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茉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茉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茉莉白绢病 白绢病Sclerotiurm rolfsii Sacc。又称菌核根腐病,在许多花卉上都可发生,为害茉莉、君子兰、凤仙花、仙人掌、兰花、金鱼草、波斯菊、香石竹、郁金香、百合等200余种植物。 茉莉白绢病是茉莉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福建花农称为败花病、白毛病、油菜籽病等等,花区普遍发生。发生部位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呈淡黄色,花蕾瘦小,在发病部位可看到白色绢丝状物,并向土壤内蔓延,后期在茎基部产生油菜籽的小菌核。发病有些年份造成较大损失,一般丛发病率达8一10,严重田块达5060,植株被害严重,病株率达3.125.6,有的甚至整株整丛连片死亡,是种毁灭性病害。茉莉白绢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温度2535,湿度85以上时发病重,每年57月霉雨季节是茉莉白绢病的发病盛期。(1)症状茉莉白绢病在露地花园中的发病特点:先株后丛,由下而上,先点到片,先凋萎后干枯。病害严重时,被害部位变褐色,并造成茎基部皮层变色腐坏,养分输送受阻,叶片枯死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花蕾发育不良,严重的整丛枯死。病部表面产生很多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向四周及土面蔓延,以后菌丝体逐渐集结成许多白色小菌核,质软,后逐渐变褐变硬,最后形成油菜籽状小菌核。(2)病原茉莉白绢病的病原菌其有性阶段Pellicularia rolfsii,无性阶段Sclerotium rolfsii,病菌除形成菌核外,在湿热环境条件下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但担孢子的传病作用不大。菌核初期白色,后变成茶褐色,球形,表面光滑,直径0.82.3毫米,形似油菜籽。担子无色,单孢,棍棒状,大小16毫米6毫米,其上顶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孢,倒卵圆形,大小7毫米4.6毫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在温度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菌丝,然后扩展为害植株。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菌和健株接触及菌核随雨水传播;有些新区从病区调进带病的苗木便是茉莉白绢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凡是老茉莉园、酸性土,沙质土病害较严重。管理不善的茉莉园发病率可达20以上。(3)防治方法 注意选择无病苗(土),露地栽培还应注意茉莉园地的排水工作,并结合高产栽培,注重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石灰,一般每公顷用15002250千克。可收到较好的防效。在茉莉园地里,一旦发现病苗(株)应立即清除出园,并施石灰或用哈茨木霉82作为培养土埋在根基周围。因哈茨木霉82生活力强,生长快,而且对白绢病菌丝和菌核均有寄生作用。 2茉莉褐斑病 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茉莉植株枝条的中、下部,一年有2次发病高峰期,在安徽于56月份和89月份;在福建于47月份和910月份雨季发病较多;在湖南47月份发生最严重,丛发病率达70,株发病率为19.7;在秋季还有个发病高峰期,但远不如春夏季严重,且秋季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典型叶斑。植株枝条受害后,因皮层坏死成缢状,水和养分输送受阻,病部以上枝条和叶片逐渐变黄枯萎,最终导致死亡。(1)症状茉莉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枝条的中、下部,受害枝条最初在叶柄或分枝处形成褐色闰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梭形大斑;病斑周缘可见褐色轮纹状,随着病斑的扩展包围整个枝干,形成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大斑,病斑长度可达数厘米。后期病斑表面散生许多细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由于枝条皮层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部以上茎叶逐渐变黄而萎蔫,最后全部枯死。在越冬老枝干上,可见灰白色或黄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部常凹陷,上生小黑点,病健交界处深褐色。此病还可为害叶片,在叶柄处感病的新叶,病斑多从叶基部向上扩展,使新叶变黄枯萎,叶表面生许多小黑点。在成叶或越冬老叶上症状更明显,病斑多从叶缘、叶尖向内扩展,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病健分界处呈水渍状褐轮,病部表面生小黑点。(2)病原茉莉褐斑病的病原,国内的研究者看法不一,四川李笃肇、安徽胡淑霞等认为是由真菌半知菌壳二孢属Ascothyta sp. 引起的;而湖南邓欣认为是由子囊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sp.其无性世代为壳二孢属。对有性世代繁殖体和无性繁殖体进行显微测量,结果认为:子囊果为黑褐色,圆球形,直径为66.5186.2微米。子囊束生于子囊果底部,五色,长棍棒形,顶端圆,基部稍细,大小为26.452.8微米6.69.5微米。其内着生8个子囊孢子,双行排列。子囊孢子纺锤形,双孢,分隔处缢缩,无色,大小为6.09.9微米3.03.3微米。无性繁殖体为黑褐色或黄褐色分生孢子器,单生或两个连生,圆球形或扁圆球形,着生在寄主组织内,部分外露,直径为73.8345.8微米,孔口明显。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双孢,分隔处有缢缩,细胞内各有一油球,大小为3.638.25微米3.33.5微米。