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寒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探析【摘要】“80后”的命名最早起源于文坛,特指以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等为代表的一批生于1980年之后的青年新锐作家。 韩寒,“80后”作家代表人物,自200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十余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在文坛掀起一股“韩流”,给“80后”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其文学作品具有和其它文学作品不一样的文化价值。本文从韩寒作品中体现的秋意青春、青春体验、反叛传统几个方面对其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关键词】 秋意青春 青春体验 反判传统引 言韩寒,1982年9月出生于上海金山。1999年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凭借作品杯中窥人,以辛辣的文笔和敏锐的思想,夺得一等奖。2000年出版反映应试教育弊病,以及青少年成长之痛的自传体小说三重门,其累计发行130万册,成为中国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之后陆续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杂文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飘来飘去等著作。从而引起社会上对了“韩寒现象”、“全才还是专才”等等各式各样的讨论,更加引发文坛中老年作家,也可以说是主流文学界的关注,以及各界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在这样的褒贬不一的声音中韩寒、“80后”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和有关的争论,超过了其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本文将结合韩寒的作品,来对韩寒小说中所体现的秋意青春、对社会现实的青春体验和反叛传统的文化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看一看韩寒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所在。一、秋意青春米兰昆德拉说过:“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相信而又一知半解的话。”(1)一部三重门使韩寒18岁就成名,这样的成名使韩寒走进一种全新的生活,但是也使他有了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一直到今天,韩寒27岁。他的经历比一般“80”后的经历更加丰富一些,但是,描写秋意青春在作品中贯彻始终的主题。无论是小说体裁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还是类似零下一度、通稿2003这样的杂文集,学生时代的经历,青春期的体验是都始终存在。除了韩寒以外,其余的“80后”作家的作品中描写的事件发生的的时间段也是大多集中于高中或大学阶段。而且“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不约而同地呈现了纷乱复杂、残酷绝望的色彩。用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的话说就是:“他们的文章,秋意太重,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一副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丢弃了他。”(2)曹文轩教授之所以这样说很正常。因为80年代出生的我们在物质方面大多数人是不缺乏的,但是,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痛苦,而上一代或下一代是无法了解的。我们的痛苦和前任不同的只不过是鲁迅、郁达夫他们那一代人是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痛楚,海子他们那一代人是为理想的幻灭而痛苦。而“80后”就承受着对教育、家庭、学校给于的各种压力,我们违者理想而风斗,但是却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而迷茫。韩寒少年成名,看似光鲜亮丽。但成名之前,韩寒和任何一个“80后”青年人没有区别,一样要忍受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与无助,一样要承受应试教育的煎熬。尤其是韩寒这样一个并不是以学习成绩见长的特别的孩子,却偏偏生活在一个以分数衡量一切,以文凭认定能力的时代,其压力可想而知。在韩寒父亲韩仁均先生写的儿子韩寒一书中这样写到:“韩寒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他也在作着努力。初三一次数学测验,一直拿七八十分的韩寒考到了100分。韩寒从来没考到过100分,所以数学老师不相信韩寒能考100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他将这张试卷再做一遍。韩寒正好有一个地方看不清楚,就问老师。老师说你做过的会不知道?便断定他是抄的。按韩寒的性格,他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不然他从一开始就可以作弊,把名次弄上去一点,何必惹我们不开心?这件事使韩寒的心灵受伤较深,从此也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要是老师当时用另一种方法处理这件事,比如信任韩寒,鼓励韩寒,我想韩寒也许从此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说不定。”(3)如此看来韩寒一开始并不是像大家认为的反叛现行应试教育,他之所以写出如三重门、零下一度中对学校、教育等等批判的言辞是有原因的。我们也更加可以理解为在韩寒的书里老师几乎成为一种负面的存在。在韩寒的教师的问题一文中,韩寒曾经以非常极端的文字写过他对教师的看法:“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孩子是一个很容易对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产生崇拜心理的人,可是能当教师的至少已经是成年人了,相对于小学的一班处男来说,哪怕是一个流氓,都能让这班处男肃然起敬。