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招王质夫白居易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注: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濯足: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直接点明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闲”,“折腰”者处“喧”。B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C第五句实写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诗人内心十分喜悦。可见,两人情谊深厚。D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E本诗洋溢着对朋友殷勤相邀之情,情感表达间接含蓄,语言灵动飘逸、简洁隽永。(2)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列各题。千秋岁引丽谯夏允彝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注】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愁情满怀。“刺史”是词人自称。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看到的水乡茫茫,海滨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B“逼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描写出登高所见远城酌状貌,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C“云外”两句用远观树梢落日,近看大雁沉落,既衬托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又抒发了洒脱豪放之情。D“芋城花”三句,三个三字句连用,以短句承接长句,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情状。E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让人感觉还像是昨天一样。(2)这首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基调不离悲伤,感情起伏多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感情的变化。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遗飞。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E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江亭杜甫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卓异。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吻合。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2)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3)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7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注】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 和 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感事陈与义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注释】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等。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诗人。左衽,夷狄的服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指明所感之事是“丧乱”“干戈”,金人入侵,致使神州陆沉,社会动乱,使人痛心之极,不忍诉说。B二、三两联紧扣题面“感”字从国家方面展开议论,用“危”“故”“断”“移”等字眼,写出了对故国倾覆的感慨。C四、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虽然自己一生飘浮不定,却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D诗的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经历战乱,故园残破,而菊花不解人意,依旧在漫山遍野开放,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E本诗以排律的形式,把流离颠沛、备尝兵荒马乱之苦、目睹了破碎山河的诗人忧国忧世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2)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三)杜牧雨睛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注】九陌: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夹城:长安由兴庆宫至南苑(芙蓉苑)一段双层城墙,唐玄宗与宫中后妃经此游玩曲江。霓旄:装饰得非常漂亮的车子。羁络:马络头。颜巷:颜回所居的陋巷,后指简陋的居处。(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看到的长安城非常盛大繁华,雨后天晴的景色格外优美壮丽,令人赏心悦目。B,作者用一“嫩”字写出了“晴岚”笼罩长安城的景象,间接突出了山的高大雄伟。C天子过着奢靡的生活,耽于歌舞游乐,百姓则竞相炫富夸饰,国家一派升平气象。D,作者所写的是晚唐社会的真实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喜悦的情感。E作者善于绘景,语言生动传神,“江碧柳深”四字就写出了长安城春意正浓的景象。(2)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及作用。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寒食雨(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两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注】元平三年(1080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写雨势凶猛,江水暴涨,仿佛要冲入诗人居所,营造出一种风雨飘摇,水困居所的紧张氛围。B“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对仗工整,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出诗人在黄州迫于饥寒的窘境。C“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两句,写乌鸦衔食诗人的食物,不想食物冰冷遂弃置一边,宁愿叼衔烧过的纸灰,进一步从侧面衬托出诗人生活的困窘。D“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人直抒胸臆,既表达出远离君王无法为国尽忠效力的愁苦,也表达了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的悲愁。E末两句用典,诗人以阮籍哭穷的典故表达身处困境无路可走的迷惘以及对春雨绵密的抱怨之情。(2)全诗基调悲凉,但仍有诗句展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一面。请找出体现诗人旷达乐观之情的两句诗,并赏析其妙处。11阅读这首元曲小令,完成下列各题。【中吕】普天乐元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州。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1)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春 B夏 C秋 D冬(2)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A登高(杜甫)B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C登快阁(黄庭坚)D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3)本支小令写景抒情时,数量词的运用颇具韵味。请就这一点进行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泊水村陆 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释:诗人闲居山阴时,于淳熙九年(1182)秋写作了此诗。“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B第二句使用典故感叹“敌未灭,大功未成”的失落,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基调。C“犹堪”二字道出诗人的无奈,在国难当头之时,年老的诗人,只能想像着如霍去病那样驰骋大漠、浴血沙场。D诗人借“泣新亭”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或醉生梦死或懦弱昏庸的大小官员的不满。E尾联写诗人闲泊水村,卧听新雁落在荒寒的汀州上,景象闲静,既点明了诗的题面,又借景抒情、以景结情。(2)诗的颈联抒写了什么感情?请简析。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夏日宋 宋伯仁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池荷宋 黄庚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2)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3)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也有写到“沙鸥”的句子:“ , ;岸芷汀生,郁郁青青。”