(3)防治方法及时剪去枯病枝,控制病害蔓延扩展,并集中烧毁。加强肥培管理,尤其在白露前对茉莉园重施越冬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早春和秋末停采花期,可喷0.6的波尔多液保护。3、茉莉炭疽病茉莉炭疽病在湖南、安徽和福建等省的茉莉产区普遍发生,是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安徽于58月为其发病盛期,于78月高温多雨时,发病更重;在福建全省茉莉产区均有发生,于57月初雨季时,此病发生较频繁,尤以宁德、福鼎、福州郊区及长乐发生较多,其中宁德六都、七都等乡茉莉园病丛率竟达4263;而长乐市玉田镇个别受害严重的茉莉园病丛率可达100,严重影响茉莉树势的生长。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引起病叶脱落呈秃枝状,发病严重时,病斑可向嫩梢上扩展,致使枝干上亦有发生。(1)症状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和叶缘始发生,形成黄褐色或浅黄褐色斑,近健部常呈轮纹状。以后病部转为黄白色枯焦状大斑,病健处常有一深褐色浅纹,病部颜色基本一致,但多个病斑愈合时稍有区别。后期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枝干上病斑与褐斑病症状相似,呈灰白或黄褐色,包围枝干,其上散生小黑点。(2)病原 茉莉炭疽病是由Colletotrichum gJoeospon-oides Penz引起的。病部小黑点镜检为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直径为159.6399.0微米。盘周围长有黄褐色或黑褐色刚毛,刚毛排列不整齐,长短不一,长为26.666.5微米,右03个分隔。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似鞋底状,单细胞,无色,大小为13.317.3微米5.310.6微米,有油球。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3)防治方法及时进行疏叶、整枝。叶片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导致病害发生,因此应及时疏叶。及时摘除病叶,并带出茉莉园地及时进行烧毁。4、茉莉灰霉病茉莉灰霉病主要为害新发嫩梢、嫩芽和嫩叶,尤以嫩叶较多。在湖南长沙地区,茉莉早春新发枝梢的嫩叶常遭此病为害,特别在低洼潮湿的花地,与蔬菜作物间种的地块发生更重。(1)症状茉莉灰霉病发病最初病斑从叶尖向下沿主脉呈水渍状褪绿斑,亦有从叶缘开始,半叶萎缩呈水渍状,以后病部呈灰绿色至浅黄褐色,病健部有明显的灰绿色水渍状条纹不规则,病叶尖端常卷缩并黏在枝上,嫩芽亦向下弯曲黏在枝上呈黄褐色,嫩梢感病后呈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感病部长有白色或灰白色稀疏霉层,最后叶片和新梢呈浅褐色枯死;干燥时,坏死病斑呈浅黄色半透明状。(2)病原茉莉灰霉病是由真菌葡萄孢属Botrytis sp. 的病菌引起。病叶上霉状物镜检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 孢子。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稍带褐色,顶端分枝,上生 许多小梗。分生孢子卵圆形、单孢、无色或稍带灰褐色,聚 集于小梗上呈葡萄穗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和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梢病叶,并适当进行疏叶,使之植株通风透光,增强抗病力。合理施肥,避免氮肥偏多或过多。雨季应及时排水,保持茉莉园地疏松干燥,可抑制此病的发生蔓延。适时的台割,并集中烧毁和培土施肥,既可减少病原,又可更新茉莉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性。5莱莉枝枯病枝枯病主要为害茉莉树当年生成熟枝条,叶片发生较少。一般于丘陵山地、土质黏重,灌溉条件差,易遭于旱的地区发生普遍又严重;若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发生甚少。在湖南常年于78月干旱季节为此病的盛发期,造成大量枯枝,严重影响产量。(1)症状茉莉枝枯病斑初为浅黄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正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数厘米,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病斑后期产生许多黑色粒点,用扩大镜观察即可见黑色刺毛。(2)病原茉莉枝枯病是由真菌丛刺盘孢属Vermicu - lariasp引起。病部黑点镜检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呈圆锥状,子座组织发达,直径为66.5199.5毫米。盘上生黑褐色刚毛,多而坚硬,丛生或杂生孢子盘的中间,很少见到分隔,一丛刚毛少则4根,多则32根,长度差异亦较大,为53.2226.1毫米。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大小为13.226.4毫米3.033.4毫米。(3)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枝,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减轻发病。加强肥水培管理,干旱季节应及时进行适当的灌溉,并增施磷、钾肥或复合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6茉莉白纹羽病茉莉白纹羽病主要为害茉莉根部,是一种慢性病害,极易与茉莉白绢病相混淆;但两者有其根本的差别。其一,白纹羽病发生部位主要在须根、主根上,而白绢病则主要在靠近土表的根颈部;其二,白绢病的菌核产生在根颈部表面并普及土面,而白纹羽病的菌核产生在病株皮层内,只有当皮层全部腐烂脱落时才掉入土内。一般在高温潮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花地发生严重。(1)症状茉莉白纹羽病发病初期在须根皮层部出现腐烂,以后逐渐扩展至主根。