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_第1页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_第2页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_第3页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_第4页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生产学,第二章植物品种审定和新品种保护,本章内容,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第三节植物新品种保护第四节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与本章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年11月4日修订,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附审定标准)(2016年6月29日农业部修订,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13年1月31日修订实施),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一、品种审定与登记中国对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种农作物品种的,引种者应当将引种的品种和区域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一个品种只需要在一个省份申请登记。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和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共29种)(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粮食作物:马铃薯、甘薯、谷子、高粱、大麦(青稞)、蚕豆、豌豆;油料作物:油菜、花生、亚麻(胡麻)、向日葵;糖料:甘蔗、甜菜;蔬菜:大白菜、结球甘蓝、黄瓜、番茄、辣椒、茎瘤芥、西瓜、甜瓜;果树:苹果、柑橘、香蕉、梨、葡萄、桃;茶树:茶树;热带作物:橡胶树。,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品种审定标准按照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分类管理。(1)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2)突出绿色发展。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3)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特色产业。,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品种审定分类标准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三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1)高产稳产品种。要求品种高产稳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骨干品种)增产3%以上。(2)绿色优质品种。要求品种具有抵御非生物逆境(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异常气候等)、生物侵害(病虫害等)、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和品质优良等性状,大幅度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适宜机械化作业或轻简化栽培,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品种试验产量可适当放宽,具体由专业委员会把握。,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3)特殊类型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于特殊类型或特殊用途品种,如资源高效利用品种、水稻耐盐(碱)及镉低积累品种、栽培条件特殊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等,申请者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提出品种审定标准,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并自行开展相应作物品种试验。各作物除已列出的特殊类型品种外,其他特殊类型品种可参照执行。,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二、品种审定机构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三、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审定程序(1)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2)与现有品种(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3)遗传性状稳定;(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5)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6)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第一节品种审定和登记,品种审定的基本程序:申请品种比较试验(1-2年,2个周期)区域试验(2-3年)生产示范试验(1-2年)品种审定应用推广。品种试验(1)区域试验;(2)生产试验;(3)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以下简称DUS测试)。,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表,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一、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简称为区域试验)是依法将新育成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计划地在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及栽培条件下,进行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多点同播期的品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以及其他特征特性,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推广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做出全面的评价和结论。品种抗逆性鉴定、品质检测结果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测试机构的结果为准。农作物品种生产试验是指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1、试验的组织和安排(1)试验点设计首先要分区定点,在区域试验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域,在各区域内再选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及种子生产单位作为试验点。试点应保持相对稳定,应逐步实现试点试验技术标准化和试验条件规范化。(2)试验年限区域试验一般23年。必须明确多点代替不了多年试验。对于在第一年区域试验中表现特别优异的品种,从第二年起可以和区域试验同时交叉进行生产试验。,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3)试验组别根据不同作物类型和适宜生产的生态区域,将各种作物品种分成不同的组别安排试验。每组的参试品种最多不宜超过12个,但是不宜少于6个。(4)试验的基本要求代表性-试验的代表性指试验点的选择和试验的安排要能够代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准确性-试验的准确性指试验的设计和操作要尽可能避免不应有的误差,使试验能够正确反映品种的特征特性。如除了试验处理特定条件(品种)以外,其他自然和管理条件(如肥力、前茬、田间管理措施等)要力求相对一致。但是根据品种特性,特别是生产试验中,不同品种可以设计不同密度进行播种栽培,使各品种生产特性得到真实表现。,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重复性-试验的重复性指在试验条件类似情况下,重复试验能够获得相同或类似的结果,反映出试验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的重演性客观公正性(5)试验的规划试验点次和设置重复-为了鉴定品种的适应性,同一生态类型区试验点,国家级不少于10个,省级不少于5个。