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航空法规是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改签:孙海东 纲:一、1783年第一道关于航空的法律条例二、1919年巴黎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1944年12月7日在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芝加哥公约对领空主权的规定 2.限制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 四、1963年东京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五、1970年海牙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六、1970年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议定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航空法规是一门系统介绍与民航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学科,航空法是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年轻的学科。今天欧美各国的航空法已是如日中天,其研究成果已普遍运用于航空运输实践,极大的促进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然而在航空法的颁布和发展过程是充满艰辛和血汗的更有一些是以生命为代价,这些都警示着人们航空立法的必要性。 个人认为航空法虽然很多,各国之间也不尽相同,但讨论到航空法的血泪史就不得不谈到的有以下六部。 一、1783年第一道关于航空的法律条例:1783年,蒙特哥菲兄弟新设计的大气球准备就绪,兄弟俩亲自往热灶里添燃料。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从容地跨进了吊篮。几分钟后,充满烟气的气球挣脱了系留索,飘向了天空。气球上升到了900米的高度,最后平安降落在9公里以外的巴黎另一侧,共飞行了25分钟。这次飞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航空活动的诞生。但在其后的一次表演中一名宗教过激分子将气球点燃,他们认为气球升空是不详之兆,大火引起围观群众仓皇乱逃跑并在逃跑过程中发生踩踏事件。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法国巴黎警方第二年就颁布命令,规定凡从事气球飞行必须事先获得批准。1784年这道法令,后来被看做是航空法规历史上的第一道法律条例。它的颁布是以人员伤亡为代价。 二、1919年巴黎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19巴黎公约航空业开元大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中各国航空业得到迅速发展,战后庞大的空军面临改编,从而大力发展民航运输事业,在战后几年的民航飞机运输过程,为了防止过境飞机被防空部队勿打下来,或是间谍机窃取他国重要情报,为捍卫领空主权,26个国家于1919年10月13日在巴黎签署的关于管理空中航行的公约,即巴黎公约,是第一个关于航空的国际公约,是第一部最完整、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法法典,对于国际航空法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巴黎公约对国家的领空主权、外国航空器的“无害通过权”、国家设立“空中禁区”和保留“国内两地间空运权”、航空器的国籍等一系列问题予以规定。巴黎公约第一次以公约的形式肯定了国家对于其领土上空具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有权禁止其他国家航空器在本国领空飞行,无害通过权、航空器国籍原则、驾驶人员合格证、空中规则。外国军用航空器未经特许,不得飞越或降停该国领土。在此不得不提到1993年的一次事故:1993年俄罗斯空客A310, 26个国家的乘客在西伯利利亚坠毁,机上人员全部罹难,原因是机长将飞机交给其12岁儿子操纵所致。这启严重事件的发生就是由于机长违反1919巴黎公约将飞机交给没有驾驶人员合格证孩子操作所致。三、1944年12月7日在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芝加哥公约对领空主权的规定 (一)飞经或飞入他国领空的规则 1、航空器类型 公约第3条第一款规定:“本公约仅适用于民用航空器,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军事、海关和警察用航空器)。” 2、航班类型 不定期国际航班没有完全遵循国家主权原则,享有3项权利(第5条): (1)飞入或飞经他国领土而不降停的权利; (2)在他国领土作非运输业务性(技术性降停)降停(技术性降停)的权利; (3)在不影响他国国内载运权并遵守有关国家规章制度的条件下,在他国领土享有装载客、货、 邮的权利即航空运输权。 定期国际航班则予以了限制,公约第6条规定:“除非经一缔约国特准或其他许可并遵照此项特准或许可的条件,任何定期国际航班不得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进入该国领土。” 3、关于定期国际航班自由权利适用的问题 1944年芝加哥会议又拟定了国际航空运输协定(五大自由协定)和国际航班过境协定(两大自由协定)。详见第七章 (二)关于国内载运权规则 公约第7条规定:“缔约各国有权拒绝准许其他缔约国的航空器为取酬或出租在其领土内载运乘客、邮件和货物前往其领土内另一地点。缔约各国承允不缔结任何协议在排他的基础上特准任何国家的空运企业享有任何此项特权,也不向任何其他国家取得任何此项排他的特权。” 国内载运权完全归本国,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 。(三)保护本国安全的原则 主要是公约第9条关于“禁区”的规定等。 (四)遵守当地法律的规则 (五)其他体现领空主权的规则 如航空器遇险或者事故调查,都是以当地国为主导,并在当地国的“当局”管制下,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这充分尊重了当地国领土主权。利比亚阿拉伯航空114号班机是一班由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前往埃及首都开罗的定期航班。 在1973年2月21日早上10时,一架波音727客机执行此航班,但因天气恶劣及导航仪器失灵而迷路,误闯入当时仍为以色列领土的西奈半岛上空,最后被以色列空军的两架F-4幽灵战斗机击落,机上113人中只得5人生还,当中包括肇事客机的副机师。