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床养猪技术一种生态环保的健康养猪模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健康养殖产学研服一体化工作室 编印目 录一、前言1二、发酵床养猪技术概述3(一)概念3(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工艺流程3(三)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产生与发展4(四)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点51、无污染、零排放、环境得到优化52、节水、节煤、节约能源53、提高适应性,增强抗病力64、适应猪的生物习性,饲养健康猪65、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二、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科学原理10(一)生物发酵原理10(二)适应猪的生物学特性11(三)微生物与机体健康理论111、优势菌群理论112、生物免疫理论123、膜菌群屏障理论124、特殊营养理论13三、发酵床养猪四大关键技术13(一)猪舍设计建造技术131、猪舍类型142、跨度与高度153、屋顶、墙与窗154、猪舍内部设施165、发酵床养猪配套设施18(二)土著微生物与营养液制作技术191、土著微生物菌种制作192、营养液制作20(三)垫料的选择与发酵床的制作技术211、垫料的选择212、发酵床的制作21(四)发酵床养猪日常管理技术231、监测垫料温度232、调整垫料的湿度243、重视猪舍通风264、及时补充、翻松与更新垫料265、控制饲养密度276、猪栏内硬台面设计287、疏粪管理288、运动管理299、卫生管理2910、猪舍周围的绿化29四、冬季和夏季的特殊管理30(一)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301、增加垫料厚度302、保持垫料干爽313、保持正常饲养密度314、保持垫料松软,透气的特性325、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326、其他措施33(二)夏季高温季节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331、调控发酵床产热342、减少翻动的次数343、调整垫料的湿度344、强化猪舍通风355、保证猪栏内有一定的硬台面比例366、铺设隔热材料36五、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各个饲养阶段的应用36(一)空怀、妊娠母猪37(二)哺乳母猪37(三)保育猪38(四)生长育肥猪39六、问题探讨39(一)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是否为“零排放”?40(二)在疾病预防方面,是否“安全”?40一、前言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的农村副业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时代的集约化、规模化,经历了数次生产方式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畜牧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贡献率显著地提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目前,包括养猪业在内的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第一污染大户,每年排出畜禽粪便达27亿吨,养殖污水达100亿吨。很多养殖集中区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环境恶劣,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而且养殖规模越大越集中,污染越严重。据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商品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5-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的污水中COD、BOD和SS值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北京市2007年出栏生猪约300万头,规模化猪场约占45%,年产粪尿量达800万吨,产生污水1600万吨,污水中COD年排放总量超过13万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的40%左右,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虽然当前北京市投入的粪污治理费用超过亿元,但效果不佳,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在养殖业中,疫病问题始终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伴随着整个养殖过程,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由于养殖业的环境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导致各种疾病的不断出现、持续发生,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对畜禽健康安全的危害日益严重。养殖者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得不依赖各种促生长性、药物性、激素性等添加剂的使用。大量的促生长添加剂的使用,增加了畜禽粪便中矿物元素的富集,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频繁的预防、治疗性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导致了畜禽抗药性增加,新的疫病不断产生,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在这种状况下,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激素残留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加之新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疫病防控问题,严重地影响到消费者健康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紧张和关注。