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方孝孺之死对明代士风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06生箜论方孝孺之死对明代士风的影响张树旺提要笔者通过论述方孝孺学行修养和他在明初士人的影响,来分析读书种子的内涵.通过对读书种子在明代士风中的意义的分析,笔者认为,明成祖朱棣N-孝孺的屠戮,恰恰是对明代士风最大的破坏,是造成明代中后期士风崇尚清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关键词方孝孺读书种子士风清谈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6)ol一007706一,宋门凤凰与殉道正学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元末明初浙江台州宁海人(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卒于明建文四年(1402),明初着名儒者,明清士儒皆尊其为正学和读书种子.关于明初学术演变,明史?儒林传载: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镬秩然.孝孺之父方克勤(字愚庵)就是此时浙东程朱理学复兴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明谢铎有诗日:我台之学,考亭是师.迨于愚庵,实闻而知.孝孺幼承庭训,受家学影响颇深.二十岁时承父遗命受教于明代文臣之首的着名学者宋濂.在宋门三年,他废寝忘食,发奋读书,成就日新而月不同.宋濂门下多天下名士,然皆自认为学识在孝孺之下.即使是先辈学者如胡翰,苏伯衡等也自谓勿如孝孺.宋濂喜称孝孺是孤凤凰,日:晚得天台方生希直,其为人也凝重,而不迁于物,颖锐有以烛诸理.间发为文,如水涌而山出.喧啾百鸟中,见此孤凤凰,云胡不喜!宋濂深喜孝孺.认为孝孺已经能通达儒理,怀道自重,不为外在事物所移了.故喻其他弟子为百鸟,喻孝孺为孤凤,以赞其出类拔萃的成就.可见天赋英姿,加之学界泰斗的宋濂的推奖,年青的方孝孺已经是超群绝伦,声名鹊起的人物了.但是人生遭遇让孝孺深刻地体验到政治的残酷.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皆冤死于莫须77有的株连中.洪武九年(1376)其父冤死于空印案,洪武十四年(1381)其师宋濂又冤死于胡惟庸案.亲身经历的大规模无理的血腥屠杀让孝孺对现实政治极为不满.自洪武十三年(1380)孝孺返乡居家读书.在长达十数年家居岁月里,孝孺冷静地分析明初的政治现状,写下了许多着名的政论文,并得到了广大士人的认同.因故洪武十五年(1382),二十五年(1392)两次受召,朱元璋皆以政见不合,仅于二十五年(1392)授汉中教授.明太祖去世,遗令孝孺辅建文帝.孝孺以卑微之职一举登上天下瞩望的位置,被士人视为是明初尚刑严酷政策转变的信号.建文帝非常倚重孝孺,日侍左右备顾问.凡将相大政,议辄咨焉.时朝廷削藩,燕王朱棣借机以清君侧为名造反.朝廷讨伐之诏檄皆出于孝孺之手.建文四年,燕兵破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孝孺得君行道的理想破灭,遂自求一死.他不逃不降,公然为建文服丧.朱棣逼他起草登基诏书,他不从且大骂燕贼篡位,遂出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湛十族,诛873人的壮烈悲剧.二,读书种子孝孺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明代儒林的状况和思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关注孝孺之死的影响的是刘宗周.他说:考先生(指方孝孺引者按)当时已称程,朱复出,后之人反以一死抹过先生一生苦心,谓节义与理学是两事,出此者入彼,至不得与扬雄,吴草庐论次并称.于是,成仁取义之训,为世大禁,而乱臣贼子,将接踵于天下矣.悲夫!分析刘宗周的话,我们发现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孝孺之死所造成的后果:节义与理学是两事,出此者人彼,成仁取义之训,为世大禁,而乱臣贼子,将接踵于天下;二是方孝孺的一生苦心.暂且不论其二,先看其一.刘宗周认为,孝孺生前就已经号称程朱复出,可见其在理学上应该是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的.但是其殉难后,士人反而只认为孝孺有气节,并不承认其在理学上的成就,甚至认为有气节而无理学的孝孺反而比不上像汉代扬雄,元代吴澄这样节义有亏但在学术上有建树的学者.刘宗周认为,士人视成仁取义为学者的禁忌,这是可悲的士风上的弊病.但从另一面讲,显然刘宗周认为在孝孺那里节义与理学是合一的,是值的学习的.那么这种节义与理学的合一,表现在哪里呢?