须根全部死亡后主根皮层亦已腐朽。病根表面缠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蛛网状菌丝层,并密集交织似羽毛状。病株开始发病至死亡约需23年时间,后期病株皮层内形成黑色小球状的菌核。(2)病原茉莉白纹羽病是由真菌子囊菌中的白纹羽病菌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引起。此病菌极少形成孢子,主要靠菌丝块及菌核在土壤中残根上越冬,翌年夏季病菌侵入须根,高温潮湿的茉莉园地发生严重。(3)防治方法加强肥水培管理,以达增强抗病能力。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若发现病苗时,应剔除烧毁;若在栽植地发现病株,应即扒开土壤,并剪除病根,及时处理;同时应采用20石灰水浇灌,然后覆以无菌土壤。7、茉莉紫纹羽病茉莉紫纹羽病是为害茉莉根部的一种病害,特别是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园地发生重,田间表现明显的被害中心;随着病情加重,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重则全株死亡。(1)症状茉莉紫纹羽病的发病初期,根部变赤褐色外表呈紫褐色,病菌主要加害植株皮层,皮层腐烂后易脱落,在潮湿的土面上可形成许多紫褐色的丝状物,在根皮表面可形成紫褐色的根状菌索,后期往往有色泽较深的颗粒状菌核。由于根部被害,地上部新梢萌发减少,叶片凋萎,最后整株枯死。 (2)病原茉莉紫纹羽病是由真菌担子菌的紫纹羽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引起的。病根表面紫红色丝状物为病菌的菌丝层,在多雨季节,其上产生淡红紫色或白色粉状物,此为病菌的担子层。担子无色,圆筒形或棍棒形,向一方弯曲,有34个分隔,担孢子着生在担子小梗上呈卵形或肾脏形、五色、单孢;病根表面菌核半圆形,紫红色。(3)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做好除草培土,并搞好地面的排水系统,以防根部腐烂造成病菌侵入的伤口。发病轻的病株(苗),应立即清除,并用1的福尔马林液浇灌土壤。8、茉莉茎腐病茉莉茎腐病发生在茉莉茎基部,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翌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温湿度适宜时, 发病较重。(1)症状茉莉茎腐病当发病初期,在较低部位先形成褐色小斑,水渍状,稍凹陷缢缩,以后病斑向上下扩展成条状斑,病斑边缘上呈褐色隆起线,内灰褐色,最后病茎组织纵裂腐烂,并散生小黑粒点,病部以上枝干枯死,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2)病原茉莉茎腐病经镜检病部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它是真菌茎点属Phoma sp病菌。病菌分生孢子器圆球形或扁球形,略有乳头状突起,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单孢。(3)防治方法加强茉莉园肥培管理,对于较低洼易积水的茉莉园地应注意清沟排水。注意及时整枝、疏叶,使之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处理,可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涂抹于病斑上,可收到良好的防效。9、茉莉烟煤病茉莉烟煤病多发生在露地栽培的茉莉园中,由于茉莉枝条密集,荫蔽潮湿,通风透光不好,而引起虫害(粉虱、蚧类、蚜虫),然后在害虫排泄的蜜露上产生烟煤状物,常见于管理粗放的花园,主要为害茉莉叶片,尤其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此病。(1)症状茉莉烟煤病的病斑初为褪绿黄斑,以后为暗褐霉斑扩展成垫状黑色霉层,严重影响树势生长,最后病叶变黄枯萎。少数枝干上亦覆盖黑色烟霉。茉莉烟煤病有寄生、腐生两种,多以腐生为主,初期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烟霉点,后形成煤状物,严重时可布满全叶和枝干。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茉莉花蕾的产量和质量。(2)病原茉莉烟煤病是由真菌子囊菌中的茉莉星盾炱Asterina jasmini Hansf和田中新煤炱Neocapnodium tanakae (Shirai et Hara) yamam病菌引起。病菌以粉虱、蚧类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排泄物及寄主植物的分泌物为养料,因而凡有此类害虫为害的植株,烟煤病常伴随发生,这些害虫的活动有助于该病的传播。(3)防治方法加强茉莉园的管理,以及整枝疏叶,使之通风透光,减少害虫发生为害。控制粉虱、蚧类和蚜虫的发生为害,这是避免或减轻烟煤病发生为害的根本措施。10、地衣地衣是一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主要发生在荫湿的较衰老的茉莉园中,尤其是管理粗放的茉莉园地更为严重。地衣附生于枝干上,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新梢的萌发,造成花蕾瘦小,花蕾小,尤其是在管理粗放的园地,多雨季节发生更普遍更严重。(1)症状地衣是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附生在枝干上,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青灰色或灰绿色的叶状体组织附生于枝干上。根据其外形特征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壳状地衣紧贴于枝干树皮上,不易剥离,形状象一块块膏药,青绿色或灰绿色,形成很多大小不同的小圆斑。叶状地衣为不规则的叶片状,扁平,有时边缘卷曲,表面为灰绿色,底为黑色或淡黄色,由褐色假根黏附在树干树皮上,常多个叶状地衣连结成不规则形的薄片、鳞片形状,极易剥离。枝状地衣淡绿色,地衣直立或下垂,呈树枝状或丝状,并可以分枝,黏附在枝干上。(2)防治方法加强茉莉园管理,对于受地衣为害严重的衰老植株应适时进行苔割更新,并集中及时烧毁;同时应及时施足肥料。凡发生为害严重的园地,在非采花季节,可采取人工刮除地衣,然后喷石灰水或1石灰等量式的波尔多液,均有明显效果。