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_第1页
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_第2页
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_第3页
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_第4页
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 大梦无痕-记国家非遗代表性人物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昶“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在徽州。”王昶,虽然是浙江人,却于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徽州,落户在祁门县凫峰乡李源村,成了“黄山人”。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王昶以振兴祁红为己任,做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大梦和美梦。凫峰乡位于美丽的新安江上游,两岸洲滩连绵,四季花果飘香,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多产炒青,号称“屯绿之冠”,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是名符其实的茶乡。所以,王昶从小就投入了茶的怀抱。由于家里穷,又没人牵带,两岁时,他就陪着母亲去摘茶叶:早上,母亲背着他出门;晚上,母亲挑着一头是坐在竹篮里的他、另一头是茶叶回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为了减轻父母亲的负担,为了弟弟妹妹都能上学,只上了一年初中,王昶就主动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回家挣工分,过早地走上了社会。由于年纪小,个子矮,大事干不了,他只好跟着父亲学做茶叶,象学徒工一样,从扫地开始学起。1982年, 是王昶人生中第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这年的3月份,他成了凫峰茶厂一名正式的职工。他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受到大家的好评,也深得厂长的赏识。凭着对茶叶的钟爱和一腔热情,仅仅工作了一年,王昶就从一个略知皮毛的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从一个小小的工人提拔到班组长。1983年,王昶被选派到祁门茶厂学习红茶制作技术,一学就是三年之久。对于一般人而言,只觉得三年时间太长,而在王昶心里,却是丝丝遗憾,觉得时间太短,学不到多少真功夫,充实不了自己。要不是厂长一再催促他回去担任制茶车间主任,加强力量,共撑危局,他定会赖上一年半载的。在祁门茶厂学习期间,当年做手工茶的有十多位七、八级工的老师傅。手工场里的师傅制茶,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中间除了吃早饭、中饭和中途休息,全都要站着双手动个不停达10个小时。茶叶的绒毛灰尘又很大,刺激眼睛和鼻子,是厂里最累的活,一般体质的人是难以干下地的。由于手工茶制作太苦、太累,在大锅饭的时代,没有人愿意去学徒。然而,王昶却像着了魔似的,一头扎进了手工场里,如饥似渴地虚心向老师傅们求教。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特别是他对红茶的那份热情和钟爱,很快被当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祁门工夫红茶”行业标准主要起草者之一,祁门茶厂的技术副厂长陈季良看中,郑重的收他为关门弟子,从此,王昶就与红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当年的祁红制作大师、红茶界的泰斗级人物的悉心培育和倾囊相授,他的红茶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学徒期间,师傅陈季良带着他共同对红茶初制技术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保持着祁红传统的品质风格,还提高了祁红产品的口感与色艳,当年就受到了国家质检部门的赞许和认同。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与实践,王昶深得陈季良老师红茶制作之精髓,掌握了祁门工夫红茶所有的制作要领。从初制的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每一个关键控制点他了然于胸。在传统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上最难的就是手工工艺,最精彩的也是手工工艺。手工工艺是比较精细复杂的程序,这是传统手工加工的特征。每一遍都有它的重要性,必须做到动作准确,筛网配备得合理,才能达到手工的目的。因此,对手筛的原理,手势的动作,筛分程序和筛网配备,必须有所了解。手工程序依次顺序大致可分初抖、分筛、打袋、捞筛、毛抖、毛撩、净抖、搓脚、风选、飘筛、机、手拣、补火、拼配、匀堆装箱等十六道工序,而十六道工序中最难掌握的就是手筛工序。手筛工序分抖筛、园筛、飘筛。抖筛分手抖和吊抖(也称吊筛)两种,是一种抖动方式的筛分方法,故称为抖筛。茶叶在筛面受到筛体急速前后往复抖动的作用而跳动,细直的茶叶呈斜立或竖立通过筛孔落下,故又称直筛。将粗细不同的茶叶分开,抖筛用在不同的筛分程序上,因要求不同,工序的名称也不同。一般三次抖筛,茶叶才能抖匀。通常第一次抖称初抖,也叫抖毛茶;第二次抖称毛抖也称紧门;第三次抖称净抖,也称后紧门或套筛。园筛通称手筛,也称平面筛,要求筛体端平,两臂用力,一推一拉,使筛体作平面,回转方动,茶叶受回转力的作用,在筛面上横卧徐徐旋转,呈环形流动前进。流动的方向和茶叶旋转方向相同,短碎的茶叶穿过筛孔落下,较长的留在筛面。园筛在不同筛分程序,名称亦不相同,通常称为分筛、捞筛、撩筛、搓脚等。飘筛又称顶筛,要求用手指及手腕的力量,将筛体顶起,筛体上下跳动,并不断地缓缓旋转,使茶叶平铺在筛面,随筛体作环形运动,同时亦随筛体上下跳跃,当筛体下落时,空气受到筛体的压力,部分空气便穿过筛底的筛孔向上移动而产生风,此时茶叶悬空,受到风力的作用,轻飘的茶叶被吹到上层,重实的茶叶在下层,靠近筛面,向下落时穿过筛孔落下,轻重茶叶就被分离开来了。苦心求艺,千锤百炼。红茶生产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手工茶制作时间是5月至7月。每年的手工茶是红茶总量的十分之一,在500担(5万斤)左右。日出而作,日落而憩。每天从早上6点钟吃早饭开始,到晚上6点结束,站立10个小时,双手要筛分等动个不停。当时一起学徒的只有三、四个人,有的人吃饭时,手拿不住筷子,脚站得浮肿,学得很累。