所以首先,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难听的人才选择了师范,而在师范里培养出一点真本事,或者又很漂亮,或者学习优异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来做老师,所以在师范里又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教师。所以可想教师的本事能有多大。”(4)在韩寒的小说中,老师一如既往的维持着反面的形象:“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些老师不怎么样,当然我这是就我们学校而言。看其他学校的兄弟一个一个和我似的,我就知道至少在我接触的地方是这样的。我的刘班主任,外表和内在一样虚伪,她的口头禅是:X X X,叫你的家长来一趟。因为她仅存的师德告诉她自己,亲手打学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她要做的是将这个任务下放给各个学生的家长。因为目的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而且自己还省下力气,可以有时间构思下一个挨打者是谁。”(5)学校在韩寒的笔下一无是处,老师的形象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突然转为低级职业,但是,在韩寒如此尖锐的语言背后,却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韩寒:“自从我懂事以后就对每个我念过的学校充满失望,而更令人失望的是,我进那些学校之前,总是对它们充满希望。”(6)大家一直认为韩寒不在乎自己七门功课不及格、高中退学、没有上大学,但实际上韩寒是被应试教育所伤害的孩子,他也为成绩努力过,但却无果。而韩寒成名之后,无论是早期的关于“韩寒现象”的讨论,还是后来的和白烨、谈歌等许多人的论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应战,以及后来面对的签售、盗版。我们都看到了韩寒的无奈,有很多事情是一个20出头的“孩子”无法承受的。所以,无论是三重门中的林雨翔,一座城池中的“我”和健叔,还是像少年啦飞驰中的“我”和铁牛,一直后来出版的他的国中的左小龙,无一例外的都经历了不幸福的学校生活,并受到生活的种种挤压,最终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虚空感。在“80后”作家中不仅韩寒把笔触伸向残酷的青春,春树、李傻傻等“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也是残酷无比。春树的北京娃娃写了一个叫林嘉芙的女孩从十四岁到十七岁坎坷无比的情感经历和令人心痛的人生历程;李傻傻的红X笔下的沈生铁打架、被学校开除,并最终在社会的压力下走向杀人的绝路;李海洋的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张悦然的红鞋等文本中主人公们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也同样给我们述说着他们另类虚妄的青春经历,青春在“80后”作家笔下是一个无比灰色与残酷的关键词,他们的青春如同秋天一样荒凉。二、对社会现实的青春体验韩寒虽然以一种很极端、很另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韩寒一直在关注社会现实,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展示自己对现实的这种关怀,用作品来展现他在社会现实中的青春体验。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在揭示“80后”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还深刻地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展现了一个17岁的少年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拷问与思考。林雨翔不仅仅是韩寒的自传体同样是“80”后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存在关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对我们而言,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升学、就业。这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育。在和平时代中,人人都在说“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家长、学生切身利益的最大问题。由此一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升学压力和未来不确定的就业形势,使“80后”处于巨大的烦恼与焦虑之中。17岁的韩寒已经能够以强烈的自我个性意识,以犀利、客观的语言,用小说的形式在讲故事的同时对应试教育进行严厉的思想批判,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反叛。“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7)“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8)不了解韩寒的人可能认为他只是在批判现行应试教育,但这些都只是他早期的作品所体现的。日益成熟的韩寒开始对其它社会现实关心,把关注的目光从对现行教育制度批判的层面拓展开来,韩寒已经把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次的招商大会一定要招来有大影响的企业,像这次的波波印刷厂一样,亭林镇一定要做大,做全国最大的项目,亚洲最大的项目。比如在厦门被停工的PX项目,就可以招到亭林镇嘛,有污染可以治理,一没有污染就没有政绩,没有污染就没有进步,PX太显眼那就改个名字么,叫XP有什么不好么,人家还以为是做软件的么。在政策上,要宽松;在税收上,要在特殊的政策下再给予政策,吸引这些大公司过来;在土地上,要做到事先平整,亭林镇的乡镇格局很不合理,农民住房分得太开,很不利于开发。尤其是大规模开发,你让那些大企业来这里,一看拆迁工作难以进展,就会打退堂鼓,所以要做到提前规整,先做出一个工业园区,但因为现在上面不让自己搞工业园区了,那就暂时叫工业园地。拆迁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告诉农民,集体利益大于一切,做钉子户可耻。”(9)这是2009年出版的他的国中亭林镇镇长在招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的讲话内容,主要是针对亭林镇的招商引资、未来发展而发言的。