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_第1页
2016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_第2页
2016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_第3页
2016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_第4页
2016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中考资源网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2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3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4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第三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中考资源网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烧杯:配制溶液。第四节科学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3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1)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A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B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C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D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A累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B化直为曲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C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D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4体积的测量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5)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5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6.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7 温度计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正确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注意事项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8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常用温度计体温计最小刻度(分度值)一般为1C0.1C刻度范围一般为0 100C35 42C结构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均匀(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9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第五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 眼 , 口 , 足 ,壳 ,触角 ;它有视觉 , 味觉 , 触觉 , 嗅觉等感觉,但没有 听觉 。壳眼口足触角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 ,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生命特征有: 1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2能生长 3能呼吸 4能进化 5能进行新城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6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 7能生殖和发育 8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9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第二节 细胞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的,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细胞的形态:蝌蚪状,椭圆形,梭形,扁平圆形,长方形等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1)目镜:5、10或15;目镜长倍数小(2)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 (3)物镜转换器:连有物镜(低倍物镜10,高倍物镜40,油镜100);物镜长倍数大(4)压片夹(也叫金属中考资源网夹) (5)载物台:中间有一个通光孔(6)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8)粗准焦螺旋(粗调节轮) (9)细准焦螺旋(细调节轮)(10)镜臂(11)镜柱(12)镜座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片 调焦观察 A. 安放: 左手托镜座, 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B.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 转动遮光器, 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亮用平面镜,光线暗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C放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D调焦 1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2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1)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反向原则)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动到视野中央,载玻片该往左下方移动。如果装片中是个7,则看到的图像是L。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双倒”的,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2)向 后 旋转 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向 前 旋转 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一般先用 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3)使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视线盯牢盖玻片。(4)低倍镜换高倍镜。不能有的操作是“调节粗准焦螺旋”(5)调整光线:1光线弱,调成大光圈,用凹面镜。2光线强,调成小光圈,平面镜(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7)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8)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9)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要把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10)低倍镜观察,视野亮,范围大,细胞数目多,高倍镜观察,视野暗,范围小,细胞数目少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的正确步骤是:1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 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3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 4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 5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C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 6在盖玻片一侧滴上 红墨水(染色,便于观察),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1) 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 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2) 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 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7、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涨破)染色,滴加 亚甲基蓝溶液。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由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3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卵细胞受精后迅速分裂,逐渐形成一个由众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特点:在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4 细胞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5、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结果: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个结构,形成不同的组织。一个细胞就这样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6组织是 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植物组织名称结构特点分布功能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表皮保护作用营养组织细胞壁薄叶肉(叶片中部)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较厚茎支撑和保护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根,茎等的顶端分裂产生新细胞输导组织细胞呈管状叶脉(导管,筛管)输送水分,无机盐及营养物质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布:皮肤,内脏器官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吸收和分泌物质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等运输,支持肌肉组织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在神经,脑,脊髓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7皮肤由外到内分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器官 。表皮位于皮肤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8真皮内有血管(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汗腺以及毛囊,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它们是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9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藏能量。10器官是由许多种 组织 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11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12人体的器官:如眼.耳.鼻等,胃.肠.肝胰等,肺.心脏.血管等13系统是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14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A消化道 1口腔:牙齿:咀嚼功能,把食物磨碎。 舌:搅拌食物,品尝味道 2咽 3食道:把吞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4胃: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 5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6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的残渣中吸收水分 7肛门:把食物残渣-粪便排除体外B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 2胃腺:分泌消化液 3肝脏:分泌胆汁 4胰腺:分泌胰液 5肠腺:分泌肠液15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如跑步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使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并加强。16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多种。