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全部教案 肖一松复备栏目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主备人:执教班级: 执教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4. 体会通俗、精练又有雅致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要求: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感悟赏析。)【教学准备】印发文章(宗璞紫藤萝瀑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先学: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熟悉课文内容,解释课题。口语训练:赏读描写某一植物的精彩语段。一、谈话导入北京大学燕园有这样一条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季羡林先生每天都走这条小路。可是有一天当他走过这条路时,却倍感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幽径悲剧。二、多角度感知1理解一个词语。(1)“幽径悲剧”中“悲剧”一词是什么意思?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谈到悲剧,你想到了哪些悲剧呢?(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可以是神话传说,可以是现实生活。)2讲述一个故事。刚才同学们讲了许多悲剧故事,那么在燕园幽径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悲剧呢?自由读课文,说说文章所讲述的事情。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写了燕园幽径的一株藤萝被人砍伐。3想象一个画面。(1)文章中对幽径、对被砍之前的藤萝,对被砍之后的藤萝,都作了细致的描写,这些画面优美生动,请你以“我眼前浮现的是 ”为开头,想象画面,说一段话。(2)这个画面有一处鲜明的对比,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这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对藤萝的精彩描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将语言文字内化成生动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第1个问题重在想象,想象要有根有据,可以借用文章语句,可以适当创造。第2个问题主要理解作者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作者写幽径,是为了突出藤萝;写被砍之前的藤萝,是为了与被砍之后的藤萝作对比;写藤萝的形、声、色、香,是为下文写藤萝的悲剧蓄势。4转换一个视角。这可怜的藤萝毁灭在“愚氓之手”,如果你是那株被毁的藤萝,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呢?复备栏目(学生分组讨论之后交流。此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探究,体会藤萝之悲,体会作者之悲,体会愚氓灭美的悲剧。)5赏析一个句子。这篇文章的语言通俗、精练又有雅致,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自由摘选语句进行赏析。示例:(1)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好一个匠心独运的写景句子!你闻,一股幽香从鼻子边掠过,仿佛流遍了你的全身,沁入心脾,你的每一个毛孔,每一片肌肤都散发着清香。你听,嗡嗡的蜜蜂声,侵入耳内,让你倍感温馨。你看,那浓浓的绿叶在笑,那紫红的小花在歌。整个句子清新自然,充满淡淡的墨香,使人如闻其味,如听其音,如临其境。(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私,甚至滥杀无辜。这里所谓“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三、总结1主题归纳: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前先学:熟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藤萝的?表达什么主题? 一、拓展阅读1分发文章宗璞紫藤萝瀑布,指导阅读。2分组讨论,这篇文章同样是写藤萝,但所表现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明确:不一样,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而幽径悲剧则主要通过藤萝的悲剧,来表现世人对美的忽视,从而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3这两篇文章还有许多相同之处,请你作简单的分析。明确:同样通过藤萝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二、凡人凡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幽径悲剧,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想起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名言:“自然总是美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美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堂课,同学们一定会有种种收获,我们也学着用格言警句式的一句话为我们的课堂作个结尾。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体会,形成整体认识。只要理解到位,学生完成该题是不成问题的。三、作业超市1写一写课后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适当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来表现某一哲理,字数不限。2查一查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爷爷的情况。对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理解?有哪些困惑?你可以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3做一做在班级办一期以“爱美护美”为主题的黑板报。四、达标检测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猬()集惆怅()虬()干初绽()万斛()愚氓()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等闲视之蜿蜒曲折曲泾通幽不辩四时精神抖擞 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志依稀可辨人间仓桑3.“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对句中“十字架”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作者个人性格造成的幽径的悲剧。B.指作者的痛悔之情。C.指作者为没有保护好幽径而自责。D.指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怜惜之心。4.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5.文中第二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6.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答案:1.略2.错别字:泾、辩、志、仓;改正:径、辨、致、沧3.D4.对于自然、他人的关爱。 5.“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6.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能运用拟人等修辞,语言通顺。