周敦顾在爱莲说中直接表达自己对“莲”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池荷中写到“秋风”,杜甫登高中也有写到秋风的句子:“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游 边尚 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1)赏析“饥马嗅枯丛”一句的表达效果。(2)诗歌后四句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15(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问题。闻捣衣元 赵孟頫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注】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B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C“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D“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E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底用:何用。(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愁杜甫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注】大历二年(767),杜甫于夔州作此诗。底: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虎纵横:喻苛政。(1)首联写景的角度富有变化,请简要分析。(2)本诗所写的“愁”,具有多重含义。请简要分析。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废宅吴融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注】吴融(850903):唐末诗人。易:一作“自”。咸阳一火:鸿门宴后数日,项羽率军进入秦都咸阳,屠戮全城,并火烧宫室,大火持续三月不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宅”字点明吟咏对象,宅院本是居人之所,着一“废”字,点明其荒凉破败的特点,总领全诗。B首联上句写宅院在风雨之中瓦坠墙毁,下句写邻人来锁门,暗示宅中空无一人,强化了“废”的感觉。C颔联用庭院往昔花好人闲的美好生活与如今荒草成堆的衰败景象进行鲜明对比,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D颈联描写了宅院中鱼游、蛙聚、燕飞、雀喧的美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伤感之情。E全诗触景生情,由眼前之景生发无限感慨,借用典故使人联想到诗人所处的晚唐时代的社会现实。(2)请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89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释】宋高宗时,叶梦得任健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渡淮入侵。本词是他晚年隐居后的作品,当时王朝已南渡八年之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亭建在山峰的绝顶之上,远观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词人处在“千峰之上”却毫不畏惧,依然谈笑自若。B“与谁同赏”,意思是没有谁与之同赏,細词人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夫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C“横”与“万里”相应,正因为中原万里辽阔,所以绵长江水的酿”给人一种“横”在眼前的感觉。D词人登高远眺,“谈笑”、“与谁同赏”、“空惆怅”等词句体现出词人复杂的情感变化。E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人触景生情,由景而情,过渡自然流畅。(2)这首词的下片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千古”具有时代感,照应了题目“怀古”;“江山”具有现实感,照应了题目“京口北固亭”。B上片不仅表达了对孙权、刘裕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以及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C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旨在忠告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佛狸祠”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凭谁问:麵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句子的理解。2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各题。诗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苯苣: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注释】泄泄(yy):和乐的样子。(1)“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来表情达意的手法。诗经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增加诗歌的表达效果。请从上面两首诗中选择一首,对“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劳动场景,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描写。要求:想象合理丰富,描写具体生动。150字左右。2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 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 人此刻的心情。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 的不满情绪。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 诉,只能默默饮泣。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 哀婉沉痛。E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晓畅自然,清新秾丽,具有民歌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 饱含血泪、感人至深。(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24(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鹊桥仙 【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1)陆游,字 ,号放翁,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2)下列选项中与上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既写出了居所凄凉冷清的自然环境,也写出了写出了渔父悠闲自得垂钓的情景。B“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C“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通过细节描写渔夫打渔的日常生活。D这首词上下片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前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3)自选角度,赏析“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2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经河源军汉村作吕温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注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基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B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C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D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E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6古代诗歌阅读相见欢李 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小令,粉饰以为态,雕琢以为工,却是明白如画,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性情。B“春红”代指美好可爱的花,却因经受朝雨暮风的不断摧残而凋零,如同美人的夭逝,令人悲痛不已。C上片从惜花写起,“太匆匆”三字,表达出惋惜之意,“无奈”句,又表达出怨恨之情。D“胭脂泪”化用了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李煜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但比杜诗稍逊一筹。E“相留醉”意即“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诗人陶醉其中,不舍离去。(2)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与李煜的另一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手法上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2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E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早寒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本诗作于 (季节),首联通过 意象照应了题目中的“早寒”。