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七鉴黄亚伟PPT课件_第1页
混沌七鉴黄亚伟PPT课件_第2页
混沌七鉴黄亚伟PPT课件_第3页
混沌七鉴黄亚伟PPT课件_第4页
混沌七鉴黄亚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SevenLifeLessonsofChaos,美约翰布里格斯英戴维皮特著陈忠金纬译,.,3,作者简介约翰布里格斯(1945-),1981年获美学和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英语语言、比较文学和写作系教授,著有丹炉之火创造性天才的炼丹术、隐喻诗之逻辑、分形混沌之模式等8本书,与F戴维皮特合著湍鉴浑沌理论与整体性科学导引。F戴维皮特(1938-),1964年获利物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著有核经、同时性物质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冷聚变掀起一场科学论战、无穷势戴维玻姆的人生与时代、哲人石混沌、同时性与世界隐秩序、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20世纪科学与思想史话等20本书,与戴维玻姆合著科学、秩序与创造性,与约翰布里格斯合著镜宇。,.,4,内容简介混沌理论,最初用于理解产生暴风雨、洪水和飓风的运动,如今正被用于从医学、战争到组织如何形成、变化的社会动力学和理论。混沌正从一个科学理论演变成文化隐喻。,.,5,在本书中,作者全面介绍了混沌理论,阐述了接受日常生活中混沌的七条鉴识:创造、运用蝴蝶力量、行云流水、上下求索、观世术、在时间内生活、回归整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忠告。本书表明:我们与其抗拒生命的不确定性,不如接受他们提供的诸多可能性。,.,6,前言混沌理论的隐喻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shu】,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某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7,庄子应帝王启示如同庄子中的故事那样,复杂新科学意味着:我们应当视混沌为友,而不是企图将混沌之不可预见性纳入我们的思维定式和成见中去。应当接受或者赞赏这样的观点:我们与混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沌新科学并行于或恰好赶上庄子或易经中所表现的那种中国古代智慧。,.,8,混沌的科学思想,源于研究人员对气象学、电路、湍流等复杂的物理系统的研究。在本书中,我们试图(至少在隐喻意义上)将混沌运用于社会活动中去。阅读本书时,你可能沉思:奇怪吸引子、分形、反馈、“蝴蝶效应”、自组织等混沌概念如何与布洛菲尔德对于“太极”的描述相契合。有一种关联是明显的。混沌科学描述了一个无限复杂的宇宙,其中,万事万物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也是易经所描述的宇宙。,.,9,第1鉴创造来自涡旋的鉴识第2鉴运用蝴蝶力量微妙影响的鉴识第3鉴行云流水关于集体创造与革新的鉴识第4鉴上下求索关于简单与复杂的鉴识第5鉴观世术关于分形与推理的鉴识第6鉴在时间内生活关于分形时段的鉴识第7鉴回归整体关于新观念的鉴识后语第7.1325鉴遗漏信息、中心的整体与漏洞,.,10,第一篇:“混沌”中“正负反馈”造成动态平衡,从“分岔点”产生有序。人类的创造与此类似,也来自于思维中的混沌。,.,11,混沌科学家发现,只要将水加热到稍低于沸点的某个特定温度,变化就会出现,水自发地形成一种规则的涡旋。在此之前,首先必须达到“分岔点”(分离点),然后系统就能自行转化。两种反馈机制:一是负反馈(大自然温度);一是正反馈(音响),变得紊乱。,.,12,混沌理论教导我们,当我们心里的想法发生转变时通过放大和分岔我们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大,我们就能体验到存在和真实。我们将变得富有创造性,而那才是真我之所在。精神病学家谢尔伯格提指出,精神病发作看似混乱,其实正好相反。当自我形象变得生硬且封闭,限制了创造所需的对外界反应的开放性,精神病就会发作。,.,13,第二篇:个体的微不足道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僵化的社会、组织、心理会自我强化,就是一个“极限环”。要打破极限环,就需要个体施加微妙影响力。,.,14,洛伦茨对蝴蝶力量的科学洞察始于他的工作。洛伦茨是一位气象学家,也被尊为混沌理论的缔造者之一。当时,洛伦茨正在检验一个简单的气象预测模型。这一模型汇总了3种数据风速、气压、温度,并将其输入3个耦合的方程中。计算时把1个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为其他方程的输入数据代入计算,如此反复亦即数学中的反馈环。这样,迂回输入当天天气状况的数据,以便模拟出未来的天气情况。(小数后位数,非线性变化),.,15,一则寓言故事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16,极限环极限环是让人软弱无力的系统。我们想改变它们却无能为力,因为极限环系统似乎对我们的任何努力都加以抵抗。例子:1.老板开会评分2.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微妙影响力,用无力者的力量挑战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传统反应。),.,17,第三篇:“自组织”在人类社会无处不在。开放、创新、有活力的组织就像混沌中的“奇异吸引子”,僵化的组织则像极限环。,.,18,印第安部落翻新议事厅屋顶因特网白蚁筑穴,.,19,组织是随机的个体活动产生的耦合反馈作用的结果。,.,20,多样性与开放混沌系统当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自组织创造性耦合在一起,某些自由度消失,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自由度。一种新的集体智慧涌现,一个开放系统不期而至。,.,21,第四篇:“分形”中体现了简单与复杂的融合。在自然界中,简单与复杂以“间歇性”的形式相互转化。人类社会、人类的认识论与此相仿。我们应该超越简单、复杂的二分,二而一地认识一切。,.,22,雪花一棵树一条河流星系与电子云计算机迭代方程,.,23,.,24,.,25,间歇:平静中的风暴无论何时只要互动、迭代和反馈起作用,简单和复杂就会不断地相互转化。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26,间歇:平静中的风暴利用现代计算机,混沌科学家研究了维赫尔斯特方程不同出生率时对应的数量。当出生率为1.5(即双亲有3个后代),数量增长为稳定值并且经年维持。当2.5,数量超过前一个值,略有震荡,而后重又回落于1.5时的同一个值增加和减少这一对相反因素再次找到平衡点。当出生率更高时,在回落稳定之前的震荡持续时间更长。但是在临界值3.0时,一些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数量不在震荡,也不会回到一个平衡值;现在它有两个可能的平衡态。当出生率更高时,数量经历4年循环,一年高,下一年低,然后又一个新高,继而一个中低,第4年,回到原高。3.7时,整个系统没有平衡点,而且年度之间的涨落无法预测。,.,27,第五篇:大自然中无处不包含分形的“自相似性”。人类的审美和理性也具有自相似性。,.,28,分形是科学家对混沌之模式的描述。数学家们由各种非线性(反馈)方程来模拟自然分形。分形引起公众的注意,是由于著名的芒德布罗集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了绝美的抽象物。某些公式包含混沌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