具体描摹群树或在风中不住地摇曳,或在阵阵松涛中传达出所产生鸣的情态;可从荷叶上的水珠想像荷花同情的泪、不再有盛开的笑脸等描写出荷花同情的情态。复备栏目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主备人:执教班级: 执教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及文章中交错使用的整句和散句。3感受海瑞的人格魅力,懂得治水必躬亲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充分认识海瑞不但治水躬亲,而且清廉的品质。2.在“读”中学习文章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及海瑞。2.熟读课文,理解重要字、词、句的意思。口语训练:讲我国历史上治水的故事一、导入新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有官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看看他是如何治二、走近作者指名介绍作者及海瑞,老师作补充。理水患的。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读音,听清停顿。2学生朗读,先个别朗读,其他同学为其纠正。3. 重点字音,教师在班级予以强调。如“相度”、“胼胝”等词。最后集体朗读。四、疏通文意1了解主要词语的意思。(见书上的注释)补充:盖(就因为)地有高低躬亲(亲自发放)扣(克扣)随官人役(随同的管理差役)尝(曾经)必如是(必须像这样)举(成功)如(如果)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利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2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比如:“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中的“躬历”和“胼胝”;“布袍缓带”中的“缓带”等等。这些词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指点。五、研读课文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文中画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他是怎样证明观点的?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如果海瑞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思考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是提出论点,而第二段是用海瑞的事实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六、探究拓展1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这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严惩贪官,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七、作业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诵课文,体会整句和散句的表达作用,能够背诵出来。2.思考海瑞治水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八、达标检测1治水必躬亲选自_,作者是_(朝代)的_。2解释下列加粗字。(1)泥于掌故 (2)穷其致(3)后事可举 (4)躬历山川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4文中是如何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的?(要扣住相关句子回答。)5.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6.短文阅读: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无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生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手?”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注释:比于:与相比。先主:刘备。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亮躬耕陇亩_(2)将军宜枉驾顾之_(3)先主器之_(4)时人莫之许也_. 从“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中,可以看出先主具有怎样的品质:_(抓住两人的不同身份和“先主”三顾茅庐的事情去品析。)写出选段中所包含的一个成语,然后写出两个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参考答案1履园丛话 清朝 钱泳2(1)拘泥 (2)事理 (3)成功 (4)亲自3. C4用“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5.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6.(1)亲自 (2)拜访 (3)他、徐庶 (4)它、指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件事。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单刀赴会 大意失荆州 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补充阅读:海瑞上任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县。他上任时,一不坐轿,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骑着一头骡子,带着书童海安,悄悄地进了淳安县界,沿着茶园小溪一条小路向前走去。再说茶园小溪,有个姓冯的大财主,方圆十来里都是他的田庄,他又是淳安县衙冯县丞的结拜兄弟,平日仗势欺人,当地百姓背后骂他“冯剥皮”,到县城里去,都不敢打他家门前经过。这天,冯剥皮正和冯县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听到门外吵闹,就绷着一副木板脸皮走了出来。只见七八个家人跟一个骑骡的穷秀才争吵,冯剥皮站在台阶上大声骂道:“呸!哪里来的瞎眼乌鸦,竟敢在大爷门前吵闹!”立即吩咐打手:“快把这个野种拉下来,骡子没收!”打手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就将海瑞从骡背上推下来,把骡子牵走了。海老爷见他们白天打劫,肚皮都气炸了,跑上前去问:“你做事讲不讲理?为何无故抢我的骡子?”冯剥皮冷笑一声:“咦,你这还不懂?你的骡子从我家路上经过,当然得没收!”海老爷也大笑一声:“自从盘古开天地,大路一万八,小路三万六,哪一条不是老百姓走出来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据,这条路是你家的,拿出凭据来看看!”冯剥皮被问得无话可答,把木板脸皮一放,喝道:“来人啦!掌嘴!”一声吆喝,就有四五个打手拥上来要绑海瑞。海老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说:“慢来!我一不偷,二不抢,你凭什么绑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凭什么掌我的嘴?”冯剥皮笑道:“好哇,你以为我无法治你吗?来人,快请县丞兄出来!”这时,冯县丞正在中堂喝得晕头转向,吃得满嘴挂油,一听有请,连忙理理衣衫,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胆,敢在这里吵闹,打搅本县吃酒?来人啦,把他拿下!”海瑞被连人带物拽进中堂。冯县丞喝道:“冯爷的房子在这里,屋前的路就是冯爷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该牵走你的骡。