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转基因”这个在全球承受无尽争议的词汇,成为2014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之一。而争议的关键在于人类是否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技术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此,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花卉奔向了市场。例如2005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不仅带去了荣耀,也带去了一些植物种子。例如带去的青椒的种子,强大的宇宙辐射让种子发生了变异,内部的基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种出来的青椒,形状与原来纯种的青椒有明显不同,我们把这种新型的转基因变异青椒叫做“太空椒”。这种青椒,个头大,颜色浅,营养含量高。备受大多数消费者喜爱。这些都是属于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福音,但新的问题也随之涌现,对于转基因技术走进生活这一事件,质疑声不绝于耳。我们应该对其一分为二地看,既有利也有弊,人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其利弊,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来使用。 首先要肯定转基因技术的有利方面。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因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质量提高。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转基因的不利方面。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两面性。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1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1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禁止外国公司随便在中国境内进行危险的实验,销售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品。否则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得不偿失。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应用领域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药物领域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预防乙肝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全球占比1/3,病毒性肝炎死亡人数全球占比一半 注射乙肝疫苗是战胜乙肝病毒的最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乙肝疫苗产量少又不安全 转基因乙肝疫苗横空出世,既便宜又安全,全面占领国内市场 转基因乙肝疫苗帮助中国减少了上亿感染人数,挽救了几百万国人生命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治疗糖尿病l 中国糖尿病患者1.14亿,全球1/3糖尿病人在中国l 治疗糖尿病主要依靠转基因胰岛素l 要降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还得靠转基因技术的革新食品领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得到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以及喂养家畜得到的衍生食品,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被广泛质疑,国际社会对其尚存有很大争议。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如常见的农作物转入Bt(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和Ht基因。Bt基因编码的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分泌的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比如小菜蛾)有毒的蛋白质,携带有Bt基因的农作物在生长时亦能自己产生这种毒性蛋白,因此不需要使用农药,靠农作物自身杀虫。这种毒蛋白只对虫子有效,尚未证据显示其对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有致毒致敏作用;Ht基因又叫抗除草剂基因,它指导的蛋白质能够在植物体内分解除草剂物质,使植物获得抵抗高浓度除草剂的能力。因此在田间喷洒除草剂之后,杂草会因为对除草剂的抵抗力不足而被杀死,而农作物得以正常存活。相对于非转基因农作物使用机械来除草,种植转Ht基因的农作物更加经济。主要影响生态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量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12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幅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并认为发展转基因作物可减少温室气体排量。ISAAA在年度报告中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节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减少了约230亿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外田间耕作。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较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物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同样存在各种风险,例如:n 导致杀虫剂用量增加(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n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n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n 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n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n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社会质疑2000年3月,克隆小猪“横空出世”。随之而来,欧美之间也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转基因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仍然还有诸多疑问:到目前为止,官方没有公开转基因产品成份的详细成分列表和长期的安全跟踪研究数据。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转基因后的作物本身已经是虫害等自然生物的天敌,存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可能。学者批评威廉恩道尔,旅德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者,著有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粮食危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等多部畅销书。在粮食危机一书中,恩道尔表示少数人正围绕粮食进行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他们以转基因工程研究为手段,实现对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家畜产品的控制 。他还说:“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种子及与其配套的农药能够提高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也不会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际上栽培转基因作物一段时间以后,除草剂的使用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多。重要事件巴西坚果巴西坚果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丽拼音教学课件
- 员工感恩培训
- 技术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宿州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白城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黄石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2025年3D打印的金属成型工艺
- 2025年3D打印的药物递送系统
- 中国银行2025阳泉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业银行2025成都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第8课 西溪湿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1)人·自然·社会
- 江淮十校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网络货运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人体十二经络系统解析
- 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教科版三上科学(新教材)
- 消防系统信号传输方案
- T-WHCIA 1008-2025 城市道路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DB15∕T 3644-2024 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规范
- 2025年7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审计局招聘专干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交通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