环境污染、疫病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困扰养殖业的三大棘手问题,而环境因素与后者存在因果关系,是影响畜禽健康、生产效率、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养殖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健康养殖生产方式,使得现代养殖业朝着生态循环、健康安全、优质高效并重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二、发酵床养猪技术概述(一)概念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土壤微生物,将锯末、稻壳、秸秆等农副产品以及菌种、土、盐、营养剂等按一定方式和比例混合制成发酵床。猪饲养在发酵床垫料上,排泄的粪尿随时与垫料混合,挥发性臭气及时被垫料吸附,同其它有机物质一起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就地消化分解,不用清理粪便,不用冲洗圈舍,没有粪尿污水产生。发酵床废弃垫料35年清理一次,用作生物有机肥。是一项无污染、无臭气、零排放的养猪技术。该技术转变了养殖业多年以来依靠末端治理解决废弃物问题的惯性思路,将粪污治理提前,融于养殖过程之中,不用人工清粪,不用水冲清圈,彻底杜绝了粪尿污水的产生和排放,尤其是解决了养殖业臭气扰民的难题,消除了粪污治理过程带来的种种弊端。该技术适应猪拱掘等生物习性,为猪创造了嬉戏、玩耍的空间,是一项环保型、福利型、节约型的健康养殖技术。(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工艺流程发酵床养猪技术包括四大关键技术,其核心工艺流程主要是以采集土著菌、建造发酵床、科学的日常管理为主要内容。见下图: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分解粪尿和垫料粪尿排放到发酵床制作发酵床锯末、稻壳等垫料土著菌采集与营养剂的制作垫料的选择与发酵床的制作猪场规划及猪舍设计与建造发酵床养猪日常管理技术(三)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发酵床养猪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 年代,由日本民间发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被称为“自然养猪法”,属于自然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该技术已从日本、韩国推广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世界各地。我国于1995年开始分别从日本、韩国引进该项技术,首先在江苏、福建、吉林、山东、北京等省市示范推广,至今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由于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猪的粪污治理问题,改善环境,增进猪体健康,减少发病,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动物、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而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引进该项技术的同时,广大畜牧工作者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在消化、吸收该项技术的同时,不断地更新改造和完善,使之既能在农户养殖中应用,又能在规模化猪场实施。既能用于育肥猪的养殖,也可以用于妊娠、哺乳、保育、生长等各个生产阶段。(四)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点1、无污染、零排放、环境得到优化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解决了养猪业粪污后端治理的难题,将粪污治理关口前移,粪便随着排泄随即发酵分解,饲养过程中自始至终无污水排放,无臭气,据测定分析,发酵床猪舍与传统猪舍相比,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大大降低,达到“零排放”,人畜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养殖现状中“粪便满地、污水横流、苍蝇扑面、臭气熏天”的不和谐现象,新农村环境得到了优化。2、节水、节煤、节约能源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用冲洗猪舍,大大的减少了用水的数量,节水效果极其显著;微生物分解猪的粪尿、垫料的同时产生热量,提高了冬季猪舍的温度,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3、提高适应性,增强抗病力 生物发酵床中的有机垫料在分解猪粪尿的同时,产生热量,发酵床中心温度可达4050,有效的提高了猪床及猪舍温度,猪经常睡卧在“暖床”上,与传统的水泥地面相比,腹部温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使得猪的胃肠功能得以改善,消化道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著微生物存在于养猪自然环境中,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猪舍内的强势土著微生物群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用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养猪,通过呼吸以及拱翻、采食机制,猪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随时接触土著微生物,使得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得以强化,通过免疫、占位等机制和效应,有效地抑制了来自外界的病原菌侵袭,使得病原菌的危害程度大大降低,有效地增强了猪的抵抗力,提高了猪的机体健康。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提高了猪的适应性,减少了疫病发生,药品、疫苗用量减少。提高了养猪的效益。4、适应猪的生物习性,饲养健康猪 猪是属于杂食性群居动物,天性活泼、顽皮,喜爱打闹、嬉戏、玩耍,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任何猪种都有一个较长的鼻突,其特殊坚韧的吻部常常用来拱掘土地,寻找地下食物。常言道“猪往前拱,鸡往后刨”,传统戏曲“猪八戒拱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猪的遗传天性,虽然现代培育品种经过了脱胎换骨的遗传改造,仍然没有改变猪的这些自然天性。