2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3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界、门、纲、 目、科、属、种,其中 种 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特点:1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多,共同特征越少。2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少,共同特征越多)4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5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鱼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鲢鱼,青鱼,草鱼,黄鱼,带鱼,鲨鱼)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青蛙,大鲵,)爬行动物贴地爬行,体表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鳄鱼,蜥蜴,蛇,龟,鳖)鸟的共同特征身体呈纺锥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较发达,适于飞行,没有牙齿,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鸽子,鸡,鸭,鹅,鸵鸟,猫头鹰,鹦鹉)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大熊猫,袋鼠,蝙蝠,鲸)6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 ,单细胞,如 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如 水母 ,海蜇,海葵,珊瑚,水螅扁形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如 涡虫 ,血吸虫线形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如 蛔虫 ,钩虫,环节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如蚯蚓,蚂蟥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 蛤 ,蜗牛,螺,蚌,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如 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如 海星,海参,海胆7整个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8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骨骼,而在体表有一层外骨骼,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 9林耐:双名制。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10生物进化的顺序:水生陆生 低等 高等 简单 复杂 第五节 常见的植物1. 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A无种子植物中:(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靠孢子繁殖)蕨类有根、茎、叶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 苔鲜类有茎、叶但无根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藻类无根、茎、叶分化,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带,发菜,团藻B种子植物中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自然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分布广,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代表植物:苹果,梨,橘子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代表植物:松,杉,银杏,铁树,柏树2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可能的假设有 香味、颜色 、大小、着生位置、 形状等因素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第六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1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3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衣藻:眼点(感光),鞭毛(运动),伸缩泡(排泄),有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草履虫:纤毛(运动),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伸缩泡(排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衣藻与草履虫的对比:衣藻草履虫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有细胞壁,属于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动物,靠口沟摄取食物5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是昆虫。6在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7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其中人类的砍伐森林 、开荒 和 排放垃圾等活动都会使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8仙人掌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主要是因为它有 肉质 的茎,可以储存 水分 ;叶片退化成 刺状 ,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 ;还有很发达的根,可以吸收沙漠深层土壤中的水分 。9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 警戒色 ,保护色, 拟态 。其主要目的是 逃避天敌 和 有利于捕食 。10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如我国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的 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11珍稀动物与植物的代表动物:熊猫-国宝 朱鹮-东方瑰宝 扬子鳄-活化石植物:珙桐-我国特有 银杉-植物中的大熊猫 银杉,银杏,水杉称为活化石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2.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3. 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赤道(0 纬线)4. 东半球包括:0160 E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和20 W180 W5. 160 E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6. 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 3030 6060 907. 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9.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类型: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万分之一小于或等于100万分之一10万分之一至100万分之一10.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11.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12.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13.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4. 太阳活动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发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地质,及人类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洪涝、旱灾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危及星际航行 15.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对眼睛造成永久的损伤!1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17.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18.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19.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20.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21. 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2. 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23.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处即可找到北极星。24. 星等越小,表示越亮;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25.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26. 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27. 著名的星座: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28. 星图可以简明的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29. 活动星图的第一面“窗口”是指观测点的地平圈(纬度);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在观测点某一时刻所能观测的星空30. 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是建天文台的理想地点,在极点永远只能看到半个天空。31. 活动星图的使用“一反两对”(1)“一反”是指在使用是要把它反过来举过头顶。(2)“两对”一是指要对准方向,即图上北方要对准实际的北方; 二是指要对准日期和时间(星图上的日期和时刻要与观察的日期和时刻对准)32.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33.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34.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35. 月相变化的规律:(牢记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月相农历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初一(朔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36. 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37. 日食与月食日食月食概念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三者的位置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发生时间农历初一农历十五类 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过程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持续时间几分钟一般1-2小时形成原因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地球挡住了太阳光38.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 水、金、地、火 类地行星太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 远日行星阳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系 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流星:降落到地面的叫陨星,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其它星际物质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39.太阳系40. 行星之最:(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18第 页 共 18 页(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41.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42. 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43.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44.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45. 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46.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47 宇宙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 银河系 太阳 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一、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二、分子运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