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主题预防流行性感冒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座对象辖区内居民讲座单位南驿卫生院培训内容: 怎样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烧、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一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个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烧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病人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最近几次的流感爆发中,都有千万人因患流感而死亡。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 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前多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种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而预防流感的药物金钢烷胺却只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我国目前对金刚浣胺的使用已较普遍,即在甲型流感的爆发区域内对所有人员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做预防性投药,使流行的范围逐渐缩小,甚至中止流行。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组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可与药物预防结合使用。1、个人防护口、鼻洗漱法:食醋一份加开水一分等量混合,待温,于口腔及咽喉部含漱,然后用剩余的食醋冲洗鼻腔,每日早、晚各一次,流行期间连用5天。2、空间消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住房,将食醋一份与水一分混合,装入喷雾器,于晚间休息前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新式房屋或楼房以每立方米空间喷雾原醋25毫升,老式房屋每间按50100毫升为宜,隔天消毒一次,共喷3次在流行严重期间或家庭内部已出现病员的情况下,食醋的用量要增至每间房150250毫升。3、住宅熏蒸(煮)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沙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房间,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房屋150毫升,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毫升,连用5天。在这两种空气消毒法中,可根据条件任意选择,如只有暖气设备而无火源时可采取空喷雾消毒法。在有火源而无喷雾器时,可采用熏蒸消毒法。这些方法的实行都很简便,也都具有消毒的实效。除吃药预防以及实行个人口鼻腔消毒预防、环境空气消毒外,还要注意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要注意体育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力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注:培训内容由南驿卫生院统一供稿。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座对象辖区内居民讲座单位南驿卫生院培训内容:(一)传染源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注:培训内容由南驿卫生院统一供稿。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主题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座对象学校师生讲座单位南驿卫生院培训内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又被称为痄腮,多见于5-8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专家介绍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本病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专家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症状: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流行性腮腺炎专家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1.腮腺炎脑炎2.胰腺炎3.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专家说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个星期左右,病人可出现睾丸肿胀。轻度肿大如核桃,明显肿大如鸡蛋大小,疼痛剧烈,阴囊也可有红肿。我校春季流腮好发,提醒男性患者注意此并发症此外,流行性腮腺炎专家提醒对于女性患者,腮腺炎还可以引起卵巢炎或乳腺炎,但较少见。流行性腮腺炎专家提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方法:1.本病可预防,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2.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3学校的教室和学生宿舍、就餐的场所应打开门窗保持通风;老师和同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扔进有盖的垃圾桶;平时应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注意个人卫生,正确洗手。注:培训内容由南驿卫生院统一供稿。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主题食物中毒预防知识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座对象辖区居民讲座单位南驿卫生院培训内容:食物中毒预防知识1什么是食物中毒?凡是健康人,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中毒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叫做食物中毒。“有毒食物”包括哪些呢?(1)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食物。(2)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毒素的食物。(3)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并达到了中毒剂量的食物。(4)本身就含有毒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毒性又未被去除的食物,如木薯、苦杏仁等。(5)在贮藏过程中,产生或增加了有毒成分的一类食物,如发芽土豆,高温熬炼的食油等。(6)外形与无毒食物难以区别而实际有毒的食物,如毒蘑菇等。需要说明的是,吃了未成熟的水果,或暴饮暴食,或对某些食物地敏,或经口感染的传染病(肝炎、痢疾等)、寄生虫病,都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畴。2、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哪几类?常见的中毒,按照致病物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大量繁殖。人吃了这种含有大量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就可以发生食物中毒。(2)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经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后被人食用而引起的中毒。如农药。(3)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一些动物、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如发芽土豆、鲜黄花菜、河豚鱼中毒等。(4) 真菌性食物中毒:某些食物存放时发生霉变,人食入这类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而中毒,如霉变甘蔗、红薯等中毒。3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1)来势凶猛,时间集中:常常是突然(暴发性)发病,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而且集中在一天或一餐次。一般多在进食后2-24小时内发病。(2)与食物有关:中毒者往往是吃了同一种或几种食物而发病的。一般发生在同一餐厅、同一伙食单位或同一个家庭。而未吃“有毒食物”的人不发病。(3)症状相似:大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症状。但根据吃进有毒食物的多少以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不同。(4)无传染性:中毒者和健康人之间不传染。(5)季节性明显:但根据中毒食物种类的不同,其发病季节也不同。但作为同一类食物中毒,在同一地区,季节性很明显,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南方以5-10月份多发;北方则以6-8月份发病最多。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在食物的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防止细菌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提供食品小包装销售,运输车辆专车专用。(2)对食品生产人员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并定期进行体检检查。食品出厂前一定要进行质量检查。要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禁止被污染的食品上市销售。(3)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贮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严禁食用病死畜禽。各种食物都不应放置太久。(5)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有些食物在吃前应加热或高压处理。(6)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植物不随意采捕食用。(7)海蜇等水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饱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注:培训内容由南驿卫生院统一供稿。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主题防汛知识、防震知识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座对象辖区居民讲座单位南驿卫生院培训内容:防汛知识预防事故,减少灾害,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当下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自救互救技能的运用程度如何,已成为评估城市减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遇到险情怎么办?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电话寻求帮助,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也可及时拨打其他社会求助电话,由他们转告以便联合开展救援行动。