你喧闹不休,扰乱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来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家丁们夺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脚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知县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惊,冯县丞看了,也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想:“这穷秀才哪来的官服?听说最近朝廷要补个知县来,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这时,海瑞从怀里掏出吏部文书和印信,亮在冯县丞的面前。冯县丞和冯剥皮一见,“扑通”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后来,海老爷把冯县丞革了职,狠狠打了冯剥皮40大板。茶园一带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说:“海老爷没上任就给老百姓出了怨气,真是海青天哪!”复备栏目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主备人:执教班级: 执教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2学习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3培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教学重难点】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这篇文章线索清晰,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无论写“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都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先学:熟读课文,要求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口语训练:讲一个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一、谈话导入你还记得哪些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其实这个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善待动物,善待自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二、交流对话1与文本对话。(1)检查语预习:指名概述故事。(2)快速朗读课文,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家原本准备封阳台,但后来因为一只鸽子决定暂时不封阳台。(3)再读课文,理理文章的线索。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2与同学对话。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2)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3)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个问题之所以封阳台,是因为封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第二个问题对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一是出于对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二是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角度来思考明天是否封阳台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明天先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3与老师对话。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教师可在全班分析讲解。4与作者对话。(1)想想作者为什么以“明天不封阳台”为题?能否换成“一只受伤的鸽子”?体会作者拟题的艺术,以“明天不封阳台”为题一方面点明了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该句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使得文章层次清楚;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观点。如果换成“一只受伤的鸽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2)通过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与自然和谐相处,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四、小小辩论作者最后说“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你认为阳台应不应该封,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实际操作时,可以按照学生的观点,自然组成辩论小组。每个小组要讲清楚封阳台或不封阳台的原因。五、作业超市(1)拓展阅读:珍珠鸟和北戴河:“观鸟的麦加”两篇文章,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点。(2)走进社区:制作宣传标语,走上街道宣传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附拓展阅读北戴河:“观鸟的麦加”著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今年又向游人开放了一处世界级鸟类和观鸟者“天堂”的自然景观湿地。近几年,中外鸟类学家在这块湿地上共发现鸟类412种,占全国已知鸟类的34%。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达68种。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国际著名鸟类专家马丁,1985年曾在这里观察到全球进村3000只白鹤的2729只,他欣喜地把这里称作“观鸟的麦加”。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而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长3公里、宽200米构成的5000亩“北戴河湿地”,东临鸽子窝,南靠赤土山,北入海滨林场,西伸防潮闸探入大海。湿地依海相生,河海相融,曲径通幽,微波荡漾。河道两旁林木茂密,上千种野生植物遮天蔽日。水中芳草郁葱,芦苇飒飒,鸟鸣鱼跃,涛声悦耳。秦皇岛市委书记宋昌瑞自豪地说:“喧闹的城市中,有这么一块湿地,有水,有鸟,有树,有鱼,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无价之宝。”今日的北戴河湿地并非天成,能够引来几百种、上万只鸟儿踏着一路欢歌笑语来此驻足也绝非偶然。50年前,这里除了沙丘,就是盐碱地,可谓寸草不生。从1953年后,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一代代秦皇岛人硬是坚持十几年,执著不间断地在沙丘上挖坑,往稻草袋里装土,插上柳条,埋上杨树,栽上槐树,浇上淡水。失败了总结教训重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荒漠沙丘和盐碱地上,让树扎下了根,草发了芽,铺天盖地变成了绿色。上给世纪70年代,为防止海水倒灌危及农田,一批批解放军官兵,挥揪抬筐,挖泥拓床,硬是将小河叉拓延成3公里宽200米的河道。之后,林业工人在河道两旁栽植上耐盐碱的杨柳槐树等。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在盐碱地上挖池塘,分别引来海水、淡水,开始人工养殖鱼虾蟹,并在岸边栽种上各种经济类果树。之后,一家颇有战略眼力的企业将这里的5000亩湿地、水域全部承包了下来,并开始了在这块湿地上新一轮的绿化和开发,建成了北戴河隆兴观光园。