现代养猪则完全忽略了猪的生物习性,按照人的意愿工厂化、高密度饲养,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甚至不足1m2;为猪建造的圈舍也是由水泥墙、水泥地面围成,在圈内完全没有供猪发挥其生物习性的条件,甚至一再将由于建造不牢而被猪拱掘开来的地方加固,人为地限制了猪的生物习性。虽然长期的育种过程使猪的生长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忽略了猪肉品质,尤其是抹杀了猪天生的生物习性,表现在培育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大大地下降,猪的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发酵床养猪技术为猪创造了集消化粪尿、适应其拱掘生物习性以及嬉戏、玩耍的发酵床,有利于猪的情绪调整和锻炼运动,提高了猪的体质健康和抗病力,减少了预防和治疗用药;另外,在该养殖方式下,猪的生物习性得到满足,猪的运动得到了加强,猪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了猪肉的质量,为市场提供了安全放心食品。5、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干清粪工艺基础上可节约用水70%,在北方地区冬季可节约用煤79%,节约用电量54%,节约用药75%,节省饲料10%,节省劳动力25%,提高成活率3.5%。扣除垫料和菌种及营养剂的投入,平均每头猪可节约成本124元,经济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分析如下(按1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场计算):(1)增收节支部分序号项目传统模式发酵床节省数量单价(元/)总计(元)1用水量(吨/年)5600170039001.204680污水处理量3900039001.807020污水处理设备15万/套-15万按15年折旧100002用煤量(吨/年)571245750337503用电(度/年)13000600070000.6545504兽药(元/年)1200003000090000900005劳动力(人)43114400144006饲料(吨/年)540513272000540007母猪成本(元/年)20000019400060006000多成活(头/年)15001545451004500合计收入228900(2)支出部分序号项目计 算合计(元)1垫料支出发酵床面积1000m2,深度80cm,使用3年计算,第一年每平米垫料投入约80元,第二年、第三年各补充垫料40元,合计160元/m2,三年共计16万元,每年支出为5.3万元。530002菌种支出每平米垫料每年需要菌种约15元,3年合计45元,1000平米垫料三年共计需要菌种费用约4.5万元,每年支出为1.5万元15000合计支出68000(3)综合分析综上所述,每个规模猪场每年可增收节支22.89万元,菌种及垫料等支出约6.8万元,两项相减,则增加纯收入约16.09万元,按每年出栏1545头商品猪计算,折合每头商品猪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纯收入约104.14元。如果将商品猪市场销售价提高、每三年更换一次垫料作为有机肥销售收入计算在内,则每头商品猪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纯收入约207.17元该项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养猪业的粪便污染问题,饲养者不再受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邻里之间不再因为臭气吵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效益显著。该项技术显著地减少了粪尿、污水和臭气的排放量,有效地利用了种植业的副产品作为垫料,发酵后的垫料又成为生物有机肥,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改善了生态环境。总之,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养猪理念,与传统的养猪技术有很大区别,是微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农业领域特别是养猪业中的典型应用。发酵床养猪因环保、生态、省时、省工、省料、肉质好等显著特点受到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养猪业界的欢迎,普及面很广,国内也在大力推广普及。发酵床养猪已被试用和被推广到养鸡、养鹅、养鸭,以及其他需要保温除臭的多种动物饲养业。虽然该技术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已充分显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技术必将逐步成为今后养殖业采用的重要饲养方法之一。二、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科学原理(一)生物发酵原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生物发酵原理产生发展的。自然界中土著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离不开外界环境源源不断提供的养分。发酵床有机垫料中的碳源与猪粪尿中的氮源是土著微生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因此,发酵床就变成了一个微生物的发酵工厂,在微生物的不断发酵、繁殖过程中,猪的粪尿在排出体外的第一时间里被垫料所掩埋、吸附,被垫料中的土著微生物分解、利用,从而将养殖业粪污治理从末端治理提到前端治理,缩短了粪污治理时间,彻底分解了粪尿,实现了“零排放”。(二)适应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种本身天生具有利用鼻子拱掘土地的生物学特性,发酵床养猪技术改变了传统养猪水泥猪圈的养殖方式,制作了松软的发酵床,适应了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可以在发酵床上自由充分地施展其拱翻习性,释放和舒缓其因传统饲养所造成的紧张情绪和应激状态,增强了猪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达到了健康养殖的目的。(三)微生物与机体健康理论1、优势菌群理论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动物和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中,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群对整个菌群起决定作用。在发酵床养猪技术中,使用当地土著微生物菌种作为分解发酵菌群,一方面可以在粪污治理中起到发酵分解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发酵床内外一致的当地优势的土著微生物菌群抑制突发的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土著微生物菌群是由一群好氧、厌氧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环境微生物组成。