所以许多学徒因为吃不了这个苦,或者体质不好,反应慢,学不会,半途而费。为了早日学会手工茶,年仅17岁的王昶多问师傅、多动脑子、多动手,经常压减中途休息时间,用差的茶叶,独自到一边去反复练习。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凫峰茶厂学过筛分,有一定实践的基础,很快就学会了用筛子。老师傅表扬他说,小王还不错,筛子一学就会了。很多人就筛分这一项要学很久才会。为了扎实基础,练就这身过硬的手上功夫,王昶举石锁、蹲马桩,不分昼夜地滚爬在手工场里。他的胳膊练粗了,脚盘练稳了。祁门红茶一套手工筛技艺他更是掌握得淋漓尽致。在得到陈季良师傅的真传后,当年的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负责茶叶拼配的技术副厂长、如今的红茶界泰斗闵宣文老师,对他也是关爱备至,不但把茶叶的审评、拼配的秘诀传授给他,而且还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祁红”工夫之所以能美誉中外,久而不衰,屡获金牌。除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与之灵巧的传统工艺密不可分。王昶也就是凭借他这手娴熟手工技艺和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个17岁的少年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祁门工夫红茶抖、撩、飘、撼筛等红茶制作的技艺要诀和审评、拼配等全部技艺。并与师傅陈季良、闵宣文共同参与制作了“祁红国礼”,参加1983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出口优质商品的评选,获得了我国茶叶的第一枚金牌。1987年,虽然他已经学徒期满,离开了祁门茶厂,可在他两位师傅的邀请下,他们再度合作,祁门红茶又一次获得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赢得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徽出口商品的第一枚国际金奖。1999年10月,江泽民访问英国,“祁红”被做为国事礼茶馈赠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祁红国礼”,就出自闵宣文、王昶师徒之手。由于成绩突出,他们的班组被评为省级“优胜班组”,并由当时的省委卢荣景书记亲自颁奖;2007年,王昶亲手制作的“祁门工夫红茶”获第四届中国茶业博览会金奖。2012年获得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全国名优茶金奖,其制作技艺连续4届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工夫红茶制作技艺”金奖。1985年,王昶看准商机,开始独自倒腾茶叶,掘到了第一桶金。从此,茶叶生意越做越大,路也越走越宽。1988年4月,王昶独资创办了李源茶厂,自任厂长。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稳扎稳打,茶厂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他投资58万元创办了“凫峰绿色食品开发公司”,之后又创办了“黄山市凫绿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在那“绿肥红瘦”的狂热年代,王昶在一边为自己的绿茶销售火爆而沾沾自喜的同时,又一边为祁红遭受前所未有的“冷落”所忧虑。于是,萌发了拯救祁红、振兴祁红的强烈愿望。他开始在自己小型加工厂里制作红茶,小打小闹,积累经验,锤练技术,为重振祁红雄风蓄积力量。在创业的道路上,王昶没有小富即安,没有满足现状,没有裹足不前,总想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超越。2005年8月,王昶移师县城,先后累计投资3500万元,在城东工业园区买地建厂房,注册了“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走上了振兴祁红的创业之旅。随着机制技术的推广,百年祁红传统制作技艺已濒临消亡。曾任祁门红茶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场长、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当代茶圣吴觉农在祁门就职期间曾说过:“中国不能没有世界顶级的红茶”;王昶,中国祁红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创办茶厂那天起,就立志“要制作出最好的祁门红茶”,以告慰那些为祁红奉献的茶界前辈。2008年8月,他带领他的徒弟和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在祁门红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全手工工序,研制出一种“祁红皇茶”的加工工艺,一举解决了目前祁门红茶生产过程中茶毫少、易断碎、茶末多、香气沉闷等弊端,并使祁门红茶产品附加值增长了四倍。研制出的祁红高端名茶,从而填补了祁门红茶无高端名优红茶的空白。因此,他的公司很快就脱颖而出,不负众望,独秀于祁红之林!先后荣获了“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誉称号,所生产的红绿茶以其优良品质,被誉为黄山四大名茶之首,并荣膺“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荣誉。该公司所出品的祁门红茶“天之红”系列精品一经问世,就以其独有的“高香、醇味、美形、艳色”的品质特征,成为红茶中的经典,深受消费者亲睐,唯一获得“2012年度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50佳”荣誉的茶叶品牌。王昶同志也先后获得黄山市“百佳茶叶经纪人”、黄山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黄山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企业家”、“安徽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安徽省创业带头人”、“全国创业之星”、和“全国科普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无需置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工夫红茶技艺展示点”、“安徽省祁门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实验站”、“黄山市祁门红茶农业专家大院”、“安徽省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