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特殊时期的营养保健与饮食指导.docx_第1页
妇女特殊时期的营养保健与饮食指导.docx_第2页
妇女特殊时期的营养保健与饮食指导.docx_第3页
妇女特殊时期的营养保健与饮食指导.docx_第4页
妇女特殊时期的营养保健与饮食指导.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经期饮食与保健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营养学主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一、月经期的生理 (一)概念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一般一月一次,经常不变,故又称为“月水”。 (二)经期 1. 健康女子,一般到十四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称为初潮。这是青春发育期的主要标志。 2. 月经周期,一般为 28 天,周期不应少于 21 天,也不应超过 35 天。经期,即持续时间,一般为 3 7 天。经色多为暗红,开始时较浅,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成淡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三)天癸与月经的关系 天癸,男女皆有,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它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支持而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竭止。 天癸虽禀受于父母先天之气,但要在肾气盛的前提下,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才能蓄极而生,发挥其作用。对妇女来说,它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充沛,与冲脉相资,冲脉又得肾精充实,聚脏腑一定之血,依时由满而溢于子宫,使月经按期来潮,并具有受孕的能力。 (四)脏腑与月经的关系 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与肾、肝、脾 ( 胃 ) 的关系尤为密切。 (五)血气与月经的关系 妇女以血为主、为用,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由脏腑所化生。然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二、月经期饮食保健 (一)补铁 铁参与血红蛋白及多种重要酶的合成,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女性月经期一般每次失血约为 30 50ml ,每次月经要都要损失铁。 所以注意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瘦肉、蛋黄、还有动物食品等。需要注意的是,菠菜属于植物性食物,植物中所含铁是非血红素铁,其铁的吸收率很低,所以说菠菜补铁是一个误区。而动物食品中含有血红素铁特别容易吸收。 (二)补充蛋白质 动物性食物和豆类中获得。 (三)补充维生素 补充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C 亦可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而维生素 D 可促进钙在人体内的吸收。 (四)补钙 女性对钙质的需要量与卵巢的活动有关,在月经来潮前一个星期,血钙降低,而有紧张、暴燥,或是情绪沮丧等现象,此时可增加钙的摄入来缓解这些症状。 (五)其他 1. 清淡饮食:月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饮食宜清淡温和,易于消化。 2. 多喝水、多吃果蔬: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还要多饮开水,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瘀血。 3. 忌食生冷之品:因寒使血凝,容易引起痛经,以及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 4.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不喝咖啡和浓茶,以免加重情绪波动。经期过食辛热香燥之品,可能迫血妄行。 三、月经期卫生 (一)保持清洁 月经期血室正开,易感外邪,须保持外阴清洁,以防病邪侵入。同时要禁止房事、盆浴及游泳。 (二)劳逸结合 劳倦过度,则耗气动血,可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故行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三)防御外邪 经行之际,血脉易为寒湿凝滞,而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疾。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不宜洗冷水浴,避免涉水、雨淋、曝热。 (四)调和情志 月经期阴血偏虚而肝气容易偏旺,若伤于七情,可加重经期的不适或导致月经不调。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烦闷或恐惧心理。 (五)注意休息 经期还应充分保证睡眠时间 借以养精蓄锐,恢复体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应注意的是,经期也不宜久坐久卧,以免引起痛经或经期延长。 (六)避免剧烈运动 如长距离骑车,跳跃,快跑等,还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抬举重物等,否则会加重盆腔充血,使经血量过多,经期过长,过度疲劳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可以参加一些轻松的运动,如体操,散步等。 