在制作的发酵床中,好氧性微生物在发酵床上部繁殖,对粪尿等有机物质进行有氧分解,而发酵床下部逐渐造成了厌氧状态,则土著微生物中的厌氧微生物在期间大量繁殖,发酵床上下构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的生态系统,维持着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动态平衡。2、生物免疫理论土著微生物菌群进入猪的体内,可以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促进肠蠕动,维持黏膜结构完整,从而保证了微生态系统中基因流、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正常运转。 3、膜菌群屏障理论发酵床内存在强大的土著微生物优势菌群,在猪舍内创造了与周围一致的生态自然环境,这些土著微生物通过猪的拱翻、嬉戏、玩耍、奔跑、采食垫料等行为,与猪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长时间、不间断地密切接触,通过“占位”机制,附着在黏膜表面,起到了菌群屏障作用,有效地抑制了来自外界病原菌的侵入,使得病原菌的危害程度大大降低。同时,增强了猪的适应性,提高了猪的商品率和机体的健康。4、特殊营养理论 (1)合成B族维生素 微生物在发酵床垫料内,通过发酵作用,可以产生多种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K,猪通过拱食而摄入体内,提供维生素营养,促进新陈代谢。(2)产生抗生素类物质 土著微生物中的多种菌类可以分泌某些抗生素,通过采食进入体内,起到抵抗病菌侵袭的作用。三、发酵床养猪四大关键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是在过去传统的养殖模式下,改善了养殖的外部环境条件。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在以下三大方面有所不同,构成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内容。(一)猪舍设计建造技术 微生物的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湿度,在发酵分解有机垫料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而高温、高湿在动物养殖环境中是很强的逆境,所以,发酵床猪舍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解决高温、高湿的问题。解决高温、高湿问题的核心在于通风。1、猪舍类型北方地区发酵床养猪猪舍的类型宜采用双坡式或半钟楼式屋顶、四面墙体设计。亦可设计成三面有墙、一面塑料大棚式,但是要注意遮阳防晒和防寒。半钟楼式屋顶设计即在猪舍的顶端纵轴南向设计一排立式通风窗,由于阳光的照射以及发酵床的温度,猪舍内部空气受热膨胀,比重变小,从顶部位置通风窗流出,底部南北两侧通风口吹入凉爽的风上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舍内良好的空气对流现象,舍内空气得以有效交换。良好的通风使得发酵床内的水分蒸发,圈底则保持疏松柔软状态。发酵床面的上升气流带走了猪床表面的水分,使得与猪体接触的床面湿度降低,给猪创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冬季,虽然舍外的低温和寒风使得北墙的通风窗不能打开,但是,由于采取了屋顶通风立窗的设计以及对发酵床湿度和菌种活性的有效调控,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湿度以及排除污浊气体,必要时可打开北侧中层通风窗,以确保通风换气质量。采用双坡式屋顶设计时,应在屋顶上方安装一定数量的通风口,达到有效的通风除湿效果。如果没有通风口或者通风口面积过小时,夏季南、北对开的窗户形成扫地风也能达到舍内空气的有效交换,但是,如果天气闷热无风,尤其是冬季舍外气温过低,气流过大,北侧窗户不能开启,只开启南侧窗户的通风效果欠佳。如果开启时间过长,势必造成舍内温度急剧下降、冷风直吹猪体表面,不利于猪体健康;如果开启时间过短,潮湿的空气滞留在猪舍的顶部,舍内空气不能得到有效地交换,势必造成湿度过大,影响猪的健康。因此,在猪舍建筑设计时,必须根据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点,做好猪舍的通风设计。可以考虑安装屋顶无动力通风帽等,或采用机械通风,使用轴向负压通风换气扇,采取强制通风换气的设计,但是一定要按照猪舍容积和通风换气参数设计通风量,避免流速过大。2、跨度与高度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有其特殊性,因此猪舍设计应有一定的跨度和有一定的举架高度,以便创造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和利于舍内气体充分交换的空间。猪舍的跨度一般不低于8m,通常设计成912m。猪舍的举架高度以舍内地面为正负零计算,应不低于2.5m。猪舍长度因地制宜。一般来说,猪舍面积不应低于200m2。3、屋顶、墙与窗 屋顶材料宜采用彩钢聚氨酯夹心材料,厚度因地制宜,以冬季保温为度。北京以北地区宜采用10cm厚以上彩钢聚氨酯夹心材料制作屋顶。发酵床猪舍南侧墙上窗户尽量设计成大窗户,高举、低开,保证猪舍通风和采光。南北窗户下檐设计为高于舍内地面2030cm。窗户上檐应尽量高举,以增大透光角,有利于采光。与猪接触的窗户要使用铁栅栏罩上,高度与舍内猪栏同高即可,防止猪破坏窗户。南侧墙还可以设计成塑料大棚式,通风、采光效果更佳,但应注意夏季的遮光和冬季的保温。4、猪舍内部设施(1)发酵池 发酵池按垫料位置可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猪床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优点是猪栏高出地面,雨水不容易溅到垫料上,地面水不易流到垫料内,通风效果好,垫料进出方便。缺点是运送饲料上坡不方便,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不保温。地下式猪床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用于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优点是猪舍整体高度较低,造价相对低,猪转群方便,运送饲料方便,冬季保暖。缺点是夏季雨水容易溅到垫料里,整体的通风效果比地面槽式稍差。半地下式发酵床适用于地下水位线适中的大部分地区,此种方法可将地下部分取出的土用于猪舍走廊、过道、平台等需要填满垫起的地上部分用土,因此,减少了运土的劳动,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发酵床面的提高,使得通风窗的底部也随之提高,避免了夏季雨水溅入发酵床的可能,同时也降低了进入猪舍过道的坡度,便于运送饲料。