11茉莉黄化病 黄化病是茉莉的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缺铁症。在福建主要分布于福鼎、宁德和福州等地花区,但发生面积不大。发病初期叶片由深绿浅绿黄绿黄色,此时叶脉仍为绿色,嫩枝萎蔫下垂,叶片失去光泽,呈淡黄色,病叶易脱落,花蕾小而少,严重影响茉莉的产量和质量,尤其在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中,茉莉植株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降低了根部吸收铁素的能力,发病更严重,影响更大。(1)症状 感病的茉莉叶片,初期脉间褪绿,后叶肉变黄绿,直至黄色,但叶脉仍绿,最后全叶黄化,叶片失去光泽,病叶易脱落。(2)病原 茉莉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诱发黄化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可利用铁供应量低;茉莉园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空气不良;土壤中碳酸盐含量高;土温过高或过低,阳光过强等等,尤其是缺铁所引起的茉莉黄化病。(3)防治方法若茉莉植株黄化病确定是因缺铁而引起的,即可配成0.5硫酸亚铁溶液,再加入少量的柠檬酸于傍晚喷雾。在地势较低的茉莉园地,应注意降低地下水位,并施有机肥料,改造黏重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发育。(二)茉莉主要虫害及其防治1茉莉蕾螟 茉莉蕾螟Neohendecasis sp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茉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等省、自治区的茉莉区(园)普遍发生,常年4月至翌年1月都有幼虫为害,尤以810月虫量最多,为害更剧;一般每只幼虫能转花换蕾3-4次(即为害45朵花蕾),在有花期间,花蕾受害率为30.344.18,受害有虫率16.836.55,损失率达16.623.4。为害状如图47。(1)形态特征成虫 体小,白色,翅展1415毫米,触角丝状,前翅前缘平直,内横线成“3”字形的波浪纹,外横线成“s”波浪纹,在内外横线之间近前缘处有一个白色的新月形斑纹,在外横线向外突出的中间和13眉处各有一个向外的三角形黑色斑纹,内横线的内侧和近前缘处及外横线的外侧前端至顶角处均有浅黄色斑块;后翅白色,翅中有两条暗色的波浪纹横线。雌蛾腹部稍为粗大平直;雄蛾腹部较细小,末端稍往上翘。卵 形状和颜色随着胚胎发育而变化;初产时为白色透明,呈扁圆形,表面具有网状纹,直径约0.30.4毫米,发育后逐渐隆起,随之变为淡黄色和黑色。幼虫 头部黑色,胸部和腹部均为绿色,成长的幼虫体长1012毫米,腹部第36节的腹足趾钩缺环,外侧单序、内侧双序。蛹 长为68毫米,刚化蛹时为淡绿色,尔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腹部第38节背面前后缘平直,腹末具臀棘4根,末端不卷曲,第10腹节两侧各有2根短刺。(2)生活习性 茉莉蕾螟在福州一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冬季以幼虫在茉莉枝梢内或茉莉树丛中越冬。成虫多于夜晚810时羽化,交尾和产卵等活动。白天栖息于荫蔽处,性好静,飞翔力不强,即使受到惊扰,虫体仍不飞翔,仅作短距离的爬动;夜间具有弱趋光性。在有花期间,雌性成虫多选择绿豆大小并已露白的小蕾于萼或瓣上产卵,亦有少数卵产于花柄上;在非花期间,雌性成虫则选择在茉莉枝梢顶端叶片的叶背近叶脉处产卵。开始产卵时,一夜可产89粒,多达17粒,以后逐渐减少;在日均温度22左右时,产卵前12天,卵期34天,幼虫期1415天,蛹期78天,成虫寿命47天。刚产的卵为白色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最后为黑色,此时再经12天即孵化。刚孵化的幼虫经56分钟后离开卵壳,再经数分钟后即取食。幼虫除蛀食花蕾之外,还为害茉莉的新梢嫩茎。在开花期间,初孵幼虫从花萼或花瓣上咬孔蛀入蕾内取食,一般一蕾仅有一虫,将其花蕾食空,留下花瓣薄膜和虫粪,致使花蕾变为紫红色,所以花农称为紫红花,此时,幼虫常于夜间810时转花换蕾蛀人另朵花蕾继续取食为害,一般一只幼虫可为害45朵花蕾,所以常见一个花序数朵蕾被蛀害,故在受害的花蕾表层可见有一个蛀人孔。幼虫昼夜在蕾内边取食边排粪便于花蕾之中或推出蛀人孔周围,致使花蕾变色,而且在雨天易霉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在非花期间,雌性成虫选择茉莉枝梢顶端叶片,将卵产于叶背近叶脉处。幼虫孵化后,先在嫩叶背面取食,经23天开始爬到新梢上端处咬一个小孔,然后钻人枝梢嫩茎内取食为害,留下皮层,不久被害梢凋萎甚至枯死,幼虫即另转害它梢;待幼虫发育至老熟即离开花蕾或枝梢,爬至老叶背面近叶缘处吐丝作茧。经12天化蛹其中,幼虫历期1114天;越冬幼虫历期7080天;刚化蛹时淡绿色,以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蛹期410天。(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茉莉蕾螟田间的消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与下列几个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与品种的关系 据19851986年的调查,双瓣茉莉比单瓣茉莉的蕾螟发生多,受害严重。其原因是:双瓣茉莉的花蕾呈卵圆形,顶端平,花冠裂片一般1318片;而单瓣茉莉的花蕾顶端较尖长又较小,裂片约为711片。所以双瓣茉莉较有利于茉莉蕾螟的蛀人,取食和生长发育,故蕾螟发生量较单瓣茉莉多,受害重。与气温的关系 据饲养观察,茉莉蕾螟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0C,最适温度20-250C。因此,房前屋后或树荫下的茉莉园较远离住宅或树荫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此外,凡是冬、春暖和之年较冬、春寒冷或倒春寒的年份发生早而多。其原因是房前屋后或树荫下气温较高,有利于越冬虫源安全过冬和生长发育,所以发生早而多。