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团财务管理办法.doc_第1页
大唐集团财务管理办法.doc_第2页
大唐集团财务管理办法.doc_第3页
大唐集团财务管理办法.doc_第4页
大唐集团财务管理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总则9第二章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11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二、坏账损失11三、存货11四、长期股权投资12五、投资性房地产13六、固定资产14七、在建工程15八、无形资产15九、其他资产16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6十一、资产减值17十二、职工薪酬18十三、债务重组19十四、或有事项19十五、政府补助20十六、借款费用21十七、外币交易21十八、企业合并22十九、租赁23二十、金融工具23二十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6二十二、成本和费用27二十三、所得税28二十四、利润及利润分配28二十五、会计调整29二十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31第三章 会计核算工作规则32第一节会计凭证32第二节会计账簿35第三节会计档案36第四节会计工作交接38第四章 会计科目39一、会计科目设置39二、会计科目表41第五章 资产的核算66第一节概述66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核算66一、库存现金的核算66二、银行存款的核算69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74第三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76第四节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77一、应收票据的核算78二、应收股利的核算80三、应收利息的核算81四、应收账款的核算82五、备用金的核算83六、其他应收款的核算84七、预付账款的核算85八、坏账准备的核算85第五节委托贷款的核算87第六节存货的核算89一、燃料的核算92二、材料采购的核算96三、原材料的核算100四、事故备品的核算103五、低值易耗品的核算103六、包装物的核算104七、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106八、自制半成品的核算107九、库存商品的核算108十、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110十一、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111十二、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112十三、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113十四、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114十五、发出商品的核算115第七节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116第八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118第九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20第十节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126第十一节固定资产的核算128一、固定资产的分类129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价130三、固定资产的核算132第十二节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核算136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136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139第十三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140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140二、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141第十四节在建工程的核算142一、工程物资的核算143二、在建工程的核算145三、工程物资及在建工程减值的核算154第十五节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核算154一、无形资产的核算154二、累计摊销的核算158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159四、商誉的核算160五、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160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161七、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162第六章 负债的核算163第一节流动负债的核算163一、短期借款的核算164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核算164三、应付票据的核算165四、应付账款的核算166五、预收账款的核算167六、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167七、应交税费的核算172八、应付利息的核算179九、应付股利的核算180十、其他应付款的核算180十一、递延收益的核算181第二节内部缴拨款项的核算181一、内部往来的核算181二、拨付所属资金与上级拨入资金的核算183第三节非流动负债的核算185一、长期借款的核算186二、应付债券的核算186三、长期应付款的核算189四、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189五、专项应付款的核算190六、预计负债的核算190七、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193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93第一节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194第二节资本公积的核算197第三节盈余公积的核算199第四节利润的核算201第五节利润分配的核算202第六节库存股的核算204第八章 成本、费用的核算205第一节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规定205第二节电力、热力产品成本的核算206一、电力、热力成本项目的设置及其开支范围206二、生产费用的核算206三、电、热产品成本的计算211四、“一厂多制”电厂成本费用的分摊214第三节非电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215一、生产成本的核算215二、制造费用的核算217第四节研发支出的核算218第五节期间费用的核算219一、销售费用的核算219二、管理费用的核算220三、财务费用的核算221第九章 损益的核算222第一节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222第二节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232第三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233第四节投资收益的核算234第五节营业外收入的核算236第六节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237第七节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238第八节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239第九节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239第十节营业外支出的核算240第十一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241第十二节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核算243第十章 外币折算244第一节外币交易的核算244一、外币交易核算的规定244二、主要的外币业务核算245第二节外币报表折算247第十一章 会计调整248第一节会计政策变更248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及条件248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249第二节会计估计变更250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250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250第三节前期差错更正251一、前期差错的涵义251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251三、前期差错更正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事项252第四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52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252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253三、持续经营254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254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254第一节或有事项的基本概念254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255第三节或有事项的披露256第十三章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257第一节关联方257第二节关联方交易258第三节关联方披露259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60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260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61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268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268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69第十六章 借款费用276第一节借款费用概述276第二节借款费用的确认276第三节借款费用的计量279第十七章政府补助279第一节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280第二节政府补助的确认281第三节政府补助的计量281第四节政府补助的核算282第十八章所得税会计282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282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284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288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92第十九章金融工具293第一节金融工具概述293第二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294第三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298第四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299第五节金融资产减值302第六节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305第七节公允价值的确定306第二十章企业合并308第一节企业合并的概念与分类308第二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309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311第二十一章 合并财务报表314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314第二节合并资产负债表317第三节合并利润表327第四节合并现金流量表331第五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335第二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336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一般规定336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336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337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341第二节 财务报表342第三节 财务报表附注346第二十三章 附则350第一章 总 则一、为了统一和规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范围内各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并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各分支机构、直属单位和全资、控股子公司(以下统称企业)。三、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四、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五、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六、企业会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以“元”为记账单位,“元”以下计算到“分”,“分”以下四舍五入。原始单据以外币为金额计量单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折算为人民币记账。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七、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八、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应报集团公司批准(备案)。九、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十、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会计信息质量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十一、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管理会计档案,及时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组成,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十二、本办法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十三、企业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财经法规和集团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十四、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财务会计人员,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十五、企业内部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本企业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财产保管等核算和管理工作,并及时、准确、完整地向财务部门提供各种原始资料。第二章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要求。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二、坏账损失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三、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一)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存货的所有权是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持有该存货项目,均应作为企业的存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本企业的存货。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发电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燃料、原材料、事故备品、低值易耗品等。(二)存货的计量1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2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定其发出成本。发电企业的燃料应当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确定发出成本。3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对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应当单独核算。