为了减少因试验环境引起的误差,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各试验点每个品种种植不少于3次重复。,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试验小区面积-试验小区面积则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方式和植株开展度确定,一般小区试验的各小区面积为2040m2左右,生产试验面积为3003000m2,小株作物面积可以适当小些。试验中要求各品种的种植小区面积应相等,以减少试验误差。对照品种-每组试验都要设定一个标准品种做对照,通常选择同类型品种中通过同级审定的、已推广的主栽品种为统一对照品种(常用CK表示),对照品种须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各类作物的专业委员会研究确定。保护带(行)设置-为了消除边际效应和人畜践踏等影响试验结果,各试验点的试验区周围还要种植与试验相同的作物作为保护带(行),一般保护带(行)宽不少于1m。,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试验地的选择-应该能够代表当地的土壤和生态条件,地势平坦,形状整齐,试验区附近没有树林、建筑物等遮荫,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等。试验小区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或近正方形,长方形可以包含多种地力,利于平衡小区间地力,便于田间操作和观察对比,但是边际影响较正方形大。至于小区长宽比例则依作物种类和田间管理方便而定。一般植株较矮的如小麦、水稻等作物,长宽比例可以为34:1,高大的作物如玉米,长宽比例可以为46:1。小区排列方式-重复内小区的排列次序采用顺序排列法和随机排列法。,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2、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试验名称、试验目的、参试品种及来源、试验方法、田间管理方法、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记载、试验结果资料的整理和报送等。3、撰写试验结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试验名称、目的、参试品种及来源、管理情况、气象条件、结果与分析、试验结论。,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4、其他检测内容区域试验除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行鉴定外,须同时进行品质分析、DNA指纹检测、转基因检测等。抗逆性鉴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鉴定机构承担,品质检测、DNA指纹检测、转基因检测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二、DUS测试植物品种的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u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特异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有一个以上性状明显区别于已知品种;一致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的特性除可预期的自然变异外,群体内个体间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表现一致;稳定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主要性状保持不变。植物品种DUS测试是指采用相应的测试技术与标准,通过种植试验或室内分析对植物新品种的DUS进行评价的过程,是各国品种管理的基本技术依据。目前DUS测试主要有官方测试、现场考察和育种人自主或委托测试等方式。,第二节农作物品种试验,201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要求申请保护、审定和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DUS,明确了DUS测试是品种管理的基本技术依据,提高了DUS测试的法律地位。DUS测试具备以下功能:(1)描述植物品种,对品种给予明确的定义(2)对植物品种DUS进行判断(3)用于种子(苗)纯度的质量监测(4)用于植物品种的真实性评价(5)用于假冒侵权案件的技术鉴定(6)用于植物育种评价正常情况下每个样品进行DUS测试的周期为2年,但当样品两年间表现不一致时将安排第3年测试。,第三节植物新品种保护,1997年10月1日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4月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1999年4月23日起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并已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授予了植物新品种权。2000年4月26日“矮培648”、“龙单16号”等38个水稻、玉米新品种被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2013年1月3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三节植物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权是指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以商业为目的生产和销售授权品种,不得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第三节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1999年6月16日发布第一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至2016年4月16日已发布十批名录,涉及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花卉、果树等,共138个种(属)。查询地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第四节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一、美国的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新品种的发放:联邦种子法对品种的登记注册没有要求,但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州立种子法规定新品种必须经登记或注册才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一般来说,大学等公立机构和大型种子公司的品种发放程序十分严格,并有具体而详细的条文规定;因为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品种负责任,而且关系到公司的信誉。而小型种子公司的品种发放则较简单。品种DUS测定-必须农艺性状和生产率方面与现有品种进行比较,至少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优点才能获准发放(即注册或审定)。,第四节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品种保护-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1930年开始实施的植物专利法,该法适用于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如果树、园艺观赏植物等。第二种是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植物品种保护法,主要用于有性繁殖的农作物品种,保护年限为2025年。第三种是一般专利法,主要针对一些无法一眼看穿的新技术新品种,如转基因品种可申请此项保护,保护年限为20年。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必须经过DUS测定,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才能被受理。,第四节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二、欧盟各国的新品种登记和管理欧盟各国,品种只有国家一级登记(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品种审定),获得登记的品种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推广,否则将处以10倍的罚款。根据欧盟原则,在一个国家获准登记,即可在欧盟各国合法销售,但农民都愿意选择被当地推荐的品种。因此,除国家级的品种试验外,各州的官方机构还组织地方性试验。欧盟各国,国家级的农业新品种试验有DUS、栽培和利用价值(valueforcultivationanduse,VCU)测定两种。通过D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