1983年9月1日,大韩航空的波音747客机KE007因为偏离航线进入前苏联境内,被苏联战斗机拦截后对于迫降要求不理不睬而被苏联导弹击毁。29名机组人员和240名乘客全部遇难。1988年的七月三日,伊朗国家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从位于伊朗南部的阿巴斯港口城市准备飞往阿联酋的迪拜市,这架客机起飞后不久,仍在伊朗领空飞行时,突然遭到驻波斯湾水域的美国“文森”号战舰发射的两枚导弹的袭击后坠毁。在美国犯下的这一反人性罪行中,伊朗客机上的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这其中包括53名妇女、65名儿童和37名外国人。鉴于这些震惊世界的严重事件的发生1984年ICAO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这个宪章行的公约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修订修改后的芝加哥公约第三条分条重要内容摘录如下:2.限制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 “第三条” 分条 一、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必须避免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拦截,必须不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此一规定不应被解释为在任何方面修改了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的权利和义务。 二、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在行使其主权时,对未经允许而飞越其领土的民用航空器,或者有合理的根据认为该航空器被用于与本公约宗旨不相符的目的,有权要求该航空器在指定的机场降落;该国也可以给该航空器任何其他指令,以终止此类侵犯。为此目的,缔约各国可采取符合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包括本公约的有关规定,特别是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任何适当手段。每一缔约国同意公布其关于拦截民用航空器的现行规定。 三、任何民用航空器必须遵守根据本条第二款发出的命令。为此目的,每一缔约国应在本国法律或规章中作出一切必要的规定,以便在该国登记的、或者在该国有主营业所或永久居所的经营人所使用的任何航空器必须遵守上述命令。每一缔约国应使任何违反此类现行法律或规章的行为受到严厉惩罚,并根据本国法律将这一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 四、每一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禁止将在该国登记的、或者在该国有主营业所或永久居所的经营人所使用的任何民用航空器肆意用于与本公约宗旨不相符的目的。这一规定不应影响本条第一款或者与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相抵触。“特别会议后,关于修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新第3分条的议定书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批准。我国已于1997年7月23日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了关于该议定书的批准书。该议定书于1998年10月1日生效。四、1963年东京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劳文斯廷案1928年,比利时银行家劳文斯廷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在比利时登记),从英国的克罗伊登机场起飞,到法国巴黎附近的勒波尔热机场降落。在飞行中,他忽然失踪了。经调查,最后在英吉利海峡发现了他的尸体,证明他是在英国领空坠机的。作为发生在英国领水上空的事件,按照属地管辖原则,英国当局有权审理此案。作为飞机降落地国法国,也支持这一观点。但比利时当局也提出了管辖权利,比利时当局宣称,死者为比利时公民,只有比利时才有权审理此案,反对英国的裁决。围绕此案的管辖权问题,出现了争议。 2. 英王诉马丁案1955年,在英国登记的一架民航飞机在从波斯湾的巴林飞往新加坡的途中,发现机组人员马丁携带贩运鸦片。当该飞机返回英国本土后,检察官将马丁逮捕并起诉,其罪名是贩运鸦片违犯了英国危险毒品条例所规定的贩运毒品罪,并根据1949年英国民用航空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英国飞机上发生的任何犯罪,为赋予管辖权的目的,均应视为发生的犯罪人当时所在地的犯罪”。于是,将其提交英国法院。被告律师抗辩称,马丁没有在英国犯罪,应该由其在飞行中被发现贩运鸦片的当地法院来判断贩运鸦片是否构成犯罪?英国公诉人依据的英国危害毒品条约只能对英国本土有效,没有域外效力。经过反复辩论,法院不得不驳回起诉,因为英国法中的成文法规定的犯罪,不适用于在英国境外的在英国登记的飞机上。而1949年的英国民用航空法第六十二条,并没有规定犯罪,仅对普通法或成文法规所定犯罪申明英国的管辖权。 1963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正式外交会议,共有42个国家参加这次会议。9月14日,签订了一项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它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我国于1978年11月4日申请加入了东京公约,这个公约1979年2月12日起,对我国生效。东京公约回答了海洋法、海商法无法解决的航空器和机长的法律地位问题,东京公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条约的适用范围,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二是明确了管辖权,解决了由谁管的问题;三是明确了机长的权利和义务,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五、1970年海牙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东京公约签定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劫机浪潮。1968年一年就发生了30起劫机事件,1969年又上升至91起。