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是针对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的校准制定的技术文件。该标准规定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的主要技术要求、校准项目与方法、校准结果处理等内容,适用于各类基于不同原理(如酶抑制法、光谱法等)进行农药残留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检测设备。

根据此规范,校准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环境条件,确保温度、湿度等因素处于适宜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着,对仪器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线性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这些都是评估一台农药残留检测仪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础。

在校准项目方面,《JJF 1729-2018》详细列举了多项具体测试内容及其操作步骤,例如通过标准物质来验证仪器对于特定浓度范围内目标化合物响应值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利用空白对照实验排除背景干扰因素的影响等。每项测试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和评判标准,帮助技术人员准确执行并记录相关数据。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写的要求。所有原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下来,并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成最终报告。报告中应包含被检仪器基本信息、校准日期、所用标准物质信息、各项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及结论等内容,以便于使用者了解设备当前状态以及未来维护保养的方向。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8-12-25 颁布
  • 2019-03-25 实施
©正版授权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_第1页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_第2页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_第3页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_第4页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JJF 1729-201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7 2 92 0 1 8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P e s t i c i d eR e s i d u eD e t e c t o r s 2 0 1 8 - 1 2 - 2 5发布2 0 1 9 - 0 3 - 2 5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P e s t i c i d eR e s i d u eD e t e c t o r sJ J F1 7 2 92 0 1 8 归 口 单 位: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本规范委托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许俊斌 (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朱峻青 (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贾 锐 (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高德江 (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王炳志 (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曾成柱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 录引言()1 范围(1)2 概述(1)3 计量特性(1)4 校准条件(1)4 . 1 环境条件(1)4 . 2 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2)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5 . 1 波长(2)5 . 2 透射比示值和重复性(2)5 . 3 稳定性(2)5 . 4 通道间差异(2)5 . 5 灵敏度(3)6 校准结果表达(3)7 复校时间间隔(3)附录A 重铬酸钾溶液的配制(4)附录B 透射比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5)附录C 波长误差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7)附录D 灵敏度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9)附录E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 推荐)(1 1)附录F 校准记录格式 ( 推荐)(1 2)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 言本规范参照G B/T5 0 0 9 . 1 9 92 0 0 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J J G1 7 82 0 0 7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J B/T1 2 9 6 72 0 1 6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制定。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农药残留检测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胆碱酯酶试剂盒比色法原理农药残留检测仪 ( 以下简称 “ 检测仪”)的校准。2 概述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催化水解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经传导代谢产物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检测仪根据该原理,对蔬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单元等组成。3 计量特性3 . 1 波长最大允许误差:1 0 . 0n m。3 . 2 透射比示值和重复性最大允许误差:2 . 0%;重复性:0 . 5%。3 . 3 稳定性1 0m i n内吸光度变化不超过0 . 0 1。3 . 4 通道间差异吸光度示值差异0 . 0 5。3 . 5 灵敏度灵敏度用抑制率表示。对0 . 8m g/L甲胺磷和0 . 1m g/L灭多威样品进行检测,抑制率应5 0%。