四、痛经的防治 (一)痛经的定义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称为“痛经”。 (二)引起痛经的原因 1. 西医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期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有关,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导致下腹痉挛性绞痛,同一妇女在不同月经周期中前列腺素含量也不同,但其含量与疼痛有一定关系。 2. 继发性痛经则由不同的盆腔器官器质性病变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引起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 3.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引起,并与素体因素,经期及经期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五、辨证施膳 临床分类有虚实之别。实证多为血瘀,寒湿凝滞等。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一)气滞血瘀型 1. 症状:经前或经期,腹部疼痛,乳房胀痛经量少,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2. 治法:行气活血。 3. 膳食: ( 1 )茉莉花茶 组成 : 茉莉花 6g ,绿茶 6g. 制作:将茉莉花、绿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 15 分钟后,即可饮用代茶饮。 功效:行气解郁。 ( 2 )玫瑰花茶 组成 : 玫瑰花 4g 。 制作:将玫瑰花洗净,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 15 分钟后,即可饮用代茶饮。 功效: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的痛经。 (二)寒凝血瘀型 1. 症状:经前后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2. 治法:温经散寒。 3. 膳食: (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羊肉 200g ,当归 6g ,生姜适量。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生姜同放入煲内焖煮至烂,调味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养血。 ( 2 )红糖生姜水 组成:生姜 15g ,红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片,置于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煮 15 分钟加入适量红糖,即可停火。 用法:代茶饮。 功效:温经散寒。 ( 3 )艾叶粥 组成:干艾叶 15g ,粳米 50g ,红糖适量。 制作:艾叶洗净,置于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煮 20 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调入红糖,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温经散寒。 (三)湿热郁结型 1.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期血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或濡数。 2. 治法:清热利湿。 3. 膳食: ( 1 )马齿苋冬瓜汤 组成:马齿苋 50 克 , 冬瓜 250g 。 制法:冬瓜连皮,切成块,与马齿苋一同加水炖煮。 用法:经常服用。 功效:清热利湿。 孕早期饮食与保健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营养学主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一、前言 十月怀胎,十个妊娠月。 孕妇的营养及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禀赋及其一生的健康和寿命。必须注重胎孕保健。 妊娠的生理现象:妊娠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临床上有其特殊的生理现象。 二、孕早期的营养要求 (一)供给适宜的热量 1. 孕期的热量供给包括、母体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母体产后泌乳的脂肪储备。 2. 孕早期热量适宜即可,占总热量的 20 30% 。 (二)供给适宜的蛋白质 孕期,胎儿、胎盘、羊水、血容量增加及母体子宫、乳房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均需蛋白质。孕早期每日增加量分别为 5g 。 (三)供给适量的脂类 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妊娠期对脂肪以及特殊脂肪酸的需要。 (四)供给多样的矿物质 1. 铁:孕早期铁缺乏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有关。每日供给铁 15mg 。 2. 钙:孕早期钙无需增加,每日 800mg 。 3. 碘:孕期碘缺乏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孕期建议每周进食一次富碘的海产品。 4. 锌:孕早期每日供给锌 11.5mg 。 (五)供给多样的维生素 1. 