孝孺之后士人在节义与理学的分离又有什么表现呢?当朱棣发兵南下时,他的重要谋臣姚广孝曾以孝孺为托,说武成之日孝孺必不肯降,请勿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一句读书种子,可知孝孺在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为什么孝孺会被称为读书种子,我们从宋濂对孝孺的评价与孝孺自己的言论可见一斑.宋濂称赞孝孺的学术成就说:凡理学渊源之统,人物绝续之纪,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离析一丝,而会归于大通(通当为道引者案).生精敏绝伦,每粗发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极.本末兼举,细大弗遗.可见孝孺在理学,历史和礼仪制度上能综罗百代,至广大而尽精微.这是读书种子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然而读书种子的精神不只如此.我们从他的志向中可以得知:其大者,将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俾人得乐生达理;其次亦将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今准;下此犹当着一书,据所蕴蓄,补艺文之遗缺,续斯道于无极.78仆将抱遗经,陈之达者,而施之于天下.苟未欲治斯世,着之在书,授之其人,乐之以终身.孝孺之志向,首选在于将终生积学推广于世,使天下得以养教遂生.其次在于整理圣人之成法,着之在书,以为来世之准绳,以传诸人,以续道之统绪.可见读书种子的精神不仅在于读书,更重要的在于学以用世,得君行道.明史称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其好友王绅也说:圣贤任道之心虽一,而行道之势则不同.伊尹周公得志而见于功业,孔子孟子不得时而托于空言.其事虽殊,要其归则一也.后之学者不察其心,而离于二端.专功业者则诋立言者为空文;务立言者则谓必藉是以明道.天台方希直其言功业,则以伊周为准,语道德,则以孔孟为宗实有志于圣贤者也.可见读书种子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将道统与道学分离所造成功业与空言两端合二为一,作到像伊尹,周公那样以道事君.读书种子出仕是为了行道而非为利禄.他固守价值理想,以之作为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的准则,以讲明道学为已任,以振作纲常为已责,以继往绪开来学为已事,以辅君德起民瘼为已业.他凭借道这一超越的精神力量,批判君主违背价值理想,甚至与君主对抗以推行其价值理想.如果再结合孝孺事迹与逊志斋集所载的孝孺其他言论来看,孝孺真正做到了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所以读书种子的含义就是儒家修已以安百姓内圣而外王的理想人格.三,士风流弊的原因那么读书种子之死给明代士人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执果索因,看一下明末清初的学者是怎样看待明代士风及其演变的后果的.李堞说:宋后,二氏学兴,儒者浸淫其说,静坐内视,论性谈天,与夫子之言,一一乖反,而至于扶危定倾大经大法,则拱手张目,授其柄于武人俗士.当明季世,朝庙无一可倚之臣.坐大司马堂批点左传,敌兵临城,赋诗进讲,觉建功立名,俱属琐屑,日夜喘息着书,日此传世业也.卒至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呜呼,谁生厉阶哉!顾亭林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昔王衍妙善玄言,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日: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上述所引代表着当时学界的一种公认意见,即明之亡亡于士人之清谈与疏佞.我们姑且不去苛论士人清谈,疏佞与明亡的关联,暂且承认有士人清谈,疏佞的这种事实.何以出现清谈孔孟,不谙世务的这种现象?我们正可从上述刘宗周评价方孝孺的言论中求得答案.刘宗周实在是有感于明末儒学道德理想与士民人伦日用的脱节,才出此言的.在刘宗79周看来,正是因为明末士大夫缺少了关心世用的精神,其学术活动才沦丧为放荡的话语形式的,所以他才下决t,2q正之.梁任公说:(蕺山引者按)以嗅独为入手,对于龙溪王畿,近溪罗汝芳,心斋王艮诸人所述的王学,痛加针砭,总算是舍空谈而趋实践,把王学中谈玄的成分减了好些.黄宗羲显然继承了其师的精神,其师说晚明士人节义与理学是两事,宗羲则说这种现象为讲学而不修德: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废百乎?