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doc_第1页
(定稿)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doc_第2页
(定稿)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doc_第3页
(定稿)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快速回复 中共楚雄州委党史研究室王丽芬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安乐乡海资村,在那里,童年的美好憧憬、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常常使我魂牵梦萦。然而,最使我骄傲,最使我敬仰的是同乡的革命先驱毕昌杰烈士。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明媚的阳光散漫了大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安益村委会大平地村拜谒毕昌杰烈士墓。那时,墓碑刚刚维修完毕,那些被岁月和风雨洗刷的裂痕已经被抚平,墓前的场子变得更平整宽敞,几束刚刚敬献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花香,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静谧,可此时此刻,我心潮滚滚,思绪万千,耳边响起了激昂的呐喊声,眼前飘过了往日的硝烟。1923年,毕昌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昆明省立一中成了云南学生运动的中心,学校革命气氛十分浓厚,一批进步教员给予了学生新思想的熏陶,在这一时期,毕昌杰开始积极投身于当时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冬,省立一中图书管理员李国柱秘密发起组织了“云南青年努力会”,毕昌杰是该会的骨干成员之一。“云南省青年努力会”的宗旨是唤醒云南青年,改造云南社会,毕昌杰积极参加活动,批判唐继尧的反动军阀统治,大力宣传广东国民革命,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他还认真学习、阅读、宣传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号召青年投入革命,对进一步在云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开展革命奠定了基础。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消息传到云南后,李国柱、毕昌杰等云南进步人士义愤填膺,纷纷表示强烈抗议。李国柱、毕昌杰等同志以云南青年努力会成员为骨干,领导昆明各学校学生进行反帝活动,援助上海工人学生斗争。经“青年努力会”成员秘密组织发动,成立了“云南学生沪潮后援会”,揭露“五卅”惨案真相,推动了云南学生运动的发展。9月,云南建立了共青团组织,毕昌杰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1926年初,唐继尧为了摆脱其财政上的困境,准备将省立一师、法政学校及高审厅几处官产,拍卖给法国帝国主义分子。消息传出后,各校师生、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纷纷表示强烈不满,李国柱、毕昌杰等人领导、组织、发动各校师生进行游行示威,支持省立一师、法政学校师生的反拍卖斗争。由于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的坚决斗争,唐继尧被迫收回成命,斗争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伸张了民族正义。1926年春,云南学生联合会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云南学生,毕昌杰等同志是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云南学生的办刊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统治和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要唤起广大青年群众参加革命运动”。6月,毕昌杰针对唐继尧政府发布“反赤”布告的反动行径,在云南学生上发表文章,进行回击,对唐继尧政府进行了有力的批判。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唐继尧惧怕革命势力渗入云南,加紧了“反赤”活动,实行白色恐怖,查封云南学生期刊,并下令通缉李国柱、毕昌杰等进步人士。面对敌人的四处搜捕,毕昌杰秘密离开昆明到广州,参加了中共广东区委在大沙头举办的政治训练班,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在此期间,毕昌杰经王德三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指派李鑫、周霄、黄丽生回云南建立党组织,11月,建立了云南特别支部。1927年3月1日,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为特委书记,毕昌杰、张炽、刘玉瑞(刘执之)、李鑫、吴澄为特委委员,毕昌杰分管组织工作。为了提高中国共产党骨干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毕昌杰根据党组织的决定,4月中旬在土主庙街的一个小巷子里办特别训练班,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理论、组织工作等专题,同时还讲授了“中国CP组织”(共产主义的简称)。1927年12月8日至9日,中共云南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厂矿及铁路沿线,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创造条件发动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同时决定撤出在滇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团员,转移已暴露的党、团员。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云南临时省委。会议结束后,毕昌杰肺病复发,但为了贯彻省委扩大会议精神,他仍然坚持工作。1928年1月12日,当时的云南省政府成立了清共委员会,散布“共产党要在昆明组织暴动”的谣言,制造“清党”舆论,13日,大批共产党员、革命积极分子和部分组织的负责人被逮捕,毕昌杰、赵祚传等共产党员被通缉。毕昌杰由于长期带病为党工作,长期操劳,积劳成疾,肺病日益严重,在他病重期间,党组织派了王孝藩去护理他,当时因敌人四处追捕,毕昌杰在其舅父杨绍山家隐藏养病,后来因情况十分危急,王孝藩将他藏在二楼天花板上,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捕,在空气沉闷的天花板上,毕昌杰病情日益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于1928年1月28日在昆明病逝,年仅22岁。毕昌杰逝世后,遗体运回了家乡。他的妻子在娘家听到噩耗后,痛不欲生,服毒自尽,追随而去,遗体与毕昌杰合葬在安乐乡大平地,永远延续着那份伟大的爱情!在革命时期,再伟大再缠绵的感情都要在国家与时代面前屈服,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强大的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奉献和付出,我们不应该忘记。逝去的是生命,永恒的是灵魂。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