维生素 A :孕早期维生素 A 供给 800 微克当量 / 日,不宜过量。 2. 维生素 D :早期维生素 D 供给量与一般人一样,每日 5 微克。 3. 维生素 E :维生素 E 对细胞膜,尤其是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4.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1 缺乏影响胃肠道功能,这在孕早期特别重要,如果早孕反应使食物摄入减少,极易引起维生素 B1 缺乏。每日供给量 1.5 毫克。 5. 维生素 B2 :孕期维生素 B2 缺乏,胎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6. 维生素 B6 :在临床上,有使用维生素 B6 辅助治疗早孕反应。 三、孕早期膳食指南 (一)原则:膳食清淡、适口;少食多餐,保证正常进食量;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戒烟、禁酒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二)关于叶酸 1. 叶酸摄入不足的危害:出生低体重、胎盘早剥和神经管畸形,或巨幼红细胞贫血。 2. 叶酸的补充:肝脏、豆类和深绿色叶菜含叶酸较多。必要时用药物补充。 四、孕期膳食安排 孕早期(前三个月):营养丰富,食量无太大变化。给予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饮食宜清淡平和而富于营养。 五、中医饮食保健原则 (一)饮食全面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二)重视调补 1. 重视脾气的滋补:脾为后天之本,是精微物质吸收。消化的脏腑,因此要格外重视。 如多吃谷类食物、猪肉、鸡肉等。 2. 重视肝血的滋补:肝藏血,血液对于胎儿有滋养作用。 补肝的食物有龙眼肉,桑葚等。 3. 重视肾阴的滋补:肾为先天之本,有利于养胎固胎。 补肾的食物有芝麻、核桃、乌鸡等。 (三)饥饱适度 1. 饮食过多:孕妇肥胖,胎儿过大,不仅分娩困难,还可出现其它并发症。因此要控制孕妇自身体重的增长。 一般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长约为 750 克 -1500 克左右,以后每周增加 400 克,整个孕期体重大约增加 10-12.5 公斤。 2. 饮食不足:造成孕妇气虚血亏,胎儿发育不良和先天不足。 (四)饮食禁忌 1. 忌食肥甘:孕妇过食甜腻厚味,可能使胎儿肥大、难产。 2. 忌食生冷:孕妇恣食生冷,可能会发生腹痛、腹泻。 3. 忌烟酒:孕妇酗酒可使胎和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甚至造成严重畸形。孕妇吸烟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和死胎。 六、孕早期卫生 (一)劳逸有节 1. 产孕集云:“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 2. 不宜过度劳累或负重、攀高,慎防跌仆,以免伤胎。但也要适当活动,以免气滞难产。 (二)保持心情舒畅 在怀孕期间,心情舒畅则气行,血行,有利于胎儿的养胎。 (三)慎戒房事 妊娠三个月以内和七个月以后,必须避免房事,以防引致流产或早产。 (四)定期检查 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子健康的重要措施。应从妊娠中期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向孕妇指导孕期保健,包括乳头清洁方法等。妊娠七个月后,产前检查更为重要,这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预防难产。 七、孕早期常见病症的食疗 妊娠早期常可见头晕、厌食、择食、嗜酸倦怠思睡、晨起口淡欲呕,一般在孕三个月后渐消失。 (一)妊娠呕吐 1. 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2. 证型:肝热、胃虚、痰浊中阻。 3. 治法:和胃降逆止呕。 4. 食疗方法 ( 1 )糖渍柠檬 组成:鲜柠檬 500g ,白糖适量。 制作:将柠檬去皮、核,切块,置于锅中加入白糖,浸 1 日,待白糖浸透柠檬肉后,用小火熬至汁液耗干,停火待冷,再拌入适量白糖,装瓶备用,即可。 功效 : 和胃止呕。 ( 2 )甘蔗生姜汁 组成:甘蔗 500g ,生姜适量。 制作:将甘蔗、生姜去皮,洗净后置于榨汁机内榨取汁液,即成。 用法:适量饮用。 功效:和胃止呕。 ( 3 )橘茹饮 组成:橘皮 10gg ,竹茹 10g ,柿饼 10g ,生姜 3g ,白糖适量。 制作:将橘皮、柿饼及生姜洗净,切碎,与竹茹一同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严温浸 10 15 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饮用。 用法:代茶饮。 功效:清胃止呕。 (二)妊娠食欲不振 1. 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2. 证型:肝热、胃虚、痰浊中阻。 3. 治法:和胃降逆止呕。 4. 食疗方法: ( 1 )山楂汁 组成:山楂 10g ,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楂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 10 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温热饮用。 功效:开胃、消食。 ( 2 )麦芽谷芽茶 组成:谷芽 10g ,麦芽 10g 。 制作:将谷芽与麦芽一同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严温浸 15 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代茶饮。 功效:消食化滞。 ( 3 )锅焦饼 组成:锅焦 100g, 神曲 6g, 砂仁 3g, 山楂 10g, 莲肉 50g, 鸡内金 10g ,面粉 500g ,白糖适量。 