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列仅为23%,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国家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最近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2、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 一是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二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3、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意愿、举措还没能传递到基层农场、工厂、市场和监管层。在各地,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制于薄弱的产业基础依然散乱,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难以计数,而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监管乏力。再加上GDP至上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为了带动税收、拉动就业,纵容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经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使一些小隐患积累成大问题。4、从管理来说,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无疑也是造成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农业部、质检局、工商局、卫生部等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和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力等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而食品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不健全的法制和相关规定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机会。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同时,检测标准的缺失。5 、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6、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 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管者,不可能食品的整个流通链都安插了监管者。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是经过人一项项完成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视,才会使这条罪恶的链条中断。诚信的严重缺失和道德的严重滑坡才是食品问题的本源。重建基本信用,特别是生产商的道德准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那该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呢,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又在哪?我认为应从一些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管理理念与模式。 从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转向“风险管理模式”,不是发生危机后才处理,而是在问题之前预测到风险,提前做好法律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实现“管理前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规范食品产业链,降低各种税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8月29日在该市政府常务上会称,“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凡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一般不是道德性问题;凡是反复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在机制体制出了问题;凡是这种问题怎么治也不见效的时候,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所以说,从改变管理体制、转变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费用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工作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重点规范管理好直接影响民生的几大食品问题,以点带面,推进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6强化食品技术体系建设。 7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8强化食品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目前社会日趋严峻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人们不禁要思考“这个世界怎么了?这里的人都怎么了?”本文将从心理分析入手探讨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心理驱动力,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一、 心理学理论的引入(一) 概念1、认同认同感需求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健康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与情感。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Tajfel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情,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管是电影院内的空爆米花盒子应该怎么处置,在某段路上车应该开多快,公共场所应不应该吸烟,还是在宴会上应该如何吃鸡,我们周围的人的做法对我们决定自己应该怎么行动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2、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二) 被认同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的统一自我实现欲望是人的社会性所附带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发挥自我才干成功完成某项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欲望,(不论这事情多小或者多大)。被认同需求是作为社会中个体的基本的心理需求,任何一个存在于社会或者集体中的正常人都有获得周围人认同的欲望。作为一个社会中人,除了满足自身温饱、安全、生理等物质基础需求外所作的一切社会行为都需要获取社会认同感。他需要有人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赞同他的行为。如此,一个人在成功时的心理需求(喜悦、自我欣赏)获取满足的同时还需要有周围人对其行为的认同,进而分享、分担他的成果,不管这成果是成功或是失败。(三)认同感的层级认同感是人在温饱、安全、生理等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所需要的一种心理需求。这些需求也是有级别的。这些认同是作为一个人类社会中的个体受社会、历史大背景、思潮等多方面影响而形成的人格特性,有偏勃的也有健康的。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人们都耻于经商,这种没有安全感的行当谁会去做(这种想法不正常)?人们都以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知识分子为荣;而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开始不惜一切后果和代价地发展自身“经济”和“仕途”与这种不正常心理驱动力相伴的就是“苏丹红”、“瘦肉精”、“毒馒头”、“毒豆芽”、“豆腐渣工程”、“萝卜招聘”、“世袭招聘”等等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支配人们社会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与社会、思潮、历史大背景等的紧密关系。再比如一个普遍的认同层级是:人首先应该需求社会的道德认同,认为其是一个有魅力、正直、可信、言行正常的人(道德模范等等),更不能违反社会法律、法规;其次是需要周围和社会对其爱好和技能的认同,认为其是在某个方面技能或者爱好上较为优秀能给予他人帮助,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人(先进工作者、劳动带头人等等);然后在以上被认同的基础上将其自身参与到群体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来,从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在社会活动中被认同(社会活动家、群体领导者等等)。当然有的人的技能和爱好本身就是社会活动和集体管理,那么他的心理需求中的2、3层级便和二为一,但不管怎么合并演变,作为社会中的人,其心理需求中“道德认同需求”都是第一位的。二、 违法违规行为的心理驱动力分析(一)大背景既然大部分行为都源于心理需求驱动,那么,违法行为自然也不例外。因为生计需要等物质需求而引发的违法行为这里不作具体讨论。前面也说了改革开放30几年人们对于财富和权势方面的价值观转变。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于财富和权势的价值观过“左”的话,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则有些“右”。而这方面的价值观是由整个社会大环境、大背景赋予给生活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人们的。当人们在一个畸变的心理需求驱动下所作出的行为也必然不正常;更可怕的是,当人们不认为这些心理感受所导致的这一心理需求是畸变的的时候,其驱动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最终必将由社会买单。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追逐财富主要是为了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提高自身幸福指数,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入,以及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普遍缺失,造成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有了钱就可以换取政治地位,有了钱就可以的思想不断扩散、扩大。如今,不择手段的捞取金钱和政治资本成为人们填补自身那份缺失了的精神需求的唯一方式。如此打破了旧有的道德体系,而在新的道德体系还没有被建立起来之前,各种潜规则出现了。我们知道心理需求决定行为,违法违规的表面驱动力是金钱和权力,而隐藏在这一驱动力背后的是违法违规人员内心深处畸变了的心理需求。(二)传染除生理需求、温饱等以外,人的心理需求中较底层的就是安全感,研究表明,所有心里疾患的根源几乎无疑例外的都源于不安全感。当一个人发觉其通过正常的努力应该获得的“财富”或者“政治地位”可能招致他人通过非正规途径掠夺的时候,其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产生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其心理上的不正常变化,这取决于其在正规方式上付出努力的多少和其心理的健康程度。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衰变:1、放弃与抽离当一个人经过其正常的心理驱动力通过努力获得不到其预期的认同的时候,首先会放弃其心理认同需求和努力,然后从心理上抽离开其所在的群体或者社会,这种抽离心理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将其身心与整个现实社会抽离,比如: 隐居或自杀。2、为敌另一种情况也很可怕,就是与周围环境为敌,心理上不再信任周围环境,从现实行为上开始破坏。3、同流合污既然有更便捷的“捷径”能够付出更少的努力来获取所谓的心理需求,即使这个“捷径”有悖于道德,但在当下没有道德框架约束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走这个“捷径”呢?于是一个原本正常心态的人被传染上了这种心理疾患。(三)正解要知道追求荣光和辉煌本身没有错,但并不只有金钱和权力能带给人获取荣光和辉煌。只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得的财富和政治地位才真正能给人以自豪,放弃追求被大众普遍认可的道德认同而不择手段的通过一些“捷径”为了金钱和权力而“奋斗”,得来的只有虚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荣光和辉煌。由虚荣心驱使而去获得虚荣的行为本身就是可笑的。当社会大部分人都默许这种虚荣心的时候,因这种社会心理(虚荣心)而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大麻烦。三、 原则与方法1、 治标(奖惩是快速见效的主要方法)1)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法规,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国。同时消灭“潜规则”。惩罚是遏制错误最节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的效果,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违法欲望,存侥幸心理的人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脑血管健康课件封面
- 笑对挫折主题班会课件
- 竹石说课课件范例
- 出借房子协议书范本模板
- 端午节介绍课件图片
- 出差报销协议书范本
- 合租室友公约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激光扫瞄显微镜项目发展计划
- 2025版股权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互联网+股权债权转让
- 2025版木屋安全防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考试真题卷详解与解析含答案
- 2025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调酒师资格考试题
- 煤矿常用地质图件
- 自考命题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策略
- 建筑工程项目土方放坡开挖施工方案
-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精选6篇)
- 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图片合集
- 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标文件
- 《动物生理学 -本科》课件动物生理学授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