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1页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2页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3页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文学与传媒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宋雅兴2012011132“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老鼠沿路打锣鼓,为着海龙王卜娶某。鱼虾水卒真辛苦。”这首天黑黑是著名的闽南童谣,是好十几代闽台人的“摇篮曲”,展示的是在一个乡村里,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孩子们拿着荷锄在水流处寻找鱼虾的过程中,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想象的趣景。原本是捕捉鱼虾的单调劳动,但孩子的世界是那样单纯充满生机活力,将这水中的小生物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神奇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奇幻角色,最终以一个童谣的形式将这个奇妙的儿童想象力的世界记录下来,最终广为流传许多类似天黑黑这样琅琅上口的闽南童谣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生活,给我的成长岁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奇妙色彩,但是如今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速度不断地加快,这样轻松富有传教意义的童谣已经渐渐淡出了这个浮躁的社会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已经被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南童谣的特点:不仅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哲理、实用性于一体,而且琅琅上口,妙趣横生。民间的民俗和生活习性闽南童谣为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感、民族性。经典的闽南童谣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普通大众的民俗民风,是作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例如,”舅汝来我晦知;我唛掠鸡来去台(杀)。鸡犹细,换买虾,虾细尾,换炊粿。粿无熟,换买肉;肉抹烂,换面线。面线长,换买糖;糖乌乌,换买大鱼箍。”这首独具乡村口语化特色的闽南童谣,反应了普通百姓热情待客的风俗风貌,间接地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更进一步说甚至是烹调手法等,有利于历史学家对闽南文化的深入研究。 趣味具哲理性的儿童世界闽南童谣采用的是口语相传的文学形式,作者早已无从考证,从流传至今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可将闽南童谣分为两类:一是成人根据儿童的生活习性创作的具有教化功能的童谣;二是儿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没有经过雕琢随口而出的语言。例如:数字歌“一的炒你葱,二的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人子孙,七的七娘妈,八的人的仔(儿)九的狗奴才,十的抓去宰。”这童谣类似于用简单易记的方式,教小孩子学习算算术,表现出儿童的世界如此的简单,用食物、家人等名词就能全部概括,而且间接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要联系日常生活再去教育儿童,这样子的教育成效会高得多。“天顶一片五彩云,海内一只火烟船。阿爸田头行,阿母田尾巡。看见麦穗加忍尊,大家笑纹纹。”这首顶一片五彩云描写的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天空中有一朵五彩云,海边有一艘会冒烟的船,阿爸在田地的前头,阿妈在田地的后头做收尾工作,看见麦穗的怪样,大家都咧嘴笑了。这样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这首童谣里可以品味出多种意蕴:1儿童的事件总是那么的简单,五彩的云,海边冒烟的大船,压弯了的稻穗便是他所有的乐趣。2淳朴的农家乐场景,爸妈妈儿子三口一家一起出门劳作自给自足,看到麦穗收成好,便由衷的开心,简单快乐的农耕日子。3阿爸始终走在前头,有一家之主撑起一片天的意味,阿妈则是在后头做收尾工作,体现传统妇女的贤良细心。还有戽虾“戽(抓)虾戽(抓)蛟蚤,戽(抓)甲三升五米斗。大尾掠来科(煮),细尾放伊走。走到大门口,遇着一只胡须狗。”这个场景是农村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童趣且质朴,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但这些丰富有趣的闽南童谣都随着中年人对闽南语掌握不全面,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会讲闽南语,十岁以下的儿童听不懂闽南语的现状而处在一个尴尬的陌生边缘。闽南话的危机,使得闽南童谣如无水之鱼般无生存的空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我感到甚是心痛惋惜,在此提出几点个人建议:1政府政府部门里的文化部门应该着重推广闽南童谣,作为厦门甚至闽南地区的文化符号,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少年宫、图书光等事业单位中进行宣传普及,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精神、行动上让大家意识到闽南童谣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政推广的同时也要派相关的文化部门进行闽南童谣的保护收集,有利于接下来的传承、发展;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将闽南童谣编进小学的音乐课本,童谣和音乐相结合,创新的同时保留其精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会本土的闽南精神,做到更好的传承。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可以以闽南童谣为契机,成立海峡两岸的闽南童谣研究所,积极进行两岸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成长,发扬闽南童谣,加深两岸联系。2社会社会上的企业等文化机构,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可以建立相关的童谣培训班,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让儿童们学习感受闽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报刊、杂志等媒体机构,作为传播者,更应该宣传相应闽南本土文化的精神,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个人作为大学生的我,在小部分的个人群体中,积极宣传闽南童谣。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将闽南童谣改编成儿童剧,创新化,使闽南童谣有更多的受众体。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的行为修养,内在文化涵养,更加深入了解、学习闽南童谣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而后更好的传承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