镇长的讲话不长,却把这几年的社会热点来了一个总结,既有厦门被停工的PX项目,又有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钉子户现象,这都显示了韩寒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并且通过对镇长这段官腔十足的讲话的描写,韩寒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当前社会中一些官员为了谋求政绩,一切以经济挂帅,不计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为自己谋利的升官之道,显示了韩寒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除此之外,无论是武侠题材的长安乱,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光荣日,还是荒诞题材的一座城池、他的国,韩寒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都是贯彻始终的,韩寒通过自己的笔来描写、揭露社会现实的阴暗面,并力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以求得自己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韩寒对显示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显示生活中韩寒不是个只会说些嚣张言语,摆出叛逆姿态的人,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着社会。无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地跑到地震前线救灾,还是在他的文学性并不强的博客里所关注的诸如井盖子丢了等小事,叛逆青年韩寒正在努力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力图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随着时光的流逝,“80后”在成长,尤其是经过2008年之后,韩寒等“80后”作家日益成长,他们不再把目光局限于自己的那个小圈子,他们正以他们所独有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完成自己对社会所应该尽到的责任。三、反叛传统的文化心理韩寒的作品并非有多么华丽的语言,我们看到的不是美,而可以说是“丑”。有社会现象的丑、有人们心灵的丑。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便是我们爱这些“丑”。但是我们却不能像韩寒一样来写丑,所以我们爱的更深的是韩寒的反传统的文化心理。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成长环境虽然较前几代人宽松,但是限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特殊性,青年一代虽然富于冒险精神,大胆、热烈,追求自己的个性,但是在传统主流文化的驱使和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大部分青年心智人格、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还是没有完全挣脱传统文化意识的束缚。尤其是与前面的几代人相比,80年代出生的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试的挤压。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大部分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于是他们的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父母便想把他们在文革时期失去的青春在他们80年代出生的子女身上弥补,“从极度的个人崇拜与狂热理想主义中醒来的这一代人,仿佛大病初愈之人,急切地需要滋补品,而最好的精神滋补剂,莫过于他们又产生了新的希望与精神寄托,这希望来自他们的子女:这唯一的孩子,甚至在还未降生之前,已经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期待,他们注定要成为父母手中被驾驭的牛犊,在走向成功的土地上耕耘,以释放父辈被压抑的意志与欲望。”(10)80年代出生的我们承载了两代人的梦想,一个急功近利的梦想。于是我们只能被父母送去各种学习班,别无选择的在考场上冲锋陷阵,从小学考到大学,直至参加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考试剥夺了我们正常的与人交流的机会,只能顺着师长的期许去学习,最后再听从家人的安排和顺应着大流考公务员、考各种职位,只能带着青春期的困惑与苦闷生活。而原本应该给于我们支持与帮助的父母却在生活的繁琐事件和社会主流的驱使下放弃了教育,只是逼着我们去学习。韩寒的出现,吐露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真正体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反叛情结:“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一个人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可能越全面发展越是个庸才。说一个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能力,我觉得逻辑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东西。古人不学高等数学,难道就没有逻辑能力吗? ” (11)“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的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12)虽然我们不可以和韩寒那样公开的与现行教育制度决裂,公开的与一切权威部门或个人对着干,过自己想要的随心所欲的生活,但通过读韩寒的作品,旁观韩寒的人生,起码可以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愉悦感,伴随韩寒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起精神梦游,一起获得心理的巨大满足。三重门中林雨翔对学校规矩的违背,对老师的冷嘲热讽;像少年啦飞驰中“我”、老夏、老枪等人的渣滓形象等,都使“80后”的心理受到强烈冲击,获得一种精神的快感,并诱发他们隐藏的叛逆意识:原来我可以这样活呀!韩寒不仅在精神上反叛传统,在写作实践中,也一直保持一种反传统的姿态。写点东西,是我们常做的事,但写点真实的东西却不简单,因为文学话语权是我们无法掌握的。大多数年轻人虽然对这种强势的话语权充满反感,甚至想对这种侵入自己生活的规则进行反抗,但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并接受那些自己感到陌生,与自己不同的东西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它们当作“又一个我”。