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来推算高血压人口的寿命.doc_第1页
以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来推算高血压人口的寿命.doc_第2页
以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来推算高血压人口的寿命.doc_第3页
以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来推算高血压人口的寿命.doc_第4页
以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来推算高血压人口的寿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人口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的推算偿试 应子勇 过去几十年,作者对7家省、市、县医院近万例住院死亡者进行了“疾病死亡年龄” 调查,发现高血压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在85岁左右,比其他疾病病人平均寿命长20多岁,其他心脑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龄也在70岁左右,也比总人口平均寿命长6、7岁。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否正确,可不可信!靠不靠谱!可不可靠呢!当时无法证实。最近,又对全国、全省、全市、全县九组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人口的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有着非常密切、非常稳定的相关关系。是否可以利用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再对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进行一些研究呢!从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计算出高血压人口平均年龄是没有问题的。是否可以进一步更好地,更正确地计算出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呢!我们不妨一试。一、 15岁和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对象是“15岁人口”和“45岁人口”,所以在研究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15岁和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作初步调查。现在以1982、1990、2000、2010年四个年份,国家、省、市、县四个不同级别各一份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对15岁和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现在将四份人口资料中15岁和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列于表一、表一、 15岁和45 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和二者比值年龄(岁)资料来源与年份居住人口平均年龄死亡人口平均寿命寿命/年龄 比值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5岁1982中国36.8336.4336.2763.4461.9664.101.721.701.771990金华38.5238.0138.6266.6264.8468.051.731.711.762000武义42.2342.1342.8068.9066.3371.101.631.571.662010浙江42.3842.1642.5770.9168.9376.361.671.631.7945岁1982中国57.5357.7659.2268.9467.8470.541.201.171.191990金华60.1859.5261.2268.9568.4872.281.151.151.182000武义59.5759.4559.6174.0873.7774.681.241.241.252010浙江59.2958.4160.2370.6069.1372.981.191.181.21表一可见,1、各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相对稳定,1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在39.04.0岁内上下波动,平均寿命在67.04.0岁内上下波动、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在59.02.0岁内上下波动,平均寿命在71.53.0岁内上下波动(女性波动范围略大)。可见年龄越大平均年龄波动范围越小,年龄越小平均年龄波动范围越大。2、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有着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平均年龄越大平均寿命也越长,平均年龄越小平均寿命也越低。从1982年到2010年,平均年龄增长数“15岁人口”比“45岁人口”多一些。平均寿命增长数“15岁人口”也比“45岁人口”多一些。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相对稳定,15岁人口的比值在1.700.10 (男性1.551.70、女性1.661.79)之间上下波动,45岁人口的比值在1.200.10(男性1.171.24、女性1.191.25)之间上下波动,平均年龄越小二者比值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二者比值越小。二、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我国1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990年,我国对949370人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该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是6.67%,调查期间应该同时有6.33(9493706.67%6.33)万人死亡,只是调查时没有记录而已。该949370人中男性448929例、女性500441例,高血压发病率是13.57%(男性14.39%,女性12.84%)。从资料中可以计算出这949370人的平均年龄,进而推算出这6.33万死亡人口的平均寿命。方法是:首先算出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数,再计算各类人口的年龄构成(%),再计算出各类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再推算出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同时以同年某市412万居住人口和41105个死亡人口资料作对照。结果见表二。