喻成“梦”,并且是“笼着轻纱的梦”?这个比喻突出了“叶子和花”的什么特点?这个比喻突出了叶子和花在淡淡的月光下笼罩着薄薄的青雾而显现出来的朦胧美,一个“梦”字,化实为虚,显得那么宁静、超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笼:为什么要用“笼”字而不用“披”“盖”或“裹”呢? “笼”字表现了水雾薄薄的、淡淡的、柔柔的等特点,若用“披”等字,就显得太实了,不能表现这些特点。参差的斑驳的:这两个词能否改成“杂乱的”,或者干脆删去?“参差”表现灌木的影子长短不齐的特点,而“斑驳”则突出了这些影子的黑色浓淡不一特点。如果删去,就太笼了,不够具体;如果改为“杂乱”则缺乏美感。三、小结:本文的第四五六段是重点,大家要反复玩味其中词语使用的妙处。四、作业:朗读课文三五遍。第二课时一、引入:朗读四五段。二、新课:(五)整体理解:1作品当中有一个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本文的文眼,请大家将这个句子找出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全文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描写的。那么作者心里为何颇不宁静呢?从课后的写作背景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写作这篇作品的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为正直作家的朱自清,一时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所以才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之中。正是因为作者心里颇不宁静,所以他才会在作品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并且连难得的因荷塘月色美景而引起的喜悦也变成淡淡的。在作品中,四五六段着重抒发作者偷得片刻清闲的淡淡的喜悦,那么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淡淡的哀愁呢?见书。3下面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作者所写的荷塘月色的宁静和谐与作者心情的“颇不宁静”是不是矛盾?你怎样理解的?如果我们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仔细体会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他的心里颇不宁静,所以他才到月光下的荷塘边去寻求宁静,寻求超脱。月下荷塘里那弥满的荷叶、袅娜的荷花、缕缕的清香、凝碧的荷波,是那么清新自然,如诗如画;那薄薄的青雾、弯弯的杨柳、斑驳的树影、和谐的月色,是那么朦胧静谧,如烟如梦。这样的境界,正是他所寻求的,心中的哀愁不禁变得淡淡的,同时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也油然而生。可是这川宁静与喜悦只是暂的,蝉噪与蛙鸣已把它打得粉碎,剩下的是内心更为深重的苦恼和烦闷。作者的思绪就是经过这样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