时风愈下,兔园称儒,实老生之变相:坊人诡计,借名母以行书.谁立朝庭之中正?九品参差,大类释氏之源流;五宗水火,遂使杏坛块土为一哄之市.可衰也夫!所以为了针砭时弊,他们师徒都极力推崇方孝孺.刘宗周说孝孺扶持世教,不愧千秋正学而两度辑录方孝孺的文集.且言行一致,以死殉于明,践履了自己的诺言.黄宗羲明儒学案将方孝孺列为卷首,认为孝孺一生以圣贤自任,持守之严,刚大之气,与紫阳相伯仲,固为有明之学祖也.由此可见,刘宗周,黄宗羲推崇方孝孺是因为其将节义与理学合而为一,以儒家道德理想来教化,改造当时社会.事实上,刘,黄二人揭示的正是明代士风演变的大问题.从上述所引刘,黄二人的言论显然可知,他们都认为明代的士风在初期是高洁的,而到了末期却是衰败卑污的.但是将明代的士风败落归于讲学活动也仅仅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因为同样是对待讲学,学者的态度则迥然不同.着名明史专家孟森先生说:以道事君,固非专以保全性命为第一义矣.风气养成,明一代虽有极黯之君,忠臣义士极惨之祸,而效忠者无世无之,气节高于清世远甚.但孟森先生总结这一现象的原因却说:明一代士大夫风尚最可佩.考其渊源,皆由讲学而来.与李螓,顾炎武相反,孟森先生将明代士大夫高尚节操形成的原因归结于明代的讲学活动.前后学人对明代讲学,清议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岂不是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孟森先生所讲的士风主要是针对明代初期而讲的,是明朝开国以来,能够重视扶植清议,作养士气,即太祖皇帝作养士气之结果.而明末清初学人的言论主要是针对明中晚期的士风讲的.可见讲学活动既可以促进士风,也可以败坏士风.士风的演变的动因显然不能从讲学中找.沈德符日:国朝士风之敝,浸淫于正统,而糜溃于成化.孟森先生也说:超超玄悟,一转而入于禅,自陈白沙已不免.按照他们的说法,至少在明代中叶,士风已经有了明显地变化.真正学以致用的儒者,已经找不到几个了.那么是什么障碍使得明代文人在儒学的承传上,产生这样的败像,以至于讲学盛行,而修德者无几了.在这里读书种子之死的后果就彰显出来了.李贽说:一杀孝孺,则后来读书者遂无种也.无种则忠义人材岂复更生乎?那么无种的读书人又有什么表现呢?明代大儒薛暄说:古之为士者,既自广其学,而充其道矣.进而有为也,必以其义,而推其有于人人.至于得失之际,初无介于怀焉.后之人不然,修于己者不力,而侥幸于名位之得.得则意气横肆,以矜骇于庸人之耳目,以求遂其朵颐之利欲,而及人之实,未必有也;不得则悄然忧,爽然叹,立若无所自容.在明初绝对皇权的政治条件下,君主不允许有异于意识形态的思想存在,更不允许有抱有同一价值理念的阶层与之争社会主导权.这就已经从大的方向决定了读书种子的悲剧必然发80生.绝对皇权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读书人无种.读书种子之死的震撼力量使士人们悄悄地改变了他们生命品格和价值取向.成仁取义之训,为世大禁.恐怖政治所要求的固守理想与保全生命之间选择的巨大重压,使得明代士人不能不表现出集体性的道德失节.在坚守理想而丧失生命与保全生命而放弃理想之间,选择了后者.可见政治恐怖主义不但是对士大夫血肉之躯的戮杀,更主要的是对他们的道德节义感和价值观的摧毁,使他们不能承受忠义之重,不敢以道事君,不敢以理想用世.但是明代士人再怎么甘心做一个毫无气节,热衷于利禄的专制政治工具,也不会全然忘记他们自己作为读书人的天然角色.他们承担着道统续绝的天生历史责任.现实政治环境使他们不能作方孝孺式的读书种子,难道还不能讲学吗?读书种子的精神意味着要在充满了艰难和危险的个人实践中才能完成,而讲学却是仅靠话语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他们认为能避免承担历史责任的惟一选择.于是讲学盛行.但是从此道德与讲学分离了,节义与理学是两事了.然而,一旦讲学以虚伪而欺世的方式成为普遍的现象,其讲述的道德就没有了任何的实际意义.所以晚明社会士风崇尚清谈,话语疏佞,正是反映了其与黑暗政治有间的内心意向.失去了儒家人世精神的讲学活动最终与佛家合流也就显得很合理了.所谓讲学之风,至明季而极盛,亦至明季而极弊,姚江一派,自王畿传周汝登,汝登传陶望龄,陶龄,无不提倡禅机,恣为高论.龄至以因果立说,全失儒家之本旨.在明代后期士大夫之间逐渐形成了一股逃禅之风,竞出现了禅悦,明季士夫风气的局面.他们逃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创寺修庙,施田立碑;或接纳高僧,谈禅说理;或披剃空山,着书立说等等,其盛况远超唐宋士大夫谈禅之习,直可与魏晋玄谈相媲美.在整个社会失去价值担当者的情况下,不独士大夫自己已经无法挽救自己命运与理想,整个时代离悲剧性的结局也为时不远了.讲明代之亡,归之于儒生士大夫们的袖手清谈,纵然过于绝对,却也难以否认它是一种事实.