制作:锅焦、神曲、砂仁、山楂、莲肉、鸡内金研成粉,与面粉和白糖和成面,擀成小饼,烙熟。 功效:健脾消食。 ( 4 )茯苓饼 组成:茯苓 30g, 面粉 200g 。 制作:将茯苓研成粉,与面粉混匀,加水合面,擀成小饼,烙熟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 孕中晚期饮食与保健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营养学主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一、前言 十月怀胎,十个妊娠月。 孕妇的营养及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禀赋及其一生的健康和寿命。必须注重胎孕保健 。 二、孕中晚期营养供给 (一)供给充足的热量 孕中晚期胎儿日渐长大,热量供给要充足。 保证适宜摄入的最佳方法是密切监测和控制妊娠期每周体重的增长。一般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加约 750 1500 克,以后每周增加 400 克,整个孕期体重大约增加 10 12.5 公斤。 (二)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妊娠期间,胎儿、胎盘、羊水、血容量增加及母体子宫、乳房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均需蛋白质。 孕中、晚期的日增加量分别为 15g 、 20g 。 (三)供给适量的脂类 脂类是人类膳食的一部分。 妊娠期需 3 4kg 的脂肪积累,以备产后泌乳。 (四)供给丰富的矿物质 1. 铁:孕中晚期对铁需要显著增加。每日供给 25mg 、 35mg 。 2. 钙:钙的补充可降低母体高血压、先兆癫痫的危险。孕期钙供给不足,还可影响母体骨密度。孕中晚期钙分别为 1000mg , 1200mg 。 3. 碘:孕妇碘严重缺乏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婴儿患克汀病。孕期碘增加为 200 微克 / 日。 4. 锌:母体摄入充足的锌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性畸形。中晚期锌的供给为 16.5mg 。 (五)供给丰富的维生素 1. 维生素 A : 中晚期供给 900 微克当量 / 日,可以改善母体维生素 A 营养状况,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婴儿低出生体重。 2. 维生素 D : 中晚期供给 10 微克 / 日,预防新生儿低钙血症、手足搐搦、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母体骨质软化症。 3. 维生素 E : 由于维生素 E 对细胞膜,尤其是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孕期维生素 E 的补充可能对预防新生儿溶血产生有益的影响。 4. 维生素 K : 维生素 K 是与凝血有关的维生素,因此缺乏维生素 K 的动物凝血酶原下降,凝血过程受阻。在孕中晚期尤其应注意补充。 5. 维生素 B1 : 孕中晚期缺乏维生素 B1 可致新生儿维生素 B1 缺乏症。每日供给 1.5mg 。 6. 维生素 B2 : 孕期维生素 B2 为 1.7mg/d :预防胎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也与维生素 B2 缺乏有关。 7. 维生素 B6 : 在临床上,有使用维生素 B6 、叶酸和维生素 B12 预防妊高征。 三、孕中晚期膳食指南 适当增加瘦肉、禽蛋、海产品的摄入量。 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四、孕中晚期膳食安排 (一)孕中期( 4 7 月) 随着胎儿的增大,食量有所增加,可少食多餐,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 (二)孕晚期(后三个月) 各种营养素均增加供给,食量也有所增加。以保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为要。 (三)每日膳食内容 1. 谷类: 350 450 克。 2. 豆类: 50 100 克。 3. 肉、鱼类: 50 150 克。 4. 鸡蛋: 1 个。 5. 鲜奶: 250 300 毫升。 6. 蔬菜: 500 克。 五、孕中晚期常见病的食疗 (一)妊娠水肿 妇女怀孕之后,随着体内胎儿的慢慢发育,孕妇自身的许多生理机能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孕妇的血容量从妊娠第 10 周或更早即可开始缓慢增加,到孕后 32 35 周时,孕妇体内的血容量几乎增加了平时的一半。无疑,这便造成了孕妇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 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轻度的下肢水肿多属于生理性妊娠水肿,较为常见;而较严重的水肿并伴有高血压和蛋白尿者则是病理性的,属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范畴,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的危害,需要及时地调理诊疗。 1. 病机:虚者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实者气滞湿郁,泛溢肌肤。 2. 治则:补脾益肾、利尿消肿 。 3. 限钠(盐)膳食:出现水肿则低盐 3 克 / 日;若水肿严重则无盐 1 克 / 日;如果出现肾功能损害,则低钠饮食,即钠的摄入量 500mg/ 日。 4. 食疗方法: ( 1 )冬瓜汤 组成:冬瓜 250g 。 制作:将冬瓜切片,煮汤。 用法:淡食为佳。 功效:利水消肿。 ( 2 )鲤鱼赤小豆汤 组成:鲤鱼 500g ,赤小豆 100g ,葱白适量。 制作:将鲤鱼去鱼鳞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将赤小豆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放入鲤鱼,葱白一同炖煮至熟。 