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分析 姓名 武蒙蒙 学号 0710219034 院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赵昆 职称 副教授 2011年05 月 06 日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或绪论)1一、非正式组织问题的提出二、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一)表现形式(二)类型(三)行政组织中与生存在其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关系1、联系2、区别三、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网络结构(二)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群体规范,群体效率高(三) 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领导核心四、我国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一)封建残余文化的积淀(二)制度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因素(三)组织成员的人格缺陷(四)行政组织的自身病诟五、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满足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需要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能增强行政机关内部的合作和协调3、非正式组织可以减轻行政首长的工作负荷4、非正式组织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5、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缓解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压力,为他们提供精神避难所(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目标冲突2、角色冲突3、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4、抗拒变革5、散布谣言六、正确对待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一)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积极支持非正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二)组织内部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不给非正式组织传播不良信息的机会(三)在对待非正式组织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强制生硬的行政手段,从而较多的采用较为主动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方法(四)对非正式组织的合理需求给予必要支持,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及时抑制(五)建立、宣传正确的行政组织文化(六)要善于把握中层管理者,把握住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总结致谢参考文献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分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武蒙蒙指导老师 赵昆摘要: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对政府行政管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而传统行政学理论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产生过程、特征、表现形式、影响等问题分别给予阐述并得出,对待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而是鼓励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抑制其消极作用,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关键词:行政组织;非正式组织;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in Administrative OrgnizationStudent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on Wu Mengmeng Tutor ZhaokunAbstract: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it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a major impact, and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not given sufficient attention. Based o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eatures, form, impact and other issues and draw were given elaborate treat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we can not simply negative, can not be completely sure, but encourage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while inhibition of its negative effects, so as to receive good results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Informal organization; Analysis引言:行政组织是有组织的管理活动,传统行政学对组织问题的研究一般把重点放在正式组织也即行政组织上,而对行政组织中实际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存在方式,理清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非正式组织,将会对行政管理实践产生积极地意义。一、 非正式组织问题的提出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它与正式组织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管理科学史上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概念的是人际关系党派代表人物乔治艾尔顿梅奥。他从著名的“霍桑试验”总结出在工厂这一正式组织中一般存在着由工人组成的非正式组织,它对产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勒特里斯贝格尔与威廉J迪克森合写的关于“霍桑试验”的管理与工人一书,对非正式组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非正式组织”愈来愈引人注目,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基础是“情绪和人际相互影响”,是一种“感情的逻辑”,它有两种作用:首先它保护其成员免于遭受内部成员不当行为的伤害;其次它保护其成员免受管理当局职员的外来干预。而从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度进一步研究的是切斯特I巴纳德。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指出:“非正式组织就是人的接触、相互作用和相互聚集的总和” ,正式组织是从非正式组织发展来的,也是非正式组织所必须的;但是,当正式组织开始运转的时,它们生产并且需要非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习俗和风俗影响着正式组织,并且部分的通过正式组织表现出来。 它们是同一现象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社会由正式组织构成,而正式组织则由于非正式组织而具有活力且受其调节。要强调的是,两者缺一不可”。巴纳德所理解的非正式组织是无形的,不具备正式的组织结构及其清晰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只是因为工作关系而偶然接触和联系,从而形成共同的习惯、规矩或引起思想共鸣、行为默契而最后结成松散的联合体,他认为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目标的达成促进、限制和阻碍三种作用。巴纳德的非正式理论在现代行政管理学中,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对非正式组织这一概念的界定,尽管不同的学者其表述不同,但对其实质都有近似的看法。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由人员间非正式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它并非遵循法定程序建立,而是基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建立的交往系统”。