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应于月度终了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4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5存货应当定期盘点,燃料应当每月盘点一次,其他存货至少每年盘点一次。6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四、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包括: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3除企业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本办法金融工具的规定进行处理外,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五、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1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2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3企业应当在期末对投资性房地产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六、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统一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作为核算依据。(一)固定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二)固定资产的计量1企业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于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2固定资产折旧(1)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2)企业应当按照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固定资产目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需报集团公司批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3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按单项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七、在建工程企业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的基本建设工程、技术改造工程等。企业的在建工程按各项工程实际发生金额核算,在建设期或安装期间为该工程所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和外币折算差额等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工程成本。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按工程实际成本对估价固定资产原值进行调整,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在建工程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单项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分项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八、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九、其他资产(一)商誉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列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发生减值,应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二)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根据项目概算支付不属于工程支出的生产职工培训费及提前进厂费用等,于发生时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一次计入损益。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2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十一、资产减值企业应定期对取得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以应收款项进行交换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一)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分析,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1下列项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1)企业与集团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2)集团公司内企业相互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3)企业在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备用金及应向企业职工收回的各种垫付款。(4)应收票据中的银行承兑汇票。2企业原则上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对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定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如下:账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1年以内(含1年)10%1至2年(含2年)10%20%2至3年(含3年)20%40%3至4年(含4年)30%60%4至5年(含5年)50%80%5年以上80%100%3企业应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帐准备。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的应收款项,或单独测试计提比例低于按帐龄分析法计提比例的,应按帐龄分析法的计提比例计提坏帐准备。企业对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应采用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是下列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十二、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3上述1和2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十三、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损失或收益均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债务重组的方式:1以资产清偿债务。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无形资产等。2债务转为资本。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十四、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1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则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3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十五、政府补助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一)政府补助的确认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1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2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二)政府补助的计量1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2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3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十六、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益等。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十七、外币交易外币交易,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包括:1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2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3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一)外币交易的核算1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2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3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对将外币货币性资产和外币货币性负债项目采用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的即期汇率不一致产生的汇兑损益差额,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予以资本化,属于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资产和外币货币性负债的记账本位币金额。4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下列情况处理(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损益。(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的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二)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定: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均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未分配利润”项目按折算后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该项目的数额填列;折算后资产类项目总计与负债类项目及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合计的差额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目后单独列示。年初数按照上年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数额列示。2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3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按性质分类,参照上述两表折合人民币的原则折算后编制。十八、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原则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1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购买方在购买日需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按照规定确认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1)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2)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按照下列规定处理:1)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2)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3)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十九、租赁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融资收入。经营租赁中承租人和出租人均应将经营租赁的租金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二十、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1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1、金融资产的确认(1)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享有权利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2)当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或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符合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金融负债的确认(1)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承担义务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负债。(2)当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全部或其一部分。同时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1金融资产的计量(1)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2)后续计量:企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2金融负债的计量(1)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2)后续计量: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企业对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 企业对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确定的金额和收入准则原则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两者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其他金融负债,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利得或损失的处理:(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以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终止确认、发生减值或摊销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四)金融资产的减值1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2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1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二)金融工具的确认1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1)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1)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2)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符合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2)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的,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三)金融工具的计量1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2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1)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一般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2)金融负债后续计量的一般原则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是,下列情况除外: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2)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3)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