用法:淡食为佳。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 ( 3 )薏苡仁粥 组成:薏苡仁 20g, 粳米 50g 。 制作:将二物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粥成。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二)妊娠腰痛 妊娠腰痛是孕妇的又一常见问题,国外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为 40% 58% ,国内统计稍低一点,为 44.9% 。所谓妊娠腰痛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称为“妊娠腰痛”。 1. 病机:肾虚为多 , 或瘀血阻滞。 2. 证型:肾虚、瘀血阻滞。 3. 治法:补肾 , 通血脉。 4. 食疗方法: ( 1 )桂花山楂饮 组成:鲜山楂 15g ,桂花 10g ,红糖适量。 制作:山楂洗净,剖开去核,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旺火煎煮 10 分钟。用煎煮好的山楂饮冲泡桂花,加适量红糖即成。 用法:代茶饮。 功效 : 开胃活血。 ( 2 )杜仲爆猪腰 组成:杜仲 15g ,猪腰 1 个,葱,姜,蒜、酱油适量。 制法:杜仲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备用;将猪腰洗净,去筋膜,切成腰花,湿淀粉调匀,再以烹调油爆炒,至嫩熟,加适量调料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 : 补肾强腰。 ( 3 )鸽蛋粥 组成:鸽子蛋 2 个,小米 100g ,葱白,生姜,食盐适量。 制法:先将小米煮熟,放入鸽子蛋、葱白,生姜煮至粥成。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补肾强腰。 (三)妊娠便秘 1. 证型:气虚不足、阴虚津亏。 2. 治法:补气血,滋阴润燥。 3. 食疗方法: ( 1 )芝麻粥 组成:芝麻 10g ,粳米 100g ,白糖适量。 制法:粳米与芝麻如常法煮粥。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补肝肾,滋阴润燥。 ( 2 )大枣花生汤 组成:大枣 5 枚,花生 30 克。 制法:将大枣、花生一同煮汤。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通便。 六、孕中晚期注意事项 (一)孕期禁用峻下、滑利、祛痰、破血、耗气散气、有毒药。 (二)定期体检,经常检查血压、尿常规。 (三)妊娠期应注意保暖,户外活动或其他活动及工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问外伤等。 (四)勿过度疲劳,尽量多休息,立位的工作最好改为坐位晚上按时睡眠,中午应侧卧休息一小时。 (五)勿穿高跟鞋,减轻腰部负担。 (六)勿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要长途步行,可作短距离的散步。 哺乳期的饮食保健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营养学主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一、前言 乳母的营养影响自身康复和婴儿的健康。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一)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素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于出生后头几个月内的婴儿,母乳能提供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母乳的质与量还能随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其营养需要。 1. 含丰富的乳糖,补充热量。 2. 含优质蛋白:以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为主,易于消化吸收。 3. 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母乳的脂肪球小,母乳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并含脂酶,易于消化吸收。母乳中含必需脂肪酸以满足脑及视网膜发育的需要。 (二)提高婴儿免疫力 1. 母乳中含有特异性免疫物质,可抑制病毒、杀灭细菌,使婴儿患病减少。 2. 母乳喂养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 )感染性疾病;( 2 )成年慢性病。 (三)其他 1. 母乳喂养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2.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体的复原。 3. 母乳喂养经济方便,不容易引起过敏。 为了婴儿的健康,母亲在产后至少坚持 4 6 个月纯母乳喂养。此后,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应逐步增添辅食,但仍需继续哺乳。母乳喂养如能持续至 1 年甚至 2 年,对母婴都是有益的。 三、乳母营养素的供给 (一)供给充足的热量 每日热量基础代谢率增高,以保证自身机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完成,一般基础代谢增高 20% 左右。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泌乳量逐渐增加,为了保证分泌优质乳汁,供给充足的热量。 (二)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每日蛋白质供给增加 20g 。 (三)供给适量的脂类 脂类是人类膳食的一部分。占总热量的 25-30% 。 (四)供给丰富的矿物质 1. 铁:每日供给 25mg 。 2. 钙:每日供给 1200mg 。 3. 碘:乳母碘增加为 200 微克 / 日。 4. 锌:乳母锌的供给为 21.5mg 。 (五)供给丰富的维生素 1. 维生素 A :乳母供给 1200 微克当量 / 日。 2. 维生素 D :乳母供给 10 微克 / 日。 3. 维生素 E :由于维生素 E 对细胞膜,尤其是对婴儿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4. 维生素 B1 :孕中晚期缺乏维生素 B1 可致新生儿维生素 B1 缺乏症。每日供给 1.5mg 。 5. 维生素 B2 :孕期维生素 B2 为 1.7mg/d :预防胎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也与维生素 B2 缺乏有关。 6. 维生素 B6 :在临床上,有使用维生素 B6 、叶酸和维生素 B12 预防妊高征。 四、哺乳期膳食指南 (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 乳汁主要含有蛋白质,动物性食品中含有优质蛋白,所以应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等。 (二)适当增加奶类。 (三)注意烹调方法。 最好采用炖煮的方法 (四)食物多样,不过量。 (五)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这些物质可能会随着乳汁进入婴儿的体内,造成婴儿这个神经系统容易受到刺激、不安宁。 (六)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五、中医饮食原则 (一)宜吃温补性、易消化之品。 (二)宜吃催乳通乳作用的食物。 (三)多喝汤水。 (四)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忌食生冷之品。 六、缺乳症食疗 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一)病机:虚或瘀。 (二)证型:气血虚弱、肝气郁滞两种类型。 中医认为缺乳机理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有气血虚弱、肝气郁滞两种类型。 (三)气血虚弱型 1. 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虚弱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表现为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2. 治法:补益气血。 3. 食疗方法: ( 1 )大枣花生粥 组成:大枣 5 枚,花生 25g ,粳米 100g 。 制作:大枣、花生、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 ( 2 )猪蹄炖黄豆 组成:猪蹄 2 只,黄豆 100g 。 制作:将猪蹄、黄豆洗净,同置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汤成,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补益气血下乳。 ( 3 )鲫鱼豆腐汤 组成:鲫鱼 2 条,豆腐 150 克,生姜、黄酒、食盐适量。 制作:鲫鱼去掉内脏,洗净,与豆腐块、姜酒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鱼熟汤成,以食盐调味。 功效:健脾下乳。 (四)肝气郁滞型 平素抑郁,或产后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主要表现为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1. 治法:疏肝理气。 2. 食疗方法: ( 1 )黑鱼豆芽汤 组成:黑鱼 300 克,豆芽 150 克,郁金 10 克,生姜、黄酒 、食盐适量。 制作:先将豆芽、郁金放入锅内煮炖,至半熟时加入黑鱼片、用小火煮至鱼熟汤成,以盐调味。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疏肝健脾下乳。 ( 2 )黑芝麻粥 组成:黑芝麻 25g ,粳米 100g 。 制作:将黑芝麻捣碎,粳米淘洗干净,置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 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益肾。 七、哺乳期卫生 (一)保持乳房卫生 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乳母哺乳前要洗手,避免婴儿吮入不洁之物。如婴儿一次吃不完的乳汁,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空,以免成乳痈。如出现乳头皲裂或乳痈,应及时处理。 (二)定时哺乳 在产后 12 小时后即可哺乳,一般每隔 3 4 小时一次,哺乳期常为六个月至十个月。 (三)保持情志舒畅,劳逸适度,以保证乳汁正常分泌。 (四)落实避孕措施,不可误以延长哺乳期作为避孕方式。 更年期饮食与保健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营养学主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一、更年期的概念 更年期是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大致一年左右。在此期间,大多数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身体和心理方面变化。 二、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代谢能力降低。