管理粗放较管理精细的茉莉园地发生早而多 如冬、春没清除枯枝落叶的茉莉园较及时清理枯枝落叶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早春和秋末没摘毁紫红花蕾的茉莉园地较及时摘毁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多年的老茉莉园较当年新植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多年未苔刈的茉莉园较当年苔刈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这四类茉莉园地的前者因管理粗放,其虫源均较后者管理精细的茉莉园的虫量多,所以发生早而多。(4)防治方法 根据茉莉蕾螟发生危害的特点和茉莉多用于窨制花茶的原料,因此,应采取护益控害的对策,既达到控制茉莉蕾螟的发生发展,取得丰产丰收,又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证人畜安全的目的。其措施是:适时台刈或摘毁早春和秋末的紫花蕾,及时修剪枯枝和适时台刈并集中处理是消灭虫源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把有病虫的枝梢剪掉,并把定植多年、植株衰老、产量不高的茉莉树于清明前后进行台刈更新、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和培土,以便恢复树势,可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和提高产量。此外,早春和秋末的花蕾,因花量少、花蕾小、香气差,利用价值低,花农不采摘,这便为茉莉蕾螟等害虫提供了良好的食料,使之正常生长发育和越冬,成为当年或翌年的主要虫源。因此,及时摘毁这些花蕾,并集中处理,可达到压低虫源的目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据在福建茉莉主要产区的福州、宁德、三明和南平等市茉莉园地的调查观察,常见有不少的有益生物。如麻雀、八哥、喜鹊、乌鸦等鸟类;旱地蜘蛛、蛙类、蜥蜴、步行虫、蚂蚁、草蛉、瓢虫、隐翅虫等捕食性动物;以及姬蜂、茧蜂、大腿小蜂和病原微生物等寄生性的有益生物,他们常于茉莉园捕食或寄生害虫,综合地抑制茉莉害虫的发生发展,因此,应加以保护与利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治虫作用。2茉莉花蕾蛆 茉莉花蕾蛆Contarinia sp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刮吸茉莉花器,是影响茉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常年于56月降雨季节或89月台风雨频繁时,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一般花蕾受害率常达8.744.6,严重的园地可达7080。(1)形态特征成虫 形似小蚊,橙黄色,体长1.01.3毫米左右,翅一对,具淡黄色纵脉4条,触角14节,雌性触角的鞭节各亚节呈圆筒形,腹部末端有一根细长的能伸缩的产卵管;雄性触角比雌性长,其鞭节各亚节似哑铃形,腹部末端有抱握器和阳具,抱握器一对,端部呈爪状钩,基部无齿。卵 甚微小,呈长椭圆形,微弯,初期无色透明,后期有一小红点,末端具有透明细丝状附属物。幼虫 呈蛆状,老熟时体色为浅橙黄色,体长约2毫米左右,前胸腹面有一橘红色“丫”形胸骨片,叉状缺深刻;腹部末端4个突起,外侧突起较大。休眠体囊包扁圆形,淡黄褐色,可透见囊内幼虫。蛹 体外苞茧囊或裸露,茧椭圆形,浅黄褐色,表面略粗糙。(2)生活习性 茉莉花蕾蛆在湖南长沙一年发生6代,局部7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钻入土中结成胶质囊苞休眠过冬。越冬幼虫一般在翌年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中旬达羽化盛期,有80.4成虫羽化出土后到孕蕾新梢上产卵。各代发生时间分别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至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6代幼虫盛发,除少部分于10月至11月初羽化外,多数幼虫休眠过冬。茉莉花蕾蛆的成虫多于下午35时羽化,黄昏后交配、产卵,雌性成虫多选择在潮湿又较肥沃的茉莉园,并多把卵产在聚伞状花序正中间的绿豆大小、已露白的幼蕾之中,部分产在孕蕾新梢顶端处。成虫白天隐匿植株间;其寿命:雌虫为34天,雄虫为12天。雌虫的怀卵量多数为413粒。卵经几天后孵化为幼虫,初孵的幼虫即群集在花蕾内蛀食花蕊、花药和花冠内侧,在蕾内产生多量胶质黏液,随之被害莆便呈淡褐色干枯状或紫花,花冠外层仍可开放,但内层扭曲黏合。若将卵产在孕蕾新梢顶端时,不久顶端即呈现淡褐色湿腐状,可致使新梢枯萎。幼虫在蕾内或孕蕾新梢顶端内生活约1013天左右,便发育成熟,虫体稍为弯曲弹跳落地人土,并分泌黏液黏结泥土造成长椭圆形的虫茧,化蛹其中。当土壤较潮湿时,可加速蛹的发育,而11月中、下旬落地入土的幼虫便即分泌胶质黏液,并形成淡褐色而近扁圆形的休眠囊苞进入越冬,翌年45月气温回升并较稳定时,便脱离囊苞,而向地面移动,再次分泌黏液结茧化蛹,尔后陆续羽化,并飞往茉莉园地繁殖为害。(3)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茉莉花蕾蛆的发生为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其中与气候和天敌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福建每年57月间的降雨季节,气温适宜,土壤湿度大,有利幼虫人土化蛹和成虫的羽化与繁衍,此期间因阴雨天多,茉莉花蕾含水分高,香味差,经济价值较低,花农对茉莉花管理亦差,而且茉莉生长茂盛的植株自5月初开始陆续孕蕾,这为重叠发生的各代幼虫提供了丰富的虫源和食料,致使田间的虫量增多,而810月,常因高温干旱,不利此虫的生长发育和人土化蛹;而且此期间茉莉花蕾雪白,含水量低,香味浓郁,是窨制花茶的好原料和时期,花价较高,花农每天大量采摘,从而人为地把大量的低龄幼虫处理掉,因此田间的虫量较少,为害较轻。此外,在福建茉莉花园地里常见有蚂蚁、草蛉、瓢虫、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一些寄生蜂(种名未详),尤其是8-10月间,对花蕾蛆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湖南于茉莉花蕾上常见有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lesmael,中华草蛉C. sinca 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黑背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babaiSasaji和黄色小蚂蚁Vollenhovia sp捕食瘿蚊幼虫;另有5种寄生蜂成虫即:结颊长盾金小蜂Pirene conjungene Gra-ham、狭腹长盾金小蜂Spathopus 3p. 