建议北方地区采用此种方式。发酵池的深度决定有机垫料的量,与猪的粪便产生量及饲养密度有关,根据猪饲养阶段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保育猪约60cm左右;生长肥育猪约80100cm。在发酵池内部四周砖墙上用水泥抹面,发酵池底部为自然土地面。建议发酵池面积不宜太小,可以几个猪栏共用一个发酵池。(2)猪栏 发酵床猪舍内猪栏的设置可以分成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猪栏的高度为6080cm。位于发酵池中间的隔栏应深入床下一定深度(建议2030cm),防止垫料塌陷后出现漏洞,使猪拱洞钻过混栏。(3)栅栏与过道 猪栏一定要设计成通风的栅栏,防止设计成传统的圈墙。 单列式猪舍北侧或者双列式猪舍的中间设计成通长的过道,宽0.91.2m;过道栏杆与发酵池之间留出1.21.5m宽的水泥硬床面,为猪在炎热夏季创造一个可以倒卧散热的休息环境以及采食、饮水时站立的实地。单列式猪舍的南侧或双列式猪舍的南、北墙与发酵池之间留出0.5m左右过道,以方便排水沟的设计,同时还可以避免夏季开窗通风时雨水直接流入发酵床。(4)给排水 单列式猪舍北侧栏杆或者双列式猪舍中间过道两侧栏杆下面建成东西走向的食槽或设自动料槽供猪只采食。南侧猪栏两栏结合部安装自动饮水器。每栏设两个,距床面3040cm,下设集水槽将水向外引出,流入东西走向的水沟内,以防止猪饮水时漏下的水弄湿床面,流进发酵池;水沟有一定的斜度,由东西两侧流向猪舍中间,在此处向墙外引出一个排水管,使水排向舍外的渗水井。(5)食槽 食槽和水槽分设于猪栏的两端,采食与饮水过程中不断往返于食槽与水槽之间,使猪得到了运动,这样既增强了猪的体质健康,又使得猪在不断运动过程中,将粪尿踩踏入发酵床内,利于发酵。5、发酵床养猪配套设施(1)轴向通风风机。用于夏季天气炎热、冬季空气质量差或无风时加强通风。(2)屋顶无动力自动旋转通风帽。(3)暖风炉。用于北方冬季猪舍内增温除湿。(4)翻混工具。铁锨、四齿耙或钢叉。(5)翻混设备。专用的发酵床垫料耕耘机。(6)喷雾设备 用于调节发酵床垫料湿度。(二)土著微生物与营养液制作技术1、土著微生物菌种制作 土著微生物是指生活于当地土壤中的一群普通的微生物区系。包括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以及在厌氧状态下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的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群落。土著微生物的作用是利用猪粪尿以及有机垫料中的氮源、碳源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分解有机物质。土著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需要消耗25份有机碳。既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正常分解的碳氮比应为25:1。由于猪粪、尿的氮素来源持续无限,因此,有机垫料应选择碳氮比高的原料制成。另外,为了保持发酵床维持较长时间(35年)不清理,即保持有机垫料消耗速度较慢,一方面应选择粗纤维中木质素含量高的材料制作发酵床,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粪便的分解程度,向发酵床内及时添加适当的碳源以及营养活性剂,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土著微生物可在当地山上或沟谷里腐殖土较多的地方,或者在秋后刚收割的稻茬、麦茬上采集,保存放置7d左右,即可形成土著微生物母种。将土著微生物母种稀释500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再加入稀释500倍的各种营养剂,调整水分达65%左右,在室温下堆积发酵。当物料内温度达到50以上时,应每天翻堆12次,57d后即可形成土著微生物原种,干燥后保存备用。2、营养液制作 营养剂是指为土著微生物准备的营养物质,包括用初春生长的耐寒性较强或生长较快植物生长点的植物制作的天惠绿汁,用当归、甘草、桂皮、生姜、大蒜五种原料以及烧酒、红糖等发酵酿制后配比而成的汉方营养剂,用植物性来源或动物性来源制作的乳酸菌,以及用鲜鱼及废弃物制作的生鱼氨基酸等等。(三)垫料的选择与发酵床的制作技术1、垫料的选择根据土著微生物的发酵特点,发酵床的有机垫料可以采用当地来源广泛的农副产品,例如锯末、稻壳、玉米秸秆、麦秸、花生壳、玉米穗轴、玉米苞叶、食用菌渣等等,也可使用一部分树木间伐和修剪下来的木枝等垫底。一般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源有机物质,碳氮比都很高,可以达到60100:1。各种有机物质的碳氮比值见下表:有机物质猪粪锯木屑稻壳麦秸玉米穗轴玉米秸秆稻草碳氮比14.3:1491.8:175.6:196.9:188.1:153.1:158.7:12、发酵床的制作实践中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选择23种垫料,例如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按照制作方法的要求,制成发酵床。每100m2发酵床需要锯末、玉米秸秆、稻壳、花生壳或玉米穗轴粉碎物等主原料15000kg,生土1500 kg、原盐25 kg、土著微生物原种200 kg、水4000 kg、各种营养剂原液8 kg (稀释使用),采用分层制作法。(1)制作方法一:主原料为锯末、稻壳。按如下顺序进行:第一层:铺稻壳4050cm;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第二层:铺20cm锯末和稻壳混合垫料,其中锯末占2/3、稻壳占1/3;调整水分至30%45%;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 第三层:铺20cm锯末和稻壳混合垫料,其中锯末占1/3、稻壳占2/3;调整水分至15%30%;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 最后,在表面覆盖一层5cm稻壳,喷少许水,以不起粉尘为度。(2)制作方法二:主原料为锯末、稻壳以及玉米秸秆和(或)花生壳和(或)玉米穗轴粉碎物等农作物副产品。按如下顺序进行:第一层:铺秸秆等农副产品4050cm,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第二层:铺20cm锯末和稻壳混合垫料,其中锯末占2/3、稻壳占1/3;调整水分至30%45%;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 第三层:铺20cm锯末和稻壳混合垫料,其中锯末占1/3、稻壳占2/3;调整水分至15%30%;铺生土、盐、土著微生物原种、营养剂; 最后,在表面覆盖一层5cm稻壳,喷少许水,以不起粉尘为度。发酵床制成后即可放入猪饲养,猪粪、尿可以加速发酵过程,一周后,发酵床内温度即可达到50左右。