表二、 高血压调查组各类人口和某市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和二者比值年龄段(岁)1990年某市调查组人口调查组男性人口调查组女性人口居民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男性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女性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1512.671.547.431.198.417.901.658.967.010.737.932014.472.3111.782.7413.1611.864.0013.2111.661.4713.172512.931.8712.973.2414.5212.774.4614.1613.171.9714.843010.161.9210.673.6511.7710.425.0011.3310.682.2812.153510.602.5711.875.8512.8211.747.1312.5211.954.5513.09408.362.709.837.3010.239.757.8310.079.906.7610.36455.372.817.228.117.087.167.767.107.248.467.05505.664.81.6.5410.115.986.529.296.056.5710.925.53555.729.616.5112.715.546.6212.135.676.4213.275.41604.6612.055.4513.244.235.6412.804.445.2613.684.04653.7213.404.0311.762.804.1110.942.563.959.472.66702.5413.772.689.551.832.868.551.932.8710.561.73752.9226.952.8010.581.582.578.351.563.0112.771.57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平均年龄38.5240.5356.2738.1840.5252.8938.5942.6656.5237.89平均寿命*66.6268.9090.0366.0568.8885.1566.7672.1090.4365.93寿命/年龄比1.731.701.601.731.701.611.731.691.601.74* 年龄段人数相应年龄高血压发病率(%)高血压人数;年龄段人数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再计各类人口年龄构成(%)。下同。* 除 死亡人口外,均为推算所得之平均寿命。表二可见,高血压调查组人口与某市人口的年龄构成基本一致,有一定可比性。通常1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是在1.700.10范围内上下波动。某市人口的比值是1.73(66.6238.521.73)也在这范围内。高血压调查组人口的平均年龄是40.53岁,高血压人口是56.27岁,52.89岁,56.52岁,均高于38.52岁,所以其比值应略低于1.73,现以1.60,1.61计,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年龄是38.18岁、38.59岁、37.89岁、其比值应1.73,以1.73计。这样调查组总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8.90岁(男性69.29岁、女性72.10岁),高血压人口是90.03(男性85.15、女性90.43)岁,非高血压人口是66.05岁。总人口平均寿命与表一高度一致。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90.03岁)高于总人口高于非高血压人口。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高于总人口21.13岁,高于非高血压人口23.98岁。三、 45岁人口包括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 我国城乡45岁人口包括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9791980年,我国对1223481人(45岁下同)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内城市居民418204人,高血压78254人(发病率18.71%),非高血压339950人占81.29%。农村人口805277人,高血压79779人(发病率9.91%),非高血压725498人,占90.09%。当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是6.34%,调查期间应该同时有7.75万人死亡,但是也没有相关死亡人口调查资料记录。那么,这122万多调查人口和7.75万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通过对调查组各类人口的年龄构成(%)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年龄(岁)进而根据“45岁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相对稳定的比值,就可以推算出它们的平均寿命(岁),推算结果见表三、表三 我国城、乡45岁人口包括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及推算的平均寿命(岁)年龄(岁)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总人口高血压非高血压总人口高血压非高血压4526.8314.6929.6323.619.4925.175021.7016.6822.6620.4012.2321.305516.4416.3516.4617.1414.4217.446012.9416.0812.1414.8417.6614.53659.6514.138.6310.5616.849.87706.7911.475.727.5715.246.72755.6410.604.505.8714.134.96合 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平均年龄57.5961.7656.6058.3863.9857.75二者比值1.201.191.211.201.191.20平均寿命69.1173.4968.4970.0677.1469.30.1982年我国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是57.53岁,平均寿命是68.94岁,二者比值是1.20.。表三高血压调查组总人口的平均年龄是57.59岁和58.38岁,与我国相近年份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非常一致,所以高血压调查组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也应该在1.20左右。调查组总人口平均寿命分别是69.11岁(57.591.2069.11)和70.06(58.381.2070.06)岁、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是61.76岁和63.98岁,均58岁,所以其比值应该低于1.20,现以1.19计,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城市是73.49岁和农村是77.14岁,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城市是56.60岁和农村是57.75岁,与平均寿命比值应该1.20,现定为1.20、1.21、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城市是68.49岁,农村是69.30岁。这样,高血压调查组总人口平均寿命城市是69.11岁、农村是70.06岁也与表一资料基本一致。平均寿命高血压人口长于总人口长于非高血压人口。可见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不论平均年龄还是平均寿命又是高血压人口长于总人口长于非高血压人口。这与表二几乎又是一致,有着惊人的相似。