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评价讲义提纲一、 基本概念1、事故n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n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n 未遂事件: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2、事故隐患n 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危险n 与安全相对应的一种状态,不安全状态就构成了危险状态。n 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将危险状态评价出来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安全的状态。4、风险n 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R=PS (可以使任何形式,相乘只是其中之一)R: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风险率 P:事故发生的概率 S:事故损失严重程度风险率 =(事故次数/单位时间)(事故损失/事故次数)=(事故损失/单位时间)n 单位时间:系统的运行周期,一年或几年n 事故损失:死亡人数、事故次数、损失工作日数等n 风险率:如百万工时事故率(死亡率),千人经济损失率等 危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所以对于同一类系统而言事故的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5、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6、重大危险源n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n 参照GB/T18218-2000n 分类:n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n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7、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8、安全n 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n GB/T28001中的定义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n 安全的实质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安全是一种状态,从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度方面都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安全是相对的,因为风险只能趋于零,因此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9、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10、安全系统工程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11、事故致因理论n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n 事故遭遇倾向理论n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n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n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n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通过对事故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结论。n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导致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遭遇倾向理论n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种作业条件下存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n 明兹(Mintz)和布卢姆(M.L.B)等人的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 个人因素,生产条件;2. 人员的年龄;3. 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n 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代替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事故因果连锁理论n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n 博德(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n 亚当斯(Adams)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n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n 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A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财产损失B博德(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C亚当斯(Adams)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致危因素,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D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 故伤 害技术学校教育教育社会身体不安全行为历史精神不安全状态管理E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发生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此外还有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即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n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所引起,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n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二、安全评价概论1、安全评价的定义 n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n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n 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n 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评价危险程度、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2、安全评价的产生n 起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n 国际发展历程:n 60年代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n 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开发了“火灾、爆炸指数危险指数评价法”;n 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提出并应用了蒙德法;n 同年美国原子能协会提出了核电站风险报告;n 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n 82年欧共体颁布了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n 88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重大事故控制指南;n 90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重大工业事故预防使用规程;n 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3、我国的安全评价现状及发展n 80年代初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n 86年劳动人事部组织进行机械、化工、冶金行业的危险程度分级的研究;n 88年1月1日机械电子部颁布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n 陆续化工部提出了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扩展到石化业、电子业、航空航天业、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医药工业等;n 91年被列为“八五”攻关课题;n 96年劳动部的第3号令规定六类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n 2002年的安全生产法规定“三同时”的要求。n 修订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的单位每年对生产、储存装置进行一次评价;其他每两年进行一次。n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要求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做专项评价。4、安全评价的目的 n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n 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n 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n 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本质安全过程控制系统安全标准化、科学化5、安全评价的意义 n 总目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n 对外:n 政府主管部门实行宏观调控n 有助于保险公司对企业灾害实行风险管理。 n 对内:n 合理选择安全投资n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n 提高经济效益6、安全评价的作用n 可以使系统有效地减少事故和职业危害;n 可以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n 可以用最少投资达到最佳安全效果;n 可以促进各项安全标准制定和可靠性数据积累;n 可以迅速提高安全技术人员业务水平。7、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的关系n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依据之一;n 安全评价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安全管理;n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8、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危险性识别 危险度评价)危险性识别(危险源辨识 计算风险率)危险源辨识(辨识1事故发生概率 2后果严重度) 计算风险率(确认1危险、危害因素 2 危险性变化) 危险度评价(判别指标 危险性控制) 判别指标(设定风险判别准则) 危险性控制(确认采取措施1消除危险2减低危险)9、安全评价的分类 n 安全预评价n 安全验收评价n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n 安全专项评价A安全预评价n 定义: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B安全验收评价定义: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C安全现状评价定义:针对系统、工程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D安全专项评价定义:根据政府有关要求,对专项安全问题进行的专题安全分析评价。各类安全评价的对比项目预评价 验收评价 现状评价 专项评价依据设计文件 可行性报告 详细的设计资料 详细的设计资料和修改的设计资料 详细的设计文件 详细的设计文件 类比工程 现场资料 现场资料专项资料时机 可行研究阶段 正式运行前 正式运行后 根据要求对象 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 总体或局部的生产 经营活动,包括 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 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评价重点 1可能性 2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3设计时的措施1整体符合性 2存在的危险 3措施的有效性 1适应性 2存在的危险 3整改措施 1可行性2针对问题措施3专项检测10、三同时与安全评价的关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的关系安全预评价设计施工保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生产和使用安全验收的依据“三同时”的验证设计安全专篇安全设施施工安全设施的正常生产和使用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审查最终责任生产经营单位评价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单位评价机构验收机构三同时与安全评价的关系(1)安全预评价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保证;(2)安全验收评价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验证。