50年雨大风霜去,春风吹又生。如今,北戴河湿地已经形成了茂密的人工“原始森林”,形成了水清、林茂、山青、花美、物丰的天然植物园。鸟是爱美的,哪里的环境优美,它就在哪里驻足。据常来此观鸟的一位老汉介绍:“多年未见的黑翅长脚鹬,今年也在这成群出现了,一块只有10平方米的地方就发现15个鸟窝,每个窝里还有4枚蛋。”北戴河已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当成千上万只野鸭子、白鹭、黑水鸡、苇莺、喜鹊、杜鹃来此驻足时,当一群群世界珍稀鸟类白鹤、黑鹤、金雕、丹顶鹤、秃鹫、黑嘴鸥等在这里自由翱翔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喜悦,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鸟是人类生存环境最权威的鉴定师,透过北戴河湿地,人们可以感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呵护,更需要人们去创造。在营造美好环境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以美好的回报。 (文/徐宝林)珍珠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六、达标检测1、根据括号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填字成词1鳞次_比(zh)2变_莫测(hun)3_若朝霞(cn)4_身立命(n)5情不自_(jn)6自_自足(j)7不_之客(s)8_淡和谐(tin)2、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只能,而不能,因为”的关联词语,模仿造句。3、“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人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喊”,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说明了什么?(3分)4、说说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答案:1、(1)栉(2)幻(3)灿(4)安(5)禁(6)给(7)速(8)恬(提示:(2)“幻”易误为“换”(4)“安”易误为“按”(6)“给”易误为“己”(7)“速”易误为“束”(8)“恬”易误为“甜”)2.同意。人们要懂得尊重自然,不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并懂得在合理、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意近即可)略3.表现了与自然界人们回归自然的激动。4、人类肆意捕食青蛙,使它们躲在井底不敢出来。呼吁人们要保护青蛙,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示: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仔细观看漫画:看图画、看文字、看标题;然后联系实际,思考它揭示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揣摩作者的意图。学习目标:1、诵读赏析中明白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2、品析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自读两段短文,摘录优美词句;思考蕴含的道理二、组织交流三、提供类似文章,做美文阅读欣赏阅读、欣赏四、组织交流、评价五、小结六、课后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短。综合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更有效果的视听,在视听中学会交流与评价。一、导入:1拷贝不走样 老师示范一组动作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并一个一个传下去,最后一位同学当众示范,看与之上内容相差多大。2传话。老师给一位学生看一段话,有点情节的,让学生一个一个传下去,最后一位同学当众说,看与之上内容相差多大。二、深入学习:1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2自学内容,再谈自己视听的感受、得失,存在问题。3看一段影片,看谁能说出主要情节和重要情节,并说得准确完整、生动形象。三、课后练习:1.给学生一组漫画,为每幅画配上恰当的解说词。2.看新闻,坚持每天听记归纳五条新闻。复备栏目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主备人:马秀凤执教班级: 执教人: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学习目标:能发现使用有误的标点,并能修改,在写作中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查阅工具书,了解所有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一、导入: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这不单单指语言上的妙用,有时小小的标点符号的作用,你可千万不能小瞧。我们先来读读这句话“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二、深入学习1要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意思,标点符号是十分重要的,请大家自学“标点符号修改”段落,注意圈点勾画,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将由疑问的地方标注。2组织学生交流,明确用法,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3进行各种符号用法的训练。练习卷:标点符号专项练习1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逗号、问号的使用。前两项逗号使用很正确,因为“说”后面的文字不是直接引用。C项用了两个问号也是正确的,因为不是选择。D项错在用问号上,这句话不含疑问的意思,是陈述句。 答案:D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解析本题考查顿号和逗号的用法。A B两项中间不应加顿号,因为是概数连用。D项不需要加顿号,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如若加,这里应为逗号,C项如果改为逗号,新西兰就不是“大洋洲”的了。 答案:C3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号和引号的使用。A项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项是课本上的原文,至今还未改,错误有三处,直接引了三段原话,最末一个点号在引号之内是正确的。而前两段引的原话,句末逗号应去掉,应在引号之内加句号。最后那句引文中间无需加分号。 答案:C4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引号、叹号的用法。A项错在没把“天下第一关”全引,因为这是个较固定的特指。B项错用冒号。D项在“山海关”后不能加叹号,它不是独词句。 答案:C 5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解析本题考查了引号与问号的用法。A项引的原文,句号应在引号内。B项说话人在引文的中间,“说”之后应为逗号。D项是陈述句,不必用问号。 答案:C6下列四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我站经销的呼和浩特市机床附件厂生产的各种规格动力卡盘,是适用于各种车床和普通转角的内、外圆磨床及自动化机床上的高效自动化夹具。 C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竞赛。 D田华同志自我介绍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解析本题是标点符号的综合考查。A项中的冒号使用不当,应为逗号。C项中“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与前面三项并列不妥。