黑色长盾金小蜂Tridymus sp、蓝绿长盾金小蜂Systasis encyrtoides Walker和瘿蚊广腹细蜂Synopeas(sactogaster)tarsa Walker均于茉莉花孕蕾后,飞至有瘿蚊幼虫为害的虫蕾上,将产卵管插入花蕾内瘿蚊幼虫体上产卵,带蜂卵的瘿蚊幼虫和未被寄生的瘿蚊幼虫一道落地入土准备化蛹,蜂卵在寄主体内孵化为幼虫,继续生长发育,第15代蜂卵多数需经1425天变成蜂蛹;未被寄生的瘿蚊幼虫则先羽化为瘿蚊成虫,68天后,各种蜂成虫陆续羽化,如优势种广腹细蜂幼虫随寄主幼虫入土后多数在1721天羽化为成虫,结颊长盾金小蜂幼虫随寄主人土后多数需2329天羽化为成虫。5种蜂幼虫分别在当年10月(第6代)瘿蜂幼虫体内越冬,直至翌年5月中、下旬化蛹,羽化为蜂成虫。16代瘿蜂幼虫的5种寄生蜂总寄生率分别为:65.85、66.69、24.49、15.72、5.97和47.75(宋慧英等,1991)。以上各种天敌对茉莉花蕾蛆的发生为害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加以保护和利用。(4)田间发生与为害特点茉莉花蕾蛆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损失较大,其发生为害的特点是:发生为害期长在福建和湖南等地的茉莉花园地里,常年于511月在茉莉花蕾或花内均可剥查到茉莉花蕾蛆的幼虫,但以57月发生多,尤其在阴雨天气或潮湿的茉莉花园更为严重。 幼虫群集为害受害的花蕾(即花瓣包得很紧、蕾顶常有小小的肉色斑点),蕾内常有花蕾蛆幼虫1020只,少者35只,最多达44只,能在短期内导致成片茉莉受害。幼虫活泼善跳老熟幼虫呈橙黄色的纺锤形,一旦虫体卷曲,便即弹跳落地,弹跳范围可达2030厘米,落地幼虫钻人土中(亦有部分幼虫随花蕾落地,再脱蕾人土),不久便分泌黏液结泥土,造成内壁光滑的土室化蛹其中。为害性大一般花蕾受害率分别为8.719.2和37.444.6,严重者可达7080。幼虫匿居蕾内刮吸为害子房、花柱等花器组织常有黄色的黏液,严重影响花蕾的正常发育吐香,并使花瓣变紫。(5)莱莉花蕾蛆为害状的表现茉莉花蕾因不同时期及其受花蕾蛆的为害程度不同,常有不同的表现。雌性成虫选择孕育已有绿豆大小并已露白的小蕾产卵,孵化后幼虫蛀食花蕾,使雪白的花蕾变成紫花。紫花有三种情况 第一,剥开花蕾时,能见到花蕾蛆幼虫(这种花蕾一般还未变成紫花,仍然还是白色);但因成虫产卵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开放的花内剥开可见有花蕾蛆幼虫,但这种花蕾一般有些异常,即花质较松散,花瓣颜色亦是正常的那样雪白,给人的感觉是花瓣内的水分过多;二是未开放的花蕾剥开有幼虫,此花蕾外观异常,花蕾顶部有小小的肉色斑点,似被利器刺后留下的痕迹。花蕾内有蛋黄色的黏液,内层的花瓣常已变硬,这种被害状的花蕾内常有花蕾蛆幼虫,一般一朵花蕾内有虫1020只,最多竟达44只,这常发现于67月份雨后潮湿的园地。这种花蕾由于蕾内常有积水,最后就成为花管水渍状的紫花。第二,花管成水渍状,据观察,认为花蕾呈水渍状的原因是由于花蕾蛆危害后,使花蕾软腐,内部湿度增大,花管成为水渍状,并呈扭曲。这种的花蕾剥开一看,蕾内的幼虫早已弹落地面,所以看不到幼虫,而且花蕾多数已变成淡褐色。第三,含苞变紫,据观察,有的花蕾含苞未开放时,由于花蕾蛆幼虫在蕾内刮吸活动,使整个花蕾变成紫花,而花心常呈翠绿色。(6)防治方法茉莉花蕾蛆虫体小,代数多,发生普遍,为害期长而隐蔽的特点。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和护益控害的对策。其具体措施:农业防治一是4月间结合除草和施肥,进行浅层松土,消灭部分越冬幼虫或蛹;二是56月是此虫发生为害的盛期,应及时采摘受害之蕾和紫花,并集中及时处理;三是在降雨季节,应及时在茉莉花园开沟排水,既有利茉莉花树的生长,又可抑制茉莉花蕾蛆和白绢病的发生;四是每年1011月上旬,亦应及时采摘零星花蕾,并及时集中处理,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护益控害茉莉花蕾绝大部分是供给茶厂窨制花茶,而且采摘后当天运送至茶厂窨制成茉莉花茶。为了确保饮茶者的健康和有益生物的安全,应大力提倡保护天敌,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使有益生物充分发挥治虫的作用,达到护益控害的目的,尤其是茉莉花蕾蛆的幼虫有许多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均在茉莉园里捕食或寄生花蕾蛆的幼虫。因此,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切勿乱喷化学农药杀伤有益生物。3、白粉虱白粉虱Trialeuodes vaporarioum West-wood俗称小白蛾,福州郊区和闽侯县的花农称为白蜘蛛,属同翅目粉虱科。此虫是种分布广、多食性、世代多、繁殖快,影响大的露地和温室内的害虫。近年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在福建等地的茉莉花区普遍发生为害,特别房前屋后和树荫下的茉莉园地或阴雨天多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为害更剧。成虫和若虫均栖息于嫩叶的叶背叶脉交叉处,并以锐利的口针刺入叶内吸吮汁液,使之叶片褪绿发黄,皱缩和萎凋,甚至枯死;此外,还会排泄蜜露,污染叶片和嫩梢,引起烟煤病,影响茉莉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花蕾变形、变少、变小,严重地影响茉莉的产量和质量,成为茉莉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0.931.3毫米,体淡黄色,复眼呈赤红色,触角丝状。体和翅均被有白色蜡粉,外观全体呈白色,故有小白蛾或白蜘蛛之称。卵呈椭圆形,长0.20.25毫米,并具有卵柄;初产时呈淡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色。若虫体扁平,长椭圆形,呈浅绿色或淡黄色,经2次脱皮,共3龄。1龄若虫体长0.28毫米;2龄约为0.39 毫米;3龄为0.53毫米。