二、 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行政组织作为依照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它在推行政务,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中的频繁接触,业务上联系,促进了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彼此吸引和接受,并开始进行工作以外的非正式交往和接触,这种交往和接触又进一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这样久而久之,行政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逐步上升为友谊,一些与行政组织有联系但又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的小群体就逐渐形成了。其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某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基本一致,或者彼此之间性格相投,业余爱好相同,由此产生了一些被大家接受并遵守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从而在行政组织内部形成了非正式组织。(一)表现形式:在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其形式一般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显性非正式组织是指那些对外有着自己的名称。公开进行活动的非正式组织。如棋艺协会、书法社、篮球俱乐部等。但更多的是隐性的非正式组织,它们的活动一般不公开进行,对外没有正式名称。如政府机构进行载员分流时,那些将会被裁减或分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私下形成一个非正式组织,对机构改革或者采取激烈对抗的态度或者采取主动迎合的态度。(二)类型: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根据形成条件,非正式组织可以分为利益型、爱好型、情感型等。它们分别以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情感为纽带;其次,根据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三种。积极型非正式组织的活动与行政组织的目标基本一致,有时不一致;而消极型非正式组织的活动与行政组织的目标基本上不一致。(三)行政组织中与生存在其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1、联系: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关联首先表现在从行政组织的产生历史来看,它是非正式组织的产物。而行政组织一旦产生,其内部成员在工作中频繁交往和接触,使他们相互了解,如果相互间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情感、爱好、经验、观念、利益等因素,彼此间逐步产生相互认同,这促使他们进行工作以外非正式的交往而增进友谊,形成与行政组织既相联系又独立于行政组织以外的具有同性质心理状态的小群体;并在小群体中形成了一些被大家接受和遵守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从而在行政组织内部产生了非正式组织。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促而生,相伴而存。其次,两者的关联性集中表现在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双重影响上。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及其活动,既可能对行政组织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2、区别: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各自的产生来看,行政组织的建立是以从根本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为己任,以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为重要职能。因此,任何一个行政组织的建立、撤销或变更都是以统治阶级的意志表达法律为依据的,具有确定的任务和职责,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而非正式组织是由于个性因素、工作及生活方式、地缘因素、亲戚同谊关系、社交的需要、领袖欲人物的有意安排、利益等因素而自然或自发形成的,一般没有明确的章程和确定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从性质上看,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和国家职能的执行机关,其管理活动中必然会表现出鲜明的阶级特性。而非正式组织源自于行政组织成员的共同心理与情趣,较多地体现着个体的非政治性需求。因而,非正式组织凸现社会性特征。再次,从权力的来源来看,行政组织中的每种职位均被指定所应履行的职务和职权,权力通过职位予以行使,而职位导源于法定的组织结构,权力亦由法律所赋予。 非正式组织中也存在着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他(她)在非正式组织内部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附着于个人而非职位,来自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默许,那些能为非正式组织带来更大利益或在非正式组织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威信的成员往往成为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者而拥有权力。四是从维系力量上来看,维系行政组织存在主要因素是法律规定、人事制度和编制、工作职责范围、组织结构与体制以及行政裁量权等。简单地说,它具有法律或制度保证、组织保证与国家经费保证。 而维系非正式组织存在的主要因素都不是来自外部,没有上级组织的领导,没有保证它存在的措施,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它的维系力量在内部,主要依靠成员间的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以及彼此间的心理、情感上需要。此外,行政组织成员的选拔、任用、调动均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经过法定的程序才能实施,这就使得行政组织的成员构成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构成具有重叠性与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可以同时成为若干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而且由于加入某一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章程规定,也无须规范的程序,因此,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三、 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所谓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它是行政组织中的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出于共同的情感或利益需要,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体,因而它的组织特征带有鲜明的人身依附和利益关联。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组织中作为一种群体集合体,它所呈现的特点与正式组织有显著的不同。(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网络结构网络化组织的组织形式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科层。它不是市场和科层的一种组合,而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自身统一逻辑的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即网络组织。网络化组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的社会脉络是由持续的互动形成的交换方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我国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关系本位”观念的凸显,人际关系在非正式组织的运行中发挥着首要作用。第二,这种关系模式下的制裁和约束力往往体现为规范而非法律,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运行的原则恰恰也是感情、互惠或人际关系。因此,我国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既不同于市场,也异于西方国家的行政科层,而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二)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群体规范,群体效率高非正式组织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组织规范,它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情趣和爱好出发,规范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调节内部关系。这些规范反映了组织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虽然不成文,但非正式组织的规范的作用往往大于行政组织明文规定的规则,那些违反了规范的人往往受到很大的压力,要求其纠正自己的行为。