11、安全评价的依据 n 法律法规n 劳动法中的安全篇章n 安全生产法n 矿山安全法n 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n 安监总局安全评价通则n 标准n 国家标准n 行业标准n 地方标准n 国际标准n 国外标准12、安全评价原理 n 相关性原理n 类推原理n 惯性原理n 量变到质变原理相关性原理n 系统的基本特征n 目的性:具有目标n 集合性: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n 相关性: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n 阶层性:各阶层彼此作用形成系统整体n 整体性:系统的要素集、相关关系集、各阶层构成系统的整体n 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系统的结构关系式:E=max f(X,R,C) E-最优结合效果; 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 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系; C-系统组成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 f(X,R,C)-X,R,C的结合效果函数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就是寻找X、R、C的最合理的结合形式。例如对于一个生产系统X-由若干生产装置、物料、人员组成R-其生产过程是在人、机、物料、作业环境结合过程中进行的C-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人的行为的安全性、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等因素层次上存在各种分布关系E-最佳结合效果,也是安全评价的目的。n 因果关系 危险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时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1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过程存在大量违章作业 安全管理混乱 2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投资设备存在不安全状态设备陈旧事故可能性大 前面因素是后面因素的原因,后面因素是前面因素的结果,最终导致事故。 类推原理(掌握并会举例)n 类推方法有六种n 平衡推算法n 代替推算法n 因素推算法n 抽样推算法n 比例推算法n 概率推算法平衡推算法n 概念: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制表的方法。n 举例:如利用海因利希对事故的统计规律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关系1:29:300,若已知种上死亡数据可推算出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数据等。代替推算法n 概念: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n 举例:对新建装置的安全预评价,可使用与其类似的已有装置资料、数据对其进行评价。因素推算法n 概念:利用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因素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n 举例:风险率计算公式R=PS已知P和S就可求出R值。抽样推算法n 概念: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体系总体特征的方法。n 如数理统计方法,常以部分样本代替整个样本空间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比例推算法n 概念:根据社会经济想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的时机比例,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区、部门有关指标的方法。n 举例:安全指标的制定通常根据前几年年度事故平均数值来进行确定的。概率推算法n 概念: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n 如利用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惯性原理n 惯性越大,影响越大。n 如某个单位的违章现象经常发生,若任其发展,其惯性可能越来越大,最后引起事故的发生。采取措施将惯性减小或是中止,将可能避免事故。量变到质变原理n 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都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n 将事故分级就是应用了此项原理。13、安全评价原则 n 合法性:n 评价工作是国家以法规形式颁布的一种制度n 评价机构和人员具有资质n 评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n 接受安监部门的指导n 科学性:n 利用知识的科学性n 评价过程的科学性n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n 公正性:n 评价过程的公正性n 评价结果的公正性n 针对性n 针对实际情况和方法n 针对性地选择评价方法n 具有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14、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n 评价方法n 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三、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安全性评价结 论准 备危险辨识(风险)控制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危险、有害分析、辨识危险源辨识事故做出评价结论应急预案安全对策措施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单元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确定定性、定量评价危险分级1、准备阶段n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n 收集资料n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n 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n 现场调研n 走访现场n 与现场管理人员面谈n 资料调研(计算机检索)n 资料分析n 现场资料整理与分析n 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n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n 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n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3、定性、定量评价n 划分评价单元;n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n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简介n 安全检查(SR)与安全检查表分析(SCA)n 预先危险分析(PHA)n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n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n 事件树分析(ETA)n 事故树分析(FTA)n 危险指数评价方法(RR)n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n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评价法安全评价方法小结安全评价方法目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资料准备人力、时间效果1. 安全检查(SR)与安全检查表分析(SCA)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有关规范、标准最经济定性,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保持与标准规定一致,如采用检查项目赋值法可用于定量2. 预先危险分析(PHA)开发阶段,早期辨识出危险性,避免以后走弯路开发时分析原料、主要装置,以及能量失控时出现的危险性分析原料、装置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果,按规定表格填入理化特性数据,危险性表,设备说明书12个技术人员,时间需要依熟练程度而定得出供设计考虑的危险性一览表3.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辨识单个故障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主要用于设备和机器故障的分析,也可用于连续生产工艺将系统分解,求出零部件发生各种故障类型时,对系统或子系统产生的影响系统、装置、设备表、说明书熟悉设备故障类型者23人,每人每小时可分析24项定性并可进一步定量,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4.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评价目标: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化工系统、热力水力系统的安全分析通过讨论,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偏离后果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定性定量:定性,应用条件: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优缺点:简便易行,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5. 事件树分析(ETA)辨识初始事件发展成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设计时找出适用的安全装置操作时发现设备故障及误操作将导致的事故各事件发展阶段均有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由初始事件经过各事件、阶段一直分析出事件、发展的最后各种结果有关初始事件和各种安全措施的知识24人组成小组,分析小型单元几个初始事件需36天,大型复杂单元需24周定性和定量,找出初始事件发展的各种结果,分析其严重性可在各发展阶段采取措施使之朝成功方向发展6. 事故树分析(FTA)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基本原因组合分析事故或设想事故由顶上事件用逻辑推导逐步推出基本原因事件有关生产工艺及设备性能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9689:2025 EN Raw optical glass - Resistance to attack by aqueous alkaline phosphate-containing detergent solutions at 50 °C -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 小学二年级下册人音版校园音乐活动计划
-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教育创新活动计划
- 高三上学期英语文化拓展计划
- 阴阳极制作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模型开发师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粉尘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粉尘安全知识培训结果课件
- 液化气体生产工作业指导书
- 实验小学科学知识竞赛兴趣小组计划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99-01 心理咨询师 劳社厅发20057号
- 委托垫资解押及房产买卖过户和二手房抵押贷款协议书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八版)》 课件 第三章 焊接
- T-ZHHX 004-2024 粉苞酸脚杆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家庭营养配餐》课件
- 二零二五版森林抚育项目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2篇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