(2)45岁不同性别人口包括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990年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有45岁人口336420例,将其不同性别人口资料与某市相应年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看看不同性别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结果见表四。表四 1990年高血压调查组与某市不同性别的45岁人口之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年龄(岁)1990某市调查组总人口调查组男性人口调查组女性人口居民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4517.553.3720.4910.6624.3820.1811.1124.2220.5010.6925.195018.505.7718.5613.2920.5918.3813.3020.6418.6013.8019.765518.7011.5218.4716.7119.0818.6717.3719.3418.1816.7719.336015.2314.4515.4717.4114.5715.9018.3315.1514.8517.2914.436512.1616.0711.4415.468.1311.5815.663.7311.1811.979.50708.3016.527.6112.565.303.0612.245.588.8313.356.18759.5432.317.9513.915.447.2411.965.328.5216.145.61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平均年龄60.1858.7963.2156.1555.7462.7253.7660.2163.4557.85平均寿命*68.9668.2072.0665.7065.7771.5063.9769.2472.3367.68“二者比值”1.151.161.141.171.181.141.191.151.141.17* 下一行平均寿命数为推算平均寿命。我国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是在59.02.0岁左右,平均寿命是在71.53.0岁左右,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的比值是在1.200.10左右.。表四可见高血压调查组和某市人口的年龄构成基本相同有一定可比性。某市4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是60.18岁,平均寿命是68.96岁,二者比值是1.15,均在全国平均范围内。调查组人口平均年龄是58.79岁低于60.18岁,所以其比值应1.15,现在以1.16计,高血压调查组总人口平均寿命是68.20岁,大于60.18岁,其与平均寿命比值应该低于1.15,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年龄小于60岁,其比值应该大于1.15。所以就推算出各类人口的“平均寿命”。调查组总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8.20岁(男性65.77岁、女性69.33岁)与表一值非常一致、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是72.06岁(男性71.50岁、女性72.33岁)、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是65.70岁(男性63.97岁、女性67.68岁)。可见平均寿命也是高血压大于总人口大于非高血压人口。与表三调查时间不同,调查对象不同,调查方法不同,但是调查结果十分一致,也与表二值相似。可见不论城市农村,不论男性女性,平均寿命均是高血压人口大于总人口大于非高血压人口。这不可能是巧合,更不可能是偶然。四、 根据高血压发病率推算不同年份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再将1990年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中各个年龄段人口高血压发病率(%)结合我国(1982)、我市(1990)人口资料,将15岁人口分为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来计算人口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并与浙江省1982年相应年龄人口资料作对照观察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结果见表五、表五、 我国、我市15岁人口包括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和浙江省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比较年龄(岁)浙江1982年中国1982人口金华1990人口居民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1512.841.6512.471.863.6320.739.581.421.8712.052018.343.6726.633.827.2626.6020.633.865.9925.343013.323.2712.673.769.5920.3715.834.1610.9526.17409.345.539.546.0415.5314.2110.365.0917.1517.66508.1711.137.4511.4123.329.648.5910.7721.169.84605.1718.664.8519.3022.935.826.3320.0022.505.83702.7312.341.4211.9913.922.103.1612.2415.152.57751.8927.411.3622.123.830.532.2032.975.230.54内751.1010.420.8610.711.2513.28内800.7515.350.4810.340.9017.55内900.041.640.021.070.052.14合计71.8083.6676.3980.30100.0100.076.6690.51100.0100.0平均年龄37.2435.2753.7234.8339.0654.6737.05平均寿命65.4063.2186.4962.6965.7087.4765.58二者比值1.761.791.611.801.681.601.77表五可见,三组人口资料的年龄构成差距不大有一定可比性。1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全国(1982)是35.27岁、浙江(1982)是37.24岁、金华(1990)是39.06岁,平均寿命分别是63.21岁、65.40岁和65.70岁;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分别是1.79、1.76、1.68均在1.700.10范围内。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分别是53.72岁、54.67岁,均总人口平均年龄,所以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应低于1.68,现分别以1.61、1.60计。这样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1982年是86.49岁 (53.721.61=86.49)、1990年是87.47岁(54.671.60=87.47),与表二的90.03岁几乎一致。