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子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答案:一、1 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代词,指尺子; 到去; 代词,指尺子; 代词,指尺子; 代词,指鞋。 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 窃:( )辄默记 辄 ( )儿痴如此 痴( )恬若不见 恬 父怒挞之 挞( ) 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答案:二、1 窃:偷偷地; 辄:就; 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恬:坦然; 挞:用鞭子打。 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解释加点字席而啖菱 啖( ) 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答案:三、1 啖:吃。 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四、1 自:从。 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五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 答案: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六,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来历,现比喻_。 答案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七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2、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3、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答案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八,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 用:资用,即路费。 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 三,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答案 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四,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九,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捐:白白费掉。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 五,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 答案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十,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意义是_,形容_。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十一,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 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 五,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 六,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 答案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十二,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 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 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废酒:停止饮酒。矣:语气词,了, 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然则:(既然) 如此,那么。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我们还学过,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 六,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语意深长。答案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 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十三,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 “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 注释 :具:通”俱”,全,都。户口:人口。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答案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 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十四,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 你。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 死 亦 为 鬼 雄 。_,_。 表 达 对 项 王 的 _ 之情; 毛也写过一首诗, 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 答案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 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 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 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十五,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 答案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 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3、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十六,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而远_有相似之义。答案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十七,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 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555 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554 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 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盖。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和_ 作一正反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 答案 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 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 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十八,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医”字加点)。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窘”字加点),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注:天罚:上天的惩罚。 雅量:宽宏大量。 征:表露。 诡:欺骗。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无术可医(“医”字加点):_某益窘(“窘”字加点):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_3.根据文意,请用概括的语言分析老翁的形象。_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无术可医(“医”字加点):治疗治愈某益窘(“窘”字加点): 尴尬羞愧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他非常害怕被骂,骂他也可以以防将来还有人偷.3.根据文意,请用概括的语言分析老翁的形象。善良宽大胸怀的人,先是丢了东西也不追究,后是为了救小偷才骂十九,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氯噻酮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洞察及研究
- 情绪智能与数字消费者行为忠诚度关系研究-洞察及研究
- 制造企业员工职业安全培训教材
- 企业运营管理策略规划方案
- 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及案例
- 创意服装表演活动策划及执行方案
- 售后服务流程优化方案执行记录表
- 房地产销售合同风险及解决方案
- 电商平台运营促进方案与数据分析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方案解析
-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水处理药剂采购投标方案
- 冬季基坑施工方案及措施
- 团员知识培训课件
- 大学生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职业生涯规划
-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与实施规范
- 机械毕业设计-番茄打浆机设计
-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水工-建筑物课件
- 购进药品验收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