这些劫机事件造成了严重危害,仅1969年至1974年,就造成694人死亡,326人受伤。鉴于上述情况,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委员会,于1969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法律小组,开始研究起草专门应对劫机犯罪的国际法。1970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在蒙特利尔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讨论、修改专家小组提交的草案,并决定于同年12月在海牙召开正式外交会议予以通过。在海牙会议尚未召开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又接连发生数起劫机事件,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这时正值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大会在各国代表强烈要求下,通过了2645号决议,其标题是:“空中动持与干扰空中旅行”,这都为海牙公约的诞生,并在短期内得到大多数国家批准,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国际条件。1970年12月1日,共有77个国家参加的航空法国际会议在海牙开幕。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为海牙公约)。一年后就开始生效。我国于1980年9月10日,申请加入了海牙公约。六、1970年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议定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70年2月,正当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委员会召开第17次会议,讨论修改海牙公约草案时,于2月11日这天,连续发生两起在民用航班上预先放置爆炸装置,造成两架飞机在空中爆炸的严重事件。这段时期,武装袭击等待起飞的客机、爆炸机场、损毁在使用中的民航设施等事件也不断发生。这些新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干扰行为,比单纯的劫持民用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对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危害更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11”两起炸机事件的发生,更加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在瑞士、奥地利等11个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国际民航组织于同年6月召开了第17次特别会议,并通过了A17-10号决议,指定理事会立即召开法律委员会,针对“除劫机犯罪行为以外”所发生的新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一切行为,制定一个严厉惩治这些行为的国际公约草案。决议要求:最迟于1971年夏天,召开国际外交会议通过这份草案。由于时间紧迫,法律委员会没有成立专门的法律小组,由法律委员会主席亲自主持,召集秘书处的人员拟出草案,在1970年9月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修改后定稿。1971年9月8日,国际民航组织在蒙特利尔召开会议,61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派人参加了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并于9月23日正式签订一项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为蒙特利尔公约。制定这一公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国际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法律体系,为国际合作组织严厉打击从地面上开始发生的炸毁民用飞机、破坏重要航空设施、严重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提供依据和保障,在法律上不给任何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分子逃避惩处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强幼儿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工作计划
- 2025年技术员考试重难点解析
- 运动摄影社团的作品展示计划
-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25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学生社团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安排计划
- 财务利润策划计划
- 自我激励与持续改进的方式计划
- 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情境导向学习与培养策略试题及答案
- 网络报告与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法律职业素养要求试题及答案
- 国际贸易地理 全套课件
- 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 政治思想审查表
- 校园零星维修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12J11卫生、洗涤设施
- YYT 0660-2008 外科植入物用聚醚醚酮(PEEK)聚合物的标准规范
- 畜禽屠宰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地质灾害排查台账表
- 中建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
- GB/T 9442-2024铸造用硅砂
-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路径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