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重点考试.doc_第1页
中医药学基础重点考试.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它即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经络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道路。 18.藏象学说的特点: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以阴阳来区分脏腑,脏为阴,腑为阳,一阴一阳配一脏一腑,由经络相互络属而成表里。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将脏腑概括为五大系统。19.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20.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21.心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华在面,在腑合小肠。(主血脉,主神志)22.肺的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声音;(2)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宣发,既宣布发散,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发散的作用。肃降:既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3)朝百脉,主治节。治节:既治理调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23.肺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在体合皮,在窍为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其华在毛,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24.脾的生理功能:(1)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2)主升清(3)主统血25.脾与体液志窍的等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其华在唇;在腑合胃;与长夏之气相通应。26.肝的生理功能:一、主疏泄(1)调畅气机(2)调节情志(3)促进消化(4)疏通水道(5)调理冲任。二、主藏血27.肝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其华在爪,在腑合胆,与春气相通。28.肾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在腑合膀胱,与冬气相通应。29.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30.六腑的生理特性: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31.三焦的含义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32.六腑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元气;运行水液。33.部位三焦(上、中、下三焦的合称)的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34.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35.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血液的生成和运行的关系。36.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情志两个方面。37.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与火、精与血两个方面。38.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方面39.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40.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41.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化生两个方面。42.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互生和阴液互养两个方面。43.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和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4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从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从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因学说: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明确提出六淫邪气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疲倦、虫兽、金刃为不内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区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寒为冬季的主气。当寒侵袭人体使其发病时,称寒邪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湿为长夏的主气。当长夏这种自然气候使人发病时称为湿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易阻气机。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当火热侵袭人体使其发病时称为火热邪气或温热邪气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忧心神。2、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3、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4、火毒结聚,易致肿疡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疠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疫疠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险恶2、传染性强,病状类似3、一气一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感情反应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诱则气郁。3、影响病情变化劳逸过度: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过逸淤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活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淤血的形成:1、各种不利于血液运行的因素,致使血行迟缓不畅,迟缓至极,凝聚停留为淤血。2、照成各种出血的因素,由于血已离脉,却又停留于皮下或脏器,未能及时消散而成为淤血淤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形成4、部位固定,病症繁多十八反:即指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茹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玉灵脂,官桂畏赤石脂。方剂的八种治法:汗、吐、下、和、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