这些制度和与手段,保证了非正式组织活动的效率很高。(三) 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领导核心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一般是内生的、自然的,他的产生以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或者其他个人特质而自发形成。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领导”。这些人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们的职务、地位和权力,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知识丰富、技术水平高、办事公道、待人热情等等,故对其他成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四、 我国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我国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成因,从直观上来分析,与其它一般性的非正式组织一样,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一)封建残余文化的积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传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渊源流长,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现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中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如今旅居在异乡他国的华人也都要建立自己的非正式组织,诸如同乡会、同道馆之类。虽然这些封建文化下的组织产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非正式组织,有的甚至类似于小团体、小帮派,但它具有现代非正式组织的基本功能。在今天,虽然我国建立了现代行政组织,但是每一种文化和思想都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封建制度的灭亡并不代表着封建文化的同步消亡,只有当它们完全失去生命力的时候,它们才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当前,这种封建文化残余依然对我们的行政组织成员产生影响,这是很正常的历史现象。(二)制度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尚处于整合之中,各项制度运作还不够成熟,甚至还处于摸索阶段;各种体制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尤其是在权力监督机制方面,人事制度方面,以及法律体系完善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就为非正式组织的繁殖甚至畸形发展创造了活动空间和再生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使人产生紧张和忧虑。在改革与发展的今天,社会时刻处于变化之中,饱含着无数的不确定因子,而变革的意义在创新,即通过变革给组织带来某一方面的新观念、新格局,但新的东西总是人们所不了解和不熟悉的,而对不了解和不熟悉的东西人们通常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隐晦的不安全感,从而对变革持一定的观望和保留态度。这种不安全感一般与守旧或稳妥的意识相联系,表现为由于担心变革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失控、矛盾、冲突、后遗症,因而对改革不轻易认可。面对改革,行政组织内的成员心里没底,很难对自己从变革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精确计算。对于未来和变化的恐慌、害怕与缺乏自信,以及对于既得利益可能遭受损失的担忧,促使他们本能地想要找到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来增加安全感和心理承受能力,结成非正式组织正好可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拥有所谓的稳定安全感。(三)组织成员的人格缺陷由于历史文化影响等客观原因,虽然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的全面发展总体上还是相对滞后,实现人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人格缺陷,如人格依附、“高不确定性规避”意识、自信心不足等,依然强烈地影响着公民的行为方式。归纳起来讲,就是我国公民人格发育还不够完善,依然缺乏完整独立的人格和健康坚强的心志,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人。同样,我们的公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存在缺陷。公务员这种职业,在职务晋升上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他们内心承受的压力很大,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就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 但他们却无法凭借自身的意志力与心理调适能力来消除它,此时,他们就希望寻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和渠道,以排解这些负面情绪。(四)行政组织的自身病诟如前所述,现代行政组织基本上是按照韦伯的科层理论(官僚制)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的行政组织同样强调严格的层级控制,强调非人性化管理和组织利益,而忽视人的社会性。这样,势必导致对组织成员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非物质需要漠不关心。既然他们的这些需要无法通过正式组织的渠道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必然会寻求其它的非正式渠道来实现。而同事之间的相互赞赏、鼓励、安慰、倾诉、劝解和帮助恰恰能够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由于经常性的非正式交流和联系的结果,就自然形成了非正式组织。五、 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影响非正式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促进正式组织的发展,也可能给正式组织带来不良的影响。它在帮助完成一个行为的同时,也能破坏它,在传授有用信息时也可能在散播谣言,一个非正式的组织可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相反,同样是这个组织,它可以抵制、扰乱、排斥其他员工,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大多数非正式组织中,正负两面效应同时存在。(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满足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有是有层次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层次就是人的感情的需要(或称为社交的需要)。人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和同情,在感情上有所归属,属于一个群体,而不愿成为离群孤雁。而非正式组织则成为人们感情需要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非正式组织成员在非正式组织开展活动时能增进了解,产生友谊,消除孤独感,并且其本身属于非正式组织,这也可以满足他们归属和寻求保护等心理上的需要。行政人员心里需要的满足会带来工作上的热情,从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能增强行政机关内部的合作和协调。行政组织由于实行条块分割,人与人之间等级分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组织内部的协调,也不利于行政人员之间的合作。而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一般来自行政机关不中的不同部门,他们通过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相互了解,易于产生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带到正式工作中,就会加强行政组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进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他们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从而避免相互牵制,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目标任务的完成。3、非正式组织可以减轻行政首长的工作负荷。目前,绝大多数行政组织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但不是要行政首长事必躬亲,这就存在一个领导艺术的问题。一个聪明的领导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来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非正式组织与行政组织的目标一致,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会主动配合行政首长把行政任务分成若干部分,主动承担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使行政首长的工作量减少,而且也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行政目标的实现。