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我们不能去揭发、抨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果那样了,我们会成为另类,会成为老师、家长要教育的对象,所以我们只能隐藏真实,只能忍气吞声,伪装成一个“好孩子”。这就构成了“反抗接受”的二元格局,也就使得年轻人在青年期充满了矛盾。韩寒却背叛了这种写作套路:“写小说的凭什么写到男女分手就得命令老天掉几个雨点下来?凭什么主人公思想斗争时非要正值窗外左打一个雷右闪一个电?凭什么若干年后分手的双方一定会在霓虹闪烁的街头重逢?公厕门口就不可能撞上了?这就是所谓的高于生活?”(13)韩寒在谈到三重门的创作时曾说:“我写三重门的时候,出现了两次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一次还是在结尾。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连用两次呢?是前后呼应体现主人公的落寞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作者觉得这句话很好,但是因为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写到最后忘了前面用过一次,所以不小心又用了一次。”(14)韩寒彻底摒弃了“文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规则,颠覆了在青年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固有秩序,尤其是高考作文的模式,真正吐露了我们的心声,缓解了我们的写作压力,迎合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传统的文化心理,韩寒成为我们的代言人。结 语从17岁到27岁,是韩寒生命中最重要的10年,也是一个作家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的最关键的时期,更是我们了解韩寒爱上韩寒的重要时期。1999年,17岁的韩寒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横空出世,其犀利的语言,幽默的文风、深邃的思考,令人惊艳,随后韩寒一发不可收拾,以特立独行的叛逆姿态成为反抗现行教育体制的斗士,并成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是很有才气的,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他写出了我们这一代的心声,把我们压在心里的话全部吐露,我喜爱韩寒,佩服他的勇气。但韩寒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及社会影响价值,韩寒所吸引大众目光的并不是他的文学作品,而是他的叛逆出格的言论,这样对于一个作家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在“90”后作家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如果只靠着人们的争议来获得人气,那么韩寒的文学之路不会长远。所以我希望这块我喜爱的这块“上海的大金子”真正地用他的才气和创作才华继续牢固在文坛的地位,不要成为文坛的一颗流星。注释:(捷克)米兰昆德拉著 景凯旋译玩笑 M 作家出版社 1990 第 曹文轩他们的意味一“80后”写作与时代 J 中关村杂志 2005年1月号 韩仁均儿子韩寒 M万卷出版社 2000 第34页 韩寒通稿2003 M 作家出版社 2003 第7页 第76页 第64页 第38页 第43页 韩寒像少年啦飞驰 M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第16页 第126页 韩寒穿着棉袄洗澡 三重门后记 M 万卷出版社 2008 第248页 韩寒他的国 万卷出版社 M 2009 第67页 王裕如不安的太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心理探索 M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第18页 韩寒三重门后记 M 万卷出版社 2008 第247页参考文献:1、韩寒三重门,万卷出版社,20082、韩寒像少年啦飞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3、韩寒一座城池,万卷出版社,20084、韩寒长安乱,万卷出版社,20085、韩寒光荣日,万卷出版社,20096、韩寒他的国,万卷出版社,20097、韩寒通稿2003,作家出版社,20038、韩寒零下一度,万卷出版社,20089、韩仁均儿子韩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米兰昆德拉著 景凯旋译玩笑,作家出版社,199011、曹文轩他们的意味一“80后”写作与时代,中关村杂志,2005年1月号12、王裕如不安的太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心理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13、李傻傻红X,花城出版社,200414、春树北京娃娃,远方出版社,2002年15、张悦然红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6、李海洋少年查必良杀人事件,接力出版社,200517、韩寒新浪博客:http:blog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园区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含配套设施)
- 公司法务外包市场-洞察及研究
- 单招生物专业试题及答案
- 地矿专业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兵器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医学类专业试题及答案大全
- 物业品质年终工作总结
- 消防安全消费培训课件
- 泳衣英语教学课件设计
- 信息部工作总结和计划
- 鼻炎的培训知识课件
- 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
- 前列腺增生科普课件
- 项目部商务管理办法
- 20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编制外)招聘1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精麻药品培训知识课件
- 2025细胞与基因治疗科研领域蓝皮书
- 2025年财务核算招聘笔试模拟题
- 保管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驾驶员实用英语口语
-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第1课《我的祖国》--湘教版(12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