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研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案情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及其法西斯同伙领导纳粹德国,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1942年1月18日,9个被希特勒占领的国家在英国流亡的政府,在伦敦发表圣詹姆斯宣言,表示要惩处战犯,这后来得到美国、英国和苏联的赞同。1943年10月25日,“联合国家战犯委员会”成立,同年它发表了惩处战犯的莫斯科宣言;为了执行这一宣言,美、英、法、苏在伦敦签订了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简称宪章),决定在德国纽伦堡组织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该宪章规定,本法庭是为了公正迅速审判及处罚欧洲轴心国家首要战争罪犯而设立的。法庭由苏、美、英、法四国各委任法官和助理法官各一人组成。【判决】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法庭作出如下判决:(一)判处戈林等12人绞刑,赫斯等3人无期徒刑,史拉赫等2人有期徒刑20年,内拉特有期徒刑15年,杜尼兹有期徒刑10年;(二)判决沙赫特、巴本、弗立兹3人无罪,立即释放;(三)判定纳粹党的领导机构、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苏联籍法官对于宣判沙赫特等3人无罪,对于判处赫斯无期徒刑而非死刑,对于不宣布德国内阁、参谋本部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为犯罪组织,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评析】纽伦堡审判是国际法上历史性的创举。它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系列国际宣言、法令、条约中所确定的规则,在实践中确认了一项国际法原则:发动侵略战争是严重的国际罪行,有关国家和个人必须为此承担国际责任并应受到惩罚。这对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和国际责任法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在国际上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也不负刑事责任。纽伦堡审判表明,战争犯罪是以国家名义或作为国家机关的行为作出的,有关国家和个人均应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国家行为与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行为不是相互对立的,所以国家责任与从事国务活动的个人责任也不可能截然分开。国家的职能必须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行动来实现,其中个人的行为不是以私人身份而是以国家名义或以国家代表的资格作出的,从而也是国家的行为。如果一国并未犯下发动侵略战争的国际罪行,那么代表该国行事的人就不应因此而受惩罚。反之,正是由于侵略国负有罪责,才使得有关个人也必须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当然,正如国家行为最终是由个人作出的一样,国家刑事责任的具体承受者实际上是代表国家行事的有关个人。惩罚了有关个人,也就等于追究了其所属国的国际刑事责任。此外,有关纽伦堡审判的国际条约明确规定、法庭也公开宣判了某些组织或团体为犯罪组织,这似乎暗示着国家也可以被确认为犯罪组织,当然,追究其国际刑事责任是毫无问题的。耶格和肖特求偿案 美国和伊朗在人质危机后,于1989年组成美伊求偿仲裁法庭,以下为仲裁庭裁决的两个案件。(1) 耶格求偿案耶格为美国公民,在伊朗的一家美国公司BHI工作。1979年2月13日,伊斯兰革命政府掌握政权2天后,两个革命军士到他家,给他30分钟收拾行李,然后把它带到希尔顿饭店,在那里他被革命军关押了几天,然后作为撤离行动的一部分被撤离伊朗。耶格主张这种驱逐违反国际习惯法,要求赔偿其损失。而伊朗则抗辩革命军的行为不能归因于伊朗。仲裁法庭在裁决中指出,很多霍梅尼的支持者组织成为地方革命委员会,革命后他们立即成为地方保安部队。他们抓人、没收财产、把人民关进监狱,在很多委员会中没有纪律。而霍梅尼支持他们,革命后,他们的地位马上就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他们的费用列入国家预算。问题是按照国际法他们的上述行为是否归因于伊朗。国际法上一般认为,一国要为个人的行为负责,如果能证实这些人实际上是代表该国行为的。一个行为可归因于国家,即使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没有正式当局和有理由行使政府当局权利的情况下,实际上行使了政府当局的权利。仲裁庭确信,BHI公司职员的撤离是在1979年2月12日以后,这种撤离是由忠于新政府的革命军控制的。(2) 肖特求偿案美国公民肖特是在伊朗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雇员。1979年2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政府掌权3天后,因为局势恶化,公司命令肖特撤出伊朗。肖特称驱逐他是违反国际法的,要求伊朗赔偿他由此遭受的工资和其他损失。肖特提出革命者的行为迫使他离开伊朗,但他不能辨认出革命运动的哪个机关的行为迫使他离开伊朗。当革命导致一新政府的建立,在被推翻的政府保持对局势的控制的范围内,该国对被推翻的政府的行为负责,后继的政府也为可归因于建立该政府的革命运动的行为责任,即使这些行为发生在该政府建立之前。因为该国的新体制与革命运动的组织之间存在着连续性。革命的支持者的行为不能归因于革命成功后的政府,正如一个现行政府的支持者的行为不能归因于政府一样。肖特还以革命领袖霍梅尼作出的一些命令为证据,说这些命令是反外国的,尤其有反美情绪。但法庭注意到这些命令之具有一般的性质,并未具体宣布美国人应被集体驱逐出去。同样,也不能说肖特所指的声明等于授权革命者以迫使肖特离开伊朗的方式行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命令所怂恿的行为是求偿者决定离开伊朗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法庭认为肖特未证明他离开伊朗可归因于伊朗的不当行为,因而驳回肖特的请求。 评述当革命导致一新政府的建立,这个求偿案涉及发生革命对外国人造成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按照国际法,一国若违反他的国际义务就应付国际责任,国家只为可归因于国家的国际不当行为负责任。