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作参考。4 校准条件4 . 1 环境条件4 . 1 . 1 环境温度:(1 53 5)。4 . 1 . 2 相对湿度:8 5%。4 . 1 . 3 电源:电压为 (2 2 02 2)V;频率为 (5 00 . 5)H z。4 . 1 . 4 仪器不应受阳光直射,周围无强磁场、电场干扰,无强气流及腐蚀性气体。1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4 . 2 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4 . 2 . 1 光 纤 光 谱 仪, 测 量 范 围 应 能 覆 盖 (3 5 04 5 0)n m, 波 长 最 大 允 许 误差:3 . 0n m。4 . 2 . 2 光谱中性滤光片,在测量波长下透射比标称值约为1 0%、2 0%、3 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1 . 0%(k=2) 。4 . 2 . 3 灭多威和甲胺磷国家有证溶液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5%(k=2) 。4 . 2 . 4 重铬酸钾,优级纯。4 . 2 . 5 秒表,最小分度值0 . 1s。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5 . 1 波长把光纤光谱仪的探头依次置于样品室的各个通道中,测量检测仪的峰值波长i,重复3次。按式 (1)计算波长误差,以所检通道中最大值为仪器波长误差:=i-s(1) 式中:i 3次测量波长的平均值,n m;s 波长标称值,n m。5 . 2 透射比示值和重复性用透射比标称值约为1 0%、2 0%、3 0%的中性滤光片,依次放入样品室每个通道中,重复测量透射比3次。按式 (2)依次计算每个通道每块滤光片透射比示值误差,以所检通道中最大值为仪器透射比示值误差。T=Ti-Ts(2) 式中:Ti 每块透射比滤光片3次测量的平均值,%;Ts 每块透射比滤光片标称值,%。按式 (3)计算每块滤光片透射比重复性:T=Tm a x-Tm i n(3) 式中:Tm a x,Tm i n 每块滤光片3次测量透射比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注:对仅有吸光度显示的仪器,可把吸光度测量值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 l gT换算成透射比,再进行计算。5 . 3 稳定性以空气为测量对象,调节零位,记录初始值,每2m i n读取检测仪显示值。1 0m i n内吸光度相对初始值变化最大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仪器的稳定性。5 . 4 通道间差异将1 0 0m g/L的重铬酸钾溶液 ( 配制方法见附录A)放入样品室每个通道中,测量溶液吸光度。按式 (4)计算全部通道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A=Am a x-Am i n(4)2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式中:A 通道间吸光度差异;Am a x 全部通道测得的最大吸光度;Am i n 全部通道测得的最小吸光度。5 . 5 灵敏度按照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要求,对3 . 5中所示浓度的农药标准溶液进行检测,读取标准溶液与对照溶液3m i n吸光度变化值,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按式 (5)计算抑制率。I R=Ac-AtAc1 0 0%(5) 式中:I R 抑制率;Ac 对照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的3次测量平均值;At 标准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的3次测量平均值。6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如 “ 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 ( 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 如编号) ,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 若有) ;n)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的声明。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附录E,校准原始记录见附录F。7 复校时间间隔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3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A重铬酸钾溶液的配制A . 1 试剂A . 1 . 1 纯水:重蒸水或去离子水。A . 1 . 2 浓硫酸:密度为1 . 8 4g/c m3。A . 1 . 3 重铬酸钾:优级纯 (1 1 0烘干2h) 。A . 2 硫酸溶液的配制取1 0 0m L纯水于烧杯中,并缓慢加入1 . 5m L浓硫酸 (A . 1 . 2) ,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到10 0 0m L容量瓶中,用纯水 (A . 1 . 1)定容、混匀。A . 3 酸性重铬酸钾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 . 5g重铬酸钾 (A . 1 . 3) ,用少量硫酸溶液 (A . 2)溶解,移入5 0 0m 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 (A . 2)定容、混匀。此溶液重铬酸钾浓度为10 0 0m g/L。A . 4 酸性重铬酸钾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移取1 0 . 0 0m L酸性重铬酸钾储备溶液 (A . 3)至1 0 0m 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A . 2)定容、混匀。此溶液重铬酸钾浓度为1 0 0m g/L。4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B透射比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B . 1 概述按规范要求,用透射比标称值约为1 0%、2 0%、3 0%的中性滤光片,依次放入样品室每个通道中,重复测量透射比3次。依次计算每个通道每块滤光片透射比示值误差。B . 2 测量模型B . 2 . 1 透射比示值误差T=Ti-Ts(B . 1) 式中:Ti 3次测量的平均值,%;Ts 透射比标准值,%。B . 2 . 2 不确定度传播律测量量Ti与Ts彼此不相关,有uc2(T)=c12u2(Ti)+c22u2(Ts) 其中,灵敏系数c1=(T) /(Ti)=1,c2=(T) /(Ts)=-1。因此,透射比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可计算如下:u(T)=u2(Ti)+u2(Ts)(B . 2)B . 3 不确定度的评定B . 3 . 1 中性滤光片的不确定度从滤光片的证书得到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 e l=1 . 0%,k=2。故u(Ts)=3 0% 1 . 0%/2=0 . 1 5%B . 3 .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按照规范要求,分别用1 0%、2 0%、3 0%滤光片对仪器进行测量,每块重复测量3次,当极差为0 . 