更年期妇女的基础代谢比中年妇女低 15% 20% ,特点是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 (二)身体成分发生很大改变,随年龄增长体内脂肪组织增加,瘦体组织减少,肌肉萎缩,体内水份减少,骨密度降低。 (三)身体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心、脑、肾功能及肝脏代谢能力随年龄增高有不同程度下降,消化功能减退。 (四)内分泌发生很大改变,主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使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进而引起体内一系列内分泌的变化。 三、更年期的营养供给 (一)供给适宜的热量 供给量和一般老年人基本相同,与成年人略微有所减少。 (二)供给适宜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主要是鸡、鸭、鱼、肉、奶蛋等,还包括一些大豆蛋白,因为大豆蛋白含有一定的雌激素样的物质,所以对于更年期的妇女尤为有利。 (三)供给适宜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谷类的食物是 350g 左右。 (四)供给适宜的脂类和胆固醇 脂肪的供给适宜即可,一般占总热能的 25% 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胆固醇的供给量要适当的减少,正常的胆固醇的供给量是每日 600mg 。而更年期的妇女一般每日小于 300mg ,因为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造成机体内血脂增高,进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五)足量的维生素 多吃蔬菜、水果、谷类以补充维生素。维生素 B1 有镇静作用,烟酸可扩张血管,对降低血压有利。 (六)水的量要充足 每日 1000 毫升以上,以不感口渴为度。 (七)不宜酗酒 多饮酒过量饮酒不仅可以引起消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及最为常见的肝脏损害,还可引起肥胖。 四、更年期饮食要点 (一)妇女更年期由于冲任二脉气血亏虚,精微不足,以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者最为常见。多吃一些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滋阴降火功效的食物。 如大枣、莲子、桑椹、海带、甲鱼、鸭肉、猪肉、牡蛎肉等。 (二)忌吃辛辣香燥、耗液伤阴的食物。 (三)忌吃肥肉、动物内脏等肥甘厚味。 五、更年期保健方 (一)甘麦大枣汤 1. 组成:浮小麦 30g ,大枣 5 枚,甘草 10g 。 2. 制作:将小麦、大枣、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上火烧开过后,改用小火煮 20 分钟即可停火。 3. 用法:每日 2 次。 4.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助眠。 (二)莲子藕汤 1. 组成: 莲子 30g 、莲藕 200g 。 2. 制作:将莲子、莲藕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上火煮至熟烂即成。 3. 用法:佐餐食用。 4. 功效: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三)菊花茶 1. 组成:菊花 6g ,绿茶 6g ,冰糖适量。 2. 制作:将菊花、绿茶放入茶杯内,用开始冲泡,温浸 10 15 分钟,既可饮用。 3. 用法:温热饮服。 4. 功效:疏肝、清热。 (四)枸杞子粥 1. 组成:枸杞子 20g 、粳米 100g 。 2. 制作:将粳米加水煮熟,放入枸杞子,煮至粥成。 3. 用法:温热服食。 4. 功效:健脾、益肾。 (五)百合鸡子黄汤 1. 组成:百合 1 枚、鸡子黄 1 枚。 2. 制作:鲜百合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开,放入鸡子黄,搅匀,煮熟。 3. 功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 六、防治骨质疏松 骨组织中一直发生的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构成骨的新陈代谢过程。青少年时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骨形成减少,骨消耗增加,导致骨丢失,故骨量下降。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疾病。 (二)背景 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估计 , 目前全世界约几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更年期的妇女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并无明确的记载,但从临床症状分析,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的“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 (三)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 1. 家族遗传因素。 2. 膳食摄入不足。 3. 缺少运动。 4. 性激素水平低下。 (四)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内分泌疾病、血液病、肾病综合征等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还有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五)防治骨质疏松 1. 补充各种钙剂,增加骨密度。 2. 补充维生素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