1982年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4.83岁低于总人口平均年龄,所以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应该大于1.76,现以1.80计,这样,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1982年是62.69岁(34.831.80=62.69)、1990年是65.58岁(37.051.77=65.58)。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1982年86.49岁、1990年87.47岁)与表二值非常相近。总人口的平均寿命(1982年63.21岁、1990年65.70岁)与表一、表二值也非常相近。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1982年62.69岁、1990年65.58岁)也与表二值十分相近。可见人均寿命还是高血压人口长于总人口长于非高血压人口、1990年长于1982年。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比总人口长23.28岁、21.77岁,比非高血压人口长23.80岁、21.89岁。其差距与几年前作者对住院死亡者调查时相近.。本文表二五资料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均是高血压人口长于总人口长于非高血压人口。这样的“平均寿命”到底靠不靠谱?可不可靠?符不符合实情?!有待得到专家进一步更多的研究和论证。五 高血压人口寿命长于非高血压人口是实实在在的(1)、 从人口年龄构成变化来看高血压人口寿命长于非高血压人口无可非议死亡是生命的必然,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人总是要死的,死亡是一切生物均不可能逃避得了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人类由于不断衰老,不断死亡,所以人口总数总是“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减少”,死亡人口总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这是人口数量变化的“普遍规律”。表二、五可见,人口年龄构成的动态变化是:总人口、非高血压人口的“高峰年龄”一般在2029岁,表一非高血压人口高峰期的五年占了14.1614.84%,表五非高血压人口高峰期的十年占了26.60%和26.17%;30岁后,总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均开始不断减少,死亡人口开始增多,到60岁后,总人口减少到只留下6.33%,非高血压人口更是减少到只留下2.57%,比总人口少得更多。到75岁后,总人口只留下3.835.23%、非高血压人口只留下0.530.54%、到80岁后,总人口只留下0.480.90%,90岁后只留下0.020.05%(2010年浙江省留下0.18%,男性0.12%,女性0.25%)。可见我国总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均在30岁后开始不断减少,但是非高血压人口减少得更多、更快,60岁后减少得更多,更快;90岁之后留下的人就更是少得可怜了。但是,高血压人口的年龄构成即完全不同。非高血压人口所减少的大部分当然是死亡,但是还有部分不是死了而是慢慢变成高血压了,所以高血压人口30岁后乃在不断增加,人口“高峰年龄”出现在55岁、60岁,到55、60岁后人口数才开始减少,到了70岁时乃有17.7320.38%在健健康康地活着(非高血压人口只有2.57%)。到了75岁以后还有8.3512.77%的人在健健康康地生活着。表二五可见,75岁人口中,高血压人口占比例数是非高血压人口的78倍左右。所以,30岁后人口开始不断减少不断死亡,而减少的,死亡的主要是“非高血压”人口。而高血压人口要到55、60岁后才开始慢慢死亡,慢慢减少。所以,80岁后高血压人口不论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均大大超过非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大多数(97%)在75岁前均会不知不觉地得了“其他疾病”而死亡了。可见高血压人口寿命长于非高血压人口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那么,依表二五推算的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可不可靠呢?靠不靠谱呢!我们不妨再来譣证一下,再来计算一下高血压调查组总人口的“平均寿命”即可以得到譣证。譣证方法是:高血压平均寿命高血压发病率+非高血压人口平均寿命所占百分数=总人口平均寿命。表二调查组总人口平均寿命应该是69.29岁(90.030.135766.050.864112.2257.0769.29),表五1982年总人口的平均寿命应该是65.01岁(86.497.73%+63.2192.27%=6.686+58.324=65.01);1990年总人口平均寿命应该是68.55岁(87.4713.57%+65.58.86.43%=11.870+56.681=68.55)。这个69.29岁、65.01岁、68.55岁与表二、五实际调查的68.90岁、63.21岁、65.70岁非常相近,差距均在3%以内,这样的差距是很小很小的,表中的“平均寿命”是非常可靠,非常靠谱的。(2)、中老年人“血压升高”、中老年“高血压增多”是必须的、必然的 所谓“血压” 通裕地讲:其实就是“体内血液流动时产生的一种压力的计量数”,血压是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产生血液流动时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高了就是高血压、低了就是低血压,“不高不低”就是正常血压。心脏不断地将新鲜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再将被各个器官吸收利用之后的血液收回到心脏过程所产生的功能就是“心脏功能”,所产生的力量就是“血压”。医学上1933年将血压160/90定为高血压、1972年血压160/95为高血压、1995年血压140/90或 /90为高血压,血压140/90为正常血压即非高血压。可见高血压的标准是人为定的,而且定得越来越低了。我国医学家研究提示:人体从30来岁之后,动脉顺应性开始逐渐减退,到60岁时动脉顺应性明显降低约为30岁时的1/3,到90岁时动脉顺应性逐渐降到“最低极限”,只及青年人的1/10,心搏出量下降了2.5倍,周围血管阻力比青年人升高了3倍,动脉彈性模量(血管刚性)比青年人强20倍,90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基本上失去了生存能力。人类年龄构成变化规律恰恰也证实了以上理论。所以,老年人只有“正常的血压”是根本满足不了身体各个器官对血液的需要的。所以,非高血压人口30岁后、特别是60岁后各个器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得不到足夠的氧气和养份,往往会不断地不知不觉地得到各种各样的“其他疾病”,而不断地,过早地死亡。正如表二五那样,非高血压人口75岁后留下的就确实已经是很少很少了。75岁人口中,高血压人口约占3/4以上,非高血压人口约占1/4以下、90岁人口高血压人口占90%以上,非高血压人口只占10%以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老年人动脉应性顺逐渐减退了、动脉顺应性逐渐降到最低极限了,心搏出量大大下降了,周围血管阻力大大升高了,各个器官的血液明显不够用了,怎么办呢!要么只有等待死亡!要么就是慢慢地升高自身的血压,使血压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以对抗周围血管阻力的升高,以保证基本满足各个器官对血液的基本需要,只有这样才可以延长生命。