而探讨这种清谈与逃禅之风的动因,只能从绝对皇权对读书种子方孝孺的屠戮说起.正是从这样一种意义上,笔者认为方孝孺事迹,思想是明代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孝孺对于理解儒学及道统的学术品性和社会作用有重要意义;对明代士风前高后鄙,士节从勇坚操守到放荡不羁的演变过程有重大意义,对了解明代知识分子与政权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对王学的形成机制和王学弊端的探析也有重要启示.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儒林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7222页.明廖道南:直文渊阁侍读学士改文学博士方孝孺,殿阁词林记卷六,载于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2册,第249页宋濂:送方生还天台诗并序,逊志斋集附录.载于明方孝孺着,徐光大校点:逊志斋集,宁波出版社,2000年,第867页.明初四大案,空印案与胡唯庸案居其二,动辄株连上万人.明焦骇:玉堂丛语,中华书局,1981年,第137页方正学先生年谱载于殷萝霞选编:浙江学人年谱(全四册)第三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583页.清黄宗羲着:明儒学案,师说,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明史?方孝孺传,第4019页.宋濂:送希直归宁海五十四韵,逊志斋集附录,第869页.81谢太史公书,逊志斋集卷九,第271页.与郑叔度八首,逊志斋集卷十,第317页.明史?方孝孺传,第4017页.王绅事迹载于清沈佳撰:王辛书华川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日照市岚山区事业单位高校专场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用青年见习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春急救中心公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10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沭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非事业编制)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佛山市高明区选聘公办初中校长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第十师北屯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才(2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1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河北邯郸市肥乡区选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10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河南郑州空中丝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顺德农商银行总行数字银行部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监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辩证及护理方案
- T-SZEIA 001-2024 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变电站电气设备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含答案解析
- 简易钢结构雨棚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苏州市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2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气管支架临床应用》课件
-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分析及反思
- 2024新指南: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