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一历史试卷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注: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满分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所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2“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的特点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3古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增强国家经济实力C.防止土地抛荒 D.巩固统治4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 D江南地区普遍出现了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5在16世纪以后,土豆、玉米、香料、咖啡、茶叶、可可开始成为欧洲民众新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欧洲农业科技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来源:KC欧洲耕地面积的扩大 D欧洲人饮食品味的提高6遗忘的苦难反映的是英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热气与臭气”、“肮脏的污水”、“到处弥漫的煤烟”在这本书中成为常见的词语。此书描述的景象属于下列哪一个时期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 D.光荣革命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工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东莞8民国时期,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的主要原因是A.西式服饰的传入 B.民间服饰的变革 C.政府的推动 D.人们审美观的变化9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10某班同学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这位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主题是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 B建立美苏和谐机制C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11下列对苏联四位领导人及其时代描述有误的是A勃列日涅夫:盛极而衰 B赫鲁晓夫:光荣与混乱并行C斯大林:新经济政策的春天 D戈尔巴乔夫:力不从心的终结者12二战后,美国人杰克失业了,一直都呆在家里,5年来没找工作。但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保障局领到1255美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杰克及其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主要受益于A罗斯福新政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C奥巴马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D经济的全球化13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A大跃进 B改革开放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14钟青德说:“咱是全国第一个卫星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他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 钟青德说此话的时间大概是A1948年 B1958年 C1982年 D2001年15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16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1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旨在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所建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认识不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扩大了世界贸易C.其前提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恢复18“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A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造成了德国分裂19当代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解体 B世贸组织的建立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B暴露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没有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D没有反映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21请你为这副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上联:抑商禁海残萌芽落后世界潮流,下联:重商霸海创新制引领工业先声 A与时俱进 B万劫不复 C明日黄花 D天朝上国22近代以来,城市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交通工具的改进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3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24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是社会的变迁。下面四首竹枝词中,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后社会新事物的是A.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B.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C.韩家潭里好排场,谁说高楼让外洋。请向报端看广告,北京初创打球房。D.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25有历史学家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运用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共3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8分)来源:K(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4分)来源:高考资源网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1)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哪些内容?(6分)(3)中国的“再次开放”与第一次开放相比较,有何新的特点?(5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开放”的认识。(4分)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 世界博览会与科技创新【材料二】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如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等等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话、留声机、电报等;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以及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划时代的发明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了电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材料三】 世博组委会在怎样增加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大世博会的建设规模 想方设法增加服务项目组委会还通过延续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增加参观人数,创造就业机会。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材料四】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界博览会上将汇聚交融全球多元科技,集中展现人类利用科技创新,共同演绎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支撑城市低碳发展的充分展现。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能够“昭示新时代的来临”的产品都有哪些?(4分)他们分别昭示了什么时代?(4分)(2)根据材料三,1933年美国世博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将会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一历史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满分50分,每题2分,共25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项12345678910答案BCDDBBCCCD选项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BDCDCDB选项2122232425答案ACA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7分,28题17分。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26(16分)(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2分)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2)做生意(卖药);卖字(或给人代笔写字);做医生(或给人看病);从事农业生产。(每条2分,答出4条即可得8分)(3)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商人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实际上有些读书人一边经商一边考科举;读书人谋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并没有完全禁止;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方式。(每点2分,答到2点以上即得4分,言之有理可给分。)27(17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或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均可给分。)(2分)(2)A.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B.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点2分,共6分。)(3)特点:背景不同,主动开放,平等互利,促进了经济发展等(5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以上给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认识:两次开放有本质的区别;开放要建立在国家独立的基础上;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平等的开放与交流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等。(每点2分,答对2点以上即给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8(17分)(1)蒸汽机、汽车、电、通讯等(每点2分,共4分,答对蒸汽和电即可得满分,未答到这两点的扣1分);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每点2分,共4分)。(2)美国深陷经济危机之中,要求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复苏。(3分)(3)展示中国的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有利于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每点2分,答出3点以上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合肥八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2.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筒车 风力水车 翻车 高转筒车A. B. C. D. 2.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3右图为唐代长安城,下列有关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B早市和夜市昼夜相接C出现了柜坊和飞钱D政府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只允许一个城市对外通商,这个城市是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泉州5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靠机遇和实力实现的,它先后打败哪三个主要国家A.西班牙、法国、德国 B.西班牙、荷兰、法国C.荷兰、葡萄牙、美国 D.法国、葡萄牙、荷兰6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为西欧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 B C D7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8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中,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万马齐喑究可哀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10右图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的哪一时期?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 B大中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城市1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是 旗袍 中山装 四合院 里弄住宅 A B C D13在近代中国随着汽车、火车、轮船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认为交通工具急待改进14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A BC D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16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1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18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是 A服务业 B农业C工业 D“新经济” 19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20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21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斯大林模式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下列的国际组织被称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A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B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C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23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24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洲一体化进程首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2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诞生在 A1988年 北美 B1994年 北美 C1967年 西欧 D1993年 欧洲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二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四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回答:(1)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4分)并简述其意义。(2分)(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27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罗斯福材料二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材料三 “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摘自改革开放30年(1)材料一中是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这番话是在什么严重局势下说的?(2分) 目的何在?(2分)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材料二中的赫鲁晓夫的反映了当时什么现象?(2分)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4分)(注意:不得抄原文)(3)材料三中四川老人感慨说明了什么?(2分)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2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