(四)发酵床养猪日常管理技术在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发酵床的日常管理是该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土著微生物菌群分解粪便的能力,取决于菌群自身的活力,而菌群自身的活力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影响。猪舍的结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条件,有机垫料的厚度、踩实程度及其温度、湿度、碳氮比例,猪群的密度、粪尿排泄量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等,这些都将决定着土著微生物群的活力和发酵床的使用效果及寿命,决定着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成败。因此,有必要掌握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点以及与传统养猪饲养管理方式的区别。1、监测垫料温度 要经常监测垫料温度,重点监测表面以下-5cm、-20cm和-40cm三层的垫料温度。后二层是微生物菌中繁殖和活跃的地区,粪尿的分解主要是在这里完成的,应该有较高的温度,一般来说,表层温度应控制在2628左右,-20cm层面温度应该达到40左右,-40cm层面温度应该达到5060。如果表层和中层温度过高,应该控制和调整该层垫料的湿度,降低湿度可以控制温度。不要采用提高湿度降低温度的措施,这样往往会因为过高的湿度导致发酵床损坏。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发酵床的中层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2030cm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4060cm处。如果按照日常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则需更新发酵床垫料。发酵床内温度持续降低,粪尿分解速度缓慢,垫料颜色逐渐加深,并且出现臭味,这是菌种活力降低、日常管理不到位、翻松不及时的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死床现象的发生。2、调整垫料的湿度 调整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水分含量,可以调整发酵床的产热。发酵床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而分解粪便的过程就是一个产热过程。粪便的分解过程主要集中在发酵床向下2040cm深度之中,将向下2040cm的垫料水分调整为30%45%左右,将表面向下20cm的垫料水分控制在15%30%左右,这样,表层垫料湿度较低,当局部与粪尿混合后增加了湿度,则菌种活化,代谢加剧,局部产热量上升。下层粪便分解区发酵产生的热量,在由下向上传递的过程中递减,这样,即创造了表层湿度较低、温度不高的舒适环境,又使得粪便得以正常分解。要注意防止发酵床垫料过于干燥,垫料水分降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垫料过干,在猪奔跑时可见飞扬的粉尘,此时应向发酵床喷洒天惠绿汁、氨基酸液等活性营养剂稀释液或水分,以保持土著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发酵床垫料不能过于潮湿,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不超过50,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实践中应掌握猪奔跑时不起粉尘为度。垫料过湿,极易出现床面变硬现象,会抑制菌种活力,严重时会造成死床,因此,垫料过湿,可增加垫料翻耕次数,或及时补充新鲜干燥垫料,以便通过蒸发、稀释等手段降低水分含量。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垫料湿度过大要防止饮水系统漏水或雨水、冷凝水等进入发酵床。检查垫料水分时,用手抓起垫料攥紧,如果感觉潮湿,松后即散,可判断为40%50%的水分;如果感觉有水但未流出,松后成团,抖动即散,可以判断为60%65%;如果攥紧垫料有水从指缝滴下,则说明水分含量为70%80%。3、重视猪舍通风 发酵产热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色之一,夏季高温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的季节特点,因此,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应用发酵床养猪是该项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温度、湿度和通风是矛盾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养殖业的健康环境。在发酵床养猪技术中,不能忽视通风技术的运用。加强通风可以使得发酵床表层垫料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夏季高温的不良影响。采取两项技术措施解决通风问题。一是自然通风设计。采取南侧开大窗、北侧开小窗,南、北窗都采用低开窗以及开天窗的外围护设计,增强南北对流通风,造成暖湿气流上升从天窗流出,冷凉的气流从低开的南北窗流进,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循环。二是采用机械通风。建议采用轴向负压通风,如能安装水帘通风设施更佳。4、及时补充、翻松与更新垫料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床面会自行下沉,当床面下沉超过20cm以上时,应及时补充垫料,同时应补充土著微生物、生土、盐、营养剂和水等。每天检查发酵床的菌群活力和垫料的踩实状况,当发酵床温度过低或者床面垫料被猪踩踏变硬时,应当以2040cm深度翻松床面,有条件可采用机械翻耕。每次翻耕时应注意观察垫料温度和湿度,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一般情况下,垫料湿度较高时容易踩实,饲养密度较大时容易踩实,猪的体重大时容易踩实,垫料过细时容易踩实。应当根据发酵床不同部位的干湿程度、松硬程度有选择地翻松垫料,避免不区分具体情况,全翻一遍,造成劳力的浪费。当发酵床表层垫抖腐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根据肥料需用情况挖出约20cm深的腐熟好的部分,作为生物有机肥起出,然后按照顺序填入新的垫料。5、控制饲养密度 猪的饲养密度是根据猪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发酵床的菌种活力以及猪粪尿的发酵程度而定。一般而言,体重30kg以下的保育猪为0.40.62/头,3060kg的育成猪0.81.22/头,60kg以上的肥育猪1.21.52/头。同批饲养的猪体重应整齐一致,控制在4kg的范围内,以便于饲养管理。