二、如何应对暴雨山洪?暴雨洪水发生前(1)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2)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商场、学校、广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暴雨洪水发生后(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三、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城市防汛设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发现有偷盗或破坏防汛电子监控系统的室外设备,破坏河道沟渠,往里面倾倒垃圾渣土,向窨井或下水道里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损坏防汛设备、器械,擅自填埋、棚盖占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市、区、街道办事处的城市防汛管理部门,使之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四、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时刻注意山体滑坡,因各方面条件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住户仍然居住在有山体滑坡隐患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可能全部异地搬迁。这些农户在平时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通常发生最多的主要还是山坡前沿部位有崩塌)等异常迹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确定好专人留守现场仔细观察险情的变化,根据险情的变化发展情况、政府部门及专家提出处理办法,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五、怎样救助被困人群 洪水汇集快、冲击力强、危险性高,所以必须争分抢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当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传递求救信息报告当地政府和附近群众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动,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领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充分利用各种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动中还要不断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绪稳定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意外,要特别注意防备在解救和转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确保全部人员安全脱险,还要仔细做好脱险人员的临时生活安置和医疗救护等保障工作。防震知识:一、地震的起因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二、地震的类型 1、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火山地震、陷落地震。1.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1.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振动。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1.3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2、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2.1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2.2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3、按成因分类3.1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3.2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3.3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4、按震源深度不同分类 4.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4.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4.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地球上75%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其中震源深度多为5-20公里。5、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 5.1微震:1级震级、5.2小地震:3级震级、5.3中地震:4-5级震级、5.4强地震:6级震级、5.5大地震:震级7级的地震、5.6特大地震:震级8级的大地震有感地震: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地震。6、按震中距大小不同分类 6.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6.2近震:震中距100-1000公里 6.3远震:震中距1000公里以上。三、怎样预防地震 地震的发生大部分都不是人为因素的,而是自然因素。说到预防很难,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到将损失降到最小。 震后自救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地方背景,有不同的自救方式,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使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四、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4.1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4.1.1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4.1.2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4.1.3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4.1.4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五、地震时的10条须知:5.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5.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5.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5.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5.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5.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5.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5.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5.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5.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六、地震发生如何进行团队营救6.1大震后自救与互救,自救互救意义重大。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半小时内救活率95%、第一天救活率81%、第二天救活率53%、第三天救活率36.7%、第四天救活率19%、第五天救活率7.4%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6.2自救原则。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6.2.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6.2.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6.2.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6.2.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6.2.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6.2.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6.2.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6.3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6.3.1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6.3.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6.3.3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6.3.4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6.3.5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6.4找寻被压埋的人。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6.5科学挖掘。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6.5.1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6.5.2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矿山绿色开采与污染治理技术合作协议
- 2025年药品销售渠道优化与市场渗透率提升合同
- 2025年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升级合作协议
- 2025年校园体育赛事专用场地及配套设施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定制化厂房施工安全保障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型包装材料供应及采购合作协议
- 2025年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合作与销售协议
- 2025年跨境电商平台员工劳动安全风险防控合同范本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区域总代理销售与服务合同
- 2025版电子购销合同模板
- 护理中医小讲课课件
- 学校均衡编班管理办法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英语试卷真题 (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动词教学课件
- 盐雾测试报告
- 外科学教案-腹外疝
- 寺院电路改造方案(3篇)
- 监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单轨吊验收标准(柴油和锂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