4、非正式组织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非正式组织可以传递某些不便由正式渠道来传递的意见和信息,从而使成员了解行政组织的意图。这包括一些不便在正式渠道提出的难以确定的事情、意见、怀疑,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以及行政组织的某些改革设想等等。如果这些信息、问题以及设想等在正式渠道进行传递,其效果可能不会很好,甚至会引起对抗和冲突。而通过非正式组织进行传递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5、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缓解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压力,为他们提供精神避难所。在充满竞争、高速和程序化运转的行政组织中,其成员承受着巨大压力,并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挫折感,这种压力和挫折感的长期积累会严重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而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心理相容为基础的,成员间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一般不存在竞争,环境和氛围也较为和谐和宽松,因而行政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和挫折感可以在非正式组织中得到抚慰和有效排释。(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目标冲突。如果非正式组织与行政组织的目标大相径庭,甚至是针锋相对,那么此时的非正式组织就会与行政组织发生目标冲突。非正式组织成员可能会为了维护非正式组织的利益而放弃行政组织的利益,他们就会成为行政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重大障碍和异己力量,从而不利于实现目标。2、角色冲突。行政组织中的每位成员都有一定的角色任务,而作为非正式组织成员又会有非正式组织的角色任务。如果这两种角色任务不能相容则会产生角色任务的冲突。一般来说,在角色冲突时,人们往往更偏重于非正式组织的角色任务,从而对行政组织产生不利影响。3、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在一个正常的行政组织中,如果出现了非正式组织,并且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这样就会导致小团体主义。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缺乏整体观念,就会使行政组织的团结和统一遭到破坏,不利于行政组织的合作与协调,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的开展。4、抗拒变革。这或许是大多数非正式组织所有负面作用中表现最为集中的一点。由于非正式组织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心理模式,如果行政组织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对行政人员进行人事变动,或者推行新的规章制度,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会认为这种调整、变动,或者推行新制会影响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从而威胁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所以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会成为行政组织进行变革的障碍和阻力,从而易于发展行政组织的惰性。5、散布谣言。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非正式组织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它在传播正当信息的同时,也大量传播各种流言蜚语。非正式组织成为各种“小道消息”、“独家新闻”等的滋生温床和传播渠道,这对行政组织中人心的安定和正常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六、 正确对待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其客观性,我们不能否认在行政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问题。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应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把消极影响限制到最小。(一)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积极支持非正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一般性的非正式组织是基于兴趣和爱好相近而缺乏明确的目标,为此,行政领导者要善于推动非正式组织围绕行政目标而开展活动,如联欢会、茶话会、球类比赛等,同时注意把行政组织的目标同他们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满足了行政人员的个人需要,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收集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改进行政工作。(二)组织内部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不给非正式组织传播不良信息的机会。这种交流和沟通既包括上行沟通,也包括下行沟通,同时还要有平行沟通。通过沟通和交流,使一些谣言不攻自破。(三)在对待非正式组织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强制生硬的行政手段,从而较多的采用较为主动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方法。因为采用强制生硬的行政手段进行抑制容易引起非正式组织成员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既扬又抑的目的。但是非正式组织已经起了不良作用,造成了恶劣后果,行政组织的领导者不能姑息迁就,应及时采取适当的行政措施,如调离非正式组织成员,改变工作程序和方法,直至给予当事人以行政处分等。(四)对非正式组织的合理需求给予必要支持,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及时抑制。在深入了解非正式组织的基础上,应增加与其领导人的接触,以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情谊。尤其是行政组织的领导要注意关心非正式组织的需求,对他们合理的需求要给予必要的支持或辅助,比如时间的保证、经费的资助、场所的提供等,使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获得更多的合理的满足感,从而对行政组织以更多的支持。而对非正式组织的一些不合理需求,不能迁就、妥协或无原则地满足,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加以抑制。(五)建立、宣传正确的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是行政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本质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
- 2025借款合同成立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 2025【合同范本】电子产品供应合同范本
- 2025物业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4秋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Around town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
- 2025水泥购销合同范本
- Module 7 Unit 3 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2.3.2气体摩尔体积(讲义)-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教学教学设计+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电池厂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 2025个体土地交易合同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年产5.2GW光伏组件项目环评报告表
- 城市之星活动方案
- PLC基础知识入门课件
- 招聘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精准匹配
- 【安踏并购亚玛芬的动因及过程案例分析1600字】
- 体育教案睡眠与健康课件
- 2025年《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生物●安徽卷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
- 蓝牙耳机委托加工协议书
- T/CGTA 03-2023大豆油加工质量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