2%时,有u(Ti)=0 . 2%1 . 6 9 3=0 . 0 7% 测量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人员操作以及仪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认为体现在测量的重复性中。B . 4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如表B . 1所示。5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B . 1 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u(Ts)标准器的不确定度0 . 1 5u(Ti)测量重复性0 . 0 7B .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u(T)=u2(Ts)+u2(Ti)= 0 . 1 5%2+0 . 0 7%2=0 . 1 7%B . 6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k=2,扩展不确定度:U=ku(T)=0 . 4%。B . 7 校准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透射比示值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 . 4%,k=2。6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C波长误差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C . 1 概述按规范要求,把光纤光谱仪的探头依次置于样品室的各个通道中,测量检测仪的峰值波长 ,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波长误差。C . 2 测量模型C . 2 . 1 波长误差=i-s(C . 1) 式中:i 3次测量波长的平均值,n m;s 波长标称值,n m。C . 2 . 2 不确定度传播律测量量i与s彼此不相关,有uc2()=c12u2(i)+c22u2(s) 其中,灵敏系数c1=() /(i)=1,c2=() /(s)=-1。因此,波长误差的不确定度可计算如下:u()=u2(i)+u2(s)(C . 2)C . 3 不确定度的评定C . 3 . 1 光谱仪引入的波长的不确定度从光谱仪的证书得到光谱仪波长示值误差为3n m。故u(s)=3n m/3=1 . 7 3 2n mC . 3 .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按校准规范实际重复测量3次,取极差0 . 0 8n m,故u(i)=0 . 0 8n m1 . 6 9 3=0 . 0 2 8n mC . 4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如表C . 1所示。表C . 1 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n mu(s)标准器的不确定度1 . 7 3 2u(i)测量重复性0 . 0 2 8C .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u()=u2(s)+u2(i)= 1 . 7 3 22+0 . 0 2 82n m=1 . 7 5n m7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C . 6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k=2,扩展不确定度:U=ku()=3 . 5n m。C . 7 校准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波长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U=3 . 5n m,k=2。8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D灵敏度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D . 1 概述按照3 . 5所述农药标准溶液的要求,依据检测仪使用说明书配制相应浓度的农药标准溶液与对照溶液,读取并计算农药标准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和对照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计算抑制率。D . 2 测量模型D . 2 . 1 抑制率I R=Ac-AtAc1 0 0%(D . 1) 式中:I R 抑制率;Ac 对照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At 农药标准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D . 2 . 2 不确定度传播律测量Ac与At彼此不相关,有:uc r e l2(I R)=c12ur e l2(Ac)+c22ur e l2(At) 其中,灵敏系数c1=(I R) /(Ac)=AtAc2,c2=(I R) /(At)=-1Ac抑制率的不确定度可计算如下:uc r e l(I R)=ur e l2(Ac)+ur e l2(At)D . 3 不确定度的评定D . 3 . 1 标准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At的不确定度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其定值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包含因子k=2。则标准物质的定值不确定度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r e l(At 1)=5%/2=2 . 5% 由环境条件、人员操作和被校仪器等各种随机因素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可采用A类评定。按要求分别配制1 0份标准溶液,读取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 . 2%。按校准规范实际重复测量3次,故ur e l(At 2)=3 . 2%/3=1 . 8% 由于ur e l(At 1)与ur e l(At 2)不相关,故ur e l(At)=ur e l2(At 1)+ur e l2(At 2)=(2 . 5%)2+(1 . 8%)2=3 . 1%D . 3 . 2 对照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Ac的不确定度由环境条件、人员操作和被校仪器等各种随机因素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可采用A类评定。按要求分别配制1 0份对照溶液,读取溶液反应3m i n吸光度变化值,计9J J F1 7 2 92 0 1 8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 . 6%。按校准规范实际重复测量3次,故ur e l(Ac)=1 . 6%/3=0 . 9%D . 4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如表D . 1所示。表D . 1 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ur e l(At)ur e l(At 1)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2 . 5%ur e l(At 2)环境条件、人员操作和被校仪器等各种随机因素1 . 8%3 . 1%ur e l(Ac)环境条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