若虫体表均具有长短不一的蜡质丝状突起。蛹呈扁平的椭圆形,长为0.81毫米,淡黄色,体背具有数对长短不齐的蜡丝。(2)生活习性白粉虱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越冬虫态各地不一;但一般以卵或成虫在绿色植物过冬。在福州以各虫态在温室内的花卉或蔬菜上越冬或继续为害。春暖后逐渐迁移扩散和为害、繁衍,45月随着苗株运输或借助风的传播而迁移扩散到露地的茉莉园地,尤以56月的雨季和910月阴雨天多的年份有利于此虫的繁殖和为害。此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繁殖快,为害严重。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茉莉植株上部嫩叶的背面连续吸吮叶片汁液,使植株缺乏碳水化合物和叶片褪绿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成虫和若虫均排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从而污染叶片,引起烟煤病,阻碍光辐射和植株的光合作用,致使嫩叶变小皱缩或早落,同时在吸吮的过程中,把毒素注射到植株中去,这些毒素削弱了叶片的生长,使之早落,导致花蕾畸形、变小、变少,严重影响茉莉的产量和质量。白粉虱的成虫喜欢选择植株上部的嫩叶栖息、活动、吸吮和产卵;卵柄通过叶片气孔插入组织里。当卵孵化为低龄若虫后,即往上端刚伸长的嫩叶移动,直至找到适宜的嫩叶时,便在叶背的叶脉交叉处刺吸为害,经第一次脱皮为2龄若虫时,便不再移动而营固定的生活。其成虫又飞往刚伸长的嫩叶吸吮为害和产卵繁殖。此时,成虫和低龄若虫均于上端嫩叶柄息和为害,所以此时嫩叶上的虫口密度加大,凡一片嫩叶上有成虫、若虫达810只或更多时,该片叶因受其为害刺激及汁液被吸吮,使叶片褪绿逐渐变黄,这不仅影响茉莉嫩叶继续伸长,而且导致皱缩,使植株长势衰弱、萎蔫,甚至枯死。2龄若虫在这皱缩的叶背吸食后发育,经第二次脱皮为3龄若虫,再脱皮一次即变为蛹。而皱缩嫩叶上的卵经发育孵化后的若虫和成虫又往顶端的嫩叶柄息和为害。如此循环的结果,在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便形成了一定的趋势,即最顶端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及其刚孵化的低龄若虫为多,而稍下面的叶片多为黑色的卵,再往下的叶片多为中、高龄的若虫和蛹的趋势。白粉虱的成虫一般不善飞翔,向外迁移扩散较缓慢,但在气温较高,阳光充足时,可在其植株间飞翔。此外,成虫还具有较强的趋黄色的习性;羽化不久的成虫,常雌、雄成双结对在上部嫩叶叶背并排在一起,约经24小时后,便开始交配,一生交配多次;交配后经13天便开始产卵,卵产在嫩叶背面。此虫除了两性生殖之外,还有孤雌生殖的特性,两性生殖的后代为雌虫,孤雌生殖的卵孵化后为雄虫。每只雌虫一生可产卵28534粒,因此,分布广,为害大。若虫初孵后,先在叶背爬行活动数小时,当寻找到适宜的取食场所后,便在叶背栖息,并以锋利的口器刺入叶肉内吸吮为害,经发育便进行第一次脱皮成为2龄若虫,此后便不再移动而营固定生活;2龄若虫再脱皮一次为3龄,3龄若虫再脱皮后即成为蛹。当蛹壳呈T字形裂开就即将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往植株上端嫩叶继续为害和产卵繁衍。10月底以后,因气温下降,虫口数量减少,并开始向温室内或其他越冬场所迁移为害或进入越冬状态。(3)防治方法根据白粉虱的分布广、多食性、世代多,繁殖快,影响大以及茉莉花蕾多用于窨制花茶或香料等特点,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杜绝虫源、诱杀成虫、保护天敌,喷植物性药液的措施。其具体的做法是:杜绝虫源凡是新植区(园)应严禁从已发生白粉虱的茉莉园地取苗或调运苗,并在移栽或插植前,应认真严格的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叶背有白粉虱时,须立即将其带虫的苗株挑出处理,切勿插植带虫的苗株。凡是老植园地或有台刈或疏叶习惯的地方或园地,应及时清除残枝和叶片及其田间杂草,并集中处理;同时注意通风透光,适时合理的进行整形或疏叶,及时将带有白粉虱的枝条叶修剪清除,并集中烧毁。此外,还应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诱杀成虫根据白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特点,掌握在成虫盛发期间,在茉莉园地插上黄色塑料板或木板涂上黄油漆,再在黄色板上涂黏着剂:即用油类(如蓖麻油或花生油、菜油、柴油或机油等)加上松香粉,边加热边搅拌,待松香粉熔化完后,涂于黄色板上,尔后插在茉莉园地边,黄色板应略高于茉莉植株,春暖后或成虫盛发时,白粉虱成虫从其他作物迁移茉莉园地的过程中,便趋向黄色板上而被黏附着,这就可起到诱杀成虫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天敌白粉虱在自然界有多种的天敌,在田间常见有草蛉以及寄生蜂和寄生菌等天敌的捕食或寄生,特别是中华草蛉和丽蚜小蜂。据资料记载,一只草蛉一生可捕食白粉虱170只,因此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喷植物性药液加强田间检查,做好虫情测报,掌握初孵若虫盛期,试用13倍的花椒水或烟草浸出液,均匀地从下而上喷于叶背白粉虱栖息和为害之处,可有效地抑制此虫的为害。4、蓟马为害茉莉花的蓟马种类主要有: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又名夏蓟马Thrips albipes Bagnall、黄蓟马Thrips darus Moulton又叫亮蓟马Thrips ftavus Schrank、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lom又称台湾蓟马Fformosae Moulton三种,它们均属缨翅目蓟马科,其中以黄胸蓟马为优势种,约占34,是茉莉花、蕾的重要害虫之一。黄胸蓟马除为害茉莉花之外,还可为害白玉兰、白花夹竹桃、月季、玫瑰等20多种花卉。此虫常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茉莉的蕾内或花中的雌、雄蕊基部与周围花瓣基部锉吸汁液,使受害的花瓣初期成模糊白斑,并常因失水而影响花、蕾的正常发育和吐香。