发酵床养猪饲养密度见下表:哺乳母猪(带仔猪)育仔猪育成猪育肥猪后备、空、妊母猪种用、后备公猪载猪量(m2/头)常规养猪1.21.50.40.60.70.80.81.22.83.33.33.7土著菌床1.21.5(7.0)0.40.60.81.21.21.52.52.84.05.0发酵床厚度(cm)801005060801008010080100801006、猪栏内硬台面设计 建造猪舍时,在猪栏内设计出一定面积的水泥硬台面,一方面供猪在环境炎热时自主选择休息地点,以躲避热应激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得猪在采食和饮水时脚踏实地站立稳当。建议在猪栏内靠过道一侧设计修建1.21.5m宽的水泥硬台面。水泥硬台面的比例一般按照猪栏面积的20%30%设计建造。7、疏粪管理 猪习惯于在固定的地方排泄,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应及时将粪便以及局部湿度过大的垫料散布到无粪便较干燥处与垫料混合,加快粪尿的分解速度。通常保育猪可23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12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只将粪便散开,不管下面被尿液浸湿的垫料,长期下去,该局部出现不热、发黑、变臭、变成泥浆状等现象。应当将粪便连同被尿液浸湿的垫料一齐疏散开来。8、运动管理 采取“八分饱”的饲喂方案以及采食、饮水分开的猪舍结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猪的运动和拱翻习性,通过强化运动,增强猪的体质健康,利用猪在运动中的踩踏和拱翻习性,部分完成疏粪工作。9、卫生管理及时打扫水泥硬台面以及水池、水沟,保持各部位的清洁卫生,尤其注意防止饮水器下面的水漏堵塞。10、猪舍周围的绿化猪舍周围种植高大阔叶树或种植草坪,可减少太阳辐射热,并减少地面反射热进入猪舍。提高猪舍外围防护结构隔热能力,如屋顶粉刷石灰浆、加设天花板并覆以隔热材料,另外可以在生态猪舍窗户上覆盖上遮阳网,即不影响通风,又可以避免太阳辐射对猪舍温度的升高。四、冬季和夏季的特殊管理(一)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粪便等排泄物,释放出热量,即发酵床产热。在冬季低温季节,发酵床产热可为猪只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节约大量的用于冬季取暖的能源,降低了养猪费用。针对传统养殖模式下水泥地面的冷凉而言,该项技术有效地改变了猪体尤其是腹部温度,改善了消化道的功能,减少和降低了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增强了猪的抵抗力,降低了发病率,节约了用药成本,提高了养猪效益。但是,发酵床养猪在冬季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湿度过大问题等等,需要认真对待。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如下:1、增加垫料厚度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发酵床损失热量较多,没有一定厚度的保证,发酵床是运行不好的。因此,建议在入冬之前,用新鲜的垫料将发酵床补足,并根据发酵床的状态适当添加菌种、营养剂等,以便充分发挥发酵床的作用。2、保持垫料干爽冬季气温低,露点温度低,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后,就会凝结出来,猪舍相对湿度就会增大。这是发酵床猪舍冬季面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措施一是通过加强猪舍的通风除湿,二是适当降低垫料湿度。因此,在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补充干爽的垫料是十分必要的。应当在调整垫料厚度时,表面20cm内的垫料尽量保持干爽,以猪在奔跑时不起粉尘为度。2040cm深度的垫料保持水分含量为40%左右,保证所接种的微生物达到激活状态,结合猪粪尿的排泄,达到微生物正常繁殖所需的湿度,完成粪尿分解任务。 3、保持正常饲养密度冬季发酵床猪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通风不足,湿度偏大。增加饲养密度固然能增加舍温,利于克服冬季舍温较低的不利影响,但是,对带来猪舍内湿度过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冬季发酵床猪舍应当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使之保持在1.2-1.5平方米/头为宜。4、保持垫料松软,透气的特性垫料只有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空气才容易进入垫料的空隙,正常的发酵才能够持续。新鲜的垫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它的物理性状就会改变,垫料容易板结、粘滞、透气性下降,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猪的踩踏和化学分解造成的。因而必须对发酵床上的垫料进行翻动。当然猪也会进行一些拱掘的翻动工作,但是人为的翻动是必不可少的。 5、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北方地区冬季养殖一直存在冬季猪舍内温度较低问题,而解决了保温的问题就会出现猪舍内通风不足的问题。发酵床猪舍由于发酵产热,猪生活在暖床上面,解决了腹部温度过低的问题,加大地改善了猪的生存环境,但是,由于保温,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同时也造成舍内湿度过大的情况出现。因此,如何解决冬季发酵床猪舍通风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议冬季发酵床猪舍在深冬寒冷季节采用暖风炉正压通风方式,补充干燥热风,一方面增加猪舍内温度,另一方面起到同风换气作用,尤其是干燥热风可以很好地降低舍内湿度,解决冬季发酵床猪舍湿度过大问题,一举数得。6、其他措施如果发酵床养猪密度过大、湿度过大,可采取如下临时解决措施:(1)随时将成型猪粪清理出去,减轻发酵床的分解压力;(2)将湿度过高的表层垫料集中清理出去,在舍外晾晒。同时补充干燥的垫料。可以使用干燥后的旧垫料。(3)可于中午时分气温上升后,适当开窗通风换气,或打开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但要密切关注猪舍温度、风速变化情况,防止温度下降过快导致猪着凉感冒发生。(4)如果安装了屋顶无动力通风装置,可根据猪舍内温度变化情况,调整夜间通风,保持猪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5)安装温控自动供暖设备和根据CO2或NH4浓度自动换气设备,自动调整猪舍内空气环境和质量。(6)安装垫料通透性自动监测装置,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垫料翻混工作。