D项中的第三个逗号应为句号,“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之后应为逗号,这样两个方面才能顺理成章。 答案:B7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冒号、问号的用法。A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用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结果,而这个句中又用了“所以”,两者重复。B项中“办公费用”之后应为逗号。C项中“威力”之后用逗号,不然“一天天更加美好呢”就无了着落。D项加了个逗号,使前后内容有了不同层次。 答案:D8下面一段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贺斯认为不管你写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规则”例如每个剧本“应该包括五幕,不多也不少”;每场里“不宜有第四个角色出来说话”;在第四五幕间原有的停顿应取消这些“法则”大半来自戏剧实践,不过贺斯却把它们变成了寸戏剧发展的一种束缚。 A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解析这是一个表格题,综合考查应用能力。A项错处主要是和,第处的引用文字是句子的一个部分,所以句号应在引号之外。第处貌似用冒号,但“例如”限制住了,倘若删去“例如”还可以。第处应用句号,因为“规则”介绍完了。第处不是约数。 答案:C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无误的一项A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C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D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末,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解析本题是标点的综合考查。B项末不需疑问,应用句号。C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D项用短语或句子注释,应用双破折号“这样的”后应有破折号。 答案:A10下列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200毫升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完全必要的。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标点的使用能力。A项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这是陈述句。B项中的分号用的不当,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总概上文。D项是顿号使用不当。使用顿号应是内容的并列才行,此项内容有两个层次,可将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C11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括号、冒号的使用。A项是正确的,括号内容紧贴原文是对的,原因是局部引用。B项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的冒号去掉,因是一个词组。D项中的破折号是多余的,因有“即是”。 答案:A12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B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标点符号较多,有引号、书名号、破折号、分号等。A项中的“非正式联谊会”应加引号,文中也有提示词“所谓”。B项中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C项中的破折号用错了,破折号在这里应起解释作用,但后边两本书不是解释,应去掉破折号,换成汉字“中的”。 答案:D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解析综合考核标点符号。A项中“七、八十年”不用加顿号,是概数连用。C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应删去,因破折号起括号作用。D项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项中括号多余,引号多余,都应删去。 答案:B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B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的横幅标语。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据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怎么办”,有680的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只有320的人回答“依靠自己解决”。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引号的考查。A项“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之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B项去掉感叹号,因为是在句中。C项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D 15下列运用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中央内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B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解析综合考查标点符号。A项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C项的冒号改为逗号,因是插人语,且冒号也全带动不起后面的内容。D“心灵”后不用问号。 答案:B1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工作的同志有:孙XX、刘XX、李X X、赵X X、朱X X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B项中的括号应删除,括号里的文字不是直接的解释。C项中的冒号去掉。D项中的冒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工程师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产品经理面试秘籍及预测题
- 2025年初级人事专员面试问题与预测答案大揭秘
- 2025年CATV QAM调制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票务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U型荧光灯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有答案)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三中2025-2026学年高三开学摸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氮氧化铝晶体(ALON)项目建议书
- 医疗机构员工服务规范手册
- 2025巡护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科专科护士结业汇报
- 电气线路问题整改方案(3篇)
- 2025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
- (完整版)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课件
- 城管协管人员面试题及答案
- 无组织排放管理办法
- 2025年新爆破安全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河北广电频道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