据许德元调查观察,茉莉花的香气与花、蕾内蓟马虫口密度的高低有负相关的迹象,并从虫体所排出、积累、遗留和污染于花内的废料、废液、废气,能否将相应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窨制花茶的香气成分的纯正度;而且会使雪白的花蕾从内向外逐渐变为淡紫色至紫红色,并提早凋萎、落蕾,影响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成为茉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现以黄胸蓟马为例,简述 于下:(1)形态特征成虫雌性成虫体长1.21.4毫米,胸部常呈橙黄褐色,腹部黑褐色;雄性成虫体长0.91.0毫米,体黄色。触角7节,只有第3节色淡,其余各节褐色。前胸背板后缘角有2条粗鬃,前翅上脉基鬃4十3条,端鬃3条,下脉鬃1516条。腹部27节各具副毛12条,第8节后缘栉毛完整。卵肾形,淡黄白色。看虫体形与成虫相似,体较小,色较淡,无翅,眼较退化,触角节数较少。(2)生活习性黄胸蓟马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东、华南年发生10多代;在台湾每年发生20多代,在温室终年发生为害。成、若虫隐匿花中,受惊时,成虫会振翅而飞;因此虫口器并不锐利,只能在幼嫩部分锉吸,而花的组织一般比较幼嫩,并且有吸引蓟马的气味,所以集中在花部锉吸为害,尤其高温干旱有利于黄胸蓟马的大发生,多雨季节发生少。据笔者在福州地区茉莉园地的多年调查观察,认为此虫有下面几种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期早一般年份于5月上、中旬,当茉莉花开始育蕾时,成虫即从其他寄主飞来锉吸危害和繁殖后代。世代多,为害期长此虫在福州地区茉莉园地虽然年代数未详,但据田间调查观察:每年于511月在茉莉花、蕾上均可发现黄胸蓟马发生危害,而且世代重叠。虫口密度大此虫在茉莉花蕾发生较普遍,而且密度较大,一般一朵受害花蕾中常有58只,多达10多只或更多。虫体小不易被觉察及引其人们的注视黄胸蓟马虫体既小,又多出没于花中或蕾内,不易被人查获,更不引起人的注视。活动隐蔽 黄胸蓟马的成、若虫均匿居于花中或蕾内锉吸和产卵等隐蔽处繁衍与为害活动。为害性大 成虫和若虫均会锉吸花或蕾的汁液。影响茉莉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吐香,并能导致茉莉花瓣从内往外逐层逐渐变为淡紫或紫红色,成为紫花,并提早凋萎、落蕾,影响茉莉花蕾的产量和质量。扩散传播快 黄胸蓟马的成虫很活泼,能飞又能跳,既可借助风力传播扩散,又能随同采摘的花蕾运到他处,因此发生普遍。(3)防治方法根据茉莉花蕾多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并结合黄胸蓟马的发生为害特点,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下列几点措施:白色黏板诱杀成虫即利用黄胸蓟马的成虫具有趋白色花朵锉吸和产卵为害的习性,可掌握在茉莉花现蕾初期,采用十号铁线(或厚纸皮)制成0.11平方米,并在两面套上白色塑料,然后在塑料的两面涂上废机油或松香粉与蓖麻油合剂等黏着剂,尔后插在茉莉花园地里,每公顷插120150块的诱集黏板,黏板应略高于茉莉植株。每710天检查一次,并刷掉板上的蓟马等害虫及其他污物,再涂上一次黏剂(如遇到下雨淋洗时,应及时涂上黏剂),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加强田间检查,当发现少数花或蕾受害时,可结合生产管理过程的农事操作或采摘花蕾时,及时顺手捏杀其成虫或若虫,亦可用1/1 000的洗衣粉水液冲洗。保护与利用天敌在茉莉花园地里,常见黄胸蓟马被隐翅虫、步行虫、花蝽、姬猎蝽以及泥蜂和蚂蚁等捕食性天敌捕食。因此,应严禁盲目喷洒化学农药,既有利天敌发挥更大的治虫作用,又可避免花蕾吸附化学农药,并随着窨制花茶时,将其化学农药的毒气和臭味等畸味挥发而被茶坯吸人,影响花茶的质量和人体的健康。喷洒洗衣粉水或植物性农药加强田间检查,如果大面积发生黄胸蓟马为害时,而且虫口密度较大时,可采用1/1000的洗衣粉水或鱼藤精乳剂等植物性农药水液进行喷洒,亦能收到一定的效果。5、花丽细蛾花丽细蛾Caloptilia (Caloptilia)jas-minicala Liu et Yuan 属鳞翅目细蛾科,是茉莉叶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影响茉莉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结蕾吐香。(1)形态特征成虫属一种小蛾,体长45毫米,翅展911毫米。触角丝状,淡褐色,比翅略长,颜面披浅褐色的毛,复眼发达呈黑色,口喙长,褐色。前翅为淡褐色到暗褐色,内外缘有条颇宽的暗灰色纵纹;后翅暗褐色,缘毛长,雌性触角末节细而长,每节节端较基部略宽大,腹末节较细。卵扁椭圆形,长0.30.43毫米,无色半透明,有光泽。幼虫多为5龄,成长时体长68毫米,体为乳黄色;体上生有白色细毛,单眼黑色,第6腹足退化,故仅有4对腹足;老熟幼虫体为圆筒形,腹足趾钩全环(内半环为单序,外半环是单列双序)。蛹茧蛹为圆筒形,长56毫米,前期乳白色,后期暗褐色;头部和翅芽浅黄色,头顶有一个近三角形刺状突起,虫体两侧各有一列细毛,腹背各节均有许多小刻点隆期,翅芽达腹部第6节前缘,触角和后足超过腹部末端,腹未有8个小突起,背面中央的2个略粗而黑。茧白色,长7.48.4毫米,宽1.71.9毫米。(2)生活习性花丽细蛾在福州一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没有滞育越冬,整年可以繁殖;成虫多数于黄昏后羽化,各代雌雄性比为1:0.70.96,羽化后当夜即进行交配,雌虫产卵前期为2天;产卵时,将卵散产于心叶或嫩叶背面的脉旁,一叶一粒,无孤雌生殖现象,平均每雌虫产卵量为49.24粒,最多能产101粒,最少21粒;白天多栖息在荫蔽处,当受到惊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蕃茄牛肉米线数据监测报告
- 课件时长的确定
- 锅炉(承压)设备焊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合金回转窑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巧克力塑形师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课件无广告原因
- 拜耳法溶出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猪皮二层箱包革数据监测报告
- 金属牙齿考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