(2)全诗情景交融,寄寓着作者心中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各题。九日水阁韩 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1)韩诗第一句和范诗前两句在诗中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都是些菊花,诗人借之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予以说明。3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行子:出行的人。(1)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赏析。(2)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注释】老将林亭:老将,指朝廷功臣,当时朝廷对这些老臣采取弃而不用的政策。林亭,指老将的住所。凌烟阁: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象。(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从哪些方面表现老将生活之“静”的?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请简要赏析。3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积雨辋川庄怍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庄子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1)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客亭杜甫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篷。【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再至粹州。因秋夜而赋此诗。(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荒村元倪瓒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萧条阮遥集,几屐了余生?【注】荷芰:荷花和菱花。阮孚,字遥集。西晋人。性好屐,尝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1)诗歌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下列各题。夜宿七盘岭唐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 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1)诗的颔联从特殊的角度表现了蜀道之高,其表现手法与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首联进行具体分析。(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杨万里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世无生仲达,好来未须论。【注释】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1)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38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题赠女弟老迈初七之夜月上弦,掩面含羞碧霄边。时人莫嫌半轮小,三五清辉洒满天。【注】:女弟指妹妹(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3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踏莎行春暮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注】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菱花:指镜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4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后唐词,完成下列各题。玉楼春顾敻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注】:顾敻词风与温庭筠相近,思想丰富,情感真挚。雕有花纹的鸟笼。(1)起承转合是诗词的普遍用法,起的好,诗词可见灵动,请试赏析这首词起句的艺术特色。(2)该词的精妙之处贵在巧妙调动了多种表达技巧,简易之中见灵性,请试分析这些表达技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解答】(1)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结尾两句的意思是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是彼此双方的互勉,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题目,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诗歌,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A“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错。是写自己“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3)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歌。“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理解清人陈廷焯所说的诗歌特色,首先要抓住“虎啸龙吟”“多少和缓”这几个关键词。这首诗最典型的特色就是体现在用典上“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用典很有气势,很大气,体现了“龙吟虎啸”的特色;另外诗歌在抒情上用语很委婉细腻“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儿女泪,君休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这些句子或感怀自身,或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及劝勉,则体现“和缓”的特色。答案:(1)D。(2)A。(3)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为“和缓”。译文: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赏析: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起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显得情亲意挚,依依难舍。“登天”虽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却暗含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所以他这阕词写的极其沉郁,这开头无异已定下了全词的基调。“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对,则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写尽了世态之薄。笔墨之力量如此,则这“一杯”也就不少了。“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提点刑狱公事,也负有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轩也借以称他为“绣衣使者”。 三、四句:“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点出“中年”,是时稼轩45岁,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为的时候。然而“多病”,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况“多病”。稼轩正当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所以这种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两句,按词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对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关于蜀的故事。切题已难,而寓意得妙更难。他却举重若轻,正是有一肚子的学问。“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潍坊安丘市等三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中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量仪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平台电商策划书3
- 婚庆策划师婚礼现场婚礼舞蹈编排合同
- 远程医疗设计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电子玻璃啊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书香校园活动总结 14
- 2025年农产品加工机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工程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电缆状态监测》课件
- GA 1812.2-2024银行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数据中心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31-01-03 电工 人社厅发2018145号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
- 中国铁塔铁塔培训资料
- 建筑承包工程中业主指定分包与承包商内部分包的区别
- 井下工具之一封隔器ppt
- XX市农业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