(二)夏季高温季节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在北京地区,夏季高温季节的气温超过30以上时间达到23个月,发酵床养猪的特点又是产热,如何解决夏季发酵床产热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猪的热应激,科学合理解决发酵床养殖安全度夏问题,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夏季高温季节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如下:1、调控发酵床产热掌握发酵床产热原理,控制发酵床产热条件,合理调控发酵床产热。首先要经常监测垫料温度,合理控制垫料湿度,保持垫料干爽,控制所接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其分解速度,以减少产热。进入夏季后,在仔细深翻一次垫料后,及时补充缺失的垫料,保持垫料干爽。2、减少翻动的次数发酵床产热随着翻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夏季炎热季节,应减少翻动次数,以降低发酵床产热,减少翻动次数的标准应当以猪的排泄物分解程度和厌氧分解产物来判断。3、调整垫料的湿度调整发酵床不同深度的垫料水分含量,可以调整发酵床的产热。可以将向下2040cm 的垫料水分调整到30%左右,将表面向下1020cm的垫料水分控制在30%左右,这样,当猪的粪尿排泄到某处时,局部垫料湿度可激活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强。而没有粪尿的地方由于湿度较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产热较少,降低了热应激的影响。要注意防止垫料过于干燥而造成的粉尘飞扬现象。如果在猪奔跑时可见飞扬的尘土,此时应向发酵床喷洒天惠绿汁液等营养剂稀释液或水分,以降低粉尘浓度。4、强化猪舍通风众所周知,温度、湿度和通风是发酵床养猪环境中相互制约的三个重要因素,通风即可以降低动物可感温度,又能排除发酵床产生的较高湿度,是夏季减少热应激影响的重要措施。采取两项技术措施解决通风问题。一是自然通风设计。采取南侧开大窗、北侧开小窗,南、北窗都采用低开窗以及开天窗的外围护设计,增强南北对流通风,造成暖湿气流上升从天窗流出,冷凉的气流从低开的南北窗流进,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循环。二是采用机械通风。建议采用轴向负压通风,如能安装水帘通风设施更佳。加强通风可以使得发酵床表层垫料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夏季高温的不良影响。5、保证猪栏内有一定的硬台面比例建造猪舍时,在猪栏内设计出一定面积的水泥硬台面,供猪只在夏季炎热季节自主选择休息地点,以躲避高温高热的影响。实践中采用1.2m-1.5m宽的水泥硬台面效果较好。按照猪栏面积计算,水泥硬台面一般按照20%-30%的比例来设计建造。6、铺设隔热材料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出现发酵床表面温度过高、猪只表现避热、水泥硬台面拥挤等情况,可在发酵床面上临时铺垫隔热效果较好的木板、水泥板等供猪休息躺卧。需要注意经常将临时地板下面的垫料翻松,防止时间长了造成局域型霉变或死床。五、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各个饲养阶段的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猪的阶段划分上与传统养猪基本相同,可分为母猪空怀与妊娠阶段、母猪哺乳阶段与乳猪阶段、育仔猪阶段、育成猪阶段、育肥猪阶段等五个阶段。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应用到猪的各个饲养阶段,但是,在不同饲养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发酵床养猪的原理和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一)空怀、妊娠母猪发酵床养猪技术能够为空怀、妊娠母猪提供松软、保温的垫料,在保护胎儿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母猪在空怀和妊娠阶段所具有的特殊生理现象以及胎儿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温度的要求,在设计和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空怀、妊娠母猪的发酵床猪栏要设计出一定的运动空间,以保证母猪的运动量。每头母猪应有至少2.8m2的空间。2、猪栏内发酵床面积应达到每头猪至少2m2,以使得猪的排泄物得以充分消化分解。3、猪栏内水泥硬台面每头猪至少有一个躺卧位。实践中在猪栏内靠近过道一侧设置不低于1.5m宽的水泥硬台面,供母猪躺卧,以便在夏季炎热季节躲避湿热产生的热应激。4、注意发酵床垫料不能过于潮湿,要采用干法制作发酵床,使得母猪粪尿分解部位的水分达到微生物的需要即可。(二)哺乳母猪哺乳母猪应用发酵床技术既可以分解母猪产生的粪尿,达到“零排放”,也可以改善哺乳仔猪的生长环境。哺乳母猪发酵床是发酵床养猪设计中较复杂的部分之一,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依旧保留产床,在产床后端设计使用发酵床,产床后端应探入发酵床5060cm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分析师初级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学教授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销售代表产品推广方向招聘面试预测题集
- 2025年仓库管理员理论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财务经理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实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一
- 2026届上海市同济大学一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道路行走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药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 物业管家培训 课件
- 征兵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保安证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T/CAQI 27-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课件
- 私人光伏安装合同协议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