对于发生革命是何种行为可归因于国家,从这两案的裁决中可归纳出三点:第一,政府的支持者或革命运动的支持者的行为不能归因于国家,而受到政府支持的人、组织的行为可归因于国家;第二,在正式政府不存在和有理由行使政府权力的情况下,实际行使了政府当局权力的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应归因于国家;第三,在革命导致新政府建立的情况下,导致建立新政府的革命运动的行为归因于国家,既使该行为发生在新政府成立之前,旧政府在保持对局势控制的范围内所从事的行为也归因于国家。诺伊斯案(美国向巴拿马求偿) 美国以其在巴拿马的公民,诺伊斯在1927年6月19日由于巴拿马没有提供足够的警察保护,在维持秩序方面不够尽力和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逮捕及惩罚攻击者,而使其遭到巴拿马国民攻击,从而受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由向巴拿马提出求偿1683美元作为对诺伊斯的补偿。经两国协议于1933年组成美巴总求偿委员会审理了此案。 委员会在确定了对此案的管辖权后,讨论了案件的实质问题。美、巴双方对诺伊斯受到攻击的实施没有异议。需要裁决的问题是,从这些事实是否能得出巴拿马政府应付赔偿责任的结论。 诺伊斯受到攻击的所在地朱安迪斯村只有很少一些居民。该村离巴拿马市不远。1927年6月19日,当时的执政党的几百名支持者在该村聚集,准备举行一次集会。当局没有因此而增加当地的警察人数,事发时,巴拿马市当局获悉聚集在迪斯村的人群因酗酒而变得难以控制,于是派出了增援警察去该村。6月19日下午,诺伊斯开车穿过迪思村返回巴拿马。在村中央,一群人阻塞了交通。当他家车缓缓穿过人群时,突然有人倒在汽车的踏脚板上,车又一次被堵。聚集的人群打碎了车窗,攻击了诺依斯,他被碎玻璃刺伤,当时,驻迪斯村的一位警官下令为汽车让出通道。开始他无法接近汽车,当挤到车前时,他跳上车的踏脚板并留在那里保护诺依斯,并促请诺依斯尽快离开。这位警官直到诺依斯摆脱了骚乱的人群后才离去。在迪斯村不远的地方,诺依斯又一次遭到了那帮人的攻击。他们开车追赶她,迫使他把车驶离公路,掉进了一沟渠。就在这时,诺依斯被从巴拿马市赶来增援的警察救起。 上述事实表明,在前后两个场合,巴拿马警察都非常积极的保护了诺依斯。第二次给于他的警察保护,是在巴拿马市当局获悉迪斯村必须提供援助的情况后,立即从巴拿马市派出增援部警察提供的。然而,美国一方的代理人抗辩说,巴拿马政府根据国际法应承担责任,因为巴拿马官员在攻击事件发生那天没在迪斯村采取增加警察力量的预防措施,虽然事先知道在那里将举行集会。 混合求偿委员会认为,仅仅一个外国人遭到私人行为的侵袭,可以断定当时在场的警察力量已足够了。根据国际法,不能使巴拿马政府对诺伊斯的损害承担责任。只有出现下列情况,才能认为巴拿马当局承担责任:特定的事件与当局有联系;或者当局没有履行维持社会秩序的义务;没有阻止犯罪行为。在本案,不存在这种特定的轻视,因此缺少保护的指控不能成立。 美国的求偿要求还基于巴拿马当局没有对攻击诺伊斯的肇事者起诉。这是事实,但是,考虑到事件发生时的背景,不能得出巴拿马政府在这方面承担责任的结论。 委员会于1933年3月22日裁定,美国政府向巴拿马提出的求偿要求不能获准。拓展与反思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亦称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或跨界损害责任,是指国家为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造成国家管辖或控制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指出“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这种行为国际法文件明文规定不加任何限制,即不加禁止的允许;一是指这种行为国际法文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也没有明文规定允许。这就意味着只看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而不问其行为是否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委员会同时提出了避免损害的预防义务原则,即要求行为主体在从事造成或可能造成危险或损害时承担预防的义务,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轻跨界损害。跨界损害责任是在传统国家责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传统国家责任的补充和发展,它与传统国家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两者的区别。(1)传统国家责任的产生取决于国家行为的国际不法性;而跨界损害责任的产生并不取决于行为的不法性,而是取决于发生了跨界损害的事实。(2)在传统国家责任中,产生后果的损害事件的发生是对一国义务的违背;而在跨界损害责任中,即使损害事件的发生是可预见的,也不构成对行为国义务的违背。(3)在传统国家责任中,如果国家能够证明它已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合理手段来阻止违反义务事件的发生,即使其努力失败了,也可以免除其责任;而在跨界损害责任中,一般而言,只要行为造成了损害,行为国就负有赔偿责任。(4)在传统国家责任中,违背义务但未造成损害便足以成为对行为国采取行动的理由或原因;而在跨界损害中,只有当行为造成实际损害时受害国才有求偿权。(5)在传统国家责任中,即使行为国对违背其义务的行为采取了补救措施,行为国也没有继续该行为的自由;而在跨界损害责任中,只要行为国对其所造成的损害给予合理、适当的赔偿,行为国的行动自由就不受限制。(6)在传统国家责任中,赔偿的目的是恢复不法行为发生之前的原状;而在跨界损害责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专项面试预测题解析
- 租赁市场供需关系分析-洞察及研究
- 清洁资源循环-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城市信息感知网络-洞察及研究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磁性晶体材料设计-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透明度提升路径-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超稳定材料腐蚀防护-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家庭托管协议书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水利工程拦水坝建设方案实例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认识社会生活(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仓库盘盈盘亏处理方案(3篇)
- 2025年书法级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