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ppt_第1页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ppt_第2页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ppt_第3页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ppt_第4页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复习提纲,第二章器件模型,MOSFET的I-V特性饱和区电流公式线性区电流公式沟道长度调制效应MOSFET的小信号模型低频小信号模型:图2.36gm、ro的表达式完整小信号模型:图2.38,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MOSFET的I-V特性,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几个常用的表达式,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MOSFET小信号模型(1),VBS=0时的低频小信号模型用于计算输出电阻、低频小信号增益,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MOSFET小信号模型(2),考虑衬偏效应时的低频小信号模型用于计算输出电阻、低频小信号增益,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完整的MOSFET小信号模型,用于计算各节点的时间常数找出极点,第三章单级放大器,共源级共漏级共栅级共源共栅级,共源级,电阻负载电流源负载二极管接法的MOSFET负载源级负反馈,共源MOSFET,二极管接法的MOSFET,带电阻负载的共源级,电流源负载的共源级,二极管接法MOSFET负载的共源级,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级,共漏MOSFET(源跟随器),RS|ro,共栅管的输入电阻,共栅管用做电流放大器没必要计算其电压放大倍数,共栅管的输出电阻,共源共栅级的输出阻抗(1),共源共栅级的输出阻抗(2),共源共栅级的输出阻抗(3),折叠共源共栅的输出电阻与增益,第四章差分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差分放大器的增益输入共模电平Vin,CM的范围,差分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与增益(1),差分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与增益(2),共源共栅差分对,第六章频率特性,Miller效应极点与结点的关联,第七章噪声,噪声类型:热噪声、闪烁噪声总输出噪声输入参考噪声单级放大器的噪声共源级:共源共栅级:折叠共源共栅级,西电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关于噪声,电流源负载的共源电路的热噪声,共源共栅电路的热噪声,折叠共源共栅电路的热噪声,差分对的热噪声,共源共栅运放的噪声,第八章反馈,反馈概述降低增益灵敏度扩展带宽环路增益、开环增益、闭环增益等概念四种反馈结构负载的影响四种二端口网络模型,反馈,X(s):输入信号Y(s):输出信号Y(s)/X(s):闭环传输函数,闭环增益H(s):前馈网络;开环传输函数,开环增益G(s):反馈网络;若与频率无关,可用代替H(s)G(s):环路增益:反馈系数,反馈的特性1:降低增益灵敏度,反馈的特性3:扩展带宽,电压-电压反馈,前馈网络A0:V-V;反馈网络:V-V信号检测:前馈网络的输出,电压信号,并联信号返回:前馈网络的输入,电压信号,串联也称串联-并联反馈:“串联-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联,检测信号与输出信号并联“电压-电压反馈”,描述了反馈网络的特性两种说法角度不同,信号的顺序也不同,电压-电压反馈的特性,输入端串联,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端并联,输出电阻减小,电流-电压反馈,前馈网络Gm:V-I;反馈网络RF:I-V信号检测:前馈网络的输出,电流信号,串联信号返回:前馈网络的输入,电压信号,串联也称串联-串联反馈Gm:前馈网络增益,导纳的量纲RF:反馈网络增益,电阻的量纲GmRF:无量纲,电流-电压反馈的特性,输入端串联,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端串联,输出电阻增大,电压-电流反馈,前馈网络R0:I-V;反馈网络gmF:V-I信号检测:前馈网络的输出,电压信号,并联信号返回:前馈网络的输入,电流信号,并联也称并联-并联反馈R0:前馈网络增益,电阻的量纲GmF:反馈网络增益,导纳的量纲R0GmF:无量纲,电压-电流反馈的应用:光纤接收器,左图,输入阻抗R1时间常数大,带宽小右图,输入阻抗为R1/(1+A)时间常数小,带宽大,电压-电流反馈的特性,输入端并联,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端并联,输出电阻减小,电流-电流反馈,前馈网络AI:I-I;反馈网络:I-I信号检测:前馈网络的输出,电流信号,串联信号返回:前馈网络的输入,电流信号,并联也称并联-串联反馈,电流-电流反馈的特性,输入端并联,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端串联,输出电阻增大,二端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四种模型,Z模型b.Y模型c.H模型d.G模型,反馈网络类型与二端口网络模型选取,第九章运放,增益的计算小信号带宽共模输入摆幅共模输出摆幅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折叠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增益提高(gainboosting)技术的原理运放的噪声,增益的计算,小信号带宽,小信号带宽通常定义为单位增益频率fu3dB频率f3dB与fu的示意如下(均为对数坐标),GBW与小信号建立时间(1),A(s),GBW与小信号建立时间(2),A(s),GBW与小信号建立时间(3),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1),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2),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3),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4),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5),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6),全差分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小结),单端输出折叠共源共栅运放的设计(小结),增益提高技术的原理,V1,转换速率,理想运放:Iout正比于输入阶跃信号真实运放:Iout受限单级运放的最大充放电电流ISS,转换速率与小信号建立(1),转换速率与小信号建立(2),第十章稳定性与频率补偿,补偿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