高血压人口由于其血压慢慢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丰富,生命力相对较强,所以比较地不易于死亡。所以高血压人口30岁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跟着年龄增大而有所增多,所以高血压人口的高峰年龄能推到55岁、60岁后,高血压人数从55岁、60岁后才开始慢慢减少,高血压人口除了血压“太高”容易引起中风,脑溢血,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等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几乎很少会得其他疾病,所以能有8.3512.77%(非高血压只有1.513.01%)的人健健康康地活到75岁以上,80、9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压也就可以理解了。 六 正确地,客观地,科学地,辨证地看待高血压现象1、儿童高血压、青年高血压,特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等确实危害性很大儿童高血压、青年高血压,特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等等往往有肾炎,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等其它各种各样原发疾病,其血压往往是快速地、早早地上升,均预后极差,对健康危害性当然绝对极大。但是,以上疾病其实并不是人们心中的“高血压”,也不是医学上的“高血压”。2、 科学地、辩证地、客观地、公正地看待“高血压”现象我国对高血压防治工作十分重视,1998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高血压日”。但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地增加1957年5.11%、1986年7.73%、1991年13.57%、2013年20.43%;高血压人口不断地增加,1957年不足3000万,目前约2.5亿左右。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人口越来越多是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千真万确的。高血压人口增多是灾难?!是洪水猛兽?!还是福音?!人们应该如何看待高血压现象呢!如何看待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所谓“健康和长寿”是相对的,“死亡和疾病”是绝对的,只有健康才能长寿,只有长寿才能健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了的。只是死亡的年龄有所不同而已,死于10岁,20岁也是死,死于100岁,110岁也是死。但是他们的死其实是非常不同的,前者是不健康、不长寿、不应该的,很痛苦的,后者是健康的,长寿的,就是有病也是健康的,长寿的,是可以接受的。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也有相对的和绝对的之分。凡是能使人均寿命降低的即绝对是有害健康的,如传染病,意外伤亡,中毒,新生儿疾病,产科疾病,肾炎,尿毒症,风心病等等“低年龄死亡疾病”是绝对有害健康的,百分之百的对健康有害的。凡是能使人均寿命延长的即对健康危害性是相对少一些或是对健康无害的或是对健康有利的。所以判断疾病对健康有无危害性,危害性大小,关键要看其死亡年龄即平均寿命。大量人口普查资料、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我国高血压人口越来越多,人均寿命、期望寿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长了。期望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左右延长到2010年的74岁左右。这在辩证法与因果论上讲是不符合高血压有害健康的说法的、是与“高血压危害健康”的理论背道而驰的。如高血压确实危害健康,那么由于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增加、高血压人口不断大量增多,对人民的危害性越来越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应该是越来越糟,平均寿命应该越来越短才是符合辩证法,才符合因果论。至少,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应该低于总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才能证明高血压确确实实有害健康,才有说服力,才能令人信服。但是,事实恰恰完全相反,是由于高血压人口大量增加,人均寿命才不断延长。事实是,世界上那个国家,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高血压发病率高了,那个国家人口人均寿命就长了,那个国家,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高血压少了,那个国家人口人均寿命就低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均能证实的,只是很多人均视而不见而已。医学上的“高血压”其实是指“慢性中老年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要怎么样来看待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呢?应当有一个相对科学、客观、公正的判断标准。假如单单以“死亡数量”作为疾病危害性判断标准,认为有很多人死于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有害健康,当然是不公正的,因为人不可能不死;假如与百岁老人相比,因为高血压人口多数只能活到8090岁,就讲高血压有害健康当然也是不太公平的,因为这样的标准在目前实在是太高了,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活到100岁”往往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期望,真得百岁老人总是少之又少的。所以用“期望寿命或“平均寿命”来判断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才是比较正确的,公正的,科学的、可行的。总之,因为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所以离开死亡年龄来判断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是难以想象的。“期望寿命”是代表刚刚出生婴儿预期将可能生存的年龄,往往迢过实际人均寿命,用以判断疾病对健康危害性标准是比较合理,比较公正,比较科学的。凡是迢过期望寿命的就应该算是对健康危害性相对不大,或者无害,或者相对有利。目前我国的期望寿命是74岁,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不到70岁,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60多岁,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是8788岁,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迢过了期望寿命,也大